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英汉对照)
内容
编辑推荐

海伦·凯勒一生中共创作了十四部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由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和她发表于美国《大西洋月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集结而成。其中《我生活的故事》被视为海伦·凯勒生命之初21年生活真实而精彩的再现,被称为震惊世界的生命之歌。在书中,她用积极的态度劝诫世人应珍惜正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看亲人的面孔、自然界的美,以及她所珍惜的一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她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生命意义执着追求的乐观精神。

内容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在其不到两岁时就被病魔夺去了视力和听力,之后就逐渐丧失了说话能力,从此身罹盲、聋、哑三重残疾。幸运的是,在7岁那年,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把她带出了黑暗的深渊;而海伦更是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说话、读书与写作,荣获了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并且,她还怀着极大的爱投身到残疾人的福利事业中。让无数残疾人看到了未来与希望。

海伦·凯勒一生共出版14部著作,其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真实再现了她21岁前的生命轨迹,轰动美国文坛;而其最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是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给各国读者带来狂飙般的震撼。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盛赞海伦·凯勒为19世纪的伟人。

目录

我生活的故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的信

试读章节

带着一种恐惧不安的心情,我开始写我生活的故事。我的童年被一层金色薄雾般的面纱笼罩着,同以往一样,现在要让我揭开它,心里还是有一些犹豫。写自传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由于时间的原因,每当我试着将自己头脑中早期的记忆进行归类时,就会发现事实和想象总是胡乱地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所以,描述起孩提时代的经历来难免会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成分。在早年的生活中,有一些生动的片段仍鲜明地刻在我的脑海中,而“其他的生活片段则如同狱房中的阴影”也停留在那里。另外,童年时代的许多欢乐与悲伤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辛酸;而早年受教育时的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也随着我所经历的越来越多的新奇与刺激而被逐渐淡忘。所以,为了避免故事的冗长与乏味,我会尽力为大家描绘一些在我看来最有趣、最重要的片断。

1880年6月27日,我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塔斯甘比亚。

 我的父系祖先是卡斯帕·凯勒,一位瑞士人,后来移民并定居在了美国的马里兰州。在我的祖辈中,有一位是苏黎士的首位聋哑教师,他曾写了一本关于聋哑人教育的书。巧合的是,现在他又有了我这样一个聋哑的后人。所以,谁敢断定国王的祖先中不会有当过别人的奴隶;而奴隶的祖先中不会有当过国王的呢?

我的祖父——卡斯帕·凯勒的儿子,来到亚拉巴马州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后,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据说,他每年都要骑着马从塔斯甘比亚赶到费城去购买一些农场所需要的物品。姑妈珍藏着许多祖父写给家人的信件,里面生动地记述了他的诸次旅程。

我的祖母凯勒是拉斐特的助手亚历山大·莫尔的一个女儿,也是早期弗吉尼亚殖民地总督亚历山大·斯波茨伍德的孙女。她还是罗伯特·E.李的第二个表妹。

我的父亲亚瑟·H.凯勒是联合盟军的一名上尉。我的母亲凯特·亚当斯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比他小很多岁。母亲的祖父——本杰明·亚当斯同苏珊娜·E.古德休结婚,并在马萨诸塞州的纽贝里居住了许多年。他们的儿子查理·亚当斯就出生在马萨诸塞的纽贝里港,后来移居到了阿肯色州的赫勒纳。内战爆发后,他为南方而战,并成为一名旅长。后来,他同与爱德华·艾弗里特和爱德华·艾弗里特·黑尔博士同属一家的露西·海伦·艾弗里特结了婚。内战结束后,他们全家搬到了田纳西州的孟菲斯。

在我发病失去视觉与听觉之前,我和家人一直住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里面只有一间大方厅和一间供仆人睡觉的小屋。在南方,人们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在自己的老宅旁再建一间小屋,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内战结束后,父亲也建了一间这样的小屋,他在同我母亲结婚后便住进了这问小屋。小屋被葡萄藤、爬藤蔷薇和忍冬青盖了个严严实实。从花园里看过去,小屋就像一座凉亭。就连小小的门廊也被掩藏在了黄蔷薇和南方天门冬结成的帷幕里,成了蜂鸟和蜜蜂们最爱出没的地方。

凯勒家族以前居住的老屋就位于离蔷薇凉亭几步远的地方。人们都称它为“绿色家园”,因为这座房屋和周围的树木以及篱笆都爬满了美丽的常春藤。这个古式风格的花园就是我童年时代的天堂。

在我的老师到来之前的那些日子里,我经常沿着坚硬的黄杨木篱笆摸索着前行,靠着嗅觉寻找刚刚绽放的紫罗兰和百合花。有时候,我会在发了一阵脾气后独自跑到这里,将发烫的脸庞藏到凉爽的树叶和草丛之中,以便寻找慰藉,使烦躁的心情安静下来。置身于满是花朵的花园里,会有一种浑然忘我的快乐。我在这里愉快地徘徊,从一处走到另一处,当偶然碰到了绿叶,闻到了花香时,我就知道那是美丽的藤蔓,是那条覆盖着倒塌的房屋、一直蔓延到花园尽头的那条藤蔓!这里还有随地蔓延的铁线莲、低垂的茉莉,以及一些十分少见的美丽花朵——蝴蝶莲,之所以这样叫它是因为它们脆弱的花瓣像极了蝴蝶的翅膀。可是这里最美丽的还要属蔷薇花。我在北方的暖房里就从来没有见到过像南方家中的这种可爱的爬藤蔷薇。它们一长串一长串地挂在门廊上,空气中弥漫着芳香,却没有一丝泥土的味道。清晨的时候,由于经过了露珠的洗礼,它们看上去既柔软又纯洁,使我不禁想到它简直就可以与上帝花园中的日光兰相媲美。

如同其他小生命一样,我的出生也是极普通而平常的。我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睁开了双眼,听到了家人的欢呼,就像每个家庭迎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样。大家争论着要为我取一个名字。因为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名字是不可以随便起的,所以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强调着这一点。父亲建议用米尔德瑞德·坎贝尔——他最尊敬的一个祖先的名字,之后他再也没与大家进一步争论。最后母亲解决了这个难题,如愿以偿地用她母亲的闺名为我取名为海伦·艾弗里特。可是在异常兴奋的父亲抱着我去教堂受洗的途中,竟把这个名字忘了。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他本来就不是很喜欢这个名字。当牧师问起我叫什么名字时,父亲只记得给我取了外婆的名字,所以说出了海伦·亚当斯这个名字。

家人告诉我说,我很小的时候就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而且表现出了很强的个性。看到别人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坚持模仿一下。六个月时,我就能说“你好”这个词了。一天,当我清晰地说出“茶、茶、茶”时,家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在我生病后,仍然记得以前所学的词,比如“水”这个词。甚至在我忘掉了所有其他的词时,也没有忘掉这个词的发音。直到后来我学会了拼写这个词,才停止了模仿流水“wa—wa”的声音。

家里的人告诉我说,在我一周岁的时候就能走路了。母亲把我从浴盆中抱起来,放在她的膝头上。我突然被光滑的地板上那个在阳光中摇摆的树影给吸引住了。于是,我从母亲的膝头滑下来,几乎是跑着追向了那个影子。由于冲动,我摔倒了,哭着要母亲把我抱起来。

这种愉快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短暂的春日里,耳畔充盈着知更鸟清脆的歌声;夏日里果子满园,玫瑰飘香;秋天,满眼的金色,红果遍野。这些美好的日子虽然飞逝而过,但却在一个求知似渴的孩子心里留下了一段欢快的回忆。接着,在阴郁的二月里,我生了一场病。这场病使我失去了视觉与听觉,将我推入婴儿般无知的深渊。医生告诉我的家人说我得了急性胃充血和脑充血,活不了多久。可是一天清晨,我的高烧症状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正如它来时那般不可预测。那天早上家里所有的人都喜形于色,可是却没有一个人,甚至连医生也没有想到我会再也看不见光明、听不到声音了。

现在,我仍然能够依稀想起那场病,尤其记得母亲给我的无微不至的温柔照顾:在我痛苦难耐、昏迷不醒的时候,她温柔地抚慰我,使我勇敢地渡过了难关。高烧退后,我的眼睛因为又干又热,害怕见光,所以必须避开自己所喜爱的阳光而面向着墙壁。在随后的日子里,我的世界一日比一日昏暗。除了这些零星的记忆——如果这些可以被称作记忆的话——剩下的一切似乎都是不真实的了,就像是一场噩梦。一直到我的家庭教师到来,把我从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我才逐渐习惯了周围这个寂静无声、充满了黑暗的世界,然后忘记了我曾经拥有的那个不一样的世界。在我生命中仅有的那十九个月的光明世界里,我清晰地看到了宽广的绿色田园,看到了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和鲜艳的花朵,所有这些都是黑暗所不能完全从我心中抹去的,它将永驻在我的心中。

P5-8

序言

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也许你一时不知如何作答。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倾听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心声吧。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上。她是如此不幸,不到两岁时,就被一场大病夺走了视力、听力与说话的能力,从此,她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黑暗生活。然而,她又是如此幸运,在她7岁的时候,一位超凡的教育家——莎莉文老师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将她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帮助她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短短的几年中,海伦·凯勒不仅学会了读书和说话,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掌握了英、法、德、拉丁文和希腊文等五种文字。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有一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世人眼中,海伦·凯勒就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强者!

海伦·凯勒一生中共创作了十四部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由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和她发表于美国《大西洋月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集结而成。其中《我生活的故事》被视为海伦·凯勒生命之初21年生活真实而精彩的再现,被称为震惊世界的生命之歌。在书中,她用积极的态度劝诫世人应珍惜正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看亲人的面孔、自然界的美,以及她所珍惜的一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她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生命意义执着追求的乐观精神。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说:“1902年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就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生活的故事》。”

仅有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长河中的短暂一瞬。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得的。然而,她用自己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向世人揭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最可贵的是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断前进,在逆境中获得新生。

海伦·凯勒的一生是无光、无声、无语的,但她的一生又是最闪亮、最精彩的;她以顽强的拼搏和伟大的信念,聚积起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了震撼全球的最强音。她一辈子致力于残疾人教育事业,为残疾人福利事业奔走,竭尽所能地在各方面给残疾者提供帮助。海伦·凯勒用爱心拥抱世界,在黑暗中拥抱光明。即使是百年后的今天,她那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自我超脱的精神、对美的执著、顽强的追求,仍然是引导人类迈向未来的主导精神。

本译作在力求传达原著风采的同时,还奉送给读者原汁原味的英文版本,使读者在双语的世界里,细品名著的神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英汉对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海伦·凯勒
译者 达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865684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K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