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言与思的越界--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比较文学的角度阐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上篇为译介学研究,勾勒陀氏创作汉译的历史,对译介情况进行文化分析,并对中国陀氏研究的历史作批判性考察。

中篇为主题学研究,辨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中国作家在处理性、家庭、知识分子问题时思想和方法的异同,旨在深入把握陀氏创作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下篇为跨学科研究,探讨陀氏创作中涉及的和谐与苦难、信仰与理性、沉沦与救赎等宗教哲学问题,并力图从中国文化的视角予以观照。

目录

序一 倪蕊琴

序二 谢天振

导论: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以及批评界对他的阐释

  二、 本部论著的构思

上篇 译介与接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

第一章 翻译和传播

  ——陀思妥耶夫斯基汉译史简述

  一、 20世纪前期

  二、 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

第二章 翻译的政治

  ——陀思妥耶夫斯基译介的文化分析

  一、 社会环境与文学翻译的选择

  二、 翻译即操纵

  三、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四、 从文化到美学:瘦身术与鸵鸟战术

  五、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 接受与批评

  ——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在中国

  一、 初入中土“为人生”:1918—1949

  二、 社会学语境中的“两面人”:1950—1989

  三、 走进新时代的“先知”:1990年之后

中篇 性·家庭·知识分子:陀思妥耶夫斯基主题扫描

第一章 人性的张扬和压抑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性主题

  一、 “俄狄浦斯情结”的解析

  二、 “神女情结”与男性话语

  三、 爱与恨的三角

  四、 斯塔夫罗金的忏悔与人“性”的毁灭

第二章 “家”的扭曲和变异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家庭主题

  一、 婚姻家庭与金钱、爱情

  二、 夫妻关系与女权主义

  三、 肉体之父与精神之父

  四、 偶合家庭的社会意义与美学意义

第三章 知识分子的土壤和天空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知识分子主题

  一、 从“绝地天通”到根基主义:知识分子成为问题

  二、 自由主义与虚无主义

  三、 暴力革命与知识分子犯罪

  四、 深入“民间”:根基主义的美学意义

下篇 通向宇宙和谐: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宗教哲学

第一章 和谐与苦难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论理性批判

  一、 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不和谐

  二、 约伯的痛苦和神正论

  三、 “和谐世界”的自由与奴役——宗教大法官传说

第二章 信仰与理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实践理性批判

  一、 “死去的基督”:犯罪与上帝的道德假设

  二、 信仰、逻辑与精确科学

  三、 否定的精灵——伊凡·卡拉马佐夫

  四、 信仰与自由意志:圣愚和癫僧

第三章 沉沦与救赎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拯救神学

  一、 地下室、沉沦与知识分子

  二、 救赎、神女与敌基督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言与思的越界--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全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69914
开本 32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064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