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学.com/e时代百科全书
内容
编辑推荐

“e时代百科全书”是一套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物,它将引领读者走进一个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世界。本书为丛书之一。

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凝炼的文字、新颖的版式、丰富的图片等要素的结合,将中国文学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中国文学的博物馆,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悦体验。

内容推荐

中国文学,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一片盛开异卉奇葩的艺术苑囿,一座语言文字砌成的美丽宫殿,搏动着一个伟大民族丰富而深邃的灵魂,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中国文学,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对人类精神宝库做出了永久的贡献。

《中国文学.com》通过简明的体例、凝炼的文字、新颖的版式、丰富的图片等要素的结合,将中国文学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中国文学的博物馆,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悦体验。书中延伸阅读、推荐读本等辅助栏目,功能全面,方便实用。

书中精美图片,囊括名著书影、作家小像、名家墨宝、历史文物等,信息量大,可观性强,配以准确精当的图注文字,充分拓宽读者视野,开辟思维想象空间。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晓畅易懂的网络语言,新颖独到的Blog版式设计,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史类书籍的沉闷,为读者构建了立体、形象的文学史,提供了快速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学的理想读本。此外,每个篇目下的“相关链接”和“拓展阅读”两个小栏目不仅能帮助读者轻松地获得与篇目相关的信息,也能够引领读者在阅读之余向纵深层次迈进。

目录

源远流长——先秦两汉文学/003

中国文学何处来/006

神话开篇呈异彩/007

《周易》卦爻辞中的“文学”/008

最难读的散文——《尚书》/009

第一座文学丰碑——《诗经》/010

扑朔迷离的《老子》/012

使乱臣贼子害怕的《春秋》/014

半部《论语》治天下/015

反对战争的《墨子》/016

开豪放派先河的《孟子》/017

左丘失明著《国语》/018

文采斐然的《左传》/019

集百家之大成的《苟子》/020

天下第一奇书——《庄子》/021

纵横捭阖的《战国策》/022

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子/024

千金一字的《吕氏春秋》/025

惊采绝艳话《离骚》/026

“悲秋”才子——宋玉/028

秦代文学唯李斯/029

汉赋渊源与流变/030

短命奇才——贾谊/032

劝诫膏梁子弟的《七发》/033

忘忧馆里谈诗赋/034

长门一赋值千金/035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036

汉代的乐府和乐府诗/038

哀婉动人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040

出身于修史世家的班固/041

叛逆者——王充/042

意悲而远的《古诗十九首》/043

乱世哀歌《悲愤诗》/044

吴越争霸谈春秋/045

乱世风流——魏晋南北朝文学/047

文坛雄杰——曹操/050

公子·帝王·诗人——曹丕/051

才高八斗的曹植/052

七子之冠——王粲/054

穷途失路,大哭而返的阮籍/055

刑场抚琴的嵇康/056

山水散文的荟萃——《水经注》/058

一篇《陈情表》成就李密/059

“洛阳纸贵”说左思/060

才貌双全的潘岳/062

轶事小说的集大成者——《世说新语》/063

志怪小说《搜神记》/064

清谈异响玄言诗/066

美酒清诗兰亭会/067

咏絮才女谢道韫/068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069

元嘉之雄谢灵运/070

孤直鲍照《行路难》/072

沈约与“四声八病”/073

永明之雄——谢眺/074

江郎才尽话江淹/076

与“红学”相媲美的“龙学”/078

第一部论诗专著《诗品》/079

昭明太子与《文选》/080

徐陵与《玉台新咏》/081

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082

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083

江南水乡的民歌/084

北方原野的民歌/086

慷慨歌谣《敕勒歌》/087

代父从军花木兰/088

巍巍气象——隋唐五代文学/091

南北文风相交融/094

骆宾王入狱/095

王勃戏为《檄英王鸡文》/096

才高品低的沈俭期和宋之问/098

孤篇压倒全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099

初唐诗文改革家——陈子昂/100

“以隐求仕”的孟浩然/102

“诗佛”王维/104

以诗为媒,旗亭画壁/105

盛唐边塞诗派/106

“七绝圣手”王昌龄/108

边塞风云《燕歌行》/109

从军边塞的岑参/11O

飘逸“诗仙”李白/112

“诗圣”杜甫/114

“五言长城”刘长卿/115

大历十才子/116

爱茶成癖的玉川子/117

七言绝句,李益第一/118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120

刘禹锡两游玄都观/121

寄情山水的柳宗元/122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123

纵然才高难中举的李贺/124

此恨绵绵无绝期/126

“苦吟”诗人贾岛/128

“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129

花间词祖温庭筠/130

一代之奇——唐传奇/131

南唐后主的怨愁/132

崇文盛世——宋代文学/135

古小说的总汇《太平广记》/138

王禹偁诗学白居易/140

“梅妻鹤子”林逋/141

西昆体与西昆体诗人/142

范仲淹的济世情怀/144

好人缘“张三影”/145

“红杏尚书”宋祁/146

“诗老”梅尧臣/148

风流才子“柳三变”/149

一代文坛盟主欧阳修/150

“典地葬妻”的司马光/152

政治家兼文学家的王安石/153

多才多艺的“东坡居士”/154

人正诗奇的黄庭坚/155

“四痴”晏几道/156

“婉约之宗”秦观/158

长相奇丑的“贺鬼头”/159

闭门“苦吟”陈无己/160

格律派的创始人周邦彦/162

千古传唱的《满江红》/163

不让须眉的李清照/164

亘古男儿一放翁/166

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167

清新活泼“诚斋体”/168

词坛飞将辛弃疾/169

“闲云野鹤”话姜夔/170

志趣相投的“永嘉四灵”/171

以禅喻诗的《沧浪诗话》/172

江湖诗派与江湖诗祸/174

“七宝楼台”梦窗词/175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176

通俗文学的兴起——话本小说/177

大漠遗韵一辽金元文学/179

“小山压大山”——耶律倍的诗/182

契丹女诗人萧观音、萧瑟瑟/183

寺公大师的《醉义歌》/184

金代爵位最重的文学家蔡松年/185

金代诗坛盟主元好问/186

一代文学元杂剧/188

感天动地《窦娥冤》/189

“天下夺魁”的《西厢记》/190

点点滴滴《梧桐雨》/192

正义战胜邪恶的《赵氏孤儿》/194

浪漫爱情剧《倩女离魂》/195

“街市小令”元散曲/196

白朴的兴亡之叹/198

“秋思之祖”马致远/200

大用心于宫商的乔吉/202

张养浩的休闲与感慨/203

睢景臣的《高祖还乡》/204

盖世界浪子班头——关汉卿/206

鬼因《录鬼簿》而不死/207

蒙古第一诗人——耶律楚材/208

称臣于二主的赵孟颊/210

杏花春雨江南——虞集的追求/211

“三日新妇”揭傒斯/212

兼容南北曲风的贯云石/213

诗坛新风“铁崖体”/214

爱梅成癖的王冕/216

南戏的兴起/217

“南曲之宗”《琵琶记》/218

南戏中的”四大传奇”/220

讲史的盛行/221

平民风情——明代文学/223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启/226

“唯有清风”的诗人于谦/228

由“讲史”到“历史演义”/229

“七实三虚”看“三国”/230

江湖义气说《水浒》/232

皇家戏曲家朱权/233

雍容典雅的“台阁体”/234

瞿佑与《剪灯新话》/236

李东阳与“茶陵派”/238

明初剧坛上的伦理剧/239

李梦阳与中晚明文学思潮/240

吴中四才子/242

状元文人杨慎/244

复古中蕴涵新变的唐宋派/246

人在旅途话“西游”/247

谐谑人生的冯惟敏/248

达人狂生徐渭/250

李贽与晚明文学/251

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252

无人认领的《金瓶梅》/254

因情成梦《牡丹亭》/255

沈碌与汤显祖之争/256

晚明戏曲理论的“双璧”/257

冯梦龙与通俗文学/258

沈德符秉笔写野史/260

神魔大战“封神榜”/262

新编小说叙列国/264

别具一格的《西湖二集》/265

独抒性灵的公安派/266

深幽孤峭话竟陵/268

晚明奇葩小品文/269

复社文人张溥/270

几社领袖陈子龙/272

慷慨悲歌《南冠草》/273

日薄西山——清代文学/275

奇闻趣事话楹联/278

风雷剑笔顾炎武/280

两朝悲欢一牧斋/281

悲情才女柳如是/282

梅村一卷足风流/284

江左名家龚鼎孳/285

怪胆狂情金圣叹/286

戏坛大腕李渔/287

“经师楚狂”朱彝尊/288

“桐城派”创始人方苞/290

“渔洋山人”——王士祯/291

清言神品《幽梦影》/292

可怕的文字狱/293

情到深处的纳兰性德/294

自为墓志铭的张岱/296

《长生殿》里泪痕多/297

蒲松龄守株搜奇文/298

兴亡悲剧《桃花扇》/299

“烟波钓徒”——查慎行/300

赵执信作《谈龙录》/301

难得糊涂郑板桥/302

囊括诗峰的宝库——《全唐诗》/303

“诗坛大佬”——沈德潜/304

儒林群像的画谱/305

一言难尽《红楼梦》/306

风流班首袁枚/307

代有才人赵翼诗/308

翁方纲倡言“肌理说”/309

市井百态《歧路灯》/310

多才多艺纪晓岚/311

黄景仁成名太白楼/312

世界文化遗产——昆曲/313

京剧的文学意味/314

奇妙的回文诗/315

令人宿疾顿愈的《镜花缘》/316

评书的兴盛/317

潮落潮起——近代文学/319

开一代新风的龚自珍/322

俞万春的《荡寇志》/323

狭邪小说《品花宝鉴》/324

专尚宋诗的“宋诗派”/325

文康的《儿女英雄传》/326

狎妓风中的《花月痕》/328

曾国藩与桐城派中兴/329

刘熙载和他的《艺概》/330

民间艺人石玉昆/331

“我手写我口”的黄遵宪/332

秦腔名剧《秦香莲》/334

汉魏六朝派诗人王闯运/336

同光体诗人陈三立/337

不懂外语的翻译家林纾/338

“江南才子”文廷式/339

况周颐与《蕙风词话》/340

梁启超与新文体/342

近代“诗界三杰”/344

《官场现形记》/345

江湖游医老残——《老残游记》/346

小说界革命中的“四大小说杂志”/348

趋于热闹的“红学”/349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350

过来人现身说法《海上花列传》/352

“情僧”苏曼殊/353

王国维自沉昆明湖/354

《二十世纪大舞台》/355

“东亚病夫”曾朴/356

反对北庭的南社/358

“国学泰斗”章炳麟/360

言情的徐枕亚和周瘦鹃/361

风云激荡——现代文学/363

新文学的开拓者胡适/366

文学革命的勇士陈独秀/367

刘半农与钱玄同的双簧戏/368

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研究会/369

民族魂——鲁迅/370

为艺术而艺术的创造社/372

《女神》的诞生/374

遁入佛门的弘一法师——李叔同/375

永远难忘的背影/376

大海的女儿——冰心/378

“闲适文人”——周作人/379

小学教师出身的叶圣陶/380

“诗坛怪杰”——李金发/381

教我如何不想她/382

徐志摩的康桥之恋/383

戴着脚镣跳舞的闻一多/384

投水自尽的朱湘/385

率真的湖畔四诗人/386

来自湘西的乡下人/387

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茅盾/388

春风沉醉的晚上/390

青春的赞歌——巴金的创作/391

老舍道不尽北京情/392

中国最伟大的话剧家——曹禺/394

言情圣手张恨水/395

“止于苍凉”的张爱玲/396

喝大堰河的奶长大的艾青/398

雨巷中走出的戴望舒/399

赵树理与“山药蛋派”/400

孙犁的诗化小说/40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402

“白毛仙姑”的故事/404

冲不出的“围城”/405

异彩纷呈——当代文学/407

交响乐式的长诗——《时间开始了》/410

托物言志话杨朔/412

谁是最可爱的人/413

农民革命的史诗——《红旗谱》/414

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416

一部电影酿奇冤——《武训传》/418

以手抄本流传的《第二次握手》/420

不被理解的先行者——朦胧诗/422

噩梦结束后抹不去的“伤痕”/424

反思浪潮下的小说/426

“漏斗户主”陈奂生/427

奏响国企改革序曲的蒋子龙/428

路遥的“人生”/429

位卑未敢忘忧国——《高山下的花环》/430

文化寻根话“三王”/431

英年早逝的王小波/432

茹志鹃最好的作品——王安忆/434

民族秘史《白鹿原》/436

充满幻灭感的《废都》/438

躲避崇高的王朔/440

众说纷纭的“余秋雨现象”/441

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442

风靡一代的琼瑶言情小说/443

盛行不衰的金庸武侠小说/444

隔不断的乡愁——余光中/446

试读章节

天下第一奇书——《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一带)人,与梁惠王、孟子为同时代人。庄子曾做过漆园吏,一生穷困,但鄙夷富贵,拒入仕途。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至魏晋时与老子并称,唐时道教兴盛,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真经》。《庄子》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52篇,现存33篇,分内、外、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内篇为庄周自著,外、杂篇则是庄子门人及后学所作,但大体都反映了庄子的思想。

庄子崇尚自然,宣扬无为,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而又有很大的发展。如果说老子是以“无为”而达“有为”,是以退为进的人世哲学,那么,庄子则是主张完全放弃“有为”,认为人应完全听命于自然,放弃一切努力而归于原初的混沌状态。

这是一种出世的哲学。他所谓的至德之世是“同与禽兽居”的洪荒时代,他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绝圣弃智”的社会理想推向极端。

“道”也是庄子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它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庄子的人生就是体悟“道”的人生。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庄子的悟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他所表现的这种哲学思想的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庄子》在先秦诸子之文中高标傲世,别具一格,代表了这一时期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即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庄子》依然是最璀璨的明星之一。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中评价其“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确,《庄子》文情跌宕,意境深远,变化莫测,恣肆汪洋,构思超绝尘外,形象诡谲奇特,意境奇妙迷离,文辞横空出世,充满了诱人的浪漫色彩。

《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它所表现的摆脱精神束缚的热烈渴望和超尘绝世、甘贫肆志,不与统治者合流的高尚志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使他们在社会黑暗时能保持高洁的情操。如司马迁、阮籍、嵇康、李白、苏轼、蒲松龄、曹雪芹等都深受其影响。但《庄子》中安时处顺、物我齐一的消极思想,也往往成为后代不得志者,用以逃避现实进行自我安慰的麻醉剂。《庄子》一书善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语言夸张、独特,全文充满了雄奇的想象,使后世文人受用不尽。

纵横捭闺的《战国策》

《战国策》共33卷,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和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斗争策略,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其中文章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的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它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战国时的形势,比起春秋时有很大不同。各诸侯国经过激烈的兼并战争,已主要合并为七个较大的国家。在趋向统一的大历史趋势下,七国之间一方面在战场上展开了生死存亡的军事较量,一方面还要通过外交取得政治优势。一些谋臣策士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游说各路诸侯,乘机活跃于政治舞台。

与孔孟游说诸侯时以仁义道德为主旨相反,《战国策》的谋臣策士多以现实利益作为自己游说的中心,这些人没有自己固定的政治主张,随时而变,巧舌如簧,迎合君主的霸权欲望,从中猎取高官厚禄。他们本人也多是唯利是图、看重现实成败之辈。如朝秦暮楚的苏秦,原主张连横,因说秦王不成才转而对六国宣传合纵。别人批评他不讲信义,苏秦却反驳说,自己离开老母出侍人君,就是为了谋取进身之道,而那些讲究信义沽名天下如尾生、伯夷、曾参之流,其行固为“天下之高行”,但那却是“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将现实利害关系摆在儒家的仁义道德之上,这正是《战国策》及其所记载的谋士们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风貌。至于书中正直忠义如鲁仲连,侠肝义胆如荆轲,不顾危难敢于抗暴如唐雎等,人数很少,无法反映Ⅸ战国策》的整体思想动态。

《战国策》打破了编年体例,以人物的游说活动为记叙的中心来统率事件,塑造了一大批各种等级、各种职业、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物形象。上至国君,下至平民;老近百龄,少方十余;王孙公子,谋士说客,文臣武将,宠姬幸臣,无不刻画备至。所写人物形态各异,个性昭然,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纵横之士如张仪,勇毅之士如聂政,高节之士如颜■等等,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士”。《战国策》即使在描绘同类人物形象时,也注意同中求异,以展现其不同的精神面貌。如苏秦、张仪、公孙衍同属说士。但苏秦出身贫贱,为了改善生存条件敢于蔑视传统等级制度。作者主要突出他为了理想百折不挠的精神。对于张仪,则突出其诡计多端、反复无常的狡诈性格。描写公孙衍时则通过他与张仪、史举、田文等人的勾心斗角来展现其老谋深算、善于弄权的特征。

《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塑造人物。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如《燕策三》记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其中田光为了保守秘密而自杀,樊於期自刎献头以图报仇,易水送别,秦廷献图行刺等情节,出人意料,慷慨悲壮,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得以生动展现。在《战国策》中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十分突出。如《秦策一》中,苏秦落魄而归后的喟叹,荣归故里时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等,都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而对苏秦归来时“赢滕履趼,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黧)黑,状有归(愧)色”的外貌神情描写,勾画细致,极为传神。

《战国策》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其中策士游说诸侯之辞,大臣讽刺君主之辞,以及不同意见的辩难,都反映出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使者辞令,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以说是《战国策》说辞的主要特色。《战国策》是当时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的运用达到了新水平。

P21-23

序言

这是一套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物,它将引领读者走进一个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世界。

这套丛书分为:《中国历史.com》、《世界历史.com》、《中国文学.com》、《世界文学.com》、《中国美术.com》、《世界美术.com》、《中国战争.com》、《世界战争.com》、《中国地理.com》、《世界地理.com》,共10册。书中内容,本着权威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能反映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帮助读者解答工作、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既可以满足广大读者的求知欲,又能兼顾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水平;既注重用准确的文字揭示该学科的内涵,又注重用浅显流畅的语言表述其外延,并适当扩大知识面。

书中所遴选的精美图片,直观地展示人、事、物,并配以准确精当的图注。让读者充分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能开辟想像的空间。

简洁大方的网络博客形式,把多种视觉要素完美结合,不仅彰显了本书浓厚的人文色彩,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想像空间和审美享受。随意翻开一页,读者就能进入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自由获取各种知识,而且是以轻松愉快的方式。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为了将权威性和趣味性完美地融合起来,参阅了大量资料,但由于本套丛书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学.com/e时代百科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艳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1158
开本 16开
页数 4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9-49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5
185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