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绂这一清初陆王学派的重要战士,是学者中反思当时学术与政治变化的一个典范。对他生平及思想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阐明政权机构如何成功篡夺了“道统”原先的独立性。而且,李绂证明了一个致力于陆王学派的文人同样可以身为官方学者在异族朝廷下任职。最后,他的思想也是朱陆之争如何导致了考证运动的一个例证。同时,本书还会在需要时比较详尽地论述陆王学派的对手程朱学派,以便更明朗地阐释陆王学派。
| 图书 | 李绂与清代陆王学派/剑桥中华文史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绂这一清初陆王学派的重要战士,是学者中反思当时学术与政治变化的一个典范。对他生平及思想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阐明政权机构如何成功篡夺了“道统”原先的独立性。而且,李绂证明了一个致力于陆王学派的文人同样可以身为官方学者在异族朝廷下任职。最后,他的思想也是朱陆之争如何导致了考证运动的一个例证。同时,本书还会在需要时比较详尽地论述陆王学派的对手程朱学派,以便更明朗地阐释陆王学派。 内容推荐 本书阐述了清朝早期的主要学术氛围以及当时清朝政府统治下的政治、文化特色。黄进兴教授生动描述了本书中心人物李绂与其侍奉过的三代帝王——康熙、雍正、乾隆的情况。李绂出身贫苦,考中状元,成为一名杰出的官方学者,并创作了数倍重要哲学论著。他还曾卷入朝廷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政治纠纷中。李绂与中国历史上三位重要帝王之间的复杂关系导致了他屡遭贬黜,甚至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才得以幸免。 作者虽然旨在阐述李绂对陆王儒家学派的贡献,但他同时精要地阐述了陆王学派与程朱学派之间的历史分歧,丝毫没有厚此薄彼。 本书的结尾部分探讨了英雄帝王康熙占用了文官的“道统”,剥夺了文官们作为评判皇帝行使职权的道德判官兼批判者所拥的传统职能。这些关于清朝禁锢思想界的描述有助于拓宽我们对中国历史上文人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理解。 目录 序 致谢 引言 1 有史之争(1):“朱陆异同”的哲学诠释 2 有史之争(2):王阳明与“朱陆异同” 3 儒家思维的批评尺度:政权批评的基石——道的概念 4 清代陆王学者的典范:李绂(1)——生平 5 清初陆王学派的典范:李绂(2)——思想 命的概念 道的特点 心、性、理之间的关系 李绂的格物说 6 李绂与考证学转变 《朱子晚年全论》:朱陆异同的实证研究 陆象山的学术传承:学谱建设 李绂与经典研究 7 拥有圣君的代价:康熙皇帝统治下政治机构对道统的同化 李绂对清政府的认识 圣君出世:康熙对道统的占用 道治合一的含义 结论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李绂与清代陆王学派/剑桥中华文史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黄进兴 |
| 译者 | 郝素玲//杨慧娟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39237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6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2 |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2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27=4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