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吹白杨的安妮/绿山墙的安妮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安妮系列》写的是一个女孩子的成长史吧。她从一个爱说话的小精灵,变成了一个美丽、开朗、聪颖的女子。似乎那种梦幻般的色彩渐渐淡去了,她保留了她爱幻想的天性,并且让这种天性向着写作的方向发展,同时,开始理解与体验那种更复杂的感情——爱情。与自然而然的亲情、友情不同,在爱情里,需要更多的对自己与他人的理解,需要摒弃掉一些飘渺而浮华的对“爱情”的幻想,而确认出什么是更质朴而长久的,更深切而真实的。

内容推荐

“想象的空间”在全套书中是一个绝对的关键词,安妮同学可以把自己的灰眼睛想象成紫罗兰色,把窄小修身的衣服想象成当时流行的泡泡袖,唯独没办法把自己的红头发想象成透亮的黑色。这头红发给安妮带来了不小的烦恼,因为同班男生吉尔伯特叫她“红毛”,她简直恨了他一辈子。安妮和无法想象的红头发进行的最为殊死的一次搏斗,是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了一瓶染发剂,结果让头发变成了绿色,不得不剪掉。她忘记盖果酱的盖子结果让老鼠跑了进去,给朋友喝葡萄酒喝到酩酊大醉,在蛋糕里放止痛药粉……安妮的这些脱线事迹充分证明,囧女孩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全书主要描写了另一种更真切、美好、质朴的深情。

目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试读章节

最亲爱的:

我现在的住址是爱德华王子岛,夏缘镇,幽灵巷,风吹白杨山庄。这个地址够刺激的吧!你从前可曾听说过这么诱人的地名?风吹白杨山庄是我新家的名字,我很喜欢这个新家。同时我也很喜欢幽灵巷,尽管它并不是官方认可的名称。它正式的名称是特伦特街,但是除了《信使周刊》上偶尔提到它时称它为特伦特街之外,从来没有人叫它特伦特街。人们在《信使周刊》上见到这个名称时,会疑惑地你看我,我望你,问道:“特伦特街究竟在哪儿?”虽然我也说不上为什么,可是人们所熟知的是幽灵巷。关于这件事儿,我曾经问过丽贝卡·迪尤。但是她只知道这里一直被人们叫做幽灵巷。因为多年前曾传说这条巷子常常闹鬼。她说她还从未在巷子里见过比她自己长得更丑的东西。

好啦,我不该乱了叙述的顺序,因为你还不知道丽贝卡·迪尤是谁。不过你会熟悉她的,哦,肯定会熟悉的。我预见在我以后给你的信中,丽贝卡·迪尤将是个重要角色。

最亲爱的,此刻天色向晚,正是薄暮时分。(顺便说一句,“薄暮”这个词是个很美的词,对不对?比起“黄昏”来,我更喜欢“薄暮”这个词。它听起来那么温柔,那么朦胧,那么……那么……忧郁。)白天,我要忙各种各样的事;晚上我将进入茫茫的梦乡。然而在向晚的薄暮时分,我则不必受白天的事和晚上的梦的摆布,这时我只属于我自己……还属于你。所以,我把它看得很珍贵,专门用来给你写信,尽管这封信并不是情书。我手中的笔写起字来钩刮纸面,我不能用这支破笔或者其他太尖或太粗的笔写情书。因此你若想得到我写的情书,只能耐心地等待,等我有了合适的笔。吉尔伯特,现在我想跟你讲一讲我的新住处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她们都很可爱。

我是昨天到这儿来找可寄宿的住所的。陪我一起来的是雷切尔·林德太太。她表面上是来买东西的,可是我知道她实际上是要帮我选住处。尽管我读过大学、有文学士学位,林德太太仍然认为我是个毫无经验的黄毛丫头,必须有人指导、监督。

我们是乘火车来的,哦,吉尔伯特,在车上我做了一件最荒唐可笑的事。你也晓得我总是无意中卷入这些荒唐可笑的事情,就好像我身上有某种吸引力,能够吸引它们。

事情发生在火车到站正要停车的时候。我站起来,弯腰去提林德太太的箱子(她打算下榻在夏缘镇的一位朋友家,在这里度过星期天)。我把拳头用力地顶在锃亮的椅子扶手上——我以为那是椅子扶手。紧接着我的手挨了狠狠的一击,疼得我差一点叫起来。吉尔伯特,我原以为是椅子扶手的东西却是一个男人的秃脑袋。他怒气冲冲地瞪着我,显然刚睡醒。我连连低声下气地道歉,赶紧跑下了火车。我最后一眼看到他时,他仍然在怒目圆睁。林德太太吓坏了,而我的手现在还一碰就疼!

我本以为找寄宿的住处不会有很多的周折,因为有位叫汤姆·普林格尔的太太十五年来一直在向这所中学前前后后的校长提供包括食宿的客房。然而,也不知道为什么,她突然厌倦了“房客的打扰”,不肯接纳我。其他几处房子,虽然令我称心,可房东却客气地表示由于某种原因难以接纳我。另外还有几处房子则令我感到不称心。我们在镇子里东奔西走了一下午,跑得又热又累,心情沮丧、脑袋胀痛——至少我感到很狼狈。绝望中,我正准备放弃,这时幽灵巷出现了!

我们本来是顺便到幽灵巷附近拜访林德太太的一位老朋友布拉多克太太的。布拉多克太太说她认为“两位寡妇”也许会接纳我。

“我曾听说她们想收一位房客,以便支付丽贝卡的工钱。如果不增加一点收入,她们将难以再继续雇用丽贝卡。要是丽贝卡走了,谁去挤那头老红牛的奶呢?”  布拉多克太太目光严峻地盯着我,似乎她认为我应该去挤那头红奶牛的奶,可是她那样子又仿佛即便我发誓说我能挤,她也不相信我。

“你提到的寡妇是什么人?”林德太太问道。

“噢,就是凯特大婶和查蒂大婶。”布拉多克太太说,好像人人都应该知道寡妇指的是谁,就连我这个无知的文学士也不例外。“凯特大婶是阿马萨·麦库默太太,船长的遗孀;查蒂大婶是林肯·麦克莱恩太太,一个普通的寡妇。不过大家都管她们叫‘大婶’。她们住在幽灵巷巷尾。”

幽灵巷!这个巷名让我下定了决心。当时我想我一定要在两个寡妇那里搭伙寄宿。

“咱们马上去见见她们。”我向林德太太恳求,似乎我们略一拖延幽灵巷便会消失,会回到渺然的仙境去。

“你可以见一见她们。不过真正决定是否接纳你的人是丽贝卡。我可以肯定地说在风吹白杨山庄当家的是丽贝卡·迪尤。”

风吹白杨!不可能有这样的宅名,不可能,我一定是在做梦。而雷切尔·林德太太也承认那是个很古怪的宅名。

“哦,这名字是麦库默船长起的。知道吧,他在世时这是他的房子。他对这所住宅感到非常得意,在房子四周栽满了白杨,不过他很少在家,即便回到家待的时间也不长。凯特大婶过去常常说这让她感到很不习惯,可是我们也不清楚她指的是船长在家待的时间太短呢,还是指他偶尔会回来。好啦,雪莉小姐,我希望你能顺利地寄宿在那里。丽贝卡·迪尤是个烧饭的好手,尤其擅长用马铃薯做凉菜。如果她喜欢你,你在那里会过得非常舒服。如果她不喜欢……噢,也就是不喜欢而已,那也没什么。我听说镇子上有位新来的银行经理也在找寄宿的房子,丽贝卡·迪尤也许更愿意接纳他。怪里怪气的汤姆·普林格尔太太拒绝了你也是件好事。夏缘镇到处是普林格尔家的人或跟普林格尔家沾亲带故的人。他们被称为镇上的‘皇族’,你一定得完全站在他们一边,雪莉小姐,否则你在夏缘镇中学就吃不开、干不下去。他们是这里的铁腕人物。这儿有一条街就是以老船长亚伯拉罕·普林格尔的名字命名的。他们家族庞大,不过统领这个家族的却是住在枫林山庄的两个老太太。听说她们对你很不满意。”

“为什么?”我大声问道,“我跟她们素不相识。”

“哦,她们有一位堂弟也在谋取夏缘镇中学校长的职位,以前就曾经有另外两个堂弟想当校长,这一次她们都以为他会十拿九稳。当你的申请成功后,她们家族的那帮人个个气得暴跳如雷。噢,人嘛,都是这个德行。你也晓得,我们对别人也不能苛求。他们平时对你会彬彬有礼,可是一有机会就会暗中算计你,给你使绊子。我并不想让你感到沮丧,不过让你有点思想准备总是好的。我希望单是为了气一气他们,你也要把校长当好。如果那两位寡妇接纳了你,你不会介意跟丽贝卡·迪尤同桌吃饭吧?知道吗,她并不是仆人。她是麦库默船长的一位远亲。家中有客人的时候,她从不上桌一起吃饭,在客人面前她知道自己的地位。不过如果你在那里寄宿搭伙的话,她当然不会把你看成客人。”

我请心存顾虑的布拉多克太太放心,说我愿意跟丽贝卡·迪尤同桌吃饭,然后我拉起林德太太向外走去。我必须赶在那位银行经理前面。

布拉多克太太把我们送到门口。

“要注意别伤害查蒂大婶的感情。她的感情很容易受到伤害。那个可怜的女人非常敏感。知道吗,她比不上凯特大婶那么有钱,尽管凯特大婶也并非特别富。此外,凯特大婶很爱她丈夫,我指的是她自己的丈夫。可是查蒂大婶并不爱她丈夫,我指的也是她自己的丈夫。这也丝毫不奇!林肯·麦克莱恩是个脾气古怪的家伙,查蒂大婶认为人们因此而瞧不起她。真幸运今天是星期天,假如今天是星期五,查蒂大婶根本不会考虑接纳你。你也许会以为她们俩当中凯特大婶一定迷信,对不对?因为当海员的人都有几分迷信。然而迷信的却是查蒂大婶,尽管她丈夫是个木匠。那可怜的女人年轻时可漂亮了。”

我向布拉多克太太保证一定非常尊重查蒂大婶的感情,可她还是一直跟着我们走到路边上。

“你不在家时,凯特大婶和查蒂大婶不会随便翻你的东西。她们决不会做昧良心的事。丽贝卡·迪尤也许会那么做,但她决不会出卖你。假如我是你的话,我肯定不走前门,因为只有遇到真正重要的大事,她们才动用前门。大概自从阿马萨的葬礼以后,那两扇门再也没有打开过。你可以走旁门。她们总是把钥匙放在窗台上的花盆下面,假如没有人在家,你就直接把锁打开,进房子去等。千万别夸那只猫,因为丽贝卡·迪尤不喜欢它。”

P1-5

序言

说实话,我一直不喜欢看外国书。在我的概念里,外国作家除了喜欢写景,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酷爱心理描写。这种写法常常被认为巨有深度,可是对我而言,越有深度的描写越容易起到深度的催眠效果。

因此,这一次译林出版社把厚厚的四本书稿快递到我家的时候,有一瞬间我真的快要崩溃了,很想去找劝我接下这项导读任务的方悄悄同学算账。据很专业的悄悄同学说,这套书是被马克·吐温大力表扬过的世界名著,我要摆脱“最没有文化的作家”头衔,成败就在此一举了。可是当我看到《绿山墙的安妮》第一页居然用了漫长的篇幅写一个八卦中年妇女一边缝被子一边往窗外看——我真的觉得,我宁可回到MSN上被数不清的人逼迫交稿,也绝对没有耐心看完这个超长故事。

但比悄悄还狠的人是译林社的赛非美女,在她的逼迫下我终于翻开了这本书。直到看到马修(安妮后来的养父)在车站里遇见瘦小的安妮,我这才觉得故事开始有了点看头(谢天谢地,这个情节出现在打印稿第三页!)。因为——这个女孩实在是太能说了,和我有一拼!虽然她说的应该是外国话,还用了“想象的空间”这样文绉绉的词,但是我还是能在她身上发现不少共鸣点,尤其当她想象自己是一个“长得漂漂亮亮、胖乎乎的,胳膊肘浅浅地凹下去”的女孩的时候(咳咳,我的想象会正好相反)。

在整套书里,“想象的空间”是一个绝对的关键词,安妮同学可以把自己的灰眼睛想象成紫罗兰色,把窄小修身的衣服想象成当时流行的泡泡袖,唯独没办法把自己的红头发想象成透亮的黑色。这头红发给安妮带来了不小的烦恼,因为同班男生吉尔伯特叫她“红毛”,她简直恨了他一辈子。安妮和无法想象的红头发进行的最为殊死的一次搏斗,是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了一瓶染发剂,结果让头发变成了绿色,不得不剪掉。她忘记盖果酱的盖子结果让老鼠跑了进去,给朋友喝葡萄酒喝到酩酊大醉,在蛋糕里放止痛药粉……安妮的这些脱线事迹充分证明,囧女孩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而且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相比之下,我上班以前不敢碰插头、拿菜刀,打开摇晃过的可乐喷得家里一墙都是,这样的事情好像也不那么丢人了。

当然了,安妮带给我最大的安慰就是:她的几何也烂得一塌糊涂——而我正是从安妮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缺点开始,慢慢喜欢上这个女孩的。我感觉,除了喜欢大段大段地说话这个特点还算有异国风情,安妮就好像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女孩。女孩成长中该有的关键词她全都有:爱美、小虚荣、冲动、渴望亲情和友谊、对男生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情愫。顺便说一句,安妮对于友谊的定义是寻找“灵魂的知音”,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小肉麻,但是,我很喜欢她面对友情时庄严的态度。当她拉着朋友戴安娜的手让她一起发誓“忠心于我的知心朋友,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时候,虽然有点小夸张,我还是被感动了。最可贵的是,安妮和戴安娜也从来没有违背过这一誓言,虽然我有点不甘心:她们居然没有成为情敌,居然没有任何反目成仇的机会来考验她们的友情,真是一点都不刺激!第三部《小岛上的安妮》里,戴安娜把安妮被退稿的小说改写成给发酵粉做广告的软文寄了出去,还得到笔不菲的奖金,却让安妮窘得不敢出门,这就要算她们友谊中因为误会产生的小插曲了。到了第四部《风吹白杨的安妮》,安妮大概才二十岁,就被任命为夏缘镇中学的校长。现在的女孩二十岁还在大学里抓住青春的尾巴晃荡,安妮已经要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接受素不相识的大众对她的评判了。虽然她面临的环境的确有点险恶(想象一下,因为镇上最大的家族和她作对,无处可去的她住进了“幽灵巷”!),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却笑得要死,因为我觉得安妮寄宿家庭的女佣丽贝卡·迪尤简直是太好玩了,她的全部生活就是和自己的雇主——两个老寡妇作对,还有那只可怜的猫,她在它想吃猪肝的时候偏偏喂它喝牛奶。看到这一部,对于小说的情节一向很苛刻的我,多多少少带着“同行相轻”的态度打量着这部小说的我,已经抱着期待和赞许的心情看着安妮经历的一个个小故事了。二十岁的安妮就像法国电影里的“天使艾米丽”,用一些小小的花招,改变着许多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我喜欢看安妮狡黠地利用坎贝尔老太太的竞争心理说服她让外孙女参加学校的歌唱活动,喜欢看见她胆大包天地劝说懦弱的多维和情人私奔以免失去终生的幸福,也喜欢她非要找到一支又粗又不刮纸的笔才肯给异地恋的男友写情书的执拗劲儿。这个灰眼睛红头发的姑娘在这部书里已经完完全全地成长起来,而且成长得健康、机敏、热情。她像一个会一点点巫术的小女巫,总能用特有的方式走进别人的心里,即使遇到一些些阻碍也总能够因祸得福、化险为夷。

在这几部关于安妮的书里,还让我高兴的是,安妮一部比一部长得漂亮,穿的衣服越来越好看,鼻子上的雀斑也变淡了,连头发都从红色变成了好看的赤褐色。从一个冒冒失失的囧少女,变成一个举止得体、广受欢迎的年轻姑娘,安妮的成长过程堪称完美。不过我也总觉得,在身上的某个部分,她仍然是那个十一岁的红发孤儿,在夜晚的火车站等待被认领,等待一个家,等待家里温暖的炉火。在等待未知的命运时她其实有些胆怯,但她勇敢地把孤立而冰冷的世界想象成一个大理石砌成的城堡,而她会睡在开满樱花的树丛里。

有时候我也觉得,对于我们现在生存的这个更加不安的世界,安妮的成长似乎是过于顺利了。比如,优等生的她经过一番苦读,总能取得最高奖学金完成自己的学业,这一点方悄悄倒是很喜欢,但引起了我和秦猫猫等“低等生”的不忿和嫉妒。不过,用秦猫猫的话来说,让人家过得那么惨干吗呢,这又不是揭露社会黑暗的小说。的确,在我心里,安妮系列就是一部关于女孩成长的作品,当然,并不是饶雪漫式的青春疼痛。可疼痛已经这么多了,就让我们多看一些欢乐,不好吗?

对了,我还忘了说,像每个青春期的女孩子一样,安妮也有着自己对于王子的想象。她一直希望和一个有着“高高的个子,英俊过人的相貌——黑色、忧郁、深邃的双眼——悦耳、动人、富有感情的声音”的男孩来场浪漫的恋爱。当这样一个男孩真的出现在她面前,她会不会得到梦寐以求的幸福呢?我承认,因为小时候看多了外国电影,我一直对风度翩翩的男子单膝跪下深情求婚的场景缺乏免疫力,这种浪漫的情节,也是吸引我飞快看完这套“绿山墙的安妮系列”的重要因素之一——看惯了充斥着误会、冲突甚至欺骗和伤害的情感,回归一下古典主义的甜蜜和浪漫,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

在QO群里很多读者都要我推荐些好书,在这里,我正式地推荐一下这套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绿山墙的安妮系列”。即使你不是安妮,没有那么多神奇的“想象空间”,你的身边也不会有像“回音蜗居”、“闪光之湖”、“闹鬼的森林”、“情人小径”这样浪漫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你像安妮一样,用乐观、勇敢、充满好奇的态度去看待整个世界。我敢说,每个人身上多少都有点安妮式的魔力潜质,我甚至敢说,也许你就是安妮一样的女孩,或许外表普普通通,或许在为衣服式样过时而烦恼,但当你试着用安妮的方式去微笑,去勇敢地面对看上去有点冷漠的世界,也总会赢得别人的心。因为,每个女孩子都像花朵,开放之时,必定迷人,就算你的头发是绿的都没关系。

除了以上这些好处,《绿山墙的安妮》还被列入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所以读安妮不必像读饶雪漫一样躲躲藏藏,可以大大方方地摆在书桌上接受老师、父母的检查,而且,还绝对不会被人嘲笑说“没文化”!

书评(媒体评论)

安妮从绿山墙农舍到了派蒂的小屋,又从派蒂的小屋到了风吹白杨山庄。她当上了夏缘镇中学的校长,听上去,已经是个重要人物了!有些人或者骄傲自大,或者自闭别扭,或者自私小气……而且可能排斥你,打击你,故意和你对着干——和这些人在一起,也能够相处得下去吗?也能够赢得他们的认可吗?

——雪漫点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吹白杨的安妮/绿山墙的安妮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拿大)蒙哥马利
译者 史津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10022
开本 32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1.84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