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六朝道教与游仙诗的发展
唐人游仙诗的传承与创新
郭璞《游仙诗》变创说之提出及其意义
仙诗、仙歌与颂赞灵章
——“《道藏》中的六朝诗歌史料及其研究”绪论
孟郊《列仙文》与道教降真诗
——兼论任半塘的“戏文”说
六朝乐府与仙道传说
唐代公主人道与《送宫人人道》诗
仙、妓与洞窟
——唐五代曲子词与游仙文学
唐人葵花诗与道教女冠
——从道教史的观点解说唐人咏葵花诗
曹唐《大游仙诗》与道教传说
曹唐《小游仙诗》的神仙世界初探
严肃与游戏:六朝诗人的两种精神面向
后记
| 图书 | 忧与游(六朝隋唐仙道文学) |
| 内容 | 目录 导论 六朝道教与游仙诗的发展 唐人游仙诗的传承与创新 郭璞《游仙诗》变创说之提出及其意义 仙诗、仙歌与颂赞灵章 ——“《道藏》中的六朝诗歌史料及其研究”绪论 孟郊《列仙文》与道教降真诗 ——兼论任半塘的“戏文”说 六朝乐府与仙道传说 唐代公主人道与《送宫人人道》诗 仙、妓与洞窟 ——唐五代曲子词与游仙文学 唐人葵花诗与道教女冠 ——从道教史的观点解说唐人咏葵花诗 曹唐《大游仙诗》与道教传说 曹唐《小游仙诗》的神仙世界初探 严肃与游戏:六朝诗人的两种精神面向 后记 编辑推荐 “道教文学”不仅是指受到道教“影响”的文学,还应该包括“道教性质的文学作品”。作者指出,文人忧愤于“士之不遇”、时局困厄,奉道者忧惧于人生苦短、生命无常,因而生发出舍离现世、度脱成仙,从而悠游于仙界的冀望。所以,“忧”和“游”是文人和奉道者进入他界的动机和目的,成为游仙(仙道)文学永恒的主题。秉持着上述的学术理念,作者汇集论文十二篇编成本书,纵论六朝隋唐游仙诗之发展与创新,视野深广,新意迭出。 具体内容包括《六朝道教与游仙诗的发展》《唐人游仙诗的传承与创新》《六朝乐府与仙道传说》《严肃与游戏:六朝诗人的两种精神面向》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 六朝道教与游仙诗的发展、唐人游仙诗的传承与创新、孟郊《列仙文》与道教降真诗 —— 兼论任半塘的“戏文”说、六朝乐府与仙道传说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忧与游(六朝隋唐仙道文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丰楙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7459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1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0 |
| 出版时间 | 2010-10-01 |
| 首版时间 | 2010-10-01 |
| 印刷时间 | 2010-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3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5 |
| 宽 | 164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