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可编著的《传统与变迁--福建民众的信仰世界》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福建民间信仰活动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生动描述,从中总结了福建民间信仰的诸多特点,揭示了福建民间信仰活动的社会功能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图书 | 传统与变迁--福建民众的信仰世界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大可编著的《传统与变迁--福建民众的信仰世界》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福建民间信仰活动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生动描述,从中总结了福建民间信仰的诸多特点,揭示了福建民间信仰活动的社会功能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内容推荐 刘大可编著的《传统与变迁--福建民众的信仰世界》在掌握大量文献与田野调查双重资料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福建民间信仰活动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生动描述,从中总结了福建民间信仰的诸多特点,揭示了福建民间信仰活动的社会功能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对于正确、妥善地处理当前中国民间信仰普遍存在的散漫状况,将民间信仰活动纳入政府的管理轨道,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普遍的实用价值。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本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 研究路径及方法 四 基本概念及理论工具 第一章 福建民间信仰的形成与发展 一 闽越族及闽越国时期:原始宗教信仰的形成与发展 二 西汉至唐中期:北方民间信仰传入福建及其初步发展 三 晚唐至宋元时期:福建民间信仰的造神高潮 四 明清至民国:福建民间信仰的兴盛和对外传播 第二章 福建民间信仰的现状 一 宫庙数量 二 信仰类型 三 信众人数 四 信仰组织与管理人员 五 信仰活动 第三章 福建民间信仰的特点 一 传承性与变异性 二 地域族群性与村落宗族性 三 多神混杂性与多元包容性 四 功利性与实用性 五 非正统性与非制度性 六 大众性与神圣性 七 行业性与阶层性 八 涉台性与涉外性 第四章 福建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一 正面的作用 二 负面的影响 第五章 福建民间信仰的趋势 一 争取合法的呼声将继续高涨 二 在促进闽台交流方面将持续升温 三 信仰活动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圣地”之争日趋激烈 四 宫庙增长出现地区差别,宫庙建设呈现城乡差异 五 信众群体体现性别、阶层和代际差异 六 信仰活动具有娱乐休闲化趋势 七 信仰活动还将持续高涨,新的神格不断出现 八 宫庙经济收入增加,社会关怀程度提高 第六章 福建民间信仰的对策 一 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出台《宗教法》 二 加强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活动的管理 三 刹住新建、滥建和扩建之风 四 防止制度化宗教过度介入民间信仰,扩大地盘 五 对宫庙收入加强引导,鼓励宫庙从事慈善事业 六 引导民间信仰与宗教旅游、休闲娱乐相结合 七 运用民间信仰,促进闽台交流 八 积极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 九 提高妇女社会地位,重视引导妇女的信仰行为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传统与变迁--福建民众的信仰世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大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20202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3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4 |
出版时间 | 2011-03-01 |
首版时间 | 2011-03-01 |
印刷时间 | 201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3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