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本书是一部回忆录。回忆主体是音乐家,回忆对象是与音乐、音乐人物、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学习等相关的事情。全书文章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音乐家不曾忘却的记忆,第二部分为音乐家作曲指挥手记。
图书 | 音乐家不曾忘却的记忆 |
内容 | 编辑推荐 顾名思义,本书是一部回忆录。回忆主体是音乐家,回忆对象是与音乐、音乐人物、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学习等相关的事情。全书文章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音乐家不曾忘却的记忆,第二部分为音乐家作曲指挥手记。 目录 音乐家不曾忘却的记忆 与音乐家吕骥、刘炽、翟维最初的相识 《黄河大合唱》引导我走上音乐之路 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短暂的日子里 新中国组建最高音乐学府 赴朝鲜慰问最可爱的人 参加志愿军英雄事迹宣讲团 我与三弦老师白凤岩 步入国家歌舞团 亲历第四届世界青年学生友好联欢节 《小磨坊》首次演奏至今想起令人激动 努力去深造 校园内外丰富多彩的观摩学习 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陕西省乐团五年记要 陕西有了歌舞剧院 义不容辞的借调工作 一次感同深受的慰问演出 命运交错年代中的记忆 与尚长荣先生的几次合作 在李德伦指导下观摩学习 为周总理指挥《游击队员之歌》 广州北京舞台相继唱响陕北民歌 始终坚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两部大型音乐作品的创作 《仿唐乐舞》带来的改变 一首获奖作品的创作经历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从中央民族歌舞团返回中央歌舞团 一部民族舞剧的采风创作经历 李瑞环同志倡导下的诗词晚会创作 两岸三地携手创作的《诗经新乐舞》 民族管弦乐队统一规范化与困惑 赴墨尔本参加亚洲艺术节 一台独立策划的晚会实践创作 一路艰辛赴台湾 中央歌舞团首次民族管弦乐音乐会 音乐家作曲指挥手记 忆音乐评论家李凌同志 《长征组歌》带给我的震撼 基本乐理共同课 音乐中的《复调》 配器法 铜管木管乐器吹奏原理 经典乐曲中的《曲式学》 毕业作品《第一民族管弦乐组曲》 新中国第一支民族管弦乐队组建前后 白风岩曲艺成语六则与指挥漫谈 中国民间器乐曲中多声部写法的初探研究 中国民间器乐曲中多声部写法再研究 《翻身道情》与陕北道情 从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谈起 从河北吹歌《放驴》看音乐发展及材料运用方式 《波列罗舞曲》给我的启示 《春江花月夜》音乐的理解与分析 《长安八景》与古筝独奏曲 指挥与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 有感于《全国三弦艺术研讨会》的召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音乐家不曾忘却的记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洁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60304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7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50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76 |
丛书名 | |
印张 | 4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72 |
高 | 3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