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位抗美援朝亲历者的战地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普通军人在抗美援朝期间,在弹火纷飞的战场上不顾生命危险记录下来的战地日记。在十年浩劫中,它又被作者从投入的炉火中抢了出来。本次出版,作者未加修饰地保持了原貌,透过这本劫后余生、斑驳发黄甚至沾染着血迹的纸张记录的日记,你将有幸“目睹”那场战争的原貌。

内容推荐

作者作为一个抗美援朝亲历者,他以自己特殊的身份从一个侧面摄下了血火交织的战争场景,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日记中作者没有对最可爱的人进行任何“高”“大”“全”的人物塑造,而是以普通军人的身份如实记录,回归了人性的自然与真实。既有不少对战争的真实记录,又有对亲人尤其是对妻子的思念和牵挂,还有对战争以及死亡的痛恶,真实可感。

日记中也有大量对异国风光、民俗、人物场景的描绘和对朝鲜妇女、儿童生活状况的介绍,还有不少中国军人和朝鲜人民的友谊的内容,让人看到血腥的战争却掩藏不了人性的光辉和跨越国境的友谊。

从普通军人到共和国上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日记只是撷取周克玉漫长人生的一段,但即使这不到两年的一段记录,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是怎么从普通军人成长为共和国上将的,对年轻读者的成长有很好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目录

第十八本

1952年10月1日至1952年12月31日

第十九本

1953年1月1日至1953年6月30日

第二十本

1953年7月1日至1953年12月13日

试读章节

1952年12月14日 星期日

浓雾漫布山林,与茫茫白雪连成一片,美国空中强盗“不辞劳苦”,清晨就起来为满足他的杀人欲找寻机会,可是它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在森林里、在山沟里的大礼堂内,拥挤着数百个人兴奋地愉快地看电影。如果那些强盗们晓得这样的消息,也许要气粗脖子了呢!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拖着笨重的皮靴与军务科冯参谋,步往那个影院,在电影院的外边,遇见了刚从祖国入朝的档案室十几个抄写员,特别是七八个天真活泼的女学员,她们向我热情地奔来,别后虽然不久,在朝鲜战场见面似乎格外亲热。看过电影以后,到她们的临时驻地12兵站吃午饭,我喝了四杯酒,弄得脸红、头晕,虽坚持着办了公,但终究不得不睡了一个多钟点。

上午看的电影,给我鼓励很大,名为《金星英雄》。苏联青年人那种丰满幸福的生活、紧张愉快的劳动、坚毅前进的精神和远大的理想,深深地教育了我。

晚上,与陈佳惠干事伴着陆选卿干事等候车,直至9时许睡眠。

(于军后勤部驻地文洞)

1952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昨天晚上,我和负责挑选飞行员的陈、李干事同住一屋,那是一间紧贴公路位于山崖下的小茅舍,一个人站起来头顶梁脚踩地,一个人睡下来头碰东山,脚抵西山,一个人坐下来,第二个人必须叫一声“请”才能通过,对于这样的房子,他们有一句趣话:“夕阳斜照狗洞。"就在这个所谓狗洞里,睡了8个人,并在里面办公、开会和吃饭。这个小小的黑洞洞的房子里,发散出来的是紧张热烈的工作精神和愉快乐观的谈笑声。如果是在祖国住这样的房子,称其为“狗洞”,那是一种不满的怨言和牢骚,而在此地,则是自寻开心和乐趣,丝毫也不含有埋怨或不满的情绪。

接待分配由国内来朝鲜参战干部的工作,并不是难事,他们都很自觉,争着要到最前线的部队,表示一切服从战争需要。目前工作上最大的问题是待分配干部的睡觉、吃饭、跑路等问题,复杂难办。今天早上,我为了由祖国回来的干部的补给问题,请示后勤参谋长处理时,态度很不冷静,使双方都为难,虽在事后尽力消除这种不快的情绪,但严格探讨起来,仍无法使自己免于不快。

(于文洞补记)

1952年12月17日 星期三

今日晚上,陈、李干事约我去后勤部驻地以东的某温泉去洗澡,我们小心地艰难地摸索着狭窄的山路前进,通信员小张从一个山坡上呼地一直滑到山下,大家都捧着肚子大笑了一场,说小张坐了“露天电梯"。

虽然仅有8里多路,可是跑得我十分疲惫。温泉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水富汁浓,热度有些烫人。澡堂是由人民军开的,澡资人民币350元,建筑极为简陋,但洗澡却很舒服,水深及臀部。我们边洗边谈论着,像这样的天然浴池,如果在我们祖国,特别是在上海或南京近郊,打扮得该是多么漂亮啊!它的价值一定要提高好多倍。澡是洗得很好,但不能不说是一种冒险行为。洗澡毕,我们又去看了露天温泉浴室,热气冲天,滚烫的泉水哗哗下流,使我感到非常的新奇,自然界供给人类这样好的东西,真叫人喜爱。

8时余沿公路归来,汽车大开路灯,一辆接一辆来去奔跑。对空中强盗美国鬼子的横行霸道,他们也不放在眼里。

当我们回到宿舍时,发觉海军医生(来检查上调海军的干部)住在牛棚里,作为主人的我们感到慌了,这怎么能成呢?经我们再三说明,请他们搬到我们的房间里,我们与他们调了房。

朝鲜的三条黄牛在嗤嗤吃草,牛臊味从我们的脚底钻到鼻孔里。严酷的寒夜送来阵阵冰凉的风,头缩在被窝里睡觉不卫生,伸在外边也受不了,不得已戴上了棉帽子。暗淡的月光下,半空中吼着怪声,可是我们睡得很熟,冷了,3个人紧紧地挤在一起。天快明时,更显得冷了,我和老陈睡在一个被窝里,最后不得不像一对亲密的夫妇一样搂得紧紧的睡到天明。

我们就是这样度过了一夜,第二天见到医生时,心里感到很轻快,我们觉得自己尽到了主人的责任。

1952年12月18、19日  星期四、五

晚饭后与后勤干部处郑处长等告别,感谢他们对我们这一段工作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晚5时登上了汽车,车子上的明亮灯光,横扫白色的原野、山坡和山沟。

6时半到达一个不知名的火车站,向我们搭乘的汽车上装运猪肉,直到9时半才装运停当,10时经×地,汽车、火车并肩奔驰,两旁炸弹坑如蜂窝,突然,防空枪弹越过头顶,怪声震破静静的大地,汽车熄灯而停……

如此,三番五次,直到19日凌晨2时才到达宋搁——我安详地睡在炕沿。

1952年12月21日 星期日

最近几天来的生活很充实,内容极为丰富。

今天是星期日,管理科发给我们每人5斤朝鲜苹果过新年。

我们开了一整天的科务会研究工作,一面烤火,兼吃苹果,虽然外面吼着怒风,不时地传来美国空中强盗的恶怪的声响,但我们在温暖的坑房里,生活仍很安然。

晚上,司令部开庆功会。我打算起草团以上干部书写历史思想自传的动员提纲,但被几个逃会的同志拉住赶了两次“毛驴”。我有个坏脾气,意识上感到玩扑克容易时间过久,事后内心会很感不安,可是打起来又不愿丢手。

1952年12月23日 星期二

今日晚上,周昱同志由祖国归来,捎给我她的一片心意——糖、衬衣、袜子、鱼肝油等,让我很是兴奋,使我从心灵的深处更感到爱情的真实意义,夫妇之间相互体贴与关怀给予人们的幸福与欢乐。我将以更紧张的工作的实际行动,答谢她对我的真诚地爱抚。

周昱同志归来,带来国内特别是留守处的许多见闻、感受,他津津有味地说,我们全神贯注地听,有时还向他提问,一直到11时才睡觉。

P42-45

序言

这是我继《出访日记》和《军政委日记》后,公开出版的第三部日记,即抗美援朝时的日记。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军入侵朝鲜。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作出决议,组成以美军为主体的所谓“联合国军”,把侵略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在新生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面临生死存亡和我国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过五次战役,把美伪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战局。由此,进入边谈边打谈谈打打的僵持阶段。美军并无谈判停战诚意,企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野心。朝鲜战场上的形势依然处在紧张激烈的状态之中。

1952年6月上旬,24军受领出国作战的预先号令。与此同时,原25军74师调归24军建制序列。24军的前身是24师和赣粤边红军游击队,有着英勇奋战的光辉历史,是华中华东地区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支劲旅——新四军第6师、华野第六纵队,战功显赫。1949年渡江战役后首戍南京,1951年驻防沪杭线松江、嘉兴、平湖等地。对美军入侵朝鲜,威胁祖国边境,全军将士早就义愤填膺。

8月10日,出国作战命令下达到团。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在上海接见我军团以上干部,勉励指战员们发扬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打出国威,打出军威,争取早日实现和平。部队接到出国作战予令后随即进行政治教育和入朝作战的军事训练以及各种准备工作。9月11日后,全军陆续开进朝鲜战场,圆满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在战火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当时我是24军干部部的干事,有幸随部队参加了这次光荣伟大的出国作战任务,并用日记记下了亲身的经历和感受。

我从1946年开始写日记,无论是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年代,还是工作繁忙、生活艰苦之时期都未曾间断过,到“文革”前共写了50本。可惜的是在1967年那个动乱的年代里,我不得不忍痛把那些日记本投入到烈火中,所幸又从火中抢出了自己列为第18、19、20号的三本,即抗美援朝期间1952年10月1日至1953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日记。因此,可以说这部日记是经历战火和劫火的余生。

当我面对斑驳发黄的纸张,再次默默诵读已褪色的匆匆书写的钢笔小字时,我又想到激烈战斗的战场,想到绞尽脑汁指挥战斗、英勇拼杀的指战员们,想到关心我的各级领导和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尤其怀念那些长眠在异国土地上的烈士们。同时也不时涌出遗憾,由于当时环境和个人所处位置所限,我没能记下更多的人和事。那时我是个血气方刚的二十三、四岁的青年,记下的均是我个人的所作所见所感。今天的读者若能从中感到那场伟大战争的侧影,体会到那个时代年青人的理想、信念、追求以及纯真、质朴的感情,我就十分知足了。

这次出版时。我保留了日记的全部原貌,只是作了个别文字上的补正。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是在炮火轰炸的战场上,有的记得十分简略,有的甚至几天记一次。我始终认为,日记的最宝贵之处是真实,过多的改动和修饰会使它失去本来的面目,从而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今年是志愿军出国作战六十周年,战争的硝烟烈火已经远去,当年我们指挥那场战争的指挥员,大多已经作古,即使参战的年轻战士,也已成了七、八十岁老人了。但他们用忠诚、生命和热血积累的经验,他们的英勇形象和高扬的旗帜,是不会过时的,值得后人永远怀念。这也是我出版这部日记的初衷所在。

2010年9月10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位抗美援朝亲历者的战地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克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6183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