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感悟感动(自然卷)/中外经典散文读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经典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与千淘万漉的洗涤后留存下来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感悟,是人生的诠释。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的荏苒,它依然是读者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中外经典散文读库》之《感悟·感动(自然卷)》(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由叶圣陶、巴金、史蒂文森、夏衍、纪伯伦、马克·吐温等人创作的经典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中外经典散文读库》之《感悟·感动(自然卷)》(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关于一个鸽子的纪念碑》、《山》、《最后的山》、《虚荣的紫罗兰》、《猫的墓》、《晚秋初冬》、《动物小品》、《大川的水》、《花未眠》、《蒲公英》、《春将至》、《听泉》、《乌鸦》、《春夜过黄河》等经典散文作品。

《感悟·感动(自然卷)》告诉你,大自然中,存在太多令人类自叹不如的可爱生灵,在它们面前,人类除了被震撼、被感动,还有触及灵魂的感悟和反省。

目录

山水

 相关链接:李广田诗作——《地之子》

泰山日出

 细品精读:一箭双雕的“自然与人”颂词

雨中登泰山

 相关链接:李健吾名作精选——《希伯先生》

春夜过黄河

 相关链接:严文井名作精选——《论友情》(节选)

故都的秋

 细品精读:好一个“秋”字了得

白马湖之冬

 细品精读:独辟蹊径的以“风”写“冬”

西湖的雪景

 细品精读:雪中含情情中飞雪

陶然亭的雪

 细品精读:让景物成为心绪的“代言人”

荷塘月色

 细品精读:月影中的美妙境界

炉火

 相关链接:臧克家诗作——《有的人》

银杏

 细品精读:不该忘记的不仅仅是银杏树

杨柳

 细品精读:与众不同的植物鉴评

白杨礼赞

 细品精读:饱含深意的白杨系列画卷

两株树一草木虫鱼之三

 细品精读:叙史吟物借物抒怀

秃的梧桐

 相关链接:苏雪林美文——《溪水》

荔枝蜜

 细品精读:一篇借物抒情的劳动人民赞歌

蛛丝与梅花

 相关链接:林徽因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葡萄月令

 相关链接:汪曾祺名作精选——《端午的鸭蛋》

落花生

 细品精读:花生与“有用的人”

 相关链接:吴伯箭美文——《海》

坠马

 相关链接: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

驴夫

 相关链接:陈敬容诗作——《珠和觅珠人》

父亲的玳瑁

 相关链接:鲁彦名作精选——《听潮》

花鸟昆虫创造的奇境

没有秋虫的地方

 细品精读:虫声——人与自然和谐的天籁之声

花园底一角

鸟的天堂

 细品精读:一曲优美动人的田园牧歌

 相关链接:梁实秋名作精选——《骆驼》

黄鹂

 相关链接:孙犁名作精选——《吃菜根》

小麻雀

 相关链接:老舍名作精选——《养花》

蝉与纺织娘

 相关链接:郑振铎名作精选——《海燕》

萤火虫

 相关链接:贾祖璋名作精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螟蛉虫

 相关链接:周建人名作精选——《蜘蛛》

两种虫类

 相关链接:类比运用的典范之作

甲子谈鼠

 相关链接:夏衍美文——《野草》

扫帚

 作者小趣:斯威夫特的故事

说春

 相关链接:约翰逊美文——《快乐的期待》

蜘蛛的智慧

 细品精读:“战斗”中练就的生存智慧

尼亚加拉大瀑布

 相关链接:狄更斯美文——《八月》

夏日的芳草

夜宿松林

 相关链接:斯蒂文森诗作——《俄国的一盘桃子》

旅伴

 细品精读:奇蚊·奇文

笼边杂感

初雪

 相关链接:普利斯特利名作精选——《别去的客人》

蟾蜍断想

 相关链接:乔治·奥威尔代表作品介绍

十月湖上

 相关链接:布封名作精选——《天鹅》

密西西比河风光

 相关链接:夏多布里昂美文——《美洲之夜》

女孩和花

 相关链接:米什莱美文——《阳光一黑夜》

绿色蝈蝈

 相关链接:法布尔名作精选——《蟋蟀的住宅》

猫的天堂

 相关链接: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雪夜

 相关链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笔下的欧洲文学名宿

一个树木之家

 相关链接:列那尔名作精选——《云雀》

沙漠

 相关链接:纪德诗作——《夜晚流泉……》

我家中的动物世界

 相关链接:蓬热美文——《雨》

海燕

 作者小趣:高尔基的故事

森林的墓地

 相关链接:普里什文名作精选

四季生活

山垭口

 相关链接:蒲宁美文——《深夜》

树之赞

 相关链接:黑塞诗作——《美好的世界》

旅行札记(节选)

 相关链接:裴多菲诗作——《我的泪》

蜜蜂的发怒

 相关链接:梅特林克诗作——《假如有一天他回来》

草莓

冬之兽

 相关链接:梭罗美文——《冬之湖》

在海边的一个冬日

 相关链接:惠特曼美文——《海边幻想》

内卡河上木筏行

 相关链接:马克·吐温有关中国的演讲——《我也是义和团》

关于一个鸽子的纪念碑

 相关链接:利奥波德名作精选——《像山那样思考》

 相关链接:福克纳接受诺贝尔奖时的演说(年)

最后的山

虚荣的紫罗兰

 相关链接:纪伯伦美文——《浪之歌》

猫的墓

晚秋初冬

 相关链接:德富芦花美文——《我家的财富》

动物小品

 相关链接:志贺直哉名作精选——《牵牛花》

大川的水

 相关链接:芥川龙之介名作精选——《蛙》

花未眠

 相关链接:川端康成妙语精选

蒲公英

 相关链接:壶井荣美文——《报春花》

春将至

 相关链接:井上靖的“敦煌情结”

听泉

 相关链接:东山魁夷美文——《一片树叶》(节选)

乌鸦

 相关链接:冈本太郎与太阳塔

花前自愧

试读章节

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渎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的山水: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总不如平原上坦坦荡荡;住在山圈里的人很不容易望到天边,更看不见太阳从天边出现,也看不见流星向地平线下消逝,因为乱山遮住了你们的望眼;万里好景一望收,是只有生在平原上的人才有这等眼福;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却还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为更好看,而大车工东,恐怕也不是你们山水乡人所可听闻。此外呢,此外似乎还应该有许多理由,然而我的笔偏不听我使唤,我不能再写出来了。唉唉,我够多么愚,我想同你开一回玩笑,不料却同自己开起玩笑来了,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呀,我读了你那些山水文章,我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在那里消磨过十数个春秋,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

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欢一拳石啊。那里当然也有井泉,但必须是深及数丈之下才能用桔槔取得他们所需的清水,他们爱惜清水,就如爱惜他们的金钱。孩子们就巴不得落雨天,阴云漫漫,几个雨点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滋润,一旦大雨滂沱,他们当然要乐得发狂。他们在深仅没膝的池塘里游水,他们在小小水沟里放草船,他们从流水的车辙想象长江大河。又从稍稍宽大的水潦想象海洋。他们在凡有积水的地方作种种游戏,即使因而为父母所责骂,总觉得一点水对于他们的感情最温暖。有远远从水乡来卖鱼蟹的,他们就爱打听水乡的风物;有远远从山里来卖山果的,他们就爱探访山里有什么奇产。远山人为他们带来小小的光滑石卵,那简直就是获得了至宝,他们会以很高代价,使这块石头从一个孩子的衣袋转入另一个的衣袋。他们猜想那块石头的来源,他们说那是从什么山岳里采来的,曾在什么深谷中长养,为几千万年的山水所冲洗,于是变得这么滑,这么圆,又这么好看。曾经去过远方的人回来惊讶道: “我见过山,我见过山,完全是石头,完全是石头。”于是听话的人在梦里画出自己的山峦。他们看见远天的奇云,便指点给孩子们说道:“看啊,看啊,那像山,那像山。孩子们便望着那变幻的云彩而出神。平原的子孙对于远方山水真有些好想象,而他们的寂寞也正如平原之无边。先生,你几时到我们那块平原上去看看呢:树木,村落,树木,村落。无边平野,尚有我们的祖先永息之荒冢累累,唉唉,平原的风从天边驰向天边,管叫你望而兴叹了。

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在这里造起第一个村庄后,他们就已经领受了这份寂寞。他们在这块地面上种树木,种菜蔬,种各色花草,种一切谷类,他们用种种方法装点这块地面。多少世代向下传延,平原上种遍了树木,种遍了花草,种遍了菜蔬和五谷,也造下了许多房屋和坟墓。但是他们那份寂寞却依然如故,他们常常想到些远方的风候,或者是远古的事物,那是梦想,也就是梦呓,因为他们仿佛在前生曾看见些美好的去处。他们想,为什么这块地方这么平平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些高低呢。他们想以人力来改造他们的天地。

你也许以为这块平原是非常广远的吧,不然,南去三百里,有一条小河,北去三百里,有一条大河,东至于海,西至于山,俱各三四百里,这便是我们这块平原的面积。这块地面实在并不算广漠,然而住在这平原中心的我们的祖先,却觉得这天地之大等于无限。我们的祖先们住在这里,就与一个孤儿被舍弃在一个荒岛上无异。我们的祖先想用他们自己的力量来改造他们的天地,于是他们就开始一件伟大的工程。农事之余,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凡是这平原上的男儿都是工程手,他们用锨,用锹,用刀,用铲,用凡可掘土的器具,南至小河,北至大河,中间绕过我们祖先所奠定的第一个村子,他们凿成了一道大川流。我们的祖先并不曾给我们留下记载,叫我们无法计算这工程所费的岁月。但有一个不很正确的数目写在平原之子的心里,或说三十年,或说四十年,或说共过了五十度春秋。先生,从此以后,我们祖先才可以垂钓,可以泅泳,可以行木桥,可以驾小舟,可以看河上的云烟。你还必须知道,那时代我们的祖先都很勤苦,男耕耘,女蚕织,所以都得饱食暖衣,平安度日,他们还有余裕想到别些事情,有余裕使感情上知道缺乏些什么东西。他们既已有了河流,这当然还不如你文章中写的那么好看,但总算有了流水,然而我们的祖先仍是觉得不够满好,他们还需要在平地上起一座山岳。

一道活水既已流过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庄之东,我们的祖先就又在村庄的西边起始第二件工程。他们用大车,用小车,用担子,用篮子,用布袋.用衣襟,用一切可以盛土的东西,运村南村北之土于村西,他们用先前开河的勤苦来工作,要掘得深,要掘得宽,要把掘出来的土都运到村庄的西面。他们又把那河水引入村南村北的新池,于是一日南海,一日北海,自然村西已聚起了一座十几丈高的山。然而这座山完全是土的,于是他们远去西方,采来西山之石,又到南国,移来南山之木,把一座土山装点得峰峦秀拔,嘉树成林。年长日久,山中梁木柴薪,均不可胜用,珍禽异兽,亦时来栖止。农事有暇,我们的祖先还乐得扶老提幼,携酒登临。南海北海,亦自鱼鳖繁殖,蒴藻繁多,夜观渔舟火,日听采莲歌。先生,你看我们的祖先曾过了怎样的好生活呢。

唉唉,说起来令人悲哀呢,我虽不曾像你的山水文章那样故作夸饰,——因为凡属这平原的子孙谁都得承认这些事实,而且任何人也乐意提起这些光荣,——然而我却是对你说了一个大谎,因为这是一页历史,简直是一个故事,这故事是永远写在平原之子的记忆里的。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感悟感动(自然卷)/中外经典散文读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方文艺出版社伴随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25206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3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6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6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