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伟大的弗伦奇探长
内容
试读章节

英格兰的人应该还记得一九○九年秋天发生在西北高速列车上的惨案,当时这列车正从普雷斯顿开往卡莱尔。这起案子因为笼罩着浓重的神秘色彩而名噪一时。

最近,一个特别的机会让我得以了解这一惨剧的真相,遵从当事人的愿望,我将令真相大白于天下。一九○九年距今已经很久了,我首先对这件事做个回顾。

那是十一月上旬的一个星期四,晚上十点三十分,卧铺列车像往常一样离开尤斯顿车站开往爱丁堡、格拉斯哥以及更北方的城市。这是一辆重型列车,很受商人的欢迎,他们喜欢在伦敦结束白天的工作,在旅途中睡觉,抵达北方目的地后还能从容不迫地洗个澡,并在第二天上班前吃个早饭。出事的那天晚上没有什么异常,两个火车头牵引着八节卧车,两节头等车厢,两节三等车厢,两节货车。它们当中一半开往格拉斯哥,剩下的去爱丁堡。

因为下文故事的需要,有必要说明这列火车尾部的结构。火车尾部是去格拉斯哥的货车,车厢很长,有八个大轮子,是列矮而敦实的载重列车,警卫琼斯负责把守这节车厢。紧挨着货车的是一节三等车厢,之前是一节头等车厢,再接着是一节卧车,都标明开往同一城市。这些车厢都坐得很满,尤其是那个三等车厢。整列火车有走廊贯穿,因此列车员在整个旅程中可以、也确实往返穿梭了几次。

我们主要关心的是那节头等车厢,它被夹在前面的卧车和后面的三等车厢之间,货车就跟在这节三等车厢后面。这节头等车厢两端各有一个洗手间,并有六个小包厢。挨着三等车厢的最后两个包厢是吸烟车厢,之前是三个无烟车厢,紧挨着卧车的第一个包厢是女士专座。贯穿头等和三等车厢的走廊在列车行进方向的左手边。也就是说,那些小包厢与迎面而来的火车在相邻的一边。(图一)

列车离开尤斯顿站时,夜色漆黑,天空阴云密布,月亮也没了踪影。正如后来人们回忆的那样,干燥的天气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虽然傍晚的时候看上去要下雨,但整晚滴雨未落。直到第二天早上六点钟的时候,大雨才倾盆而下。

侦探后来指出,在他们看来,再没哪个天气比那天更不利了。坚硬的地面上很难采集到夜里留下的脚印,即使留下了也都被后来的雨水冲刷掉了。

列车按时行进,依次经停拉格比、克鲁和普雷斯顿站。离开普雷斯顿后,警卫琼斯抽空要到前面与爱丁堡的收票员说句话。他离开后面的货车,沿着走廊经过与三等车厢的连接处。

在走廊的尽头,连接头等车厢的通道旁坐着一对夫妇。妻子怀里抱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小孩,她正努力让孩子安静下来。琼斯礼貌地问他们需不需要帮助,丈夫说他们的孩子病了,因为怕打扰其他乘客就出了包厢。

琼斯同情地看着他们,打开车厢间通道两头的两扇门,来到头等车厢。这些门都装了弹簧锁,门关上时锁得很牢固。

头等车厢的走廊空无一人。琼斯经过时,他注意到除了女士包厢外,每个包厢的帘子都放了下来。女士包厢里灯火通明,三位女士中两位在读书。

继续往前走,他发现头等车厢和卧车之间通道的两扇门也被锁上了。他打开门,走进通道,随手又把门锁上。在卧车的乘务员包厢,就在刚打开的那扇门里,两个列车乘务员正在聊天。一个在包厢里,另一个站在走廊里。站在走廊的那个往边上挪了挪,让琼斯过去。琼斯站在那儿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

与收票员谈完事后,琼斯又返回货车车厢。这次,他看到了和刚才同样的情景——两个乘务员在卧车车厢的尾部,带孩子的夫妇在三等车厢的前端,头等车厢的走廊依然空荡荡的,而且车厢两端的门都是紧锁的。这些随意记下的细节日后都成了至关重要的证据,随着悲剧的展开,故事的神秘感也越来越浓……P1-4

书评(媒体评论)

竟劳夫兹的作品开启了侦探小说长达三十年的黄金时代,我们在这个时代国得到的一切都是他赐予的。

——埃勒里·奎因

克劳夫兹的作品将福尔摩斯的“物证推理”发扬光大,并直接影响了塞耶斯、范达因、埃勒里·奎因的刨作模式。

——评论家朱利安·西蒙斯

克劳夫兹是我见过的处理情节最到位的作家。

——雷蒙德·钱德勒

目录

高速卧铺列车上的惨案

彭伯顿先生受人之托

平交道口

东风

包裹

普里奥尔瑞别墅风流案

登陆卡

风衣

格鲁兹的杰作

延伸阅读:西方侦探小说模式的传承与确立

序言

最平实的,最伟大的

伟大的作家

弗里曼·威尔斯·克劳夫兹,侦探文学史上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他很平凡,因为他不像阿加莎·克里斯蒂或埃勒里.奎因那样“如雷贯耳”;他很伟大,因为他的作品揭开了欧美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序幕——而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只不过是这个时代中的某个演员。福尔摩斯对华生医生的评价是:“华生,也许你本身并不能发光,但你却是光的传导者。”与华生不同,克劳夫兹绝对不仅仅是个传导者。

一八九七年,克劳夫兹出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他的父亲是一位英国陆军军医,一生漂泊,最终客死他乡;母亲改嫁到北爱尔兰,克劳夫兹便在北爱度过了童年。他自幼聪颖,理科成绩优异,十七岁时便在一家铁道公司当见习技师,随后很快成为正式的铁道工程师。当时正值工业革命完成、英国经济高速发展,能在象征着科技与进步的铁路部门做工程师,克劳夫兹的能力可见一斑。

一九一二年,克劳夫兹结婚,但一直没有孩子。一九一九年,他生了一场大病,在病床上休养了很久。疗养期间,克劳夫兹用铅笔试着在笔记本上写侦探小说。他后来回忆,当时“完全是为了消磨时间”,根本没有希望通过写侦探小说得到什么——这从他卧病在床、使用铅笔和笔记本便不难看出。

病愈之后,克劳夫兹重读了自己的作品,觉得“还不算很糟”。当时正值柯南·道尔爵士的福尔摩斯风靡全球,克劳夫兹受此鼓舞,将这部“病榻之作”投给了出版社。出乎意料的是,作品得到一致好评,于一九二。年出版,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篇侦探小说——《桶子》。小说一上市便受到读者热捧,销量节节攀升。巧合的是,“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也在一九二○年出版。这两部小说共同揭开了欧美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序幕,克劳夫兹因此成为了侦探文学史上青史留名的伟大人物。

有趣的是,相比于起步艰难、处女作销量“岌岌可危”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克劳夫兹和他的《桶子》可谓大获成功。著名侦探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说:“克劳夫兹的《桶子》令人们忽略了《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这样简单无趣的侦探小说。”这样的评价固然有雷蒙德·钱德勒一贯轻视心理派侦探小说的原因,但从中也可看出克劳夫兹深厚的创作功底。

自《桶子》问世之后,克劳夫兹每年都至少有一部侦探小说出版。他先后创作了《邦森案件》、《木材厂的秘密》、《十二点半从克罗伊登起飞》等作品,并逐步塑造出了“弗伦奇探长”这一成功的侦探形象。

克劳夫兹在一九二三年成为主任技师,但在一九二九年辞职,专门从事侦探小说的创作。一九三九年他被选为英国艺术研究院院士,一九四九年开始《圣经》中《福音书》的翻译工作。一九五七年,克劳夫兹逝世,享年七十八岁。他一生留下了五部长篇小说和两部短篇小说集,均为侦探文学史上的不朽作品。

平实的作品

侦探小说是一个流派众多的类型文学。评论者的角度不同,采用的分类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侦探小说可以很简单明了地分为两类:写实派和心理派。

心理派要先于写实派诞生,最早起源于侦探小说的创始者埃德加·爱伦。坡。这一流派选择的故事背景大多远离现实,要么是完全哥特化的虚拟氛围(例如爱伦·坡的作品),要么是现实场景基础上的理想化空间(例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解谜过程更是充满了理想主义一一侦探的逻辑演绎和心理分析占据主导地位,一切客观证据都要服务于侦探的主观判断和推理。这一流派被英国文学大师、塑造了布朗神父的G.K.切斯特顿正式确立,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翰·迪克森·卡尔等都是这一流派的骨干力量。

写实派起源于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故事,在短篇黄金时代由奥斯汀。弗里曼创造的“科学神探”桑戴克发扬光大,最终被长篇黄金时代的弗里曼·威尔斯·克劳夫兹正式确立。正如我们在福尔摩斯故事中看到的那样,写实派侦探小说的背景大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案情也比较“容易理解”;侦探的推理往往要依循客观证据,在证据的基础上展开一切逻辑推演。因此,我们会看到福尔摩斯手持放大镜四处奔波——这样的场景在“女王”笔下的侦探波洛身上几乎见不到。

不可否认,心理派侦探小说因为其特有的优势——案件离奇、侦探更具魅力、游戏色彩更加浓厚、结局给人带来的心理落差更大等等——在黄金时代里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就。但也正因于此,创作难度更大的写实派侦探小说就显得弥足珍贵,而像克劳夫兹创作的如此优秀的写实派侦探小说也就成为珍品中的珍品。

克劳夫兹的作品均为写实派作品,文风平实,注重客观证据,逻辑推导严谨易懂,阅读起来颇有一种难得的充实感。克劳夫兹最善于破解“不在场证明”——这跟他自幼在铁路工作、经常和时刻表打交道不无关系。他笔下的弗伦奇探长经常奔波于英国各地,为的就是寻找哪怕一秒钟的破绽,以此彻底揭穿罪犯精心布设的诡计。写实派侦探小说很少涉及不可能犯罪题材,因为风格的限制很可能会使作品画虎不成反类犬——既没有借鉴到心理派的鲜明特色,又丢失了写实派固有的优势。克劳夫兹却很好地将写实推理和不可能犯罪题材结合起来,创作了诸多经典作品,这不能不说是其天赋和写作功力的最好体现。

而在所有此类作品中,最能体现克劳夫兹创作特点、水准最高的,无疑是这部《伟大的弗伦奇探长》。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若干篇弗伦奇探长系列故事和非系列故事。这些故事均为破解不在场证明题材,故事精妙,诡计出色,线索明晰,解答高明,堪称典型的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品。其中《包裹》一篇为克劳夫兹和伦敦警方共同创作,警方通过现实中的手段来破解克劳夫兹提出的虚拟问题,这在侦探小说创作领域和现实的侦破领域都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克劳夫兹的作品在当时的影响,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的作品拥有多么鲜明的“写实性”。

褚盟

内容推荐

克劳夫兹的作品均为写实派作品,而在所有此类作品中,最能体现克劳夫兹创作特点、水准最高的,无疑是这部《伟大的弗伦奇探长》。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若干篇弗伦奇探长系列故事和非系列故事。这些故事均为破解不在场证明题材,故事精妙,诡计出色,线索明晰,解答高明,堪称典型的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品。其中《包裹》一篇为克劳夫兹和伦敦警方共同创作,警方通过现实中的手段来破解克劳夫兹提出的虚拟问题,这在侦探小说创作领域和现实的侦破领域都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克劳夫兹的作品在当时的影响,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的作品拥有多么鲜明的“写实性”。

编辑推荐

克劳夫兹的作品将福尔摩斯的“物证推理”发扬光大,并直接影响了塞耶斯、范达因、埃勒里·奎因的刨作模式。竟劳夫兹的作品开启了侦探小说长达三十年的黄金时代,我们在这个时代国得到的一切都是他赐予的。

最完备的证据,最严谨的逻辑,能否破解最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本书为您揭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伟大的弗伦奇探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F.W.克劳夫兹
译者 范英杰//王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57382
开本 32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4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