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联合舰队(经典战史回眸旧日本海军发展三部曲)
内容
编辑推荐

菊花与锚,逆天而行,联合舰队?!没错,这正是旧日本海军的发展三部曲!是日本想要吞并全世界,实现其惊人骇世的野心的步骤!

本书将带您走入昭和时代的日本和日本海军,走进太平洋战争的日本和日本海军,了解日本帝国海军战列舰的绝响。

内容推荐

自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起,至1945年8月15日天皇发布投降诏书终,日本海军史进入了最后也是最风云激荡的时代——太平洋战争。

《联合舰队》揭开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的战争史。

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这段太平洋海战史,同时也是一段战略史、政治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折射。开战之时的联合舰队以世界第三大海军、拥有世界最大战列舰的堂皇阵容,装备不可谓不精,猛将不可谓不多,然而在错误的军事战略和国家政略指引下,短短四年内就灰飞烟灭、落得个悲惨下场,不可谓不触目惊心。

目录

奇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不沉战舰”败北记

 ——1941年马来海战

从爪哇海到印度洋

 ——联合舰队的奔袭作战

“再见,帝国”

 ——从珊瑚海走向中途岛

熔炉瓜达尔卡纳尔

 ——所罗门群岛争夺战(一)

宿命铁底湾

 ——所罗门群岛争夺战(二)

决胜拉包尔

 ——所罗门群岛争夺战(三)

马里亚纳猎火鸡

 ——1944年马里亚纳海空战

“盖世无双的海战”

 ——1944年,莱特湾

神风落日

 ——日本帝国海军的末日

试读章节

一、山本的战争

勇壮!航空派的逆袭

“……当面对一个拥有优势海军力量的对手时,处于防守的一方应放弃本方近海、主动进击到敌方水域,对敌方舰队施以反复多次的打击,直至对手丧失出击能力……”1908年,被誉为“日本马汉”的海军战略家佐藤铁太郎在其传世之作《帝国国防史论》中如是说。但在当时,刚刚打赢日俄战争的联合舰队并不具备直冲对手家门、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消灭于巢穴之中的实力。1921年华盛顿海军会议上,日本也没能实现保留一支相当于美国70%兵力的大舰队的企图(佐藤铁太郎曾认为这是日本安于守势地位的最重要基础),“六四舰队”的基本格局使他们只能满足于将控制线推进到太平洋中部的原德属岛屿。在此背景下,1923年日本修改年度国防方针中的“帝国军队用兵纲领”,决心“在开战之初首先扫荡美国在东太平洋之海上兵力,与陆军协同攻占其根据地、控制西太平洋,确保帝国之通商贸易,并使敌舰队作战困难;待敌本国舰队入侵时,截击并歼灭之”。

自1907年以后近30年间,日本海军一直是依照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经验来规划未来战争的。面对最大的假想敌美国,由军令部和海军大学共同策划的“渐减邀击作战”设想在开战时首先进攻驻扎在远东的美国亚洲分舰队,夺取菲律宾和关岛。当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自本土赶来增援时,日军的辅助舰艇、航空兵和潜艇会在其航行途中将其逐渐消耗,使之减少到日本战列舰队可以接受的程度;最后战列舰队出击,在西太平洋与敌舰队进行战略决战。在这个计划中,菲律宾、关岛大致相当于日俄战争时期的旅顺,美国亚洲分舰队就是俄国的第1太平洋舰队;从本土和大西洋赶来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则相当于俄国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的第2太平洋舰队。为了迎接这场“必然到来”的冲突,日本海军已经进行了多年“月月火水木金金”(注:日本的习俗是以五行和日月为一周命名,周日称日曜日,周一为月曜日,周二为火曜日等等,周六为土曜日。“月月火水木金金”意为没有周日和周六的休息,一周七天全都训练)式的准备,并坚信他们必将迎来战果更加辉煌的第二次对马海战。

按照战略学上的惯例,快速制订因时制宜的计划往往效果最佳,而长远的规划则常会因环境更易而变得过于死板僵化且过时,日本人的“渐减作战”也不例外。进入1930年代后期,随着海军航空兵这支新兴力量的崛起,海战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欧洲发生的挪威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和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来看,航空兵的发展已经使海战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式的海面、水下二维战场发展到了空中、海面、水下三维样式,战列舰主宰海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虽然日本海军也注意到了新技术因素的出现,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抱定了夜战、雷击战术、主力军舰大编队决战之类的传家宝贝,不思变通。

山本身高1.59公尺,和“圣将”东乡一般个头,嗜好将棋、美女和赌博,是一位聪明机智且颇具洞察力的将领。山本不赞成在亚洲进行侵略性的扩张,而他在美国担任海军副武官的经历也使他对美国的战争潜力十分地赞赏。不过,山本和其他日本人一样相信日本在东方的“命定扩张说”,并且意识到如果不消除美国在亚洲的影响,日本就无法实现其目标。不过,思维敏锐的山本非常不愿意如“渐减作战”的旧模式一样,坐等美国舰队来进攻日本。他秉承佐藤铁太郎的遗教,希望能像1904年2月8日东乡平八郎突袭旅顺口那样,先发制人,出奇制胜。

华盛顿会议后十年,美国方面也已经意识到了日本的现实威胁,罗斯福总统的选择是“前出扎营”,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威慑。珍珠港,这个位于太平洋中北部夏威夷群岛的军事基地,逐步成为美国在整个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前进堡垒。珍珠港位于太平洋的心脏位置,距美国西海岸约3800公里,距日本约6000公里,距菲律宾约7000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港区水域面积约3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公尺,可停泊大小舰艇500艘,各项设施完备,并有大型船坞、修理工厂、潜艇洞库和海军油库。从1939年起,美国海军将原驻本土西海岸的太平洋舰队主力调往珍珠港,使这里的常驻兵力达到水面舰艇100艘(3艘航母、9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68艘驱逐舰以及大量辅助舰艇)、潜艇27艘、作战飞机349架。日本要推行“南进”,必须跨越这个麻烦的障碍。

甚至到了《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以后很久,各国海军的主要作战圭臬仍然是主力军舰至上。从这个角度看,日本海军只有8艘老式战列舰和2艘较新的“长门”级战列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胜出。但是作为日本海军中“航空派”的领袖人物之一,山本五十六的思路是超常规的,他对战列舰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表示根本的怀疑。山本本人曾作为舰长指挥过“赤城”号航母,并且担任过一年时间的海军航空本部长,在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海军假日”时代,由于日本的主力军舰没有达到美国的七成吨位,山本就鼓吹建立“非对称优势”,发展远程的基地航空兵。他还力主组建集中的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队,使用舰载机空袭敌方主力军舰。

P2-4

序言

自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起,至1945年8月15日天皇发布投降诏书终,日本海军史进入了最后也是最风云激荡的时代——太平洋战争。

当东条英机内阁下定对美开战的决心之时,日本海军的战略决策与战术安排二者却是完全脱节的。日俄战争后三十多年,联合舰队一直是按照“渐减邀击”、对美长期抵抗和大舰队决战的思路来进行军备建设的。但在南进荷属东印度之后,日本将同时与美、英、荷三国处于战争状态;假如在海军重兵投入南洋攻略之际,美国战列舰队早早前来进攻,那么日本将不得不停止南方作战。即使是在此状况下,重新部署舰队、层层邀击美国战列舰队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曾任驻美武官的山本五十六深知,日本的国力和军事力量远不如美国,除了在开战之初就积极作战、先发制人,迫使美国处于守势之外,可以说别无他法。他毅然否定了被日本海军元老们视为圭臬、以巨大空间跨度和较长时间为基础的“渐减作战”,在开战之初就以航母机动舰队的突然袭击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战列舰,同时对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发动猛攻,最后挟新胜之利、与美国达成停战协议,以消化战果。

战争的开局的确是在按照山本的设想进行的:珍珠港一役,日军以微弱损失击沉击毁美军战列舰5艘、击伤3艘;仅仅三天后,基地航空队又在马来海面击沉了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战列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守军投降;3月9日,荷属东印度陷落;5月6日,整个菲律宾最后还在抵抗的部分——巴丹半岛也向日军投降。人类战争史上速度最快、范围最广的胜利之一诞生了,而日本人付出的代价却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然而,就在第一阶段的大捷之后,日本患上了意料之中的“胜利病”。围绕第二阶段作战的思路,军令部和联合舰队司令部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希望一鼓作气、消灭美国舰队残部的山本不得不屈从于意图封锁澳大利亚的军令部,导致在1942年6月至关重要的中途岛海战中指挥失误,损失了4艘航母,终于不复开战初期的神奇。之后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更是成为了揉碎日本帝国命脉的“血肉磨盘”——受国力和燃料的限制,日本无法一次性投入占有绝对优势的力量改变战局,只有陷入可怕的持久战中。以舰队交战为目标建立起来的联合舰队在正面作战中表现良好,连续取得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等多番战术胜利,却没有相应的后勤补给与保障措施来巩固胜利,更没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补充激战造成的损失。结果时间越长,敌人补充和增长得越快,日军自身却始终处于不断萎缩之中,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自1942年夏至1943年底,联合舰队在所罗门一新几内亚战线与美军展开激烈的消耗作战,虽则在战线上未曾后退多少,战前培养的优秀飞行员却已损失殆尽。到1943年9月大本营最终决定建立“绝对国防圈”、求得战略缓冲时,美军已开始实施“双叉战略”,自中太平洋和新几内亚同时向日本占领区,借助庞大的快速航母编队施行“跳岛战略”,逼迫飞机增产和船舶征用措施都来不及完成的日本人提前进行决战。1944年6月,美军兵发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不得不动用其两年来积蓄的全部力量,发动战略决战“阿号作战”。

在菲律宾洋面上发生的“阿号”航母决战(日方称“马里亚纳海战”)中,象征着日本海海战荣光和东乡元帅亡灵的Z字旗在联合舰队的历史上第三次升起。不独如此,“阿号作战”还被视为日本海军30年来精练的对美渐减战略的集大成者,具有总决战的意义。经此一役,日本海军丧失3艘大型航母、舰载机600余架,两年来惨淡经营所积聚的反攻力量完全被摧毁。更具历史意义的是,“阿号作战”的惨败雄辩地证明:即使是在作战计划完备、战术设计高超、握有天时地利和先发制人的情况下,联合舰队也已经没有能力取得一场大规模决战的胜利了!到当年10月莱特湾之战后,联合舰队大型舰艇损失殆尽,再也无力改写战局。随后美军更逼近日本本土,山穷水尽的日本海军只有依靠“神风特攻”、“菊水作战”的血肉之躯抵挡以先进科技和正确战略作为支撑的入侵者,最终伴随着“大东亚共荣圈”和“大日本帝国”迷梦的终结走入了历史。

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这段太平洋海战史,同时也是一段战略史、政治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折射。开战之时的联合舰队以世界第三大海军、拥有世界最大战列舰的堂皇阵容,装备不可谓不精,猛将不可谓不多,然而在错误的军事战略和国家政略指引下,短短四年内就灰飞烟灭、落得个悲惨下场,不可谓不触目惊心。在总体战争时代,在双方士气相差无几的条件下,只有占据最充分资源,并能对其进行充分动员的系统才有希望赢得最终的军事胜利,企图单靠某种超级武器或某次单一会战的胜利就赢得战争,不过是秩序挑战者们一相情愿的幻想而已。此情此景,后人能不识之?

以《菊花与锚》始,经《逆天而行》,直至这本《联合舰队》,我与阎京生兄合作的旧日本帝国海军发展史三部曲,终于告一段落。在整个三部曲曲折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章骞、谭飞程、吴征宇、董曼杰等良师益友的帮助和指正,知兵堂出版社的林达、林信贤等先生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菊花与锚》的第一篇文稿问世,到《联合舰队》的最后一个章节付梓,已然七年矣。七载以来,读史阅世,每多唏嘘;而文质粗陋、长进寥寥,又不胜惭愧。由于日文基础不佳,为力求行文精准,大部分数据都须核实三种以上出处、修改四五稿方能成章,个中酸楚只有己心可知。天下之奇才大家多矣,大抵不会看得上如此琐碎枯燥的研究领域;而愚笨如我者,自以为能为一个众人关注不多的研究领域做一点分内的工作,便已足慰平生。许多时候,一个人做某件事并非为了谋取他人的认可或赞誉,而只是为着内心一点小小的信念与追求。哪怕就为这种追求,要付出莫大的艰辛和代价。

本书亦献给我早逝的妹妹史陈芝。一切的奋斗与收获,如此希望与你分享。

刘怡

2009年春千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联合舰队(经典战史回眸旧日本海军发展三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73630
开本 16开
页数 4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313.9
丛书名
印张 30.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9
169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