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多重要?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与心理学息息相关。
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
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理解心理现象,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图书 |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
内容 | 编辑推荐 心理学有多重要?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与心理学息息相关。 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 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理解心理现象,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最著名的101个心理学实验,涉及心理学的各个方面。 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你会知道,生活中那么多的道理都是有据可依的。 心理学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智者,在别人还在问“为什么”的时候挺身而出,站在真理的一边。 心理学可以增长你的谈资,在你佩佩而谈的时候,为你赢得羡慕的眼光。 心理学可以让你理解世间万象的本质,看透人生的真谛。 目录 法老的设想/001 感觉的差异/003 一目十行并不难/006 现代心理学的诞生/007 流口水的狗/010 揭示遗忘的规律/013 迷笼/016 阿尔伯特和彼得/018 整体大于局部/021 金钱并非万能/024 孪生兄弟的竞赛/027 大脑中的地图/029 聪明的猩猩/032 小鸡啄米实验/035 身教重于言传/037 玩具不见了/039 心中的三座山/042 颠倒的世界/045 小鹅找妈妈/047 斯金纳的箱子/049 隐秘的观察者/052 恋上布母猴/055 和大家保持一致/058 热情的魔力/060 神奇的身体控制术/063 小心悬崖/066 随时间沉淀/069 摆事实,讲道理/071 左右分工的大脑/073 慢慢来,不要怕/076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078 战胜棋王/080 吓唬人有用吗/083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085 通向双赢的道路/087 记忆七组块/090 控制你的情绪/092 亲和战胜恐惧/095 挨打的芭比娃娃/097 第一步:模仿/100 发挥你的创造性/102 心理的第一道闸门/105 不到黄河不死心/107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110 图像在心里旋转/112 人多力量小/115 知人知面不知心/117 笑到最后,笑得最好/120 不以一眚掩大德/122 来而不往非礼也/125 身不由己地服从/127 说你行,你就行/130 我能读懂你的表情/133 注意的自动加工/135 直觉判断易出错/137 专家反应慢吗/140 无情的命运/142 请不要说谎,/145 惊讶的肯格/148 睡眠与做梦/150 不许做梦/153 失去感觉,失去生活/155 磺渡大西洋/158 第一印象最重要/160 不知不觉感染你/162 紧张的“执行猴”/164 大脑也需要运动/166 人山人海酿恶果/169 长子俱乐部/17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173 注视小屋中的发现/175 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177 想象的空间/179 得寸进尺好说服/182 游戏不仅是娱乐/184 和心脏赛跑/186 不经意间的记忆/189 与生俱来的气质/191 积极反馈促进步/193 防微杜渐显成效/195 监狱中的人性/197 乌合之众/200 这儿,谁是疯子/202 一俊遮百丑/204 音乐的力量/206 侧耳倾听/208 加薪非必然/210 日常的记忆/212 照见心理的镜子/214 我的地盘我做主/217 感同身受/219 龙生龙,凤生凤/221 如何加工知觉/224 什么是难题/226 环境塑造人/228 他们为什么内疚/230 求爱上上签/232 努力未必有收获/234 一心二用可能吗/236 一心二用也危险/238 看上去很美/240 试读章节 005 流口水的狗 伊凡·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发现条件反射现象 巴甫洛夫本来是一位生理学家,而且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他的最著名的研究是关于消化问题的。 巴甫洛夫曾经把狗的食道经过手术切断,把切断的食道两端缝在狗脖子的皮肤上,这样,无论它吃多少东西,食物都不会进入胃里。但是,这只狗徒劳地吃了四五分钟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在通向狗胃的一根橡皮管里流出了大量的胃液。通过研究,巴甫洛夫发现胃液的分泌是狗的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的冲动引起的。巴甫洛夫对这只狗的迷走神经做了手术,在上面引出一根丝线。只要他稍微提动一下丝线,就切断了脑与胃之间的联系。结果,实验狗尽管还是在不断地吞咽鲜肉,但胃液却停止分泌了。这就是著名的“假饲”实验。 在“假饲”实验的过程中,巴甫洛夫的研究逐渐从消化系统延伸到高级神经活动。他给另一条狗动了手术,在狗的腮部开个小孔,把细导管安在它的一个唾液腺上。当狗吃东西流唾液的时候,一部分唾液就通过导管流到了外面。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只要食物落到狗的口中,它就会分泌出唾液,如果食物是湿的,分泌的唾液就少些,食物是干的,分泌的就多些。 可是有一天,实验狗突然无缘无故地分泌出大量唾液。巴甫洛夫调查后发现,唯一的变化是在那个时间里狗的饲养员曾经进来过。巴甫洛夫开始想可能是脚步声的原因,于是他让一个助手在外面走动,但狗并没有什么反应。他又想可能是送食时狗可能有什么预感。他又让助手拿着食物在外面走动,但仍没有作用。最后让饲养员在外面走动,令人惊奇的是这时狗开始分泌唾液了。这证明,饲养员的脚步声是狗分泌唾液的原因。 巴甫洛夫认为,一定有什么原因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最为明显的解释就是:狗“意识到”进餐时间快到了,正是这个念头刺激狗分泌唾液。于是,从1902年开始,他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而他的整个后半生也就用来研究这个现象。 巴甫洛夫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在喂食之前先摇铃,铃声结束以后,过几秒钟再向喂食桶中倒食,观察狗的反应。起初,铃声只会使狗竖起耳朵来,但不会分泌唾液;如此反复几次,狗听到摇铃会产生一点唾沫;经过30次重复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可以使其产生很多唾沫。经过许多重复联系,仅仅听到铃声1~2秒后,狗就开始分泌唾液。巴甫洛夫把这种反射行为称为“条件反射”,把铃声称为分泌唾液这一反射行为的“条件刺激”;而把食物一到狗的嘴里,唾液就开始溢出这种简单的不需要任何培训的纯生理反应称为“非条件反射”,将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物称为“非条件刺激”。 巴甫洛夫和他的助手们变换了各种形式来验证“条件反射”的存在,比如在喂食前使灯光闪动,或者在狗可以看见的地方转动一个物体,或者某个可以碰触到狗的物体,或者拉动狗圈上的某个部位,结果都证明条件反射的确是存在的。 研究中,巴甫洛夫还发现,如果施加1000赫兹声音时喂食物,形成条件反射后,再施加不同的声音,比如800赫兹的声音,狗也会分泌出少量唾液。这表明,对于狗来说,即使声音稍有不同,也认为有食物送来,即有“扩大化”的意义,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而如果在三天内只有铃声没有食物或只有食物没有铃声,那么原来存在于铃声和食物间的联系将减弱。 心灵智慧点滴 条件反射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大脑活动方式,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对环境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学习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记忆是条件反射的巩固,所以说,条件反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就是学习记忆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和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训练而建立条件反射来改变身体的反应,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有益的兴趣与爱好,或者消除不良的嗜好。 人物志 伊凡·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1875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4年起在军事医学研究院任副教授、教授等职。1923年发表《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他不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但是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将他归人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 P10-12 序言 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在这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领域里,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神秘而又实在,成为人类探索世界的三大奥秘之一。在人类走过的里程中,人们在不断探索外部宇宙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揭示着人类自身的心理世界。 心理学最早的定义,是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说或研究。但是心灵和灵魂都是无形的,因此最早的心理学与哲学是不可分割的,最早的心理学家都是哲学家。比如亚里士多德、贝克莱,都在心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后来,人们发现大脑和神经系统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心理学终于找到了可以研究的对象。于是,心理学渐渐脱离了哲学的领域,开始走向科学的怀抱。 与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类似,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这些科学性方法具有一致的基本过程,即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进行研究设计;采用恰当的方法、技术搜集资料;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结果的统计处理;最终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其中,最令人兴趣盎然,又产生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成果的,是心理学实验。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在这种实验条件下,由于被试者始终处于自然状态中,不会产生很强的紧张心理,因此,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自然实验中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 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者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的许多课题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严格的人为条件的控制,可能获得较精确的研究结果,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由于实验者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处在这种情境中,意识到自己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说,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随着心理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学的地位有了迅猛的提升。人们普遍意识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与心理学息息相关,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 本书收录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我们衷心地希望大家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心理现象,领悟人生真谛。 ——编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85213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7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4-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