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藏味文化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西藏的过往岁月

大约在一万年前,西藏出现了人类文明的迹象,并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向前发展,大约五千年前出现了农牧业以及居民居住点,三千年前出现了小邦。这些小邦经过战争的重新整合,最终形成以吐蕃部落为代表的三个比较大的部落联盟。该部落于公元6世纪统一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此时,佛教在西藏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影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到了元朝,西藏佛教人士八思巴被元朝政府封为国师,同时建立了得到中央政府认可的政教合一的地方政府。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依然依靠宗教与地区政府来管理西藏的事务。

在漫长的岁月演变中,西藏的社会和文化虽然获得了一定发展,但在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下,百姓的生活依然困苦,到了民国时期也没有得到改善。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关怀下,西藏实现了民主改革,百万农奴获得解放,社会面貌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节 西藏的原始社会

一般而言,远古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虽然比较匮乏,但是他们对于在什么样的地方生存还是会做一定的选择。例如挑选紧靠河流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好,更利于人类的生存。如果照此推断,像西藏这样的高寒地区是不会有人类存在的。可历史恰恰推翻了这个在很多人看来理所应当的结论。据考古发现,早在5万年前,西藏地区就已经有人类生活的痕迹了。

20世纪60年代,具体说是1964年,青藏科学考察队在定日东南10公里的苏热发现了约50件石片和用石头做成的刮削器及尖状器物。经过对比研究发现,这些石器的加工方法和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的旧石器中期或晚期的石器非常相似,但是与其邻近的印度聂瓦斯早期或晚期的文化却存在些许不同。从所发掘的石器特点来看,依稀可看见中国猿人使用的石器的影子。如果依此来大胆推论,当时生活在西藏的猿人都是因不同的原因从内地迁徙过去的。

1966年7月,珠穆朗玛峰综合科学考察队又在喜马拉雅山聂拉木县亚里村南面的波曲河东侧、海拔4300米的河流阶地(因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谷两侧伸展且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形)上发现了一件打制的石核(石核是加工细石叶的原坯,同时剥离石叶后也可以加工成石器。细石叶是由石核上剥离下来的石制品,可以用作复合工具,如镶于骨刀体上作刀刃,也可以单独使用或加工成其他用具)和刮削石器,同时发现了20多件用燧石和水晶制作的细石器(大约2.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制成了细石器。细石器很小,通常排成一排,做成鱼叉或箭头)。随后,又在朗弄曲河左侧地带发现了3件打制石器。

1976年,人们又在西藏北部的三个地点发现了100多件旧石器,其中在卢令所发现的端刃刮削器和尖状器制作比较精致,刃口比较薄锐,刃缘也较匀称,已经具有向新石器时期过渡的迹象(考古学家把陶器和农业的出现作为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刀耕火种,从事原始农业生产)。

据考古发现,整个西藏地区的细石器遗址分布很广,已发现的就有20多个。考古工作者从这些遗址中共发现精细石器约300件,其中有早期的契形石核、锥形和半锥形石核、柱形石核、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等。

在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汇合处上下的河谷——工布,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很多新石器早期和中期的遗物。由于这里土质肥美、气候温暖湿润、森林遍布,很适合人类生存繁衍,所以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较快。据考证,当时这一地区已经出现耕犁农业和畜牧业,并且开始烧制木炭、熬树皮制胶和冶炼矿石。

在西藏的昌都地区,考古工作者在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卡若遗址地处海拔3100多米,距今大约4000年)还发掘出土了大量以石器为主的生产工具、陶器和石制建筑原料。出土各类遗物达7000多件,其中包括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1000多件,陶器残片约1300片,骨料和骨块近5000件。通过这两处遗址可以断定,当时生活在这里的西藏人已经处于农牧社会,并且开始形成初级村落,人们的生活方式已是定居。在此基础上,西藏的物质文化越来越发达,整个社会形态已步人父系社会,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

第二节 小邦时期的西藏

据西藏的历史文献《第吴宗教源流》和《智者喜宴》记载,西藏历史上曾有十个(或十二个)统治阶段的记载:

西藏地区最初是由黑色罗刹统治的,当时曾出现过弓箭等投射武器,这一地区也被称为桑域简美;

后来由热德郭雅统治,因其是魔王,所以此地名为魔域九峡谷,当时曾出现过斧头、斧锁等武器;

接着由森波迦仁茶麦统治,这里被称为黑色九罗刹,当时出现了叉矛、抛石器等武器;

此后又被玛坚拉所统治,所以这里开始被人们称为神域贡塘,此时出现了三尖天杖等武器;

再后来由龙族统治,所以这里被人们称为塔昌江昌,当时曾出现过长矛等武器;

龙族统治之后是架鹜鬼统治,所以这里被称为朗当零当,当时出现了棍棒等武器;

……

P3-5

书评(媒体评论)

那里居民总是笑眯眯、兴高采烈和心情欢畅的样子,我们无法一一列举该王国中水果和鲜花之不可思议的品种,更谈不尽其牧场与河湖的所有财富。那里的气候孕育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无论是人,还是牲畜,充满生机是这里最突出的

——阿拉伯旅行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 马苏第

那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古朴淳厚的民风里糅合着一个民族的沧桑历路。格桑花开遍每一个角落,伴随着酥油茶和羊肉的芬芳,温暖了每一个到来的人。

——佚名

一个世纪复一个世纪漫长地延续,西藏高地变得厚重冷峻而又神秘。亿万次生命的雕琢,使整个雪域看上去就是由一个个巨大的无法模仿和复制的原始艺术杰作构成的历史风景。

——马立宪《来自日喀则的报告》

目录

第一篇  西藏探源

第一章 西藏的过往岁月

 第一节 西藏的原始社会

 第二节 小邦时期的西藏

 第三节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西藏

 第四节 两晋隋唐时期的西藏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西藏

 第六节 明朝时期的西藏

一、西藏与明王朝的交往

二、明朝时西藏的政权演变

 第七节 清朝时期的西藏

 第八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西藏

 第九节 解放以后的西藏

第二章 西藏的历史遗迹

 第一节 江孜宗山遗址

 第二节 东嘎皮央遗址

 第三节 古格王朝遗址

 第四节 扎达土林

 第五节 卡若遗址

 第六节 小恩达遗址

 第七节 象雄王国遗址

 第八节 曲贡文化遗址

一、发现与发掘

二、遗址农业状况

三、手工业发展状况

四、曲贡文化遗址的价值

 第九节 藏王墓

 第十节 雍布拉康

 第十一节 帕拉庄园

 第十二节 昌都茶马古道

 第十三节 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

第三章 西藏的未解之谜

 第一节 红雪之谜

 第二节 野人之谜

 第三节 巫师之谜

 第四节 香巴拉之谜

 第五节 虹化之谜

 第六节 古格之谜

 第七节 伏藏之谜

 第八节 说唱艺人

 第九节 象雄之谜

 第十节 珠峰旗云

 第十一节 地热之谜

 第十二节 藏羚羊繁殖之谜

 第十三节 其他未解之谜

一、然炯现象

二、水火山

三、托架现象

四、鼠鸟同穴

五、墨脱垂直自然分带

第二篇 藏族文化

第一章 神秘莫测的习俗

 第一节 西藏民间信仰节日

 第二节 神秘的天文历算

 第三节 神秘的藏医药

 第四节 优美动听的劝酒歌

 第五节 藏族人起名的特点

 第六节 风格独特的居住方式

 第七节 藏装“曲巴”

 第八节 藏族人的礼节

 第九节 磕长头

 第十节 七种供养

 第十一节 放生习俗

 第十二节 藏族人的茶缘

 第十三节 宗教仪式舞蹈——跳神

 第十四节 藏族人的婚姻家庭习俗

 第十五节 有趣的交通工具:牛皮船

 第十六节 习俗颇丰的木碗

 第十七节 藏族人的风俗禁忌

 第十八节 其他习俗

一、生育习俗

二、“驱鬼”仪式

第二章 虔诚传统的节日

 第一节 藏历新年

 第二节 传大召

 第三节 春播节

 第四节 朝山节

 第五节 酥油花灯节

 第六节 姆朗钦姆大法会

 第七节 萨噶达瓦节

 第八节 江孜达玛节

 第九节 大佛瞻仰节

 第十节 林卡节

 第十一节 沐浴节

 第十二节 雪顿节

 第十三节 望果节

 第十四节 那曲赛马会

 第十五节 丰收节

 第十六节 仙女节

 第十七节 林芝工布节

 第十八节 吉祥天母节

 第十九节 燃灯节

 第二十节 驱鬼节

 第二十一节 日喀则新年

第三章 风情浓郁的饮食

 第一节 青稞酒

 第二节 酥油茶

 第三节 糌粑

 第四节 风干牛羊肉

 第五节 虫草松茸鸡

 第六节 吉祥海螺

 第七节 人参果饭

 第八节 格萨尔烤羊腿

 第九节 氽灌肠

 第十节 炸灌肺

 第十一节 奶品

 第十二节 祛瑞

 第十三节 香寨

 第十四节 吹肺与吹肝

 第十五节 安多面片

第四章 独领风骚的文学

 第一节 藏族文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藏族文学翻译

 第三节 藏族文学的分类

一、作家文学

二、民间文学

 第四节 《格萨尔王传》

 第五节 藏文长诗《班玛瓜唐》

 第六节 道歌诗

 第七节 格言诗

 第八节 仓央嘉措的诗歌

 第九节 西藏民歌

第五章 别具一格的艺术

 第一节 木雕和木板画

 第二节 石雕

 第三节 石刻

 第四节 泥塑

 第五节 藏文书法

 第六节 壁画

 第七节 岩画

 第八节 面具

 第九节 弦子舞

 第十节 锅庄

 第十一节 藏戏

 第十二节 堆谐

 第十三节 唐卡

一、唐卡的简介

二、唐卡的分类

三、唐卡的历史

四、唐卡的色彩

五、唐卡制作工艺

第六章 多彩多姿的收藏

 第一节 藏饰

 第二节 藏毯

 第三节 鼻烟壶

 第四节 酥油花

 第五节 瓷器

 第六节 佛像

 第七节 藏画

 第八节 八宝吉祥

 第九节 藏香

 第十节 藏式家具

 第十一节 江孜卡垫

 第十二节 哈达

 第十三节 藏币

第三篇 其他民族文化

第一章 门巴族文化

 第一节 独特的饮食、待客习俗

 第二节 色彩丰富的服饰

 第三节 别具一格的披皮装饰

 第四节 门巴族的住房

 第五节 婚嫁习俗

 第六节 狩猎中的禁忌习俗

 第七节 富有特色的民间戏剧

 第八节 面具舞

 第九节 宗教舞蹈

 第十节 口誓和手誓

第二章 珞巴族文化

 第一节 宗教信仰

 第二节 民间禁忌

 第三节 风格各异的珞巴族住房

 第四节 独特的姓名

 第五节 婚姻家庭

 第六节 看鸡肝的卜鸡卦

 第七节 独特的待客和饮食习俗

 第八节 丰富多彩的妇女饰物

 第九节 发誓

第三章 夏尔巴人文化

 第一节 夏尔巴人的节 庆习俗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装饰品

 第三节 独具风格的食俗

 第四节 氏族外婚和抢婚习俗

第四章 偻人文化

 第一节 大自然崇拜和送鬼

 第二节 像卧铺车厢一样的住房

 第三节 妻子是财富的象征

 第四节 独具特色的服饰

 第五节 独特的生活习俗

第四篇 藏传佛教

第一章 无与伦比的佛教

 第一节 藏传佛教的源流

 第二节 四大教派

一、格鲁派

二、宁玛派

三、萨迦派

四、噶举派

 第三节 西藏佛教的改革

一、宗喀巴领导的宗教改革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宗教改革

 第四节 藏传佛教的宗教禁忌

 第五节 达赖、班禅的由来

 第六节 活佛的转世制度

 第七节 帝师八思巴洛哲坚赞

 第八节 尼姑的修习生活

 第九节 龙树菩萨的六部论

 第十节 《大藏经》

 第十一节 《时轮经》

 第十二节 转经筒

 第十三节 神秘的密宗

 第十四节 “六字真言”及咒语

 第十五节 藏族佛塔

 第十六节 藏传佛教的礼仪:磕头、鞠躬

第二章 香火缭绕的寺庙

 第一节 布达拉宫

 第二节 大昭寺

 第三节 小昭寺

 第四节 甘丹寺

 第五节 哲蚌寺

 第六节 色拉寺

 第七节 楚布寺

 第八节 聂唐寺

 第九节 直贡梯寺

 第十节 扎什伦布寺

 第十一节 萨迦寺

 第十二节 白居寺

 第十三节 绒布寺

 第十四节 夏鲁寺

 第十五节 科加寺

 第十六节 托林寺

 第十七节 同卡寺

 第十八节 强巴林寺

 第十九节 布久喇嘛林寺

 第二十节 昌珠寺

 第二十一节 桑耶寺

 第二十二节 敏珠林寺

 第二十三节 乃旦寺

 第二十四节 多杰扎寺

 第二十五节 噶玛寺

 第二十六节 桑丁寺

 第二十七节 热拉雍仲林寺

 第二十八节 热振寺

第五篇 雪域风光

第一章 河湖溯源

 第一节 羊卓雍错

 第二节 班公错

 第三节 拉昂错

 第四节 玛旁雍错

 第五节 然乌湖

 第六节 巴松错

 第七节 当惹雍错

 第八节 纳木错

 第九节 拉姆纳错

 第十节 尼洋河

第二章 山峰揽胜

 第一节 洛子峰

 第二节 卓奥友峰

 第三节 纳木那尼

 第四节 冈仁波齐

 第五节 生钦朗扎山

 第六节 苯日山

 第七节 南迦巴瓦风景区

 第八节 达果雪山

 第九节 桑丹康桑雪山

 第十节 色季拉山

 第十一节 念青唐古拉山

 第十二节 马卡鲁山

 第十三节 珠穆朗玛峰

第六篇 富饶西藏

第一章 珍贵的野生动物

 第一节 藏獒

 第二节 雪豹

 第三节 藏羚羊

 第四节 牦牛

 第五节 藏雪鸡

 第六节 黑颈鹤

 第七节 赤斑羚

 第八节 西藏马鹿

第二章 珍奇的野生植物

 第一节 藏红花

 第二节 冬虫夏草

 第三节 林芝云杉林

 第四节 雪莲

 第五节 巨柏

 第六节 嘎布叫

序言

西藏的前世与今生

远古时期,现在的西藏地区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随后,在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运动中,这里的地面开始崛起,并一跃成为世界屋脊。因海拔较高,那里绝大多数山峰终年覆盖着冰雪,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人类文明出现得相对晚一些。如今,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等流域,都发现了历史遗迹的存在。大约在五千年前,这里开始得到较快发展,出现了简单的农牧业生产和居民居住点。三千年前,西藏地区出现了建立在部落基础上的小邦。这些小邦经过不断战争,最终形成了三个比较大的部落,并组成了联盟。

公元6世纪,三大部落联盟中的吐蕃部落迅速强大起来,并逐渐以武力统一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这一时期,佛教在西藏繁荣发展,对其政治、历史、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在漫长的岁月演变中,西藏的社会和文化获得长足发展,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喜马拉雅山的传说、羊卓雍湖的传说、神女峰的传说、西藏弦子歌舞的传说、娘古拉苏节的传说等,这些内容不同、情节各异的神话一起构成了西藏绚烂而又迷人的文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西藏是神奇和神秘的,之所以神奇,就在于它浓重的宗教文化特色。在西藏,藏传佛教在社会、历史和人们的生活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在教义理解上存在偏差,加上修行时偏重的经文有所区别,佛教在西藏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几个大的佛教派别: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和萨迦派。虽然四大派别存在诸多差异,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点,即采用活佛转世制度来管理本教派的事物,而这正是西藏文化的最神秘之处。在诸多活佛中,达赖和班禅的地位最高。从清朝开始,他们的继位都要经过中国中央政府批准;到了现代社会,两大活佛的转世同样要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

受传统文化和地域的影响,藏族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不仅服装、天文历算、医药等方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拥有诸多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节日,非常独特。例如在过节的时候,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主人都会热情地上前劝酒,并唱起优美动听的劝酒歌,然后请客人喝酥油茶、吃丰盛的食品。节日的时候,要磕长头去朝佛,寺院里还要举行跳神活动……这一切都使得整个西藏被神秘的氛围笼罩着。

西藏的另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它拥有不少未解之谜,如美丽神奇的红雪、变幻不定的珠峰旗云、野人传说、高僧的虹化现象、文盲说唱艺人……这一个个神奇的谜团,都给西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唐朝时,由于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关系,西藏和中央政府的关系非常紧密。两位公主从中原带去了大量技术人才和先进文化,吐蕃也派出一些贵族子弟到唐朝学习。在元、明、清三代,藏传佛教开始在内地传播,中原的文化也被来内地的僧人带到了西藏。建国后,党和政府为了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强了与西藏之间的交流。从西藏解放到今天的几十年时间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内地各省市经济和文化的支援下,通过西藏人民的自身努力,西藏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若我们有机会去西藏,将会看到一个崭新的城市、一片繁荣的沃土、一个有着独特民族文化同时又散发着蓬勃朝气的新时代“世界屋脊”!

内容推荐

本书以历史为经,文化发展为纬,广采素材,精心勾沉,细加整理,全面而系统地描绘了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沧桑历路、历史遗迹、未解之谜、文化民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及物华天宝,揭示出藏文化的独特韵味。全书分西藏探源、藏族文化、其他民族文化、藏传佛教、雪域风光、富饶西藏六篇,全景式介绍了西藏生活的各个方面,堪称一部关于藏文化的百科全书。

编辑推荐

《藏味文化》——展现一片富饶土地俊美的丰姿,揭开一个古老雪域的神秘面纱。

这是一部何其壮美的诗篇,让西藏的辉煌历史昭示天下。亘古的传说里,凝结着一段独特的历史;绮丽的风情中,糅合着一个民族的坚韧。静静感受一场时光的流韵,轻轻触摸一张沧桑的面孔,这就是西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藏味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勇//王全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23193
开本 16开
页数 3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2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7.5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