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凡高(1888年)/少年博雅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荷兰画家凡高不平凡的一生,凡高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画家,刻苦学习绘画,从事艺术创作,但他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备尝艰辛。坎坷的遭遇使他对贫苦的劳动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由于不愿迎合上流社会的欣赏趣味,他的作品在他和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金子总是发光的”,在他死后不久,他的作品就引起了轰动,被誉为19世纪末欧洲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凡高是后印象派的杰出画家,他超越了印象派绘画,是近现代艺术的导师和照亮人类艺术史的永恒的明星!

内容推荐

阿尔灿烂炫目的阳光,不仅把原野上的万物照射得通透,也在瞬间点燃了凡高的心灵——生命原来可以这样热烈、丰沛和蓬勃!他欣喜若狂,用最浓郁的黄色,把这一切在画布上涂抹!那明亮的向日葵,直到今天仍在绚烂开放。

然而,当从绘画中转身来到现实,他不得不面对贫病交加,不得不一次次仰赖弟弟的资助——他的画作无人嘲笑,因为根本就无人问津。

凡高的情绪,在自信坦然与自我质疑的两极交替升降。生活与艺术如此痛苦地纠结,就像夜晚那遥远星空中翻滚的漩涡,让人梦幻,让人眩晕,让人疯狂。当恐惧、压抑、惊栗到了乌云压顶的绝境,凡高选择了结束,留下了《麦田上空的鸦群》……

目录

第一章 美丽的阿尔和疯狂的我

第二章 在终点之前一定有个起点

第三章 人生的转折

第四章 这是一个“圣徒”

第五章 信仰和人生的力量

第六章 诗意中的狂热

第七章 飞越疯人院

试读章节

阿尔原本是一个应该让人身心愉悦的地方。地中海的中心,成片的阳光铺洒在广阔的农田和一道道沟渠上。正是二月,春风似剪刀,雪虽说还没有融化,杏花已经在枝头含苞待放……

文森特·凡高踏上阿尔土地的瞬间,就被这大地回春时节的阿尔所震慑。万物蓄势待发,他的心灵立刻接受了这热烈阳光和料峭空气中美丽小城的诱引,这不是外在的一片风景,这好像是他内心的故乡。

这时凡高碰到了一个来自巴黎的记者,他正准备逃回巴黎。

“阿尔是世界上最疯狂的地方,”记者说,“据我的调查,这里有几百个精神病患者,到36岁左右,就会大发作,做出各种令人发指的暴行!”

“你指什么暴行?”凡高问。

“谋杀,纵火,强奸……这不是一个适合正常人居住的地方!”

凡高笑笑,置若罔闻。他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眼前的美景让过去的一切黯然失色。他在巴黎经历的一切:印象派,修拉,塞尚,劳特雷克;流产的公社计划,那一个个他参与其中的讨论,争辩;人际关系;金钱……在阿尔的阳光里消融殆尽。这里只有凡高,只有他自己。阿尔就是凡高的内心——尽管那个记者已经提醒他,要小心阿尔阳光背后的“疯狂”——很多年后,我们会把这一段插曲当做命运的暗示,阳光,美景,自我,疯狂……这一系列字眼是怎么密不可分地构成了他的命运。

在阿尔人的眼里,凡高是一个奇怪的人。每天的晨曦还没有催醒人们的美梦,那个异乡客就背着画架和绘画材料出门了。选一个地方,开始涂抹,就这么一直到晚上,吃完晚饭,直接上床睡觉。他出门时,目光是期待而炽热的,仿佛那还没来得及绕过地球一圈普照大地的阳光已经在他眼中出现了。等他回家,整个人却像个煮熟的火鸡,双眼就像火山口一样,喷发后留有余热,却带着疲惫。他夹着油油的画布,自己对自己打着含义不明的手势。

“红发疯子!”他们这么称呼他。

没有人同他说话。他孤独地站在风景里画着风景。不,那应该说是“风的色彩”。因为在阿尔,凡高感觉到了还有比阳光更有力量的东西——风。他不得不把画架绑在木桩上,强烈的西北风刮得他鼻青脸肿,让他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没有一个画家会想象自己在那样的环境里作画——绘画原本是一件安静的事情,美丽风光尽染布上。但凡高却像狂风里的一个水手,作画要使劲维系着他的“船帆”——画框。

结果,在他的画中,美景和癫狂的风糅在一起了。狂放的笔触,述说着一种更为执著热烈的精神。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力量,既是风的力量,也是对抗风的力量。凡高本人则自嘲说:“他们肯定以为我是喝醉了才画的画。”

看到那样的画,使人相信,明亮温暖的阿尔,绝不是让凡高修身养性的地方,而是纠结着热烈的情感斗争、使他在赤子之心和疯狂边缘徘徊的地狱与天堂的结合体。

此刻凡高找到了自己作画的方式。那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绘画,不是在海牙,不是在巴黎,那个弱小的,请求莫威指点他绘画,看可恶的评论家脸色,在一群自身难保的印象派画家群里折腾来折腾去的人物。是的,他找到了自我,阿尔的一切都像是他精神的某一部分,组合起来就变成了油画布上的色彩和线条。

一天他找到了一片果园。一条栅栏围住的丁香花园里,蓝色天空背景映衬着两棵深红色桃树。凡高把它画在了油布上。在画中,一切都像梦里的花园,花香随风缠绕着树木,从点彩派借鉴来的笔触用凡高自己粗糙但强劲的方式表达着一种非现实的意境。

“啊,这大概是我最好的一幅油画了!”他如此赞叹。

当天回到旅店,凡高收到一封来自海牙的信。“安东·莫威先生在海牙逝世。”  莫威!凡高的表哥,海牙画家,文森特·凡高水彩画的教授老师,曾热情地接纳了他又失望地抛弃了他的莫威表哥!凡高马上在那幅油画上写下“纪念莫威——文森特和提奥”,然后把画寄往莫威的家。

凡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说:

“啊,绝不以为故去的人永远逝去

只要人类永在

故去的人永远活着,永远活着。”

阿尔就这么给予了凡高新的人生和世界观念。他开始大量使用黄色,从柠檬黄到橙黄,从阳光到向日葵,色彩的感觉就这么活了起来。凡高说:“除非使用色彩,否则不能传达沉默无言的观念。”于是,他的“观念”便在粗野的笔触和猛烈的色彩中弹眼落睛地表达了出来。凡高是充实的,他热情地和自然拥抱。这个自然已经是他凡高本人的自然,而非任何其他人的。所以他在那油画布上可以恣意妄为。这是一种燃烧着的色彩,阿尔明亮的阳光和折磨人的西北风全变成了他画中的燃料。

这是一个彻底忘我的世界,凡高可以不和人交谈,可以没有家庭、子女、工作,一个人在田野间享受这样的孤独。在三个月时间里,他创作了两百多幅画。

夏季很快到来了。酷热使凡高暂时改变了作画的对象——他画起了人物。但在阿尔,人们都认为他画得难看,并不愿意被他雇作模特儿。凡高在阿尔只有两个朋友:邮递员罗林和曾经的法国中尉米勒。

罗林有着温和慈祥的眼睛,有这样眼睛的人才能包容爱护凡高这个阳光的赤子。他还有弯曲夸张的胡子,在凡高的描述中,罗林是这样的:“他的头部像苏格拉底,几乎没有鼻子,头顶已经秃光了,小小的灰眼球,圆润的面颊,大把灰白的胡须,一对大耳朵……”罗林有四个孩子,当了二十五年邮递员,靠每月一百五十法郎养家,心地单纯善良。

“罗林,我帮你画肖像吧,其他人都不愿意被我画。”

“我很荣幸这么做,可是我是一个很难看的人……”

“罗林,上帝都喜欢你的相貌!”

“那好,那晚上你来我家吃晚饭吧,我们全家都欢迎你。”

在那段时期,凡高画了六幅罗林的肖像。在其中一幅画中,罗林穿着藏青色的邮递员制服,棕黄色的胡须和制服形成对比,使整个人物体现着善良的性格。

“尽管就我的年龄而言,罗林还不足以做我的父亲,可是他对我默默地关爱,使我感到既严肃又慈爱,他对我就像一个老兵在关照一个新兵。”凡高这么评价罗林。事实上,在那幅画上,罗林就是这么被体现的。

在阿尔,热爱阳光、热爱向日葵的凡高创作了不朽的《向日葵》连作。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准备在我的画室里装饰六幅向日葵作品。这些装饰画从最浅的浅黄到最浓的蓝色,以各种青色为背景,好像有一种新鲜的银白色的黄在闪耀。在周围轮廓线上再涂上橙黄色,宛如哥特式寺院那般庄严肃穆。”

可是夏季的阳光有点酷热过头了,这使得凡高不得不调整他的作画时间。他渐渐从夜伏昼出,变成了昼伏夜出。他喜欢上了阿尔的咖啡馆和夜色。于是,阿尔的人们看见那个举止经常让人看不懂的红发疯子,开始整晚在大街上画画,而白天则呼呼大睡,不知今夕何夕。

这个期间,凡高创作了阿尔夜间咖啡馆的油画。在他的油画里,阿尔人比他还要疯狂,乃至于会走向犯罪和堕落。他用红色和草绿色描绘咖啡馆内景,咖啡馆里无赖们的形象和色彩产生强烈的对比。他要告诉看画的人们,咖啡馆是个能毁掉一个人的地方。

在咖啡馆毁灭其他人之前,凡高自己差点先被毁灭了。他频繁出入酒吧、咖啡馆和妓院,他那种热爱阳光和自然的秉性在变换了环境后变成了对沉迷放纵的批评和接受(是不是有点矛盾)。他看到了阿尔世界的另一面,面对自然他依旧是个赤子,可面对晚上的苦艾酒,他就借助它忘记自己的贫穷,借助它释放自己的孤独。

但是他没有忘记画画,他只是画起阿尔世界的另一面。有时候我们觉得,他可真是阿尔之子,因为阳光和灿烂他们很像,疯狂和堕落他们也很像。当太阳转到地球另一面之时,凡高醒来,去和阿尔的黑暗世界接触,去画下人间的别处。再尝几杯苦艾酒,把这一切都忘记。

旅店老板没有同情这个贫穷的画家,他提高了旅店的房价,存放油画的房间还要收“日间寄存费”。这使凡高下决心去找一个永久的住所。在罗林的帮助下,他们在拉马丁广场附近看见了一座黄色的房子,贴着待租的广告。他们仔细查看了房子,凡高不无遗感地说,可惜房子太大了,他租不起那么多房。但罗林提醒他,可以不必租整套,而只租用其中的几间。

罗林给房东写了信,房东来了,问凡高是否愿意起租六个月。

“我想是的。”

“那好,月租十五法郎。什么时候搬进来?”

“今天,马上!”凡高兴奋极了,这个价钱只是那旅店房价的三分之一!

凡高为他的黄房子画了一幅油画,使得这幢默默无闻的房子名闻天下。“房子给我带来了安逸感,从现在起,我感到我正在为未来而工作!”

他如此信心满满。

P3-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凡高(1888年)/少年博雅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本方//殷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81286
开本 32开
页数 1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1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35.72-49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