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0)
内容
编辑推荐

让您领略当下随笔的顶尖意趣,让您领略当下随笔的自由精神,让您领略当下随笔的思想盛宴!

耿立选编的《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0)》精选2010年全国各地报刊的文史佳作,记录被故意掩盖、扭曲的真实的历史!

历史总是以遮蔽的样式呈现,由于人为的湮灭,自然的毁弃,历史的所谓的真,就如雾气里的人影,影影绰绰,不真切,恰恰不真切,而逗引人的兴趣欲望。

内容推荐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0)》:历史有谁书写?是史官还是人民?有句话: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但人民往往是被代表的,所谓的人民书写,只能是一种愿望,一种寄托,一种理想。

往事并不如煙,耿立选编的《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0)》精选2010年全国各地报刊的文史佳作,记录被故意掩盖、扭曲的真实的历史!

目录

1977:秦城监狱里的“四人帮”

文章将军:吴佩孚

纳粹德国是怎样控制舆论的

大饥荒年代的茅台酒生产

柏林墙,一段痛彻心扉的集体记忆

交锋:当代中国的八种思潮

汪精卫欲杀胡兰成之谜

为烈士寻找回家之路

辛亥以来“孙黄”历史地位的变迁

“莫将血恨付秋风”——“红色公主”孙维世之死

还原真相是走向正义的第一步

陈寅恪:四海无人对夕阳

邢燕子和她的农民丈夫

胡耀邦和我谈下台前后

郑苹如妹妹述说家史(2009)

独行者林希翎

要不要废除婚姻和家庭?——民国的另一场“另类笔战”

1958年反军事教条主义的历史真相

一次冒死的开仓放粮

谁还知道李希文

最早宣传刘胡兰的人,最终叛变了革命

从思想者到阴谋家——洪秀全的演变

秋瑾案与林昭案的启示

朱元璋的知识分子政策

布哈林如何沦为阶下囚

饶漱石与高岗“联盟”事实考查

段君毅组织我们保护彭德怀的骨灰盒

袁世凯戊戌年告密真相

民歌《东方红》诞生与传唱的故事

“一厘米主权”与赵作海的生死

林则徐的疝气和鸦片战争

叶青:中共历史上最决绝的叛徒

三十年前如此“批邓”

往事如烟李作鹏

1966年封闭《红卫报》(原《羊城晚报》)事件

《亮剑》原型王近山中将因小姨妹离婚隐情

蒋介石其人

晚年周扬与“异化”案

破译日军密电的中国“007”

请葬我于故乡:台老兵回乡受托带57坛骨灰

孔子墓蒙难记

关于“沈崇案”及其他

1960年的天安门广场“白日点灯”案

谣言制造的“圣战”

大饥荒年代“闯关东”

中国2000万留守妇女群体性压抑现状调查

卡廷之痛:七十年的记忆和阴影

试读章节

1977:秦城监狱里的“四人帮” 杨银禄

愁云惨雾散开去

1976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政坛也发生了大地震。1月8日,周恩来逝世。7月6日,朱德逝世。9月9日,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毛泽东逝世。

面对一系列突如其来的打击,全党和全国人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无不担忧中国的前途命运。“四人帮”则加快了抢夺最高权力的步伐,使得中央无法正常工作。党中央审时度势,力挽狂澜,于10月6日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采取果断措施,实行隔离审查。笼罩在人民心头上的愁云惨雾终于散去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我被组织上派到钓鱼台9号楼和西城区按院胡同41号院,清理登记姚文元住地的文件、资料、书籍及物品,并于11月上旬开始做面对面批判“四人帮”的准备工作。

最近几年来,不断有人写文章揭示30多年前,中共中央“王、张、江、姚专案组”及中央办公厅部分工作人员在北京秦城监狱面对面批判“四人帮”的情况。我对这些文章不敢恭维,有的讲得很简单,未能反映当时的具体情况;有的则大谬不然,完全违背了历史事实。我作为亲历者,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把当时的真实情况具体地讲清楚,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1977年11月上旬,中央“王、张、江、姚专案组”写了一份批判“四人帮”的意见。意见说,要根据每个批判对象的罪行,选择一些突出的问题进行批判:例如对江青,揭发批判她迫害毛主席、迫害工作人员,里通外国和反党乱军等罪行;对张春桥,要批判他的《一九七六年二月三日有感》;对姚文元,要批判他控制舆论工具鼓吹反对经验主义、伪造和宣传所谓“按既定方针办”等罪行;对王洪文,要批判他另立办公厅和长沙告状等罪行。

关于批判“四人帮”的时间和方法,意见中提出:批判会预定11月下旬开始,12月上旬结束。对四个批判对象分别批判,每个对象批判两个半天。批判会要讲究效果,要开得有战斗气氛。发言要简短有力,有根有据,要有发言稿,但不要照稿宣读。每个发言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发言过程中可以穿插质问、呼口号。批判中要讲政策,叫批判对象坐着,回答问题时再站起来,不要罚站,不要骂人、打人,不要叫他(她)们低头弯腰,不要搞“喷气式”。总之,不要用“四人帮”煽动群众斗群众、群众斗干部时武斗的方式来批判“四人帮”,不要搞他们那一套。

意见还将参加批判的人员编为三个分组。我当时在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工作,所以参加了第二组的警卫局分组。11月25日上午7时,我们乘坐三四辆大轿车和几辆小轿车浩浩荡荡地从城内出发开往昌平县秦城监狱。中南海距离秦城75公里,l小时40分钟后到达。批判会于9时正式开始,11时结束。批判的第一个对象是“四人帮”头面人物江青。

江青态度比较差

批判会会场约二三百平方米,大门开在东北角,西南两边摆放着桌椅,供出席批判会的工作人员坐,中间孤零零地摆放着一把木制靠背扶手椅,很显然是供批判对象坐的。主持会议的同志简单扼要地重申了批判会的纪律和需要掌握的政策,然后喊了一声:“把江青带上来!”只见江青身穿黑色棉囚服,头发梳得油光锃亮,戴着她以前曾经戴过的黑边近视眼镜,昂首挺胸,大步走了进来,故意装作“大义凛然”和无所畏惧的样子。狱警示意她坐在事先准备好的那把椅子上。她坐稳后,不慌不忙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手绢,摘下眼镜,擦了擦灰尘,又不慌不忙地戴上,向四周环视了一下,等待主持人发话。江青表现得很镇定,以示她以前曾多次对我们讲过的“我有丰富的斗争经验”。

限于时间,批判会集中批判了江青的6个问题——  第一,对工作人员的虐待和迫害

大家一致认为,江青对工作人员缺少爱心、关心和同情之心,多了疑心、狠心和害人之心。江青对工作人员迫害的手段极多,有训斥、辱骂、打人、体罚、赶走、停止工作、逼迫检查、劳动改造、政治审查、隔离软禁、逮捕入狱等十几种。她动不动就给工作人员扣上“反党分子”、“反革命分子”、“特务分子”、“坐探”、“小爪牙”、“偷盗文件”等大帽子。“文革”10年,先后有30人在江青那里工作过,没有受过江青虐待迫害的几乎没有。下面是工作人员对江青的当面批判——

我非常气愤地问:“江青,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是谁?”江青听到问话,先是怔了一下,但马上平静下来,傲气十足地说:“我不用睁开眼睛,就知道你是杨银禄。”

我说:“你知道就好,你原来是我们的座上客,现在你是我们的阶下囚,你要老实交代问题。”江青不紧不慢地说:“我有一年多没有人身自由了,我够老实的了。”

我说:“你对我们这些工作人员还有一点点同情心吗?1968年1月初,我的老父亲因劳累成疾,不幸去世,党组织考虑到我刚到你那里,还没有接前任秘书阎长贵的班,也没有正面接触过你,就批准我回老家料理我父亲的丧事。这本来是很正常、合情合理的事情,可是你起了疑心。我从老家回来以后,你不但不向我表示任何同情,还扯着嗓门质问我:‘你回家干什么去了?’我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回答说:‘我父亲死了,回去办丧事去了。’你又厉声厉色地质问道:‘你父亲真的死了吗?谁给你作证?我怀疑你父亲没有死,是有人故意把你支走了,他们好干坏事,我派人到你老家,把坟扒开看看是不是你父亲?!’你还没有等我回答,就大骂起来:‘混账,你给我滚!’……1973年6月11日晚上,你从外边回来,一进门你就对我说:‘南斯拉夫有一部电影,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你给春桥、文元同志的秘书打个电话,问问春桥、文元同志看过没有。如果没有看过,想去看的话,我们一起看看,不是通知,是打个招呼。’我立即在10号楼门口分别给张春桥的秘书严忠富、姚文元的秘书郭文打了电话,张春桥的秘书和姚文元的秘书分别报告他们的领导后都说,他们看过了,不去看了。我到你的餐厅把他们的秘书的回话内容报告了你,你当时说:‘我自己去看。’

P1-3

序言

历史总是以遮蔽的样式呈现,由于人为的湮灭,自然的毁弃,历史的所谓的真,就如雾气里的人影,影影绰绰,不真切,恰恰不真切,而逗引人的兴趣欲望。

中国向来有个人修史的传统,这是一种权利,虽然这权利一再被绞杀扑灭,但如经冬的宿草,虽然寒凛里草折服了,偃躺了,虽然经过荒火的打杀,但春风一过,到处又是草色青青。

历史有谁书写?是史官还是人民?有句话: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但人民往往是被代表的,所谓的人民书写,只能是一种愿望,一种寄托,一种理想。

当文革的时代,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面对着不可知的 命运,曾说过: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刘少奇的夫人得到证实,王光美回忆说:

7月18日一早,孩子们急急慌慌跑来告诉我们,听说今天晚上要在中南海里开批斗少奇和我的大会。我预感到这次批斗非同一般,有可能是生离死别。

离批斗会的时刻愈来愈近了。我们默默地做准备。少奇为我取出衣服用品,帮助我整理。自从我和少奇结婚以来,他整天忙于工作,生活上历来都是我照顾他。这一次是他惟一一次为我收拾东西,帮我做生活上的事。预定的时间就要到了,我们静静地坐着,等待来人带我们走。少奇平时不爱说笑,这回他说了一句:“倒像是等着上花轿的样子。”在这样严峻的关头,他仍是坦然和乐观的。他的神情感染了我,我也不由得笑了。

不一会儿,造反派进来了,大声命令我先跟他们走。我连忙站起来,少奇同志也站起身,上来和我紧紧握手。我们四目相对,充满关切。这时少奇轻轻对我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我走后不一会儿,少奇也被拉走了。后来知道,这次批斗是江青、陈伯达、康生乘毛主席、周总理不在北京之机,直接策划的。具体组织实施的人是戚本禹。

在批斗的同时,专案组抄了我们家。批斗会结束后,我被带到后院,少奇被带到前院。从此,我和少奇完全失去自由,近在咫尺却见不到面。当天分别时少奇说的“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就成了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刘少奇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历史的期待,是对一小部分人的愤懑与反抗,不畏浮云遮望眼。但是有时历史只相信纸上留下的记录,这记录的可靠有时是颇值得怀疑的。在一个专制的国家里,书写历史的只能是强权。我国5000年的历史不断证明这一点。和历史是人民书写相对的说法是:历史是有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书写历史的环境是没有别人书写自由的,那是专制或独裁的墨水的谎言,是失败者的血泪。在一个言论自由和书写自由的国度,书写历史的不是一人,而是多人,是各自独立的知识分子完成的,当然他们是人民之一。历史不应有某些既得利益者和他的反对派独自来书写。反对者与支持者对历史的真相应该是对等的公开的,都有自由的表达其观点和政见的权利,使历史以其本来面目示人,而历史也应像我们逐日的生活,完整的呈现在所有人面前。昨天的日子是历史国王的记忆,今天正在上演的现实就是当下的历史,明天的事件是历史的未来,每个公民都有权利表达和书写他眼中的历史,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公开地评判历史人物和国家的命运,每个公民都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刘少奇惨死地是在开封,那是包拯居官的地方,在民间话语里,包拯是青天,有包公的地方就少有冤狱,但宋朝的包公管不了红朝的事,包公的历史的第一笔无疑是他自己写的,但在历史的传抄中,他的个人史记无疑是被放大了,怀念包公的时代,是历史最不堪的时代。应该想到:历史是人民写的这话说的太沉痛,内里是一种无奈,人民是个虚幻的词,写历史的只能是人民中的某个人,这个人是否靠得住?这个人的识见品格,这个人的笔力,个人是个令人心疑的词汇,左克曾对刘少奇最后的日子里的进行了一些考证对比,但刘少奇惨死到现在只有40年,历史记述已经呈现混乱,是耶非耶?

周瑞金在《思考姚文元之死》中写道:“刘少奇赤裸的身体难以抵御飞行途中的严寒,到了开封感染了急性肺炎,没有人关心他的病。”并且在死亡之时“蓬乱的白发有一尺多长,嘴和鼻子都变形了,下颔一片淤血”。

当年的亲历者,原解放军155医院工作人员师振德回忆是“因为机舱温度高”,所以在飞机上“他盖的是酱紫色的毛巾被”,飞机降落后,“换上粉红色的棉被”。按师振德的说法,似乎肺炎也是来洛阳前感染的,只有感冒发烧才和这次乘飞机有关。

师振德讲:在饮食上,有鸡蛋汤、鸡肉汤、豆浆、牛奶,并且“还写了一个饮食单,每天按照这个,定量是五顿。三四天、四五天剪一次指甲,天天给他洗洗脚、梳梳头”。

周瑞金的文章说:刘少奇“到开封后被当作一截木头似的推进了监狱”,并且死在“监狱地下室”。

在《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一书中也写道:“林彪在河南的那个死党亲自把爸爸关进一个特别监狱。这里围墙高大,电网密布,戒备森严”。刘少奇死后,遗体“躺在地下室的地板上”。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刘少奇年谱》中,是这样说的:“10月17日晚身患重病的刘少奇被用担架抬上飞机,送往河南开封,秘密关押于开封市革命委员会院内原‘同和裕银号’旧址。”

师振德说,治疗是由开封医疗组刘医生按照北京的治疗方案治疗,并且还加了一些抗菌素。“他有肺炎,有糖尿病。这些病都按照病情治疗。”没有讲到有上级压力,存在假治疗的问题。

在《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一书中提到,在刘少奇去世的4天前,专案组向当地负责人员训话说:“要激发对刘少奇的仇恨,保留活证据”。如果这本书所说属实,那么中央特派员就更不可能搞假抢救,把人害死了。

《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一书中写道:病得太厉害了,大夫护士也不敢好好看,每次看病前先开一阵批判斗争会,一边检查病情还得一边大骂:“中国的赫鲁晓夫!”有的用听诊器狠狠敲打,用注射器使劲乱捅。看病就跟上刑一样。有一次,爸爸实在忍受不了,抗议道:“你们给我看病是假,我的病你们越看越重。”接着,他们又把爸爸服用多年的维生素和治糖尿病的药D860也停了。

历史的记忆和回忆,犹如“罗生门”事件,罗生门事件的意义在于真相被扭曲、被模糊,但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强盗、武士、武士的妻子或樵夫,都是软弱的人类,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弱点,就编造了天大的谎言使自己让外界看起来很伟大,林肯曾说:谎言愈大,愈有人相信。历史是人民写的,多少人假人民之手,来叙说历史的谎言。人民是个词,布满了孔洞,看你拿什么质料来填充。

刘少奇是在没有经过任何合法的程序和手续,就被罢免了共和国的主席,他曾拿着宪法质问,但宪法只是一纸空文,他最后被禁锢起来了,惨死在开封。一个堂堂国家主席,一个国元首的死亡,连他的本名都不能用,只能用他少年时候曾经使用过的一个名字刘卫黄,虽然他实际上还不到71岁,但是已经白发苍苍了,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的大地上,连国家主席都不能够通过宪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呢?如蝼蚁如草芥,死了就死了,活着也是苟活,文革闹剧结束后,刘少奇被平反,他的骨灰从开封被运回北京,王光美,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扶在刘少奇的棺材上非常悲痛的形象,就永远定格在历史记忆的深处了,这沉痛的一幕提醒人们的是:一旦没有法制,一旦最高领导人的权威不受任何节制,如没有了索缰的马,那马蹄下生灵的命运就不知会有何种结局了,民族的灾难过去了,在我们回忆起的时候,我们已经不是要控诉什么人,也不是要抹黑什么人,而是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追索,通过对过往事实的反省,来要求血淋淋的那些东西不要七八年在这片土地上再来一次了,罪恶的历史最好只是一次,只可有一,不可有二。

今天在编选本书的时候,窗外木叶尽脱,我看到了自然界的凋零,记得《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些写史者,多一些松柏的骨气,少一些杨柳的婀娜,那么历史的变脸或许会少些吧。

耿立

2010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0)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耿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093288
开本 16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6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2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40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