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魔沼(桃之夭夭)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慷慨而壮烈的勇者之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冬季巍峨的冰川、惨淡的阳光、刺骨的风雪;夏季时常在的光明、蓝天碧海、繁茂生长的植物。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这冰与火的世界,体味壮烈凄美的北欧神话。

本书为英汉对照版,使读者在阅读一篇篇震撼人心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内容推荐

《魔沼》是乔治·桑的田园小说的代表作。乔治·桑在小说序言中宣称,她要描写朴素中的美,这篇小说确实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小说情节十分简单,基本上只描写了一天一夜所发生的事,但乔治·桑却从这简单的情节中挖掘出男女主人公高尚、正直、善良的心灵。男女主人公一富一贫,然而在爱情的感召下,经济和年龄上的差别全部消失了。他们外貌并不美丽,却疾恶如仇、乐观勤劳、身体健硕,另有一种健康美。在魔沼中的一夜使他们的感情沟通了,达到了内心的融合。小说中农村的宁谧、神秘而独特的景色,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增添了浓郁的浪漫色彩。

这篇小说的次要人物也写得十分成功:讲求实际的莫里斯老爹、喜爱虚荣的风骚寡妇、庸俗世故的莱奥纳老爹,寥寥数笔,都描写得神情毕肖。而热尔曼的儿子小皮埃尔的活泼顽皮、纯真可爱,也避免了男女主人公恋爱场面的单调,并增加了生活情趣,末尾的风俗描写乍看嫌长,实际上富有地方色彩,散发出粗犷隽永的农村气息,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料价值,确是一幅出色的农村风俗画。上述各方面的成功,使这篇小说成为世界上独具风格的中篇杰作。

目录

作者自序

敬告读者

一、耕耘

二、莫里斯老爹

三、好农夫日耳曼

四、吉耶特大妈

五、小皮埃尔

六、荒原之上

七、大橡树下

八、黄昏祷告

九、不顾寒冷

十、星光之下

十一、村中美人

十二、农场主

十三、老妇人

十四、返回农庄

十五、莫里斯大妈

十六、小玛丽

试读章节

老农夫不紧不慢地干活,默不作声,丝毫不白费力气。其温顺的耕牛和他一样不急不忙。老农夫得益于没有困扰,能持续镇静地耕作;也得益于他懂得不过份消耗体力,他犁地的进度竟然与他儿子一样快。他儿子在离他不远处一块土质坚硬、石块较多的地里干活,其所使唤的四头牛也不够健壮。

接下来,我的注意力被眼前一幅真正的美景所吸引。对于一个画家来说,那是一个庄严肃穆的景象。在田野的尽头,一个俊秀的年轻人正驱赶着四对出色的耕牛犁田。这八头牛的毛色较深,闪着火一般红色的亮光。这些牛除了有野牛一般粗短的头和拳曲的鬃毛外,还有同样凶猛的大圆眼和突兀的动作。这些牛干起活来唐突莽撞,焦躁易怒,说明它们对于新套上的牛轭和刺棒并不驯服。在屈从新近的强制驱赶时,它们还会因愤怒而颤抖。这类牲口就是所谓的“新上套的牛”。驱赶这群牛的农夫要在一块以前被弃作草场的土地上垦荒,这地上满是古根老茎。尽管这位农夫年轻力壮,然而其驱赶的八头牛却刚学会干活,所以也只能算是勉强胜任罢了。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像天使一样可爱。他身穿宽松的上衣,肩上披着一块羊皮,看起来酷似文艺复兴时期画中施洗礼的小约翰。他在铧犁边沿着垄沟奔跑,用一根又长又轻、不太尖利的刺棒戳向牛的两肋。活泼的耕牛在孩子的轻触下颤抖,使得牛轭和系在额前的皮带轧轧作响,犁辕也剧烈地晃动起来。每逢草根阻碍了犁头前行,农夫就会高声喊叫每头牛的名字。这与其说是激励耕牛,不如说是试图安抚它们。因为耕牛每次突然受阻时都会烦躁不安地跳起来,用它们宽大的偶蹄击打地上的泥土。若是年轻人的呵斥与刺棒不能稳住前面那四头牛,即使孩子管住了后面的四头牛,耕牛依然会跳离垄沟,拖拽铧犁,斜穿田垄离去。这个小孩子也在吆喝,极力想造成威吓的效果,但他的嗓音却是那么温和悦耳,一如他天使般的容貌。风景、男子、小孩以及轭下的耕牛,眼前这一切都显出刚劲与优雅的美。尽管征服土地是剧烈的争斗,然而一种平静恬美的氛围却笼罩了一切。每次障碍清除,铧犁又可庄重平稳地前行时,佯装发怒的农夫便恢复了纯朴心灵所特有的平静,以慈父满意的眼光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也转身对他报以微笑。适才农夫只不过是在试试自己的气力,并让充沛的精力得以消耗。随后,年轻的父亲用男人浑厚的嗓音唱起一首忧郁庄重的歌曲。这是当地自古传唱下来的曲调,但事实上也并非所有农夫都会。只有那些在耕作中善于激发和维持耕牛活力的农夫才懂得哼唱。这种歌曲大概有其神圣的起源,源于其神秘的影响效果,迄今这里的人们仍有这样的看法:当耕牛感到烦躁疲劳时,只要听到这种激发动物活力的歌声,便能解除它们长期耕地的疲劳,使其安静下来。只知道熟练地驾驭耕牛,犁出笔直的垄沟,通过抬升或将犁头合适地插入土中,以减轻它们的劳动强度是不够的。若不知道怎样给耕牛唱歌,就没有任何人是完美无瑕的农夫。这是一门艺术,需要鉴赏力和特殊的天赋。

说实话,这种歌曲仅仅是一种可以随兴断续哼唱下去的宣叙调。歌曲的曲式不规范,音调也违背音乐艺术所有的规则,更不可能按谱记录下来。

然而它仍然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歌声与所从事农活的特质,与耕牛的步态、田野的宁静,以及唱歌人纯朴气质之间是如此完美和谐,以致任何不识稼穑的天才都创作不出来。这种歌曲除了当地的种田高手,其他任何歌手也学不上来。一年中的这个季节,在除了耕种没有别的农活和活动的时候,这种柔和有力的曲调便如轻风一般轻拂吹起,其调音也与风声有某些近似之处。歌曲每节都以一个长颤音结束,最后一个音符则需要难以置信的气息强度,而且还要提高四分之一的音阶。如此这般,有系统却不合乐理。这种唱法不合乐理,但是却拥有难以言说的魅力。任何人一旦听熟了这种歌曲以后,就不能想象另一首歌在此时此地唱起而不会破坏原有的和谐。

因此,尽管场景相似,我眼前却展现出一幅与贺尔拜因版画完全相反的画面。一个有活力_自勺年轻人取代了不幸的老农夫;四对健壮易怒的耕牛取代了疲惫赢弱的马匹;一个俊秀的孩子取代了死神;曾有的绝望和毁灭被活力与可能的幸福所取代。

这时,那首用古法文写成的四行诗,“汗流满面……”,以及维吉尔所说的“哦!农夫,你该会多么幸福!”再度浮现在我的头脑中,眼前这对可爱的父子,在如此诗意的环境下,如此优雅且遒劲地完成一项宏大而庄重的工作,于是在我心中自然升起深深的怜悯和本能的敬意。田里的农夫是幸福的!是的,我处在他的位置也是幸福的;假如我的臂膀和声音能够变得强劲有力,能令自然变得物产丰饶,可以用歌声作为自然的礼物,而我还依然能用眼睛看到或用大脑领会到和谐的颜色与声音,以及色调的精致、轮廓的优雅。一句话,能欣赏万物所具有的神秘的美。那么,我愿意成为这样的农夫。尤其是我的心灵仍能感受神圣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主宰着不朽而崇高的创造。

可是,唉!这个农夫从不理解美的奥秘,他的孩子也将不能领会到美。上帝不容!我应该不会认为,他们并不比自己驾驭的牲口高明,而且他们也没有片刻兴高采烈的见识以减轻自己的辛劳,得以消除忧虑睡去。我看到上帝留在他们高尚额头上的印记,因为他们生来对于土地的继承,要远超过那些付钱而拥有土地的人。他们感觉到的证据是:谁要放逐他们,就得受到惩罚;他们热爱自己用泪水浇灌的土地;真正的农夫远离家乡服兵役,就会死于思乡病。然而,这样的农夫缺乏我所拥有的快乐,而这些纯真的快乐本来也应当属于他,属于一个在辽阔天空覆盖下巨大庙宇(大自然)的创造者。他缺乏对自己情感的自觉。对那些他还在娘胎里就注定要服苦役的人,上天不能剥夺他们茫然的幻梦,却剥夺了他思考的权力。

然而,农夫并不完美,而且命中注定他将永远处于孩童时期,然而他仍比让知识窒息了情感的人更为高尚。别把你们置于农夫之上,你们这些对农夫颐指气使,自认拥有法律授予且又不被剥夺权利的人。因为你们可怕的错误,说明你们头脑智慧毁坏了自己的心灵,你们才是最为盲目、最不完美的人。我喜爱农夫心灵的朴实,不喜欢你们虚伪的闪光。若是让我叙述农夫的生平故事,我应会为揭示农夫身上那些温柔感人的一面而深感愉快,你们的功绩却是着意刻画农夫的退化和卑贱,正是你们的社会法则将他抛弃在那里。

我认识这位年轻人和他俊俏的孩子;我知道他们的身世,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身世来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世,只要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他就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有趣的浪漫故事。尽管日耳曼是个农夫,一个耕田的,但他了解自己的责任和情爱。他曾清楚率直地向我讲述过他的身世,我当时听得津津有味。在我长时间注视他的铧犁之后,我想到我可以将他的故事写下来。尽管他的故事如同他犁出的垄沟一样简单、直接,且未加修饰。

明年,这垄沟会被填平,然后又犁出一条新的沟。在人类生活的田野上,大多数人留下的足迹都是这样消失的。一掊黄土就湮没了他们,而我们犁出的垄沟彼此挨着,就像墓地里的坟头。难道农夫的垄沟,其价值还不如那些游手好闲人的坟堆?就算这些人曾由于某些荒唐的机缘,在世上造了那么一点儿噪声,留给自己身后一个持续的名声。

若有可能,就让我从忘却的虚无缥缈中,把耕田好手日耳曼的犁沟挖掘出来。对此,他决不知晓,也不会因此不安,但我却乐于作此尝试。

P19-25

序言

两千五百多年前,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土地上,一个美丽的姑娘收拾好自己的行装,准备出发。看着自己成长的地方,到处都留下点点滴滴成长的记忆。突然心里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怅惘,从此之后,这里再也不是属于她的地方了。而且她在这一瞬间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这里从来就没有属于过她,因为今天她才真正要回归到属于自己的家园。前半生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这一天到来之际,自己的生活才真正开始。

那天,是她一生中最美好最灿烂最绚丽的一天,阳光明媚,爱抚的光芒洒遍每一个角落。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灼灼的桃花,开得那样的热情而又热烈,好像她的命运与这桃花有着某种默契。耳畔传来了悠扬的歌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阳光下,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充满了色彩的生机。所以,没有人愿意去想,桃花开到最艳丽的时候,等待着它们的将会是什么。没有人肯承认,桃花的艳丽是一个姿态优雅的谶语,阳光背后隐藏着它的忧郁。所以,古今中外美丽的神话传说最后总是用千篇一律的一句话收尾——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总之,花开花落,一时的繁华过后,等待着守获的人儿,期待着沉甸甸的果实,饱满而甜蜜。就像《诗经·桃夭》中的那个女孩子,春华秋实,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家。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流逝,爱情的基调却就这样固着了一般,新翻的曲子永远在这个调子上婉转流动,始终无法摆脱它的纠缠

然而,我们也许是习惯了在美丽虚幻中麻痹自己,不想去面对桃之天天过后还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形,比如雨打桃花、落红满地,比如华而不实、有花无果,甚至有始无终、始乱终弃,那些悲悲凄凄的惨状,有谁愿意面对?何况还有更加令人痛心疾首惨不忍闻的故事。现实中受够了痛苦的人,怎么会愿意在别人故事里再去揭开刚刚复原的伤口。所以,无数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故事在流传着,鲜艳欲滴的花儿旁边播出的是满心欢喜的爱情剧,戏里戏外的人都在快乐地欢笑巾忘掉了悲与愁。

可是,在遥远的西方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爱情故事。在那里,故事里的花是断了根、剪了枝、打了包、带了修饰的,故事里的人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人生无常,命运多蹇,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粉饰没有遮掩。本来,爱情就难得看到一个圆圆满满的收梢,何必非要让它粉墨登场呢?

于是,一幕幕的悲剧开始上演……

虽然真实与虚幻没有严格的界限,但爱情的果子一定不会只有一种,酸、甜、苦、辣,五味俱陈,而它之所以让人心驰神往,就在于着了魔的人正处于期待中。桃之天天给予人的是启示,表明爱情都有那浓艳耀眼的一刻;同时它也有暗示,群芳过后必然是狼藉残红,谁也无法遮住爱情的无奈和凄凉。

这次,我们选取国外多篇著名爱情小说,汇编成《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卡门·高龙巴》《红字》《曼侬》《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麦琪的礼物》《了不起的盖茨比》《魔沼》《野姑娘黛茜·密勒》十种,并做成英汉对照版,以期使读者在阅读一篇篇震撼人心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乔治·桑的《魔沼》开篇就是美丽乡村风景,但重点当然还是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主人公日耳曼和小玛丽的爱情,绝不是什么才子佳人式的结合,自然也不足以引发读者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因为经典的爱情故事,往往要求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首先要具备靓丽俊俏的外表,能给读者以幻想般的亲切。然而,日耳曼“红润的面色,天空般闪亮、湛蓝的眼睛,殷红的嘴唇,整齐的牙齿,以及像从未离开过牧场的小马驹那般健美柔软的身体”,这样的描写让人想象到的,仅是一个久居乡下的法国农民,除了身体健硕、农活熟练之外,并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羡慕的东西。

至于小玛丽,作者描述她是“本地最漂亮的姑娘。虽然面色不太好,但是她的小脸蛋却像野玫瑰那样娇嫩。她有那么可爱的嘴唇,那么小巧的鼻子!就年龄来说,她个子不大,但是却有小鹌鹑一样的身材,体态轻盈如小鸟一般。”如此描绘,令读者在想象小玛丽的美貌时,颇费心力。

而在日耳曼生活的村子里,人们喜欢的是“粗壮高大、脸色红润的胖女人”,他们认为,那样的女人能干活,又能生养,这是一种实用的“美”。所以,像小玛丽这类“身体单薄”的女人是不受欢迎的。这么说来,日耳曼反而成了村子里的审美另类。原因或许可归结为日耳曼本就具有强壮的体魄,且精于农事,完全应付得了乡下的劳作,所以他并不需要找个“胖女人”来帮忙操持。由此,日耳曼缺乏功利的心思,本就决定了他有可能成为法国乡下一位具有文人审美潜质的农夫。他判断女人的标准显然是审美的标准,而非功利标准。这是因为本书其实是乔治·桑女士将自己的爱情理想赋予小说人物的结果。那么,乔治·桑所推崇的“爱情理想”究竟是何种模样的呢?

乔治·桑,原名Amantitle Lucile Aurore Dupin(阿曼蒂娜·露西·奥萝尔·杜邦)。其父亲是一位尽管非世系出身,然而却很高贵的军官。与之相比,其母亲的地位却有些低下。1804年7月1日,乔治·桑出生在巴黎。孩提时期的大部分时光,她都是在诺昂一个叫贝里的乡村屋舍,和她的贵族祖母度过的。乔治·桑受天主教修道院教育,并且受卢梭学说影响颇深。有三年时间,她成了修道院的成员,经历了一次神秘的转变。祖母亡故后,乔治·桑嫁给了贵族乡绅卡西米尔·杜德望,成为男爵夫人。但她很快就不能忍受丈夫的平庸和缺乏诗意,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红杏出墙的婚外情恋……

因为作者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所以其小说中的爱情,也被赋予极其浓重的个人理想化色彩。从《魔沼》的故事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爱情应有如下特性:其一,爱情双方的结合不完全是基于财富的目的,即任何一方的功利态度都是对美好爱情的破坏。其二,相爱主要基于双方彼此审美情感的接受。其三,爱情双方的结合首先要基于对方的美貌,然而更深入下去的,却是彼此的真诚和善良。

小玛丽不仅拥有如小白羊一般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能够接受日耳曼前妻遗留下来的三个孩子,而小皮埃尔也打心眼里喜欢玛丽,满心希望玛丽成为自己的妈妈。所有这一切都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美丽只是男人喜欢女人的第一步,然而接下来决定爱情成功的关键因素却是女人的真诚与善良。否则,我们就很难解释为什么男人尽管喜欢潘金莲的美貌,然若谈到结婚,武大郎的角色并不令人神往。原因就在于世界上任何男人都不希望自己娶一个蛇蝎心肠的女人,即便是这位女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也不值得男人们以命犯险。

“前言”琐谈至此,突然想起此前自己曾译有一本杂书,也写过类似的“琐言”。泽本出版,内心感觉,该书对于自己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那些附于前页的“琐言”。愿此次感觉亦如是。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苏勇强

2009年3月20日草写于温大C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魔沼(桃之夭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乔治·桑
译者 苏勇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90116
开本 16开
页数 1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1
16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