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四周,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常常被一点一滴蔓延开来的担心和忧患所困扰:过去几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彻底改变了地球:天不再蓝,水不再清,城市被垃圾所包围,连乡村也难逃工业污染,水源、空气和土地的质量都在恶化,我们的呼吸越来越困难,身心越来越疲惫。而另一端,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浮躁张扬、奢华靡费风气弥漫,追逐利益似乎变成奋斗的唯一目标,没有价值观也没有责任感。这双重恶果便是食品没有安全,环境遭遇危机,自然灾害频繁,生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凡此种种,如何才能离苦得乐,弃毒存益,改恶从善,转污浊而为纯净呢?
应对的答案只有乐活——一种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本书为“乐活无限丛书”之《乐知给你好看》,该书是在“保健风”“养生风”退却之后,从更高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向广大读者推出的“乐活”这一最新主题。我们相信,这一主题迟早会随社会大环境的趋势,真真正正地走进人们的意识当中,引领主流思维。可以说,从自然、健康、分享、和谐的角度来解读生活,乐活绝对是一个新亮点。
时间跨进了21世纪,人们好奇地猜想:属于我们的乐活典范在哪里?
有一些人站出来了。他们在不断思索生活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朝九晚五的节奏不是适合所有人,锦衣玉食也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于是,他们摆脱一切羁绊,向着大自然出发了。他们不光融进了自然,而且还满怀豪情地征服了人类。“蜘蛛侠”阿兰·罗伯特几乎徒手征服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摩天大厦;女探险家一次次地下潜,深入地球水下数不清的“龙潭虎穴”;重重寒冰包围,荷兰人维姆·霍夫卡几乎赤身裸体地在冰水中坚持72分钟……读过这本小书,你将能够对乐活人的故事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并开始勾画自己的乐活人生。
“水货”有理
提起“水货”,你会想到什么?
便宜货、走私商品、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如果你的思绪仅止于此的话,以一个与时俱进的乐活人标准来看,那你显然落伍了。现在,世界各地的人都越来越青睐以“水货”自居呢。
新版的“水货”,是指漂浮在水上的功能各异的绿色建筑,以及采用各种方式来亲水的人们。
迪拜不久前称要建一座沙漠中的“冰山”酒店,酒店将坐落在一片海域上,为了营造逼真效果,不仅透明玻璃幕墙要附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而且水中也漂浮着冰物质。都说迪拜人疯狂,但人家“疯”得理直气壮,开发商还承诺环保措施一律做足,并声称耗能比普通酒店还要少。
荷兰人宣称也要输出自己的“水货”了,联合国一份“全球变暖将水漫金山”的预测让这个26%的国土低于海平面的国家提心吊胆。未雨绸缪总比临时抱佛脚强,于是荷兰人在灾难来临之前就设计了一种可以漂浮在海上,“水涨屋高”的“诺亚方舟”式公寓。
邮轮可是地道的“水货”,早早退役岂不白白浪费?德国人说,干脆把它改造成一座海上图书馆吧,让它四处漂流,传递知识发挥余热,也算是物尽其用的环保手段。
地球上70%的面积是水,当陆地越来越难以立足,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在这片未开发的处女地上动起脑筋。人类已经破坏了陆地的生态环境,因此“水货”考虑更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其变成可持续的居住环境。环保意识的觉醒令人类从蛮荒时代的无理占据演变到今天的“有理”开发。有理智的拓展生存环境才是人类未来发展的硬道理。
“摇”到我家瞧一瞧
2009年7月底,荷兰设计师科恩·奥尔瑟斯推出了世界第一座水上浮动公寓楼“城堡”。在20世纪,水上的房子是贫穷人家的居所,因为他们买不起陆地上的住房。可是现在由于陆地资源逐渐稀缺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水上别墅成为一种时尚,大家都开始争当“水上人家”,尝试与水“和平相处”。
荷兰:水上公寓不会“随波逐流”
面对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问题,26%的国土低于海平面的荷兰显然坐不住了。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荷兰的降雨量将增加25%,海平面将升高1.09米,这意味着许多荷兰人的家园将被海水淹没。
荷兰“水工作室”的建筑师科恩·奥尔瑟斯借鉴了“水涨船高”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基座中空的两栖公寓,名为“城堡”。这是世界第一座水上浮动公寓楼。这种水上住宅没有地基,中空的混凝土基座填放的是泡沫材料,从而使房屋获得巨大浮力。房屋的防水基座的底部由钢柱支撑,一旦潮水淹到基座,整座房子就会“水涨屋高”,并脱离钢柱,最多可升高5.4米左右。那房子不就会像船一样到处漂流了吗?对此,奥尔瑟斯用滑链将房屋拴在两根5米高的停泊杆上,无论潮涨潮落,房屋只会沿停泊杆升降,而不会“随波逐流”。
除了可以随水面升降,“城堡”还利用了冷却水技术促进房屋在夏季的降温,比起传统的地面住宅,可以节约25%的能源。“城堡”在2010年3月动工,作为荷兰“新水”城市开发项目的第一阶段工程,第一批“城堡”公寓将建造1200套房屋,从而形成一个水上社区。社区中不仅有停车场,还有一条水中浮路,这条路与陆地连接,能为居民提供方便,突发事件来临时也可联系岸上车辆。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栋公寓都可以像乐高积木那样与任何一座公寓相互连接,这样当风暴来临时,整个小区可以一起安全地漂浮在水面上。
丹麦:水上屋位置构造随意换 世界经济发展推动各国房地产业繁荣,各种新概念住房也不断涌现。来自丹麦的AquaDomi公司日前推出了一系列能漂浮在水上的住房,包括避暑别墅、永久民宅、酒店、学生宿舍、办公室、画廊、港务局、餐厅等。这些“水上屋”不仅在地理位置上任由主人随意迁移,内部结构也采用了积木的概念,从客厅到厨房均可随意组合。
由于“水上屋”受风力影响很大,因此这些房屋的高度均控制在两层楼以内。一层楼的房屋高于水面3.8米,两层楼的房屋则高6.9米。“水上屋”统一采用了由塑料纤维混凝土制成的底座,坚固又耐腐蚀。为了应对冰冷的海水,供水系统采用了5厘米厚的防冻管道,同时还配备了加热系统。
如果你以为住在水上就意味着与世隔绝那就错了。每套“水上屋”都配备了浮桥和停泊系统,屋内的供水、污水处理、电力、电话和网络线等都与码头相连。房间产生的污水通过水泵系统传送回陆地,如果“水上屋”与陆地的距离越过了100米,那么将使用真空水泵排除污水。
不过这些“水上屋”真的价格不菲,最便宜的是17万欧元的民宅小户型,最昂贵的是79万欧元的“水上星”豪华酒店。这座水上酒店造型奇特,形如其名,很像是一只三角星,这样的结构可以让酒店三面环水,住在各个方位的房客都可以轻而易举欣赏海景。而三面泊位的设计,也方便房客乘船进出和停靠。
英国:洪水暴发致水宅变景观
英国也有别具特色的水上住宅。一款名叫Hind House的水上住宅由约翰·帕迪建筑事务所在2008年12月完工。这幢位于英国波克夏雷丁附近的洛登河畔的住宅,属于悬于半空中的钢框架建筑,由客厅、客房和卧室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建筑格局如四叶风车,大开大落,阳台上还可以观看因雨季连续暴雨而上升的湍流河面。从楼梯上来便是深色外墙的开放式侧厅,内壁饰以浅色木板,两边分为客房和健身房,都以大落地窗进行采光,通透自然。楼梯连接着中央大厅,并引向一个大得可以进行户外活动的露天平台,尽享水上人家的乐趣。
迪拜:要在沙漠中盖座“冰山”
阿联酋迪拜近几年不断以造型奇特的建筑吸引世人眼球,从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哈里发塔”到填海建造的人工岛屿,再到这座还未兴建就已全球知名的“蓝水晶”酒店。“蓝水晶”之所以全球闻名,不仅仅因为它将是有史以来第一座坐落在沙漠酷暑中的“冰山”酒店,更因为迪拜建筑一贯只盲目追求奢华,而全然不顾环保的建造标准,这一点在“蓝水晶”酒店中更是显露无遗。
“冰山”外壁由像冰一样晶莹剔透的视觉仿真材料制成。为了营造更为逼真的冰山效果,甚至让人走近时都能感觉到极寒之气,建筑表面和周围的海面上也会覆盖终年不化的冰质表层。要想在烈日炎炎的沙漠腹地保持冰晶不化,想必需要一台功率巨大的制冷器才能做到。这种猜测也令这座酒店招致了众多非议。
此外,这座六层高的酒店内部有多个极致豪华餐厅、水下休闲区、舞厅和酒吧,而且动用了许多令人瞠目的科技,比如建筑内部采用了有机地面设计,游客的足迹将被追踪系统识别,他们的脚印会留在走过的地面上,从而呈现一种迷幻浪漫的效果。酒店由一条漂浮长廊与大陆连接,白天,它就像一座真正的冰山一样为身处波斯湾酷热中的游客带来清凉,晚上,如梦似幻的光电效果更增加了这座冰山的奇幻感,种种的科技手段也需要大量电力的支持。
对于人们对酒店能耗的指责,“蓝水晶”的两位德国设计师声称酒店将会利用自然界的能源满足自身的能源需要。他们考虑了种种解决方案,比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热能。而其中最可行的方案就是利用迪拜天然的高温环境,通过某种特殊的能源系统,从而维持酒店的日常运营。然而,他们也强调,所谓的环保措施并非十全十美,他们只能尽力而为,尽可能地让酒店的核心部分做到能源的自给自足。
“蓝水晶”酒店何时建成还没有确凿消息,这座沙漠中的冰山绝对可以称得上史上最惊艳的视觉奇观,但它究竟能自给多少能源,这些能源又将以何种方式被分配到酒店各区域,并保证自身的冰体在自给能源情况下不会融化,其排放到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将会是多少,这一切还都是未知数,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P6-10
西方经济学课本里有一道命题,叫“圣诞节礼物无效率”,说的是若以“经济人”的角度衡量,大家在节日互相赠送礼物实在不划算,因为你送的礼物也许不合对方的口味,或者对方根本没有用处。不如大家直接互相送钱,再由各人去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哑然失笑:直接送钱?未免太“赤裸裸”了吧?
是啊,节日送的不是简单的礼物,那上面承载着送礼者对亲朋好友美好的心灵寄托和崇敬之情,在送礼这件事上,单纯追求效率的“经济人”是不受欢迎的,可是前些年,我们不是经常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经济人”的角色吗?比如房地产市场各种中高档楼盘遍地,却少见保障型住房的踪影;比如各地狂飙GDP的增速,却忽视了对各种激增矛盾的化解……
其实,我们不需要做事事效率为先的“经济人”,我们应该做讲究家庭邻里和睦、事业与生活并重的“社会人”。仅仅这样就可以了吗?我们难道看着环境受到污染会无动于衷?我们不为地球变暖去焦急地奔走呼号?我们不在竞争的压力下认真反思自己,从而保持身心的健康?
以21世纪的标准来看,回答不了上述问题,就说明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不但要做一个“社会人”,还要学会做好一个关心地球家园安危,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内心宁静平衡的“乐活人”。
本套丛书既是一扇帮助读者了解多姿多彩的乐活世界的窗口,也是一部帮助读者比照乐活一族标准工作和生活的行动指南。
你将会惊叹于那些藐视艰难险阻、敢于向人类极限发起挑战的人们:“蜘蛛伙”阿兰·岁伯特徒手征服了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摩天大厦;女探险家一次次地下潜,深入水下数不清的“龙潭虎穴”;重重寒冰包围,荷兰人维姆·霍夫卡几乎赤身裸体地在冰水中坚持72分钟。
你将会感叹于那些呕心沥血献身公益事业的人们:在马尼拉贫民窟,英国妇女组织穷人学习文化知识、培训就业技能;在利比里亚,只上过高中的报贩子掏腰包自办“马路博客”,努力满足社区文盲们的信息需求;在海上,瑞士家庭扬帆走世界,每到一处都深入学校宣讲环保知识。
你将会羡慕于那那些自由放飞心灵、勇敢追求人生梦想的人们:华裔博士白天在公司制药,晚上则成为美国电视脱口秀的叮声“大腕”;英国小快递员仅用45英镑就实现了自己的电影之梦;美国天才的玩具设计师蒂姆·基奥耗费15年和大量的金钱,终于发明了五颜六色的彩色肥皂泡,使历经400年的吹泡泡游戏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希望你读过这本小书,能够对乐活人的故事有所感悟,有所启发。但更主要的,是希望你马上放下书本,开始勾画自己的乐活人生。
给自己的心灵更多的阳光、更多的绿色空间,是为序。
乐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当今人类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这套丛书为身处紧张繁忙压力之下的都市人打开了一扇现代大门。走进“乐活”的大观园,到处是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人与事,这里有知识的乐趣、生活的乐趣、创造的乐趣、自由的乐趣。所有这些乐趣的汇聚,一定会给读者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著名评论员北京晚报评论部主任 苏文洋
国内第一套以乐活为主题的丛书,给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绿色快乐选择,它不仅告诉我们什么是乐活的创意、乐活的行动与乐活知识,还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乐活人。
——中国国际乐活LOHAS论坛发起人北京师范大学 沈立博士
哲人说: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一一而这套书,以精蕴和意趣,令我们体察到生命的温度和深度。
——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姜华
“乐活”将逐渐浮出水面,真真正正走人人们的意识当中,并将引领人们的新生活。应该说,从科学、绿色、环保、健康的角度讲解生活,“乐活”丛书绝对是一个新主角、新亮点。乐活一族也必将成为继SOHO和BOBO之后出现的又一新群体。
——微软MSN中文网执行出版兼总编 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