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可以暴烈可以温柔(私房阅读女间谍)
内容
编辑推荐

笔力堪比女文青毛尖的男作者伊北用了一种专属于80后的自信又自恋的精神挖掘了早已没落于历史尘埃中的一群女间谍,奇异地构筑了一段最温柔最时尚最华丽的间谍史。作为男人,你从《可以暴烈可以温柔》中能体会到战争带给人的荷尔蒙快感与酷烈;作为女人,你从中能感受到爱恨纠缠的不舍与忧伤。

内容推荐

《可以暴烈可以温柔》的作者伊北用了一种专属于80后的自信又自恋的精神描写了一群早已没落于历史尘埃中的女间谍,奇异地构筑了一段最温柔最时尚最华丽的间谍史。战争的暴烈与女性的温柔杂糅在一起,弥漫其中的是人性的张力与历史的惯性互相撞击的火花。

目录

名媛反水记

艳帜:当战火烧尽霓裳

可以暴烈,可以温柔:007女郎

爱无界:爱因斯坦情流感

你好,东京玫瑰

温柔的刺客,勇敢的心:萨波

星光?谍影!

护士卡维尔:爱上升,恨下沉

来自俄罗斯,带着爱

狄金森的娃娃

洛娜与莫里斯:雌雄大盗的深情

在纽约

何处是你皈依:本特利的迁徙

情场即战场:月亮女神

马尼拉·卡巴莱·高口袋

霍尔:一条木腿闯天下

成为索尼娅:劳烦您指条革命之路

蜕变:查普曼的红发与深V

瞧,邦德那些花瓶们

川岛芳子:本事·小说·电影

郑苹如二三事

关露:偷偷地活了之后又偷偷地死去

六“红”颜

信仰的深度:从《美人计》到《色·戒》

忏悔、豪情与救赎:有关重庆的三种女间谍叙事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南方女间谍

罗斯·奥尼尔曾这样写道: “我是一个南方女人,我的血管里天生就流着革命的血,我的第一个关于国家和联邦的粗糙想法,其实是来自本世纪最优秀、最聪明的人那里。”虽然婚后的罗斯对于政治的触感与日俱增,但她的思想水平,还不至于到能够独立思考国家未来的高度。于是,在华盛顿那些华丽炫美的太太客厅里,罗斯与她的精神导师约翰·卡尔霍恩宿命般地相遇了。约翰来自南卡罗来纳,.当过参议员、国务卿、副总统。他来自南方,她也是,作为南部联盟伟大的先觉者之一,约翰很快就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赢得了罗斯的钦佩和爱戴。

1850年,卡尔霍恩因病在罗斯常居的旧国会大楼去世。精神导师的离去,给了罗斯很大打击,在卡尔霍恩病重的日子里,罗斯常常亲自前往护理,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将孤单一人在精神世界里探索。不过,罗斯可能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卡尔霍恩给予她的精神指引,在她看来,似乎已经能够帮助她找到未来的路,无论是情感还是理智上,罗斯都愈发倾向于南方,并日渐狂热。而这个时候,南北战争则像一只夜行的黑猫,已然悄悄靠近。

与此同时,随着年岁日长,罗斯的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小罗斯出生不久,她的父亲,罗斯·奥尼尔的丈夫不幸去世。而后,罗斯眼看着他们最大的女儿弗洛伦斯嫁去西部。南北战争爆发之前,她那最大的儿子格特鲁德也意外地追随其父而去……所有的一切,都对罗斯旧有的生活产生冲击,就像海浪涌上沙滩,一波又一波,不可阻挡。丈夫去世,女儿出嫁,儿子夭折,带给罗斯绵绵不绝的伤感与惆怅,但是我想,无论怎样的悲伤恐怕都不能击倒这个坚毅的女人。在罗斯留下的人像照中,我们总能够看到她端然侧坐,脸部线条坚韧而有力。她目视远方。换个角度看,旧有家庭结构的坍塌,反倒给了罗斯前所未有的自由。她仿佛一下子从一名拖家带口,麻缠在相夫教子的日常琐碎生活的中年贵妇,转变成了一位坚毅的革命者。身为引人瞩目的社交核心,罗斯·奥尼尔·格林对南方的同情很快受到了华盛顿社会各方势力的注意,很快,“南方”向“野玫瑰”抛出了橄榄枝。她成了间谍。

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获选美国总统,引发南卡罗菜纳州脱离联邦。到1861年2月,又有六个州宣布脱离联邦。是年2月7日,独立出去的七个州联合起来,采用临时宪法,并定都蒙哥马利。1861年3月4日,林肯走马上任。在就职会上,他宣布脱离联邦“在法律上无效”,并称无意入侵南部,但将使用武力以维持联邦物业的所有权。火药味十足。可在那动荡的时代里,长居首都的罗斯却找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1861年7月,她两度向南方传递重要军事情报。虽然罗斯不是身手最敏捷的“专业”间谍,但是她的名气,她的社会地位,她所掌握的情报资源,都已经足够使她在女间谍中名垂青史。狱中的情与景

名声大,动静大,目标大,罗斯·奥尼尔·格林毫无意外地被捕了。罗斯大概也早预料到了有那么一天,冷静地安排着家中的一切。先是把二女儿利拉送到大女儿女婿那里,然后便继续干自己的事,没有逃匿。华盛顿的夏天热得花朵都会枯萎。联邦特工敲响了罗斯·奥尼尔家的门。他们可能都没说上几句话,罗斯恐怕也没有要挣扎的意思,她冷静地接受了不速之客的质询,她当时很可能已经决定为,“南方的分离”献身。北方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搜集了罗斯“叛变”的证据,其中包括华盛顿地区防御工事和军事部署的地图。

特工们把罗斯软禁在家里,派人看守。1862年1月18日,他们又把她转移到由旧议会大楼改造的监狱。罗斯幼年时代曾经在姨妈的引领下,从这个议会大楼里走向华盛顿的社交舞台,而今,转了一圈,她又回到这里,只不过当初的她是攀爬云梯的女子,再进来时却已经成为阶下囚。所幸她那八岁的小女儿罗斯,被允许陪伴她左右。这几乎成为她被囚禁岁月里的唯一安慰。母女俩曾在狱中合照,背景是一块订了木板的窗,泥土地面略显脏乱,罗斯·奥尼尔·格林穿着下摆盛大的连衣蓬裙,表情淡然而坚定。她坐在窗台下,右手搂着小女儿。那是个有点婴儿肥的女孩,她有着卷曲的浅色头发,穿着浅色的连衣裙,裙角扬得老高。

懵懂女儿的相伴,给了罗斯无形的精神支撑。1863年在伦敦,罗斯曾这样写给她的女儿: “监狱生活的艰难与侮辱,你曾与我共度。邪恶的专制使我们遭受了痛苦。但我希望这一切都不要从你的脑海中抹去,否则你可能会忘记仁慈的上帝是如何将我们救起。”

母女情深之外,罗斯在狱中的“不屈不挠”,也是长久以来为人津津乐道的桥段。据说,即使身陷囹圄,罗斯仍旧不忘传递情报——以她特有的手段和方式。她把消息塞给来探监的女客人,让她们把东西藏在发髻里。南方的“眼线”也会从罗斯的窗前路过,他们抬头看罗斯的那扇小小的窗,窗帘停放的位置以及窗口上点放蜡烛的支数,都代表着不同含义。如此传说,真假不论,但至少,也算为罗斯的人生传奇添加了一些辛辣的作料。P4-7

序言

读伊北的新作《可以暴烈可以温柔》,很自然地联想起引发“谍战热”的电视剧《潜伏》,那部作品获奖无数,路人皆知,骨子里却是父权制的——男主人公身边围绕着等待启蒙的村姑和富家小姐,而美丽与智慧并重、正义与勇敢之化身的左蓝在功能上只是余泽成浴火重生的原因,一旦后者的工作走上正轨,这位“完美情人”也就被编剧终结了。在《潜伏》里,女性角色始终被压抑,即使是全面胜过翠平的女特务许宝凤,也只是一枚棋子,被我方男特工略施小计,送进了牢房。

在《可以暴烈可以温柔》里,女性特工第一次成为了观照的中心,标题已经透露作者的野心:追问战争与传统的女性气质如何兼容。作者自述道:“……我更想探讨的,是女人与战争那种缠绕而又纠结的关系。战争本身是刚性的,暴力,惨烈,不由分说,是强者的游戏。而女人却是柔性的,包容,和美,可商可量的。”与此相应,作者没有从男性鉴赏的视角去品评这些曾经影响历史的女人,而是细读其命运沉浮的微妙之处,审视她们身上双重气质的冲突激荡。

如果我们放下二元对立的性别观念,接受作家弗吉尼亚·沃尔芙的观点——人都是兼具阴性、阳性力量的,那么战争无疑是在强化每个人身上的阳性气质,压抑阴性气质,对战争中的男、女来说皆是如此。在好莱坞经典战争片里,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强化阳性气质的过程,《全金属外壳》略带讽刺地展示了各种训练新兵的项目,《拯救大兵瑞恩》则刻画过一个软弱的翻译,因目睹战友被杀,突然变得理性而暴力。对女特工而言,即使是任务需要她施展个人魅力、与敌周旋于沙场之外,仍然是在从事危险而复杂的、技术含量极高的理性活动,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对阳性气质的强化。

人非机器,对阳性气质的过度强化会在未来的岁月里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是经典影片的常见主题。我们在《生于七月四日》、《阿甘正传》等影片里看到,许多越战老兵无法接受“去男性化”的过程,无法融入战后社会,战争杀戮带来的对传统伦理的践踏也是他们一生的心灵重负。即使强悍如兰博者,也忧郁得近乎抑郁,孤独地对抗着体制;在《第一滴血》第四部里,兰博甚至独自返回越南生活。伊北的《可以暴烈可以温柔》关注了女特工的战后岁月,即使没有香销玉殒于战火中,她们也面临着如何消解阳性气质、重回传统社会的问题。比如书中有“邦女郎”原型克里蒂娜·斯卡贝克的故事,她在1946年离婚,几年后出人意料地被以前的同事、情人杀死。另一位叛逃的女特工伊丽莎白·本特利则在意识形态上三易其主,终究无法迎接一个安稳的战后生活。

女特工的双重困境在于,若不能变成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随时都有生命之虞。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在最后关头拥抱了情感,也拥抱了死亡,本书中的《郑苹如二三事》正是讲述她的原型,历史上意志坚定的“王佳芝”同样没有什么“善终”。说到底,无论如何应对,战争都是对女人最极端的一种塑形,也是最极端的一种遮蔽。也许只有借助作家伊北细腻的笔触,我们才能拂去岁月厚厚的风尘,深入到她们隐秘、含混而又跳跃的内心。

陈镭

2011年5月1日

后记

当非利士美女娣菜拉出现在《圣经》里的时候,历史上女间谍的命运,似乎就已经被定型:两方争端,:战争来袭,希伯来的大力士参孙如同战神一般,击垮了娣菜拉所在的村庄,天地变色,万物沧桑,十万危急中,原本寻常的娣莱拉放出光彩。她用美色吸引了参孙,并诱导参孙暴露出其致命弱点,进而四两拨千斤地拿下了战争。中国传说里也有这样倾国倾城的女人:夏商时期的将领女艾,也曾乔装打扮来到寒浞的统治中心,四处打探消息,了解民情,为夏朝国君少康未来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女间谍的人生故事,在寻常想象中,像一朵野地里长出来的野玫瑰,出其不意,风尘仆仆,芳香而有刺,总能以一种冶艳而神秘的超绝姿态,吸引普通人的注意力。生活有时候像缺了胡椒的牛排,太乏味,难免需要听听别人的传奇,来画饼充饥。男人们在脑海中制造出类似电影《史密斯夫妇》里手戴铆钉黑皮手套,身穿紧身黑色内衣的安吉丽娜·朱莉的形象。她动不动会给人一鞭子,辣劲十足。而女人们则一边骂一边羡慕,恨自己怎么没有她们那种魅力和手段,恨不得立刻去跟孙悟空学七十二般变化。领略这些,现代人被刺激到,暂时满足了,他们仿佛吸了一口薄荷醒脑喷雾,精神一抖擞,打了个激灵,又能若无其事地继续在庸常而平安的日子里沉溺下去了。读间谍的故事有心理安慰,因为至少我们还是安全的。

不过,我去读女间谍们的人生,最开始感兴趣的地方却不是女间谍们谈了多少次恋爱,骗了多少个男人,捞到多少情报,杀了多少“敌人”……虽然这些都足够有卖点和看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烽火男女之间的忠诚、挣扎与背叛,精彩似好莱坞大片。但我更想探讨的是女人与战争那种缠绕而又纠结的关系。战争本身是刚性的,暴力,惨烈,不由分说,是强者的游戏。而女人却是柔性的,包容,和美,可商可量的。可战争偏偏很奇妙,它像一支强力激素,打下去:要么使女人变得更加女人,冶艳、诱人、无法抵挡的秀色可餐,像舞娘玛塔·哈莉、“月亮女神”辛西娅;要么使她们变得更男人,像花木兰一样,去买“骏马”,买“鞍鞯”,买“辔头”,买“长鞭”,收拾好战斗装备,也来个“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像书中写的一条腿的霍尔,能抵“五个男人”的南希,还有总爱穿男装的川岛芳子。这种扬鞭赶马般的急促变化,在女间谍身上彰显得特别强烈,几乎是加入间谍行列的第一天,她们就得明确自己的定位,并且随时准备好去牺牲。

深读下去,我又喜欢看她们是怎么走向间谍这条道路的。张爱玲说,再可恨的人,如果细加研究,你会发现他不过是个可怜人。战争中的女人们各为其主,当然谈不上可恨或不可恨,但读她们成为间谍之前的人生细节,倒真是能看出些温柔来。战争年代,没有人天生就想去搞危险的情报工作,尤其是女人,但她们却纷纷上路。这上路有点时势所逼的意思,她们用国仇家恨包裹着内心深处的那点温柔,脱掉高跟鞋,换上战靴(当然有时候为了工作需要还得换回来),一脚踹开男人们的战场。我发现即使再风光的间谍(比如前一阵大热的安娜·查普曼),也会像平常人一样,有许多曲曲折折不愿启齿向外人道的委屈。好比每一家的灶台,即便再干净,边边角角都能找出刺恼人的油灰—_那是生活给我们的沉淀,不干不净,不清不楚,剪不断理还乱。生活不是只有飞扬。传奇里的女间谍,像走钢索的人,演绎着浮荡在半空中的惊险风景,可走上钢索之前,走下钢索之后,她们总还能抖搂出一些枝枝节节的、与其“任务”相干不相干的人生小碎屑。我们观望着那些委弃在红尘里的人生边角,静思静量,转而,蓦地生出一些怜悯,跟着苍茫茫地念上一句:亲爱的孩子,你们受苦了。  伊北

2011年2月22日

于北京鼓楼以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可以暴烈可以温柔(私房阅读女间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伊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04725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02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