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球编著的《董事会制度--理论研究及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力求成为国内系统对董事会制度进行研究的专著。在国内目前的学术界,已经呈现若干对董事会制度中的某个方面比如独立董事问题进行研究的专著,但是,专门从宏观的角度对董事会制度本身进行研究的著作尚不多见。本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董事会制度中的主要内容:董事会与CEO之间的互动关系,董事会的规模、结构及独立性,股权结构对董事会效率的影响等等。
图书 | 董事会制度--理论研究及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显球编著的《董事会制度--理论研究及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力求成为国内系统对董事会制度进行研究的专著。在国内目前的学术界,已经呈现若干对董事会制度中的某个方面比如独立董事问题进行研究的专著,但是,专门从宏观的角度对董事会制度本身进行研究的著作尚不多见。本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董事会制度中的主要内容:董事会与CEO之间的互动关系,董事会的规模、结构及独立性,股权结构对董事会效率的影响等等。 内容推荐 深入研究董事会制度是进一步将公司治理理论研究推向深入的需要。董事会制度研究是公司治理理论研究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一般认为,公司治理机制包括四个主要机制:董事会、代理权竞争、接管市场及经营者激励。董事会制度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居于核心的位置:很明显,在公司的日常经营中,只有极其重要的问题才提交股东大会讨论,而股东的绝大部分重大决策都是通过董事会来贯彻的,董事会执行着股东的意志,然后再将这种意志转变为公司的战略决策,传递给CEO。董事会实际上是一个联结股东和CEO的特定机构,代表股东行使着监督CEO和为公司提供咨询和建议的双重职责,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就必须深化董事会改革;要将公司治理理论研究推向深入,就必须深入研究董事会制度。 深入研究董事会制度是董事会理论研究自身走向深化的需要。自亚当·斯密时代以来,董事会由于始终不能完全保护股东财产而一直遭到质疑,包括美国法学院(1982)、Lorsch和Lipton(1992)、Jensen(1993)在内的很多人曾都针对董事会的改革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建议。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董事会始终被人们认为是解决困扰所有大型组织的代理难题的次优办法(当然不是最优办法,否则就不会面临如此多的质疑),目前还尚未找到可以代替它的其他有效制度。因此,董事会一直在争议中得以继续存在并不断发展,以至于当前具有控制权的董事会一直仍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不同营利与非营利组织中广泛存在。不仅仅是绝大部分的现代公司,包括国内外很多高校(如哈佛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在内的非企业机构都纷纷成立了董事会。 目录 第一章 董事会制度的一般性论述 第一节 董事会制度:经济学和法学的视角 一、董事会制度的产生机理及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性 二、法律制度对董事会的影响 第二节 董事会的设立及其专门委员会制度 一、董事的类别 二、董事会设立(董事选取)的基本原则 三、董事的报酬 四、专门委员会制度 第三节 董事会的职能 一、学术界对董事会职能研究的重视 二、学术界有关董事会职能的各种观点 三、影响董事会职能的因素 四、董事会的职能 五、董事会中的核心成员必须履行的职责 六、目前针对董事会履职情况的有关研究 第四节 董事会制度的国际比较 一、英美国家与德日国家在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异同 二、国际上不同的董事会制度模式 第五节 董事会的现实与未来 一、当前董事会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近20年来国际上有关完善董事会制度的努力 三、国际上先进董事会制度建设的良好经验 四、未来董事会制度演进的趋势 第二章 董事会特征研究:结构、规模及行为 第一节 独立董事制度:含义、功效及激励 一、独立董事的概念 二、独立董事的职能和功效 三、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四、独立董事与CEO之间的关系 五、独立董事的激励 六、国际上董事会独立性的不同模式 第二节 文献综述:董事会结构、规模及行为与公司绩效 一、董事会结构及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二、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三、董事会行为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四、结论 第三节 独立董事的监督行为:与内部董事及CEO的博弈 一、本节的基本逻辑 二、模型的基本假设 三、模型的展开——独立董事、内部董事与CEO之间的博弈 四、最优独立董事规模 五、独立董事履职给股东增加的收益 六、比较静态分析:独立董事人数、核实信息的成本、接管市场效率与董事会规模及结构 七、结论 第三章 董事会与CEO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有关董事会决定CEO薪酬的研究 二、有关董事会选聘与解雇CEO的研究 三、有关董事会对财务信息可靠性进行监督的研究 第二节 CEO的自主信息披露对董事会监督行为的影响 一、模型假设 二、CEO和董事会的效用函数 三、模型的初步展开:时期1的行为主要受到CEO是否披露信息的影响,并且,CEO披露信息可以增加时期1的产出 四、模型的深入展开:时期2的行为同时受到CEO是否披露信息以及CEO是否被解雇这个因素的影响,并且,时期2上CEO披露信息会增加产出的期权价值 五、CEO的决策:披露还是不披露 六、结论 第三节 董事会对CEO的聘用与解雇 一、基本假设 二、对时期6——续聘与解雇CEO决策时期的分析 三、对时期5——获得额外信息时期的分析 四、对时期4——决定CEO工资时期的分析 五、对时期3的分析 六、结论 第四节 董事会的领导结构:董事长与CEO的分与合 一、实行双重型董事会领导结构的理由 二、主张实行单一制董事会领导结构的理由 三、中国上市公司的特殊性 第四章 股权结构与董事会作用的发挥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 二、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 三、控股股东行为 第二节 模型分析:股权结构如何影响董事会行为 一、股权结构的决定因素:私人控制收益与法律制度 二、模型设定的前提条件 三、模型假设之一:CEO的目标函数 四、模型假设之二:董事的目标函数 五、模型的初步展开:不考虑股权结构变化情况下CEO和董事努力水平均衡解的确定 六、模型的要义:股权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CEO与独立董事的行为 七、模型的结论 第三节 高度集中型股权结构的特例:中国上市公司中党委会和董事会的关系 一、中国目前股权结构呈现高度集中状态的必然性 二、在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中,控股股东的行为 具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三、党委会功能强化的作用分析 四、党委会的功能定位 第五章 董事会效率: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银行业董事会的概念及特征 一、银行业董事会的特殊性 二、国际上主要的银行董事会模式 三、国内银行业对董事会建设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以相关监管法规建设为线索 第二节 中国主要上市银行董事会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一、本书理论模型解释中国上市银行董事会运行行为的局限性 二、当前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董事会制度的主要特点 三、大型银行(四家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完善党委会工作制度的成功做法 四、中国主要上市银行董事会特征与公司业绩、风险控制水平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五、制约我国董事会作用发挥的主要制度原因 六、完善中国上市银行董事会制度的思路 第三节 案例分析:××银行董事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董事会决策水平的实践 一、××银行董事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银行完善董事会制度、提高董事会专业水平和决策能力的措施 三、简要评析 第四节 对国际银行业董事会制度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一、基本假设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三、变量定义 四、主要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五、实证结果 六、研究结论及对我国银行业董事会制度建设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董事会制度--理论研究及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显球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95372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5 |
出版时间 | 2010-02-01 |
首版时间 | 2010-02-01 |
印刷时间 | 2010-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76.6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5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