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烟幕--烟草市场大扫描
内容
编辑推荐

卷烟,是民众再熟悉不过的消费品,但对于一包包卷烟背后的烟草行业,多数人、包括老资格的卷烟消费者,却知之甚少,仿佛罩着一层朦胧的面纱。本书试图通过写实的手法尽量撩开这层面纱。

本书通过讲述国际、国内烟草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中国烟草业当前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势在必行,意义重大而深远;至少在当前“假、私、非”烟还有一定生存空间的市场背景下,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有必要继续巩固和加强。

内容推荐

本书以昆明烟草市场的历史沿革为线索,结合国内外烟草行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揭示中国烟草行业的过去、现状和将来可能的前途。让公众对中国烟草行业有个粗浅的全景式了解,以一种客观中肯的态度对待这个特殊的行业。既不能一味进行盲目的激进式的反对,也不能将烟草行业推上地方经济发展的神坛。民众健康得到合理重视也是“责任政府”的应有之义。

目录

第一章懵与痛:历史不可忘却

 从“淡婆姑”到“南洋兄弟”

 永远的“大金元”

 昆明“一大怪”——烟店要比粮店多

 从名烟到卷烟“黑市”

 “烟老鼠”变成“烟老虎”

 “黑市”蛛网是这样构织的

 光怪陆离的“烟贩子”

 狂舞的黑色资金链

 都市中疯狂的“马蹄声”

 制度催生“黑市”风暴眼

第二章梦与醒:困在“网”中央

 投石问路的猛药

 挂在墙上的“价格”

 谁的血腥在飞

 天上飞,地上跑,水上漂

 遍地李鬼

 写在纸上的“网建”

 拳头与法的较量

 沉默的大多数

第三章冰与火:以网为界的对弈

 平地惊雷:“五条禁令”剑指灰幕

 “神剑”断水:卷烟“黑市”进入枯水期

 人世狼烟:跨国巨头虎视眈眈

 雪中送炭:“工商分离”为中国烟草“网建”提供体制保障

 经年磨剑:中国烟草“网建”负重起航

第四章存与亡:昆明烟草“网建”鲤鱼跃龙门

 生死抉择:“网建”是上,还是缓上?

 电话订货中心:让客户聆听微笑

 客户服务中心:以客户为根本

 大客户服务中心:让客户享受“VIP”服务

 电子结算中心:资金安全的“保护神”

 物流中心:细节铸就完美

 市场营销中心:工业企业的代言人

 科技: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第五章罪与罚:金盾利剑护“网建”

 打假:一场非对称性的拉锯战

 打假篇一:暗度陈仓制假窝点巧伪装 瓮中捉鳖执法重拳捣黄龙

迷雾重重的养殖场

神秘的洗衣店

水上大围捕

养殖场地下的战斗

高技术手段反侦查

 打假篇二:移花接木以次充好 劣质烟“乌鸦变凤凰”

 打假篇三:“独立王国”明目张胆造假烟 铁拳出击岂容李鬼横行

生意兴隆的杨庄子村

大澳村的嚣张

 打假篇四:售假者暗设机关花样百出 打假人慧眼如炬巧破伪装

杂货店的秘密

暗藏机关的农家院

可疑的面包车

特殊的货柜车

“蚂蚁搬家”巧钻空

 打假篇五:售假渠道错综复杂 顺藤摸瓜利剑破网

贩假“金字塔”的倒塌

利剑斩烟链

湘西“剿烟”记

 打假篇六:负隅顽抗 天网恢恢烟贩难嚣张

狡兔“五哥”

“铁嘴钢牙”的钟氏兄弟

生死时速

“0602”专案

打私:国门内外正邪大较量

国门有界——北仑河上的罪恶

罪恶路短——一个疯狂走私家族的覆灭

狼狈为奸——暴利勾搭走私链

拔出萝卜带出泥——走私无处遁形

海上擒贼——风口浪尖缉私战斗

走私为何如此疯狂?——一个令人震惊的背景

打非:无休无止“麻雀战”

数捣“露水市场”

“长脚奔袭”:非法渠道卷烟暗流涌动

夜半魅影:黑暗下的非法交易

“麻雀运输队”:通行街头巷尾

无证经营户:卷烟市场的“牛皮癣”

“烟友”案

暴力抗法:无法承受之痛

第六章和与谐:烟草“网建”显神通

 服务工业:“网建”为新型工商关系“搭台唱戏”

 服务零售户:科学管理迎来明媚的春天

 优化分级服务创造客户价值

 价格维护:“网建”成就零售户“金饭碗”

 服务大练兵:演奏新时代华章

 和谐烟草:为零售户保驾护航

 优胜劣汰:内部管理激发“网建”活力

结束语

试读章节

1957年5月8日,云南正式推出第一个甲级烟——“红山茶”。

紧接着,另一个甲级烟——“云烟”,又带着浓厚的戏剧性色彩问世。1958年,中国经济进入“大跃进”时期,提出:“15年超过英国,20年赶上美国”的口号。云南纸烟厂也要“大跃进”,也要“超英赶美”,决定研制开发一种能“超过”英国名烟——“茄力克”的卷烟。在“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政治热情激发下,云南纸烟厂筛选了上百个方案,历经50多次试验,克服配方、香气、原料等诸多困难,纯粹采用云南优质烟叶,配方制成优质的甲一级卷烟——“云烟”。

这种烟是否就真的超过了英国名烟“茄力克”?在当时狂热的政治气候下,像喝醉了酒一样的人们并没有多想,也不会有人去深究。不过,戏剧性的结果是,“云烟”一问世,立马获得全国声望,被视为烟中极品,成为备受推崇的紧俏商品,各种公关场所的“敲门砖”。

据说,当时云南的干部到外地出差,只要带着几包“云烟”就行了。一进人家的办公室,只要对方吸烟,先敬上一支,话匣子就打开了。几支烟吞云吐雾抽完后,该办的事也办完了。在云南某地的一个边防团,一天晚饭后,一位排长忽然拿出一支不知从哪里弄到的“云烟”大声炫耀,在场的战士顿时欢呼雀跃,也不管会不会吸烟,一人一口就轮着吸开了。这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匪夷所思的事,在当时实在是并不少见。

1961年,中央纠正“大跃进”的失误,注意按经济规律办事。但由于粮食紧缺,中央继续强调“以粮为纲”,烤烟种植面积仍然得不到发展。云南卷烟产量还是十分有限,供应短缺。当时,全国不少商品都要凭票供应,粮要粮票,布要布票,肉要肉票,烟自然也要凭票供应。这种供给状况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更为恶化,几乎所有生活消费品都要凭票供应,票证发放达好几百种。本来,这些票证是按人头定量发放,并非货币。可是,由于是购买商品时必不可少的凭证,于是便有了交换价值,成为有价证券。一些不抽烟的家庭出售烟票,烟票不够用的家庭只能到“黑市”上买“高价烟”,吸收烟票买烟再卖烟、倒腾中间差价的烟商。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在那个年代里,莽莽苍苍的云贵高原,天,时而漏下倾盆暴雨,时而洒下千重迷雾。那灿烂的彩云,那如花如画海潮般涌动的七色彩云,似乎成了远古的传说。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跃上树梢,昆明百货大楼前的空地上,一伙身穿中山装,脚登布鞋或军用帆布鞋的人,就在若无其事地游荡着。他们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倚路边围栏而站。或靠墙边席地而坐。虽然谁也不知道谁的名字,但长期的“交道”使他们相互熟悉和信任。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眼睛一刻不停地警惕着四周,特别是伸出手交换什么东西时,神情更是万分警觉。突然间警察从三面围了上来,他们惊恐地一哄而散,像漏网之鱼纷纷钻入百货大楼的人潮中。警察撤走,他们又像一只只苍蝇聚集在百货大楼外的空地前。外行人看得一头雾水,内行人却洞若观火,这里是昆明卷烟交易的黑市!

打不死、剿不灭,让人头痛的卷烟“黑市”。

当时,一套烟票根据限定使用时间的长短、供烟品种和数量的不同,分为每套收购价1元、3元和5元。那时,一个学徒工每月工资18元,大工厂里令人羡慕的正式工人月工资也不过32元,就是大学毕业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干部,月工资也只有56元。几元钱一套的烟票,对许多不吸烟的市民其实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小票贩子苦于资金短缺和与国营商店“人头不熟”,只好将每天收到的零星烟票每套加价几角至1元钱。卖给百货大楼前“蹲点”的大票贩子。大票贩子依赖资金多和与国营商店“人头熟”的优势,将零星烟票汇拢后从国营商店买出套烟,再高价转手卖到新中国成立前就形成的卷烟交易市场庆云街,从中赚取差价。庆云街“黑市”的烟商再加价将烟卖往四面八方。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月里,只要有烟票就能买烟,有烟就能赚钱,这给烟商提供了很大的经营空间,使历史形成的卷烟自由交易市场以“黑市”的形式,根深蒂固地顽强生存下来。尽管打击很严,“投机倒把”者一旦落网大都有牢狱之灾,但在利益驱使下,从事倒烟票、贩卖烟的大小烟商仍然难以计数,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啼笑皆非而又无比辛酸的故事。

肖某原是昆明某水电设计院员工,微薄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与有同样境遇的钟某一拍即合,俩人联手一块收购烟票倒卖卷烟。一年辛苦下来,每人赚了近4000元!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可是近乎天方夜谭的收入。

由于打击风声太紧,肖某和钟某每次倒卖卷烟都是在50条以内,少装快跑。最多一次,他俩购买了80条卷烟,钟某让肖某用自行车驮着先回家,他返回百货大楼前再继续收购烟票。

可他俩万万没想到,从他们去商店买烟起,一举一动早已被便衣警察盯住。肖某与钟某分手后,警察一路尾随肖某准备“端老窝”。那时国家还没有“烟草专卖法”,倒卖卷烟一旦被抓,定为“投机倒把”罪。自己进大牢姑且不说,还要连累家里人抬不起头。

发现被盯梢后,肖某立即疯狂骑车夺路狂奔,便衣警察在后面咬住紧追不舍。P10-11

序言

卷烟,是民众再熟悉不过的消费品,但对于一包包卷烟背后的烟草行业,多数人、包括老资格的卷烟消费者,却知之甚少,仿佛罩着一层朦胧的面纱。本书试图通过写实的手法尽量撩开这层面纱。

烟草行业对中国经济巨大的税收贡献,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它的每一次变革,都牵动着从中央到基层,从政府到百姓的敏感神经。它的影响不仅限于经济层面,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牵涉国内政治经济关系,也触动着国际政治经济脉搏。

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它,从纯粹发展经济的角度甚至还有提倡的空间。另一方面,卷烟对人体有不可忽略的危害性,政屙从保护国民健康角度出发,又不得不进行控制和限制。尤其在世界卫生组织强烈的“反烟”呼声中,全球性控烟运动早已风起X-涌,成为不可辩驳,更不能反对的历史潮流。烟草行业就在这种有益与有害的矛盾悖论中生存着,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发展着,它既无处不在又难以“招摇过市”,提倡不得又割舍不得,注定要披上一层灰色的外衣。

本书以昆明烟草市场的历史沿革为线索,结合国内外烟草行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揭示中国烟草行业的过去、现状和将来可能的前途,让公众对中国烟草行业有个粗浅的全景式了解,以一种客观中肯的态度对待这个特殊的行业。既不能一味进行盲目的激进式的反对,也不能将烟草行业推上地方经济发展的神坛。民众健康得到合理重视也是“责任政府”的应有之义。

本书通过讲述国际、国内烟草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中国烟草业当前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势在必行,意义重大而深远;至少在当前“假、私、非”烟还有一定生存空间的市场背景下,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有必要继续巩固和加强。

本书所涉及案例,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前提下,也在故事背景、语言、情节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文学加工,故事中的人物均为化名,勿需对号入座。

后记

以昆明烟草市场为依托,讲述完烟草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作者心里已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能为业内外有识之士探讨中国烟草行业发展方向提供一些角度、思路或素材,有助于正确看待和处理烟草行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助于在烟草行业的“有益”与“有害”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是写作本书的目的。若如此,甚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烟幕--烟草市场大扫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天一//徐祖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89472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6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26.89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