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景气不气馁(20位中外企业家逆境中的生存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在黑暗中看到希望的闪光,在危险中看到成功的希望。总有一种力量,让企业在暴风雨中挺立。本书深入剖析了20位中外知名企业家各自在艰难时刻,依靠顽强不屈的意志和执著的信念,凭借对黑暗中光亮的希冀,力挽狂澜,成功跨越逆境,化逆境为转机,在商界纵横捭阖,叱咤风云。他们是商界公认的风云人物,正是他们在不景气时的不气馁和不放弃成就了后来的辉煌。

内容推荐

商业世界没有安全的孤岛,逆境和危机无所不在,并且常常在以为最安全的时刻给企业致命一击。如何面对变幻莫测的逆境和挑战,化逆境为契机,这种对生存智慧的思考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事。

本书深入剖析了20位中外知名企业家各自在艰难时刻,依靠顽强不屈的意志和执著的信念,凭借对黑暗中光亮的希冀,力挽狂澜,成功跨越逆境,化逆境为转机,在商界纵横捭阖,叱咤风云。他们是商界公认的风云人物,正是他们在不景气时的不气馁和不放弃成就了后来的辉煌。通过学习他们的生存智慧,为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积极的借鉴。

目录

导言:寻找黑暗中的微光

第一部分:静悄悄的黎明——危机与创业的故事

 王永庆:瘦鹅在危机里成长

 李嘉诚:在激进的年代稳中求进

 马云:倒立者看困境

 鲁冠球:自己的梦自己圆

 玫琳凯:做一只有信仰的大黄蜂

 乔布斯:当生活猛拍你一下时,请不要失去信心

 柳井正:一胜九败的经营哲学

第二部分:“危”与“机”的边缘——危机里的百年贪婪

 安迪·格鲁夫:在战略转折点上抉择未来

 杰克·韦尔奇:危机里的百年图谋

 沃伦·巴菲特:寻找危机里的大象比尔·盖茨:除了自己,没人能让你倒下

 郭台铭:危机下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升起

 俞敏洪:绝望中寻找希望

第三部分:光在黑夜里闪亮——危机中收获信心

 和田一夫:废墟上的崛起

 松下幸之助:在困境中舞蹈

 霍华德·舒尔茨:危机中,学会对付未知的一面

 施振荣:处理内部危机比应对外界危机更重要

 王石:在登高中寻找信心的所在

 柳传志:没有退路,只有拼命前进

 丁磊:抓一把沙子在手里

试读章节

瘦鹅与经济危机中的机遇

【观点】

“瘦鹅胃口奇佳,消化能力又强,虽然瘦弱却有很强的生命力,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有东西吃,它就立刻能肥壮起来。”——王永庆

【核心提示】

人在某些时候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危机与困难,比如战争。当王永庆正准备大干一场时,台湾在日本统治下强行实施集约化管理,企业无法延续不说,连人的生存都变得困难。普通人大多会怨天尤人,但王永庆却能在非常状况下找到金矿——他发现了瘦鹅。真正的企业家总能在非常规状况下发现机遇。

【进阶阅读】之危机背景

1941年,日本的侵略战争正在亚洲大地上残忍地进行,已被日本统治了47年的台湾更是被誉为“理想的殖民地”。日本为了强化统治,实行严厉的经济管制,人为地制造了台湾民营企业的经济危机。王永庆后来回忆道:“为了保证战争的需要,日本实行配给制度,粮食的供应采取‘共精共贩’的方式,即把稻米集中在一两家碾米厂加工。嘉义原有12家规模不一的碾米厂,在新制度下仅留下两家,其余一律关门。”王永庆当时经营的碾米厂,比日本人经营的工厂效益高很多,但却在被关闭的阵营中。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王永庆自然无法与法令对抗,但他却在一个很小的事例中明白了影响其一生的道理。

当时人民生活疾苦,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养殖鸡鸭鹅补贴家用,但配给制下的粮食供应严重不足,鸡鸭自然更加吃不饱,只能让它们到野外吃草。一般说来,一只鹅养到4个月就会有5~6斤重,可当时的4个月下来,每只鹅都只有两斤重,瘦得皮包骨头。那时,王永庆到乡下看到这些骨瘦如柴、价值偏低的鹅群,心中想着:如果他能找到饲料的话,养鹅的问题就能解决了。与此同时他观察到:当时农村收割了高丽菜之后,都把菜根和粗叶丢在菜园里,于是他便雇人捡回那些菜根和粗叶,再向“共精共贩”的碾米机构购买碎米和稻谷,混合起来制作成鹅的饲料。

王永庆买回很多瘦鹅,用他特制的饲料喂养,两斤重的瘦鹅一遇到食物就猛吃,直撑到脖子为止,稍微消化些又开始猛吃。如此,经过王永庆两个月的喂养,瘦鹅就能长到7~8斤,非常肥大。

这一事件令王永庆信心十足,他在后来的多个场合说:“瘦鹅饿不死,我们就一定会有发展。我们中国人天生有强韧的潜在能耐,瘦鹅瘦,不是鹅的问题,而是养鹅的人不懂饲养,一旦有东西吃,瘦鹅便能迅速肥壮。”

经济危机之下,很多企业都如瘦鹅一般,营养不良、价值被低估,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表面现象,一旦经济回暖,企业便又会迅速强盛。而在大家普遍低迷的时刻,最好能乘机收购回一些“瘦鹅”,加以合理地“喂养”,这是打着手电筒都找不到的机遇,危险与机遇仅仅隔了这么一层窗户纸。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观点】  “经济景气时,每家公司都有盈余,但如果这样就自我满足的话,是很可怕很危险的。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怕不知警惕,不怕艰难,只怕没有计划,不怕起步慢。”——王永庆

【核心提示】

企业家是天性贪婪的动物,在任何时刻都要追求更低成本、更高效益。但人在发展大好的情况下往往会放松警惕,危机到来时便会走人崩溃的边缘。王永庆能做成“经营之神”,并且屹立不倒的原因,是他能看得比一般人、一般企业家更深远。

【进阶阅读】之危机背景

1970年,台湾依靠美国的援助,工业迅速崛起,“亚洲四小龙”成为世界研究课题的对象。台塑集团作为工业企业的代表,发展神速:营业额和效益节节攀升,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即便如此,王永庆也看到了很多的问题。

在一次内部的干部培训会上,王永庆先是问了在座的员工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公司现在绩效不错,各个事业部都有盈余,那么大家觉得危机在哪里?”其实那是一次表彰会,所有的干部都交上了好看的财务报表,但王永庆却给所有人浇了一盆冷水。接着自己的提问,王永庆回答道:“那就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赢利的数字是否合理。”紧接着,他表达了自己的核心观点:“经济景气时,各事业部都有盈余,如果我们认为这样就可以自我满足的话,是很可怕、很危险的。为什么呢?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怕不知警惕,不怕艰难,只怕没有计划,不怕起步慢。”

王永庆的这番观点,只是他诸多讲话中很平常的一次表达,但却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台塑集团之所以能抵御各种危机,事先防御是始终绕不开的重要原因。一个关于扁鹊的故事能很好地解释这个道理:有人夸扁鹊医术高明,有起死回生之术,是当时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但扁鹊却回复说,他有两个大哥,名声没他大,医术却比他更高明,因为他的二哥能在人生大病前便给出建议从而避免疾病产生,而大哥更能在平时就给出预防措施,由此使人健康延年。

王永庆无疑也深谙此道,他举过一个切身的例子来说明未雨绸缪的重要性,1954年他在台湾新东创立了台塑集团的分公司,生产PVC家庭用品,是当时台湾第一家PVC企业。但到70年代中期,从事PVC制品的工厂已将近50家。王永庆说:“台湾20年发展,企业兴亡此起彼伏。有些大企业,一般是公认的最健全、最有希望的企业,结果却倒闭了,有些企业天时地利,一帆风顺,但由于企业必然会发生竞争,有钱赚,开设的厂就多。竞争的结果就会变成,天时地利不足时,必须依靠管理妥善、计划周详才能生存,否则好景就不会长,结局也可以想象。”

也就是在那次培训会上,王永庆道出了他日思夜忧的两个问题:

第一是企业发展的最终出路一定在永恒追求物美价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竞争肯定会愈加激烈,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追求产品的物美价廉,而且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这个目标。王永庆说,要制造一种产品必须分析各项开支,计算成本能否降低,以及应该得到多少利润才是合理的。同时要分析未来市场的可能变化。展望企业的前途,就要有所谓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对于未来可能的变化都必须事前计划,准备周详,方能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制胜。

第二是员工薪资一定要随着经济发展而提高。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工业初兴,工人工资维持在低水平状况,这与目前中国内地的状况异常相似。台湾到20世纪70年代时,平均工资亦只有日本的1/3、香港的40%,低劳动力成本为台湾制造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也带来了一时的繁荣。但王永庆在这时已然看到了未来的变局。他对员工们讲道:“工业日渐发达,生活水准日渐提高,人力的供应一定会逐渐缺乏,工资的提高是最自然的方向,作为一名企业家必须有这个认识,并且应该提早准备,否则一旦唯一的有利条件也失去以后,企业还未培育实力,基础仍未稳固的话,生存的危机便会降临。”

王永庆时常提醒同仁,虽然公司目前有利润,但一定要经常自问:如果他们的工资提升到与日本、香港一样的水平时,是否依然还有利润。他也始终追求利润的合理性,认为“可怕的是既不知道是否合理,也不去了解改善,又自认满意,那样注定无药可救”。

我们都知道保持原状就是退步,却不知道在竞争激烈的年代,进步慢也是退步。

P5-9

书评(媒体评论)

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李嘉诚

关键在于,要敢于面对失败!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如果一定要说成功,应该说我是成功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马云

你陷入人为困境时,不要抱怨,你要悄悄地振作起来,重新奋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只要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

——比尔·盖茨

企业什么时候会发生危机是难以预料的。在我的想法里,企业发生危机是正常的事,没有危机才是异常,因此就必须有随时应付危机的准备。

——施振荣

当生活风平浪静时,面带微笑和满怀热忱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在理想状态下,任何人都能表现出快乐:但真正的考验总是在你遇到重大个人问题时,仍能面带笑容。

——玫琳凯·艾施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一切向前看,并且要懂得感恩。当现实来临时,所有人都只能接受,而在坦然以对后,“过去”才会真正成为过去。

——和田一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景气不气馁(20位中外企业家逆境中的生存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晓波//潘强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16841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