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叔本华谈意志/人文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尼采说:“叔本华让我有勇气并自由地面对人生。”托尔斯泰、瓦格纳、鲁迅、梁实秋等旷世巨匠,都曾表示其生平深受叔本华的启迪。本书《叔本华谈意志》以哲人特有的敏锐和无畏,以诗意化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特有的荒诞、虚伪与不幸,对人与人格、生命、地位、荣誉、财富智慧等一系列困扰人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深刻见解。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叔本华编著的《叔本华谈意志》。《叔本华谈意志》告诉我们:

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目录

前言

叔本华这个人

一、人生的智慧

 1.生命性质

 2.财富,或人有些什么

 3.地位,或他人眼中的位置

①名誉

②骄傲

③官位

④荣誉

⑤名声

 4.人的本性

二、劝诫与格言

 1.人生基本规则

 2.了解自己

 3.了解他人

三、名言录

试读章节

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幸福分成三类,那就是自外界得来的幸福,自心灵得来的幸福和自肉体得来的幸福。这种划分没有指出什么。据我观察,人的命运中根本不同点,可以分为不同的三类:

一、什么是人:从人格一词的广泛意义来说,人就是人格;其中包括健康与精力、美与才性、道德品性、智慧和教育等等。

二、人有些什么:人有财富和他可能占有的事物。

三、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他人把你看成什么样子,或更严格一点来说,他人对你的观感如何。这可以从别人对你的意见看出来;别人对你的意见又是从你的荣誉、名声和身份表现出来的。

上面第一类的差异是自然本身赐给人的;正由于是自然本身赐给人的,它们对人生快乐与否影响之大和深刻,远超过后面两类对人的影响。后面两类只是由人安排的结果。所有具有特权身份或出生在特权世家的人士,即使他是出生在帝王之家,比起那些具有伟大心灵的人士来说,只不过是为王时方为王而已。而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最早的弟子麦阙多鲁斯也说:“从我们内心得来的快乐,远超过自外界得来的快乐。”生命幸福的主要因素,我们存在的整个过程,在乎我们内在的生命性质是什么,这是天经地义和人人都可以体验到的事实。人的内在生命性质是使我们心灵满足的直接源泉,我们整个感性、欲望和思想使我们不满足,直接的源泉也是因为我们内在生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来说,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的影响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外界的事件或环境对两个人的影响各不相同。即使环境完全相同,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完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一个人能直接体悟的,也就是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外在世界的影响也不过促使我们体悟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我们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因为如此,世界相同,各人却大异其趣;有的人觉得枯燥乏味,了无生趣;有的人又觉得生趣盎然,极具意义。听到别人在人生经验历程中颇有兴味的事件,人人也都想经历那些事件,在描述那些事件时,把自己的心灵落在那些事件所具有的浮泛意义中。某些事情对天才来说是一种极具意义的冒险,但对凡夫来说却单调乏味,毫无意义。在歌德和拜伦的诗_中,有许多地方是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凡为伟大的。愚痴的读者嫉妒诗人有那么多令人愉快的事物,他们除了嫉妒外,不想想诗人莫大的想象力可把极平凡的经验变得美丽和有情趣。

同样的,对一个乐观的人来说,某种情景只不过是一种令人可笑的冲突;忧郁的人却把它当做悲剧;但在恬淡的人看来又毫无意义。所有这些都须依赖一种事实,那就是要了解和欣赏任何事件,必须具有主体和客体两种因素。主体和客体必然密切地联结在一起,就像水中的氢与氧密切联结在一起一样。在一种经验中客体或外界因素一样,但主体或个人对它的欣赏却因人而异,每一个人对相同客物的看法甚为不同。愚痴的人认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微不足道,这就好像在阴霾的天气中看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一样,以为并不值得流连忘返,或者就像在不太好的影画镜中看画,影画镜固然不好,映出来的画未必不好。明白一点说,每一个人都受自己意识的限定,我们并不能直接超出自己意识的限定而变成另一个人,因此,外界的帮助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用处。同在一个舞台上,有的人是帝王,有的人是臣子,有的人是将军、士兵或仆人和其他等等。他们彼此的不同只不过是外在的不同而已,但各种角色内层核心的实在性却是相同的,大家都是可怜的演员,对自己的命运充满着渴望与焦虑。在人类的生命中就正是这种情况。各人依身份和财富的不同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这绝不意味大家内在生命的快乐与欢愉有什么差异。我们都是集忧患困厄于一身,可怜兮兮地活到死而已——每个人展示生命内容的原因当然不同,但生命形式的基本性质却是一样的。各人的生命强度也因人而异,但生命强度的差异绝不是要符合各人所应扮演的角色,或者要符合地位和财富的有无。因为事物的存在或发生,仅存于我们的意识中,且只是为意识而存在,人的意识素质是人最重要的事物。在大部分的情况中,意识素质的重要性远超过形成意识内容的外在环境。世界上一切的骄傲与快乐,对蠢子的迟钝心灵来说,当然微不足道。蠢子的迟钝心灵绝不能与塞万提斯在悲惨的监牢中写唐·吉诃德时的想象相比。生命的实在客观的一半是在命运中,在不同的情况中采取不同的形式,另一半主观的却属于我们自身,生命自始至终就是这种情况。

P1-4

序言

在一般人的眼中,哲学是高高在上、远离大众、远离社会生活的,这是不正常的。造成这种不正常的原因有许多,既有人们的误解,认为哲学思想过于艰深;也有从事哲学工作的人把哲学本身哲学化了。不错,在现代社会中,哲学像其他专业学科一样,也是一门学科,需要专门的人才去研究。但是,哲学与其他专业学科又有所不同,它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密切相关,因为哲学乃是广义的人生哲学。

我们经常说“哲学是世界观”,其实也可以说哲学是人生观——广义的人生观。人生观或人生哲学看起来涉及的范围好像比较小,只与人有关,甚至仅仅与我个人有关,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与世界相关,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归根结底会影响我们对人生的看法。而且更进一步说,我们之所以要认识世界,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认识人生。哲学家帕斯卡尔曾有一句名言:“对于人没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状态更为重要的了。”这也许可以说是哲学智慧关照人生,与人生关照自我具有内在同一性的又一证明。因而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首先必须对自我的人生存在进行哲学思考,于是,我们把人生哲学的宗旨指向自我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境遇。如果我们不满足于仅仅是生活着,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思考人生。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自我。所以,每一个自我在展开自己人生历程的过程中无疑会显示其不同的个性风采。这似乎是对哲学思考所要求的普遍性原则的一个否定。但哲学的理性与智慧却可以舍弃这其中的个性而抽取其共性的东西进行思考,这其中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我们可以从逻辑上把自我人生作“认识自我一实现自我一超越自我”这样一个三阶段的划分,而哲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则贯穿于其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生,因而都有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但是不一定都有理论化的人生观。人生观是经过理论提炼和升华了的人生态度,而一般的人生态度是本能的、经验的,不成体系的。与一般的人生态度相比,人生观具有全面、系统、高超、透彻、自觉等特点。我们有时候说某人说的话富于“哲理”或“人生哲理”,意思就是说他们的话深刻、透彻并且具有概括性和启发性。因为人生观不是从某个人的角度看人生,而是从古往今来的历史中(时间)和国家、社会、世界乃至宇宙(空间)中自觉地理解人生。

人生哲学的问题很多,主要有:

1.哲学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2.人生的意义问题。(人生有意义吗?人生为什么需要意义?)

3.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人生究竟是由命运决定,还是由自己决定?)

4.如果人是自由的,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5.假如明天不再来临,你将如何度过今天?(人终有一死,很可能只此一生。我们有必要在此背景下思考人生的意义)

6.苏格拉底的座右铭:认识你自己。我们如何认识自己?

7.人生有不同的境界,我们如何提升我们的境界?

8.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生无悔”。如何能够“人生无悔”?

人生有没有意义?如果这是从普遍一般的角度说“人”有没有意义,那我会说人生没有意义。但也正因为如此,人生需要有意义。人需要意义才能像人一样活着而不是本能地活着。所以说哲学与人生归根结底说的就是人生哲学的问题。人们往往把人生哲学看做是道德说教,居高临下说应该如何如何,这是不对的,哲学没有这个权利。但是我们其实也有误解人生哲学的地方,因为我们也总是想问出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心中所想的是存在着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希望人们打破对哲学的成见以及哲学自己的成见,把哲学看做是对人生永恒的探索而不是说教。

本丛书收集了叔本华、弗洛伊德以及笛卡儿等外国哲学大师,原作中对人生的精辟见解,基本表明了对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看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哲学和人生的关系,以及人生哲学对我们一生的重要意义,使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待入生、更明确自己的人生态度,最终走向人生成功的顶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叔本华谈意志/人文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叔本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6376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