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
内容
编辑推荐

从星斗塘边那个被虾钳夹伤脚趾的青涩少年,到75岁仍执著地修改自己年龄的倔犟老头子;从无人问津的京城小画家,到毛主席亲自接见的大画家;从远近闻名的雕花木匠,到蜚声国际的水墨画巨匠……本书以齐白石老人95年的人生为时间轴,将老人的人生分成了八个阶段,拾取其中最为关键的转折事件深入描述。从困顿少年到登峰造极,从模仿八大山人到57岁的衰年变法,人到晚年仍被时代所迫背井离乡,远赴北京,成为最早的“北漂”一族,在北京又为生活所迫,四处搬迁、忙忙碌碌,成为都市“蚁族”的一员,终其一生都在为一个“家”而奋斗,该书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大起大落的齐白石。

内容推荐

本书首次透露了大师鲜为人知的故事,齐白石出身贫寒,是个农家苦孩子、放牛娃,26岁之前孜孜不倦地忙着他的木匠活计,到了57岁他仍然壮心不已,背井离乡、抛家舍业独闯北京,成为“北漂一族”。

全书以齐白石的人生重大事件为主线,作者吕立新采用“紧扣矛盾”的讲述风格令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该书出版的同时,吕立新还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成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开播9年来第一个开讲国画艺术的人。

目录

引言

第1章 困顿少年

第2章 木匠生涯

第3章 拜学诗画

第4章 五出五归

第5章 故乡幽居

第6章 衰年变法

第7章 渐入佳境

第8章登峰造极

第9章 齐白石的艺术

附录 齐白石年表

试读章节

在湖南省湘潭县城南约50公里的地方,有个叫做杏子坞的小村庄。在村子东头有个水塘,因传说早年从天上掉下来一块陨石落在了塘里,因此得名“星斗塘”。星斗塘面积不大,但水质清澈,盛产鱼虾。塘里尽是荷花,微风过后,阵阵清香。在星斗塘边上,有间小茅屋,坐西面东,伟大的齐白石就出生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

说到湖南湘潭,大家马上会想到这里还出过一位对20世纪中国社会进程影响巨大的人物,那就是毛泽东。做为艺术家的齐白石,晚年与作为新中国领袖的毛泽东有过很多交往,他把自己的画和制好的印章送给毛主席,毛主席也请他到中南海丰泽园吃饭。这一方面说明了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和他们的同乡之谊是分不开的。

另外,湘潭还出了一位名人,就是大元帅彭德怀。

这三位名人都是“石头”。毛泽东乳名石三,彭德怀号石穿,齐白石就更别说了一白石,都与石头有关。

1864年元旦,齐家的长子呱呱落地,祖父给他起名齐纯芝,乳名阿芝,这便是后来的齐白石。

齐家祖上原居江苏砀山,明朝永乐年间迁至湖南湘潭。齐家世代务农,祖祖辈辈都是耕田种地的庄稼人。

阿芝的祖父,名万秉,人称齐十爷。齐十爷性情刚直,不畏强暴,肯说实话,心里有了不平之气就要发泄出来,乡里乡亲都十分敬重他,说他是走阳面的好汉。

有一事让齐十爷津津乐道,这就是:长孙阿芝与他是同一天生日。每谈及此,他总是自豪地说:“孙儿和我同一天生日,将来长大了,一定忘不了我。”

祖母齐十娘性情温和贤惠,能吃苦耐劳。

阿芝的父亲齐以德是一个很怕事的老实人,从不与人争辩,遇到委屈也只会把眼泪往肚里咽。而母亲的脾气正好和父亲相反,既能干又刚强,只要自己有理,总要理论清楚。母亲平日里种麻织布,养猪养鸡,勤俭持家,把一家人的生活调计得很是得当,常受到公婆夸奖。

阿芝出生时,家里很穷,一家五口人,仅靠一亩水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齐白石中年时曾刻过一方“星塘白屋不出公卿”的印章,指的就是齐家的家史和他幼年时的家境。

齐家的日子虽然清苦,但过得很和美,充满温情。特别是勤劳正直的家风,深深地烙入齐白石的童年。对他长大后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

白石老人晚年常画大白菜题“清白传家”,这也正是齐家家风的写照。

俗话说得好:“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长辈们对阿芝视若掌上明珠,格外疼爱。

幼年的阿芝体弱多病。他在两三岁时,几乎没有一天不闹病的,有时还病得很厉害。祖母和母亲三天两头到庙里烧香许愿,每次都把额头磕肿了才罢休。她们还四处去求“仙方”,花了不少冤枉钱。

到了4岁,阿芝的病不知什么原因慢慢好了,这让一家人高兴得了不得。

阿芝病好之后,家里人对他更加爱护,祖父有闲工夫就抱着他,逗他玩。三九隆冬,老人敞开黑羊皮袄,把孙子抱在怀里,爷俩坐在炉火旁,边烤火,边在地上画着教阿芝识字。最早先写的是一个“芝”字,爷爷告诉说:“这是你阿芝的芝”。“芝”是齐白石开始认识的第一个字。

从4岁那年冬天到7岁的三年间,阿芝便把祖父认识的三百来个字记得滚瓜烂熟,并且每个字的意思也能讲得清清楚楚。这时候,爷爷意识到他已经教不了孙子了,于是说:“阿芝识的字,已和我一般多了,就提前放了年学吧!”接着,叹了口气,又说:“这孩子倒很有点才气!”  母亲知道公公是为无力供孩子上学而叹气,便拿出了椎草积攒的原本准备添置银饰的四斗稻谷,给阿芝换了纸笔书本,准备让他过了年就到外公的蒙馆去上学。

阿芝6岁那年发生过一件事,值得一提。有一天,一个新上任的巡检,也就是相当于现在镇长似的人物,在白石铺一带坐着轿子耀武扬威地经过。乡里人很少见过这场面,听说来了官都跑去看热闹。隔壁的三大娘叫阿芝去看,母亲问:“去不去?”阿芝说:“不去!”母亲对三大娘说:“你瞧,这孩子挺别扭,不肯去,你就自己去吧!”阿芝以为母亲一定很不高兴,谁知三大娘走后,母亲却说:“好孩子,有志气!我们这地方哪来过好样的官,去看他作甚?我们凭着一双手吃饭,官不官有什么了不起!”这番话在幼小的阿芝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齐白石一生接触达官贵人无数,有很多当官的机会,都被他拒绝了,他的志向不在于此。他在自述中曾说:“我一辈子不喜欢跟官场接近,母亲的话,我是永远记得的。”这件事情虽小,但也多少反映了齐白石的性情。P7-10

序言

在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上,令中国人在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的时刻,当属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场开幕式惊艳世界,就像是一场中国文化的饕餮盛宴,宣告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回归。

大家回想一下,整个开幕式的表演,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就是那个70米长、27米宽,徐徐展开的巨幅画卷和作为画芯的那张大写意中国水墨山水画。

先是舞蹈演员在上面边舞边写,勾勒线条,点染水墨;再由各国运动员踏上颜色,最后,放在整个场地的中央。这幅山水画从开场到结尾,贯穿始终。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门类众多,在奥运开幕式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时刻,选取哪种艺术形式作为开场,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这种艺术一定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

这一荣誉落在了中国水墨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身上。

据说,在奥运团队进行开幕式创意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们曾多次来到北京画院美术馆,拜读前辈大师的名作,在先人的墨迹中找寻灵感。

用中国绘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符号,是有道理的。绘画大师傅抱石就曾说过:“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形式”,由此可见,中国画在民族传统文化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绕了个弯,说了中国绘画的位置。下面,我们再说齐白石。

在中国绘画史上,还从没有哪一位艺术家能像齐白石这样广为人们熟悉、津津乐道。不信,我们可以在街头做个实验:让路人随便说出一位画家的名字,可以肯定,十之八九说出的一定是齐白石,甚至连小孩子都能随口说出齐白石画虾。我曾在同事中做过一次“就齐白石的人与画提出你关心的10个问题”的问卷,结果,大家提出的问题范围之广、难度之深,令我万万没有想到。一位画家能够如此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这恐怕在世界艺术史上也不能不说是极少见的现象。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国绘画;提到中国绘画,人们又马上想到了齐白石,这就是齐白石的位置。

人们不禁要问:齐白石真的如此重要吗?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位已经离我们远去五十多年的老人在今天依然如此重要呢?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走近这位可爱的老人,探寻他的百年足迹,解读他取得的辉煌成就,思考他带给我们今天的启示。

齐白石从1864年1月1日出生到1957年9月16日去世,按老人自己的算法,享年97岁。白石老人有两房妻子,子女12人,7个儿子,5个女儿。他的第一个女儿生于1883年,当时齐白石21岁;最小的儿子生于1938年,齐白石78岁,中间隔了55年。今天大家谈论齐白石想到的都是吉利词,比如说:长命百岁,功成名就,大器晚成,老年得子,儿孙满堂,等等,尽是人们心目中的好事。但实际上老人一生不为官,不做生意,仅仅靠手上的一支画笔养活着湖南和北京两大家子几个口人,真是不容易。白石老人一生不争名不夺利,靠手艺吃饭,靠真诚为人,清清楚楚,坦坦荡荡地过了一辈子。

说白石老人必然要谈到他的艺术,大家知道,齐白石一生跨越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他经历了从农民到木匠,又从木匠到文人画家,再到后来成为艺术巨匠这样的一个人生历程。与之相对应的齐白石的艺术也是经历了发生、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所以,我们想了解齐白石,就一定要把他的艺术和人生经历紧密地结合起来。

有一点需要说明:作为一代艺术巨匠,齐白石诗、书、画、印诸艺兼长,成就超凡。单就中国画一项而言,他又山水、人物、花鸟,样样精通,兼工带写,无所不能。但是,我认为,在齐白石所涉及到的艺术类别中面目最多、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花鸟画,所以我们把重点也就放在了他的虾蟹虫鱼、花鸟蔬果上,其他也有涉猎,如蜻蜒点水。

好,下面我们就从齐白石的出生说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立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80865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