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簪花的少年郞(宋词里的爱情与年华)
内容
编辑推荐

宋代的词人们,每一个都是簪花的少年郎,爱音乐,爱酒,爱花,爱美女,以赏花喝酒为正事。

从宋词里看到了宋代人日常生活,他们爱音乐,爱酒,爱花,爱香气,爱美女,爱闲暇,爱每一个民间节日;他们兴致勃勃地去踏青、观灯、赏花、饮酒,快活地度过每一个春秋佳日。斯人们远去了,只留下一首首小词,优美的,隽永的,在历史的尘埃中绽放。而我们,就融化在这样的小词中。

内容推荐

诗歌,是一个时代最明彻的写照。作为宋代的流行歌曲,宋词体现的并不都是文人趣味,还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宏大回声。

他们爱音乐,爱酒,爱花,爱香气,爱美女,爱闲暇,爱每一个民间节日,兴兴头头地去踏青、观灯、赏花,想要快活地度过每一个春秋佳日。

当浮华烟云散去,宋词就宛如一抹斜阳下的雕花窗棂,将大宋朝骨子里的风情低吟浅唱。

目录

一 喝过一场又一场的酒,遇见一个又一个的人

 调情调到朋友家:秦少游、陈与义

 我病君来高歌饮:辛弃疾、陈亮

 词人醉了,胡说乱道:陈亮

 人生自是有情痴:欧阳修

二 青梅如豆柳如眉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赌徒李清照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的小幸福

 楼台影动鸳鸯起:魏夫人、吴淑姬

 似被前缘误:青楼女子的文艺范儿

三 多情自古伤离别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铁骨范仲淹之恋

 十年生死两茫茫:苏东坡悼亡人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姜夔的梅花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末代王孙钱惟演

四 诗酒趁年华

 燃香: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

 品茗:且将新火试新茶

 赏花:花朝月夜长相见

 饮酒: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五 明月逐人归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

 红露湿人衣:黄庭坚

 流光容易把人抛:蒋捷

六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卷起杨花似雪花:熙宁年间的老友记

 人生几度新凉:在海南的苏东坡

 满山春色飞动:秦少游的花儿

 且尽红裙歌一曲:怪御史和一枝梅

试读章节

一 喝过一场又一场的酒,遇见一个又一个的人

调情调到朋友家:秦少游、陈与义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这句话是最擅长调情的风流种秦少游说的。

他调情能调到朋友家去。在京城,有一次,某大官请他喝酒,他就与这家名叫碧桃的宠姬眉来眼去。碧桃酒量很小,主人都护着她,不让她喝酒,偏偏见秦少游来,这女孩举起大杯,用死人都感觉到的深情眼神盯住少游说:“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一饮而尽。知情识趣的少游即席赠词一首:

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这首词写得尊重妥帖,好对得起人家女孩拼却一醉的这番心意。在他笔下,卑微的歌姬化身世外仙姝,高洁又娇美,遥遥伫立在清幽山水间,需要凡夫俗子去追寻慕恋。她又终是芳心无主的,如画的姿态里,有一种落寞之美——人家现实中明明是有主的好不好。少游狂荡,把主人家视若无物,但主人不在意,比起吃这门子飞醋,家中调教出的姑娘,能得秦少游一赞,才算门楣添光。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席中实景,他和这女孩,也就这杯酒的情分了,此时醉得越深,醒后的惆怅也越浓。“何妨”与“只怕”这一对词用得好,爱情只想放纵,经验和理智却在发出警告:再欢娱的爱,终会沦落到一场宿醉,醒来后,内心留下一个痛极的空洞。

脱口而出的呼问,又自己讷讷地给出一个悲观答案。事实通常如此,在提出疑问的时候,人心已经动摇得难以收拾了。所以这段爱情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或者沉醉了,沉沦了,或者没有,都有可能。他说的是在一个故事将发生而未发生的当儿,内心的挣扎。而故事中的人,对于现实是清醒的,或者之前已经吃过爱情的亏,长过许多的经验值——是成熟男女的爱情,因为成熟,才有更多的隐忍与纠结。

尝过宿醉痛苦的人,才对纵情一饮怀抱警惕,进退两难。少游一生在情场里打滚,深晓这个道理,他也终于没和这姑娘有后续,两人大概都忍住了。不忍住也没啥办法,甚至把这首词当作他又一次浪漫高雅的调情也无甚不可。作为诗歌创作者,他们擅长的是总结,提炼出生命之美之痛,并不必每次都亲身投入。

世间美好,都如一醉,终有一醒断肠时。这个道理,李后主懂得比秦少游更透彻。他天生是个艺术家,不是当皇帝的料,皇帝要有多少清醒又冷酷的头脑啊,他偏醉生梦死的。糊涂事不停做下去,直到北宋大军临城,一朝归为臣虏,总算被迫从醉梦里醒来了。醒来之后,他这样思量着: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清醒的时光太难熬了,只好没日没夜主动地把自己灌醉,要不,这下半场无尽的夜,可怎么过呢?

香港电影《东方不败》里,林青霞扮演的东方不败有几句台词也好:“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 不胜人生一场醉。”这酒喝得苍茫茫,又凄怆,连江湖枭雄都逃不过人生的酒醒时刻,这么一想,恋人们谈一场可能会断肠的恋爱,倒不那么可怕了。

词人陈与义年轻的时候,在洛阳喝过一场又一场的酒,直到二十多年后,才迎来了他的宿醉。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出生在西京洛阳。洛阳城是北宋第一风流的城市,文人豪客、高官巨贾云集,人人以赏花喝酒为正事。陈与义是官宦子弟,曾祖陈希亮是宋朝一代名臣,为官刚正,嫉恶如仇,苏轼极其敬佩他。陈希亮的儿子陈季常,就是“河东狮吼”的男主角,以惧内与豪俊而闻名,与苏轼是好友。家风熏染,到了陈与义,也是这个样子。

《宋史》记载:其人“容状俨恪,不妄言笑,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而且“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就是外表看起来很严肃,待人接物很谦虚,但内里有股凛然不可犯的刚劲。还很有才,是那种英迈雄伟之才,诗文写出来,一时无人敢抗衡。

洛阳是一个隐逸与放纵的城市。这里的才子名士,不高兴说什么仕途经济,可每个人又暗怀大抱负,觉得自己这么牛,功业那种事,还怕早晚没得做?陈与义在年轻的时候,往来的就是这些人。这首《临江仙》的上阕,写的就是彼时他们的事儿。

P2-5

序言

以赏花喝酒为正事

决定开始写宋代与宋词的原意,是为了逃避。

在我长年生活的这个内陆城市,正在不停地进行城市扩建。任何时候走上街头,东西南北任何地点,都布满工地。被脚手架覆盖的道路上,行人、汽车、公交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各显神通,在尘土里争先恐后,正是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如漏网之鱼,和平年代,不知不觉就有了兵荒马乱之感。作为现代化进程发展时期的某种特色,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媒体新闻也常令人心怀惶恐。身为中国人,总会梦想着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但在今天。桃花源连想象一下似乎也是奢侈了。

个体的人,永远是弱小卑微的,在街道上如此,其他地方亦不例外。便常常生出逃离之心。挫折之后,我把目光投向了时间那漫长的轴。汉唐盛世,是许多国人津津乐道的,而对于另一些人,比如我这样志向短小而贪安逸的人心目中,宋代是更理想的朝代。

宋代少有战争,老百姓生活相对富足,农田里有肥沃土地,可供人安心播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城市文化繁荣,商业发达,有兴旺的海上贸易。宋代的街市里,丰富而精致的汤水酒食点心日夜叫卖,四季节日有无数的鲜花、彩灯与杂耍歌舞……甚至,妇女的地位也差强人意。在那时候,女儿可以享受跟儿子相差不多的遗产继承权,寡妇再嫁不仅是寻常事,还被国家鼓励。

宋太祖秘密遗训,永不得杀士大夫,读书人受到的待遇空前绝后的好,苏东坡“乌台诗案”那样的文字狱,如果不是因为党争,其实是很难出现的。而“乌台诗案”也终于由于皇帝本人都觉无聊而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宋词也是那么优美,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最优美而有音乐感的文字。从容、蕴藉、浪漫,充满着生命审美意识,即使悲歌慷慨,也自有种文体的庄重,心态的中正。不功利,不浮躁,不油滑,更不博取眼球。它始终以美为前提。

在一天天、一页页的查资料、写文章中,于宋代和宋词,我意识到从前许多的无知和偏狭。这是个人认知的修正,更是一个对自我进行反思的过程。如果说有收获,最重要的收获就是我开始有了些平和,看待事物懂得了尽量要持中允态度,对待人,要用自己的心设身处地去体谅——这对本书的写作有好处,对自己仍在继续的人生也同样有益。世界很复杂,人心有善恶,而纯净的生命之美正是孕育其中,也只能植根其中才能开出花来。关键只在于,怀着执念去找到它,欣赏它,然后护住它在意志里。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如是说。这“情痴”并不是爱情,更多的就是我们对此生,对人世,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过去与未来,所怀抱的温柔珍重,暗藏的美好期待。

历史,如果你愿意,立定脚跟,用自己的眼光去阅读。用理性谨慎判断,还是会从互相矛盾的史料中得出一些不同于教科书上的东西。

年少时也曾经以为宋代积弱积贫,军事力量薄弱,实为其大弊。现在已经不这样想了。历史遗留、地理环境与政策影响等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盘根错节、利弊参半,不在这里说了,有很多关于宋史的名家专著可读。

我想说的是,宋代真正穷的是国库,而不是百姓。这一点让今天的我很羡慕,由衷地向往。而广被诟病的重文轻武,武运不昌,从另一方面带来的,是一个朝代的经济文化灿烂,平民百姓安居乐业。

苏东坡曾经在一篇劝谏边境用兵的奏折中写道: “且夫战胜之后,陛下可得而知者,凯旋捷奏,拜表称贺,赫然耳目之观耳。至于远方之民,肝脑屠于白刃,筋骨绝于馈饷,流离破产,鬻卖男女,薰眼折臂自经之状,陛下必不得而见也。慈父孝子孤臣寡妇之哭声,陛下必不得而闻也。”

这不是出于怯弱,而是出自于真正的广博爱心,这些话,不是嚷嚷着汉唐盛世,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青年们所愿意读的。但它们让我感动。如果我生活在宋代,我愿意提着一壶米酒两块猪肉去向他道谢。作为一个心心念念只想着全家老小春安夏泰,秋吉冬祥的普通人。我乐意这样就好。

诗歌,是一个时代最明彻的写照。作为宋代的流行歌曲,宋词体现的并不都是文人趣味,还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宏大回声。宋词美好的地方,不止在于词藻。于我,更多的是在一篇篇长短句中,渐渐看到了宋代士大夫的风骨,他们诗酒风流背面的仁爱之心,宽袍大袖下的铁肩道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现在才相信,有人真的是这样实践的,且扭转影响了一代士风。“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也看到了宋代人日常生活。他们爱音乐、爱酒、爱花、爱香气、爱美女、爱闲暇,爱每一个民间节日,兴兴头头地去踏青、观灯、赏花,想要快活地度过每一个春秋佳日。看过出土的宋代文物,普通的民用酒壶,造型简洁优雅,线条流动自如,是令人望之生悦的艺术品。宋朝人的大众审美,是精美且大气的,达到了同样空前绝后的圆融。而这些是全社会在参与,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

原来,中国人并不是一直沉陷于急功近利和粗糙。我们真切曾有过从容、风流、精致和仁爱的社会生活——虽然它也存在许多历史局限,政治缺陷,人性灰暗。如果能够用文字表达出这么一点点,就满意了。也就是因为这一点点,就算怀着忧惧与不满,真正读到优美的汉语,心中还是不禁升起无限爱意。戾气消散,逃避是不可能的。桃花源本来,也应该就在这片土地上,在我们自己的内心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簪花的少年郞(宋词里的爱情与年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芳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1062157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4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3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40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