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佩莱斯线条
内容
编辑推荐

《阿佩莱斯线条》是二十世纪杰出的俄罗斯作家、一九五八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随笔集,内含短篇小说《阿佩莱斯线条》、《空中通道》,中篇小说《柳韦尔斯的少年时代》,自传体随笔《安全保护证》、《人与事》共五部作品。

内容推荐

《阿佩莱斯线条》是二十世纪杰出的俄罗斯作家、一九五八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随笔集,内含短篇小说《阿佩莱斯线条》、《空中通道》,中篇小说《柳韦尔斯的少年时代》,自传体随笔《安全保护证》、《人与事》共五部作品。

《阿佩莱斯线条》是作者短篇小说的杰作,以诗人的幽默反讽了所谓的艺术家。《柳韦尔斯的少年时代》则是作者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了女孩柳韦尔斯从儿童发育成长为少女时期的细微而隐秘的心灵世界。两篇自传体随笔《安全保护证》、《人与事》分别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回顾了作者家庭、生活经历和文学活动,记叙了与钢琴家斯克里亚宾、作家里尔克、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以及一大批文坛名家的交往,为解读帕斯捷尔纳克的文学成就提供了一把钥匙。

帕斯捷尔纳克的中短篇小说和随笔,继承了俄罗斯叙事文学的伟大传统,并赋予了诗人特有的瑰丽奇特的想象、隐喻和象征。这在本书中得到了高度体现: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和联想,随处可见;他的文笔同时还具备一种通感式的感受力,能轻松跨越人与事、自我与世界的界限,游刃有余。

目录

阿佩莱斯线条

柳韦尔斯的少年时代

空中通道

安全保护证

人与事

试读章节

任尼娅·柳韦尔斯生在彼尔姆市,长在彼尔姆市。她后来对往事的回忆,如同当年她的小轮船和洋娃娃一样,都沉没在毛茸茸的熊皮里了,而那些熊皮在她家中多得很。她的父亲主管卢尼耶夫矿山的业务,在丘索瓦亚河畔的厂主中间有着一大批客户。

人家赠与的熊皮都是黑褐色的和毛茸茸的。她儿童室里的一头白毛母熊像一朵已凋谢的大菊花。这张熊皮是专门为“小任尼娅房间”买来的,——是在商店里选中的、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买下来的,并且是让人寄来的。

每年夏天,全家住在卡马河对岸的别墅里。那几年,很早就哄着任尼娅上床睡觉。她看不到莫托维里哈的灯火。有一次安格拉猫被什么东西吓了一跳,在梦中猛然动了一下,把任尼娅惊醒了。于是她看到了大人们都在阳台上。悬挂在横梁上方的那棵赤杨枝叶茂密,如同墨水一般,闪变着颜色。杯子里的茶水是红色的。袖口和纸牌是黄色的,呢绒桌布是绿色的。这像是梦幻,而这种梦幻有一种连任尼娅也知道的名称:赌钱。

但是怎么也弄不清楚在远远的河对岸发生了什么事:它没有名称,也没有清晰的颜色和明确的轮廓;它是激动的,是可爱而又亲近的,它不是梦幻,不像那种一边在团团烟雾中喃喃细语和辗转反侧,一边把轻飘飘的新阴影投射到走廊的红褐色原木上去的那种东西。任尼娅哭了。父亲走了进来,向她作了解释。英国女教师转身向壁。父亲的解释很简短:

“那是莫托维里哈。不知羞!这么大的姑娘了……睡吧!”

小姑娘一点也没有弄明白,却满意地咽下了滚出来的眼泪。她本来就只有这点要求:了解一下她不明白的那种东西叫什么,——莫托维里哈。这天夜里,这事还说明了一切,因为这天夜里这个名称还具有一种孩子气地安慰人的完整意义。

到了第二天早晨,她开始提问:莫托维里哈到底是什么地方,那里的人夜里在干什么,并得知莫托维里哈是家工厂,国营工厂,那里生产生铁;再用生铁……但她对这事已经不感兴趣,她感兴趣的是那些被称之为“工厂”的地方是不是一些特别的地方,谁住在那里;不过她并没有提出这些问题,却不知为什么有意地把它们藏在心里了。

这天早晨她脱离了昨夜她还处于其中的那个幼年时代。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开始怀疑现象,认为它是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或者是留给自己用的,或者是示人也只拿给下面这种人看的,他们会大喊大叫和惩罚别人,会抽烟和用门闩把门关死。她和这个新的莫托维里哈一样,第一次没有把心里想的事都说出来,她把最重要的、最需要的和最令人不安的事情埋在自己的心中了。

岁月在流逝。孩子们自出生以来就习惯于父亲的外出,他们把这种情况看成是父亲的一种特殊行为:很少与子女共用午餐,而且从来不在一起吃晚饭。在庄严而又空空荡荡的房间里玩耍、戏闹和吃喝的情况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英国家庭女教师冷冰冰的训导代替不了母亲的存在,母亲会像一种亲切的电流似的用她那易怒和顽固的性格使家中充满令人感到既难受又甜蜜的气氛。北方寂静的白天透过窗帘缓缓地流进室内。它没有朝人微笑。橡木碗柜显得苍老。银餐具堆放在一起,显得既沉重又森严。英国女教师的那双用香水洗过的手在桌布上方移来移去,分配饭菜时她不会少分给任何人,她具有极大的耐性;她富有高度的正义感,她的房间和她的书籍也一直处于同样高级别的干净和整齐的状态之中。女佣端上饭菜后便留在餐厅里,只是在去厨房取下一道菜时才离开这个房间。事事方便,处处舒适,就是太无聊了。

由于这个年岁对于女孩子来说是感到疑惑和孤独、感到自己有罪、感到有些隋况因无法用基督教来命名而只想用法语的“基督主义”来表示的那个时期,所以有时她会觉得,按她的堕落和不知忏悔的态度而言,现状不可能,也不应该变得更好;真是活该如此。然而,孩子们永远也意识不到,实际情况恰恰与此相反,她们的整个身心都在颤栗和彷徨,完全被双亲在家时对待他们的态度弄糊涂了;那时候父母亲倒不是回家,而是回到屋里来一趟。

父亲偶尔会开开玩笑,可是一般开得都不成功,有时还很不恰当,父亲感觉得到这一点,也感觉得到孩子们明白这一点。他的脸上永远带着某种悲切的尴尬相。当他发脾气时,以及在他丧失自控能力的那一瞬间,他就会完全变成另外一种人,变成一个十足的陌生人。陌生人不会抚摸孩子。孩子们从来也不会顶撞他。

然而,从某一个时期起,他对儿童室里传出来的和无言地滞留在孩子们眼睛里的批评无动于衷了。他觉察不到批评。这个不会被任何事所刺伤的、有点令人认不出来的、可怜兮兮的父亲是可怕的,与发火的父亲一陌生人相反。他较多地抚摸女儿,较少抚摸儿子。

可是母亲使他们俩都感到难为情。她尽情地抚爱他们,送他们很多礼物,和他们一小时一小时地共度时间,可偏偏那时他们俩最不希望她这样做;于是这种无功而得的情况会使他们的幼小心灵感到压抑,在母亲出于本能而任性地赐予他们的亲昵外号中,他们认不出自己来了。

当他们心中出现极其舒畅的宁静,以及他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错的时候,当一切神秘的、像出斑疹前的发烧那样怕暴露出来的东西离开他们的良心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认为母亲是个冷漠的、回避他们的、会无缘无故地发火的人。邮差来了。信按信上所指定的那样交给母亲。她接过来信,不表示谢意。“回自己的房间去!”她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他们俩悄悄地低下头来,觉得无趣,便沉湎于长时间的忧闷的茫然之中。P35-38

后记

我的传记随笔就此结束了。

继续写下去,过于艰巨。如果按顺序写,就得写革命时期的岁月、情况、人和命运。

就得写过去不熟悉的目的与追求、任务与功勋、新的压抑、新的严厉管束和新的考验,它们是这个世界为人的个性、荣誉和骄傲,为人的勤劳与坚韧所设置的。

这独一无二的世界退居到记忆的远方去了,它耸立在地平线上,像是从原野上就看得见的群山,又像是一座在夜色反光中冒着烟雾的远方大城市。

要写它,就必须让心脏停止跳动,并让头发全都竖立起来。

用千篇一律的老一套手法去描写它,写得不能打动人心,写得比果戈理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彼得堡还要更苍白无力——这样做不仅是无意义和无目的的,而目这样写是卑鄙低贱和厚颜无耻的。

我们离此理想还差得很远很远。

一九五六年春,一九五七年十一月。

(乌兰汗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佩莱斯线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鲍·列·帕斯捷尔纳克
译者 乌兰汗//桴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50405
开本 32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7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15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