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史书。它的内容涉及上古尧、舜、禹至春秋秦穆公,有关君主们的谈话记录、演说词、命令、宣言等文献档案。《尚书》文字艰深,自汉至今,二千余年,一直被学者们公认是难读的书。本书参考文化史、考古、民族、民俗、训诂、校勘、比较文学等学科,对《尚书》作了深入的研究。
图书 | 尚书史诗考 |
内容 | 编辑推荐 《尚书》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史书。它的内容涉及上古尧、舜、禹至春秋秦穆公,有关君主们的谈话记录、演说词、命令、宣言等文献档案。《尚书》文字艰深,自汉至今,二千余年,一直被学者们公认是难读的书。本书参考文化史、考古、民族、民俗、训诂、校勘、比较文学等学科,对《尚书》作了深入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书》曾对言《春秋》、互称《诗》, 史诗由启;犹人类学通义可鉴 第二章 试以史诗读《尧典》, 章句一似《诗》,其义遂大畅 第三章 以史诗视《书》,载事且合考古; 信史推前,“《经》即史”亦坐实 第四章 三皇交替五帝、神话转进史诗, “三坟五典”旧传可相印证 第五章 夏朝史遒巡方,开乐府先制; “圣贤史诗”遂以睿智殊众 第六章 初民无文,玄想别有载体; 史诗曾借刻木传梗概,《书序》见其遗 第七章 契文聚方国字符而成,不妨书录史诗; 而言语迭迷语文并非乱序 第八章 《商书》之王道错综神道缘其史实, 宜“心解”而兼“物议” 第九章 言工传心,心与文接; 册书表里兼进,事涉“易读难读” 第十章 历经商典放散、周官下移, 《书》册虽版别错落但非疑柄 第十一章 王学两度下放,《书》已然学术公器, 故其势必相重诸经、诸子 第十二章 以《君陈》例见古文优胜今文, 并存其赋体尤多,却非缀自子书 第十三章 诸子同源典坟,汉儒遂寻纬补, 因度晚《书》亦取益外学 第十四章 汉晋士族为民,学术散随社会; 晚《书》兼集北南逸学, 但无可伪为,其赋体犹自明之 第十五章 《虞书》之尧、舜二典分篇, 适诗体而宜口传, 勘校则补诗格之曾缺 第十六章 《舜典》体裁宜比《诗》, 史乘口载均实情且事系夔乐 第十七章 《谟》续编《典》然体例殊, 似左史右史分别记事记言; 九歌而叙九功, “歌叙”自证史诗显然 第十八章 《誓》辄军歌,唯帜之正义, 夏商者皆歌体规整; 而《周书牧誓》标格乐诗尤明, 但已然“祝册”相扰 第十九章 夏朝“百兽率舞”兼乐南北, 商《诰》谐北乐而集世训警句; 周《诰》录王言“册”遂盛“祝” 第廿章 《训》以臣承先生之言, 《命》辄臣代今王立言, 往往诗赋工而归乐府; 《尚书》言质思朴存真口传史 第廿一章 乐诗传史尝极称盛事, 因《益稷》且探韵义之原始, 由乐谐而声谐而韵谐, 史诗谐乐、声则宜遣辞纪实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尚书史诗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陆建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30977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10-02-01 |
首版时间 | 2010-02-01 |
印刷时间 | 2010-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21.04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