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施云江的个人历史看,他曾经在部队大熔炉中经受过锻炼;在组织部门工作过,担任过乡镇党委领导;在下海后,又参加了MBA的学习,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未来,持续地进行着深入的思考,并不断地把所思所想记载下来,用于指导自己的经营实践。他丰富的个人经历,对社会的责任感,小有成就的事业,都促使他对生活进行回溯性反思和前瞻性思考,于是,日积月累,便有了思考的结晶。
本书中更多的不是指生活的困顿,而是指思考,指因怀着责任带来的对国际、国内和企业未来方向的思索,是对未来怎么做的判断。
图书 | 盐碱地上的挣扎--觉醒与思考(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从施云江的个人历史看,他曾经在部队大熔炉中经受过锻炼;在组织部门工作过,担任过乡镇党委领导;在下海后,又参加了MBA的学习,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未来,持续地进行着深入的思考,并不断地把所思所想记载下来,用于指导自己的经营实践。他丰富的个人经历,对社会的责任感,小有成就的事业,都促使他对生活进行回溯性反思和前瞻性思考,于是,日积月累,便有了思考的结晶。 本书中更多的不是指生活的困顿,而是指思考,指因怀着责任带来的对国际、国内和企业未来方向的思索,是对未来怎么做的判断。 内容推荐 如果准星对缺口的落点是靶子的话。 那么观念对现实条件的结果应该是人生未来的成就与幸福。 未来的货币发行犹如大河入海,奔腾而下。而当上游大水来临之时,在下游用筑坝式的制度去约束还会有用吗?格林斯潘采用乘势而为的做法应该是无奈的,今天受到质疑应该也是无辜的。强权国家的所谓的金融监管和金融体系改革能奏效吗?这就如一个嗜毒如命的人,声称要戒毒,那样的承诺可信吗? 未来中国如果以制造业出口获得的大量外汇储备转换威未来产业资源或技术能力,而进口内需品的大幅增长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如此的中国未来经济才可能是持续健康的。 目录 挣扎中的觉醒与思考(代序)——为《盐碱地上的挣扎》而作 引言 第一编 复习过去 一、一小段回忆/003 混沌岁月/003 单纯梦想/006 节外生枝/007 学习与工作同步/008 二、曾有的觉醒与思考/011 1.观念、机制与成长——试谈企业成长的内在条件/012 附:应用案例一:亿江公司员工手册/033 2.几篇小文章(与范娜合作)/037 试说“投资”(一)——投资第一要素:经营者诚信/038 试说“投资”(二)——投资第二要素:经营者能力/040 战略,成就未来/043 试从企业家与经理人的不同精神与禀赋看两者的区别/049 附:应用案例二:上海丽洲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规划大纲——序言、目录、后话/058 第二编 盘点当下 过去:什么事做对了?什么事做错了? 未来:什么事还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了?/067 第三编 点燃未来 一、未来怎么看?/083 未来国际/086 未来国内/105 未来企业/114 二、未来怎么做?/120 附:应用案例三:未来新兴产业——燃料电池/125 附:应用案例四:上海丽洲大酒店——五星级休闲娱乐主题酒店/129 三、下一个觉醒与思考/141 后语 试读章节 混沌岁月 下一代的女孩范娜把我这一代人的经历说成是“盐碱地”上的挣扎。我的理解是“盐碱地”上植物是难长的,要挣扎着去长是难能的、也是无奈的。如果把十年“文革”的岁月看成是盐碱地,可悲的是我挣扎在其中,也可能乐在其中。中国的大地已盐碱了上百年,改良自然是艰难而漫长。 不知不觉,人生走到了知天命之年,往事混沌,回头看看,也喘口气找一下未来。 儿时能记起的最大的作为,是在班里出黑板报以及跟着父亲以改善生活为目的在周末去钓鱼。这为我以后的兴趣养成和看待财富的观念打下了基础。 1978年恢复高考后,我们这个近60人的76届高中毕业班只有一个同学考上了中专,其余的全军覆没。这以后多年,才凤毛麟角出了个把大学生,而全班男生近一半人突破了法律底线蹲了监狱,因为“文盲”,所以“流氓”了。“文盲”加“流氓”竟成了当时一代人普遍接受的命运。仅仅因为下乡,我有幸没有成为流氓,但文盲却难免。1983年10月我从部队一回来,对学习的渴望让我抓住了一个多月等待分配工作的时间,在一位高中老同学技校老师的帮助下,赶着去参加青年初中文化补习并去考试(此时我已23岁),结果四门课挂了三门红灯。 因为是党员的原因,工作被分配到粮食局政工股当干事。对入党的追求所养成的积极工作的惯性,以及部队争分夺秒的作风造就了我以后整整的五年,工作加业余学习出奇的勤奋,也带来了出奇的成效。我不仅在工作上表现得有点出色(组织上一再将我列为重点培养的苗子),尤其庆幸的是业余学习的辛勤努力获得了硕果。在日日夜夜工作加学习的五年中,初中、高中、文科、理科、电大、函大,我一口气总共考过了66门课,这算是把我突击文化了一下。也就此圆了我上工农兵大学的梦。同时,我也以为这辈子读这点书够用了。 这阵子埋头读书,成就了我一段顺风顺水的经历: 1986年9月,我无上光荣地被选拔去县委组织部工作。这是一次当时的年轻人极少能得到的机会。我的挣扎由此也改变了方向。那个地方让我开始懂得了社会的世态炎凉,初步了解了社会系统的管理,简单直接的头脑开始变得有点抽象了。这为我在1991年6月到建设局主持干部人事工作打下了基础。建设局的干部人事工作开始了我人力资源组织的实践,同时,也开始学习经济管理。“若要富,先筑路”,发展中的地方建设工作强度是很大的,领导建设事业的经济干部常常是一个地区当时最强的,这给了我很好的学习机会。在组织部与建设局的工作收获是很大的,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并让我在自我意识主导下做了很多有创意的工作。1992年6月,我被调乡里任党委副书记,有了一个管理小社会的机会。虽然,主流经济不管,但当时三产经济的管理也让我获得了类似的管理经验。 一路顺风的经历,自然导致了我因自负而走入的困境。 再次严重地意识到知识及能力不够,是在1997年以后从事开发区的招商工作后,这个时间离上次成人教育结束刚好是十个年头。 似懂非懂的“媒介对客户”招商工作线路对我的知识和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一年多时间的徘徊后,在1999年我别无选择地下决心再学习了。两年社科院MBA班的学习心得,使我得到了一篇题为《观念、机制与成长》的企业发展观的体会性小文章,基本解决了我以前经济工作中的困惑与以后多年工作的理论指导问题。这篇文章作为我经济工作的处女作指导了我多年的实践,也承担了好多次学习责任。第一次是拿它交了MBA论文,第二次是交了高级经营师的论文,第三次是交了国际企业创新学习班论文,第四次是这次我只能让自己用了。 1999年MBA再学习以来,至今又有了十多个年头。有了上次一个十年放弃学习的尴尬经历,今天再也不敢把学习停下来了。企业内在的持续创新与业务转型的要求让我觉得停止学习的成本再也无法承受。现实发展得太快了,这促使我及我的企业走上觉醒与思考的轨道。 那么,什么是企业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呢?在我看来: 第一,当属转变观念,引导企业的转型其中观念是核心。而转型中的核心应该就是战略了。所以再学习的第二篇体验性的文章就写了《战略,成就未来》。P003-005 序言 挣扎中的觉醒与思考(代序)——为《盐碱地上的挣扎》而作 初春的一天,窗外蓝蓝的天空中,浮着朵朵白云;和煦的春风,拂动窗帘,让人感到分外的愉悦。就在这样的情景下,我打开一份打印稿,逐页翻阅,心中更是涌起了欣喜的感觉。 这份稿子,就是读者现在看到的《盐碱地上的挣扎》。 初读施云江的书稿,觉得出乎意料,后又觉得情理之中,再后,就是深感尚可期待。 感到出乎意料的是,为什么取了个《盐碱地上的挣扎》这样的书名?顾名思义,或许是说在贫瘠土地上的奋斗和努力。而翻阅了全书,在对所有的内容进行了细读后,便知道更多的不是指生活的困顿,而是指思考,指因怀着责任带来的对国际、国内和企业未来方向的思索,是对未来怎么做的判断。应当说,施云江所作的思考,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深度上,都有出乎我意料之处。 感到情理之中的是,从施云江的个人历史看,他曾经在部队大熔炉中经受过锻炼;在组织部门工作过,担任过乡镇党委领导;在下海后,又参加了MBA的学习,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未来,持续地进行着深入的思考,并不断地把所思所想记载下来,用于指导自己的经营实践。他丰富的个人经历,对社会的责任感,小有成就的事业,都促使他对生活进行回溯性反思和前瞻性思考,于是,日积月累,便有了思考的结晶。所以,他能够写出这样一本书,是理所当然的。 感到尚可期待的是,依着施云江的个性,他以往曾经面临的思考不会停止。而且,随着他的事业的发展,他面临的情况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思索,而他的思想逐渐成熟带来的直接成果,就是其思考的深度及广度,可能带有更多兼具战略性和实用性的特征。从书稿的内容看,其实,挣扎是由困扰引发,同时是警示,也是觉醒的起始;觉醒,便是思考的成果。然而,觉醒也还不是思考的终点,行动与成果,才是我们所期待的。幸而生活在继续,未来还会有许多需要思考的挑战出现。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施云江的“挣扎”还有可能再次出现,而在挣扎过程中的思考也将会继续。这样的挣扎和思考,将有可能产生新的成果,我们有理由期待。 以上的所有判断,并不仅仅从书稿中得出,还基于我对施云江的了解。我与施云江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我主编了《组织工作程序》一书,赵启正同志为该书作了序,而施云江也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之前,我们组织拍摄一部电视教育宣传片,有关章节由施云江组织落实,任务完成得很利索。当时,这两件事,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深感施云江做工作的踏实与工作的努力,同时也感到他脑子活,点子多,他先后在奉贤县委组织部、县建委、镇和开发区任职。这一期间,他做了许多颇有创意的工作。其中他提出的招商承包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比如,他在奉贤工业区搞招商时,大胆采用现代服务理念,对招商工作进行改革,得到了领导的支持,此后的实践证明,他的建议是很有道理的。 从书稿中不难看出,施云江对成功学有着强烈兴趣,进行过深入探索。正如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所说,你必须知道自己要什么,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起点。其实,施云江的经历,也是实践成功学理念的证明。目前,施云江担任着一家公司的老总,有了更加充足的可供调配的资源,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在后记中说:“但愿未来大旱时,我们的企业刚好已备下了一池的清水;但愿未来大潮时,我们的企业刚好站在了高高的山冈上。”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对以往、当下及未来清醒认识的施云江,将会在未来,对生活做出更好的回答。 因为,他有挣扎,有思考,有觉醒。 而且,还有与挣扎中的思考与觉醒相协调的行动。 奇迹都是人创造的。 挣扎着、思考着、觉醒着、行动着的人,是有可能不断地给人们以惊醒的。 是为序。 施南昌 2010年6月3日 于大沽路100号36楼办公室 后记 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学习是必要的; 未来是变化的,所以防范风险是必需的; 未来是存在于历史之中的,所以未来是可揣摩的; 未来是隐含在今天的规则中的,所以未来是有轨迹可寻的。 但愿未来大旱时,觉醒中的企业刚好已备下了一池的清水; 但愿未来大涝时,思考后的企业刚好站在了高高的山冈上; 但愿人民币在未来国际经济土壤上,摆脱盐碱地的艰难,带动中国企业走上新的发展之路。 衷心祝愿朋友们吉祥! 编著者 2010年5月2日于丽洲俱乐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盐碱地上的挣扎--觉醒与思考(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施云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4577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0-11-01 |
首版时间 | 2010-11-01 |
印刷时间 | 201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70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8 |
宽 | 18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