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北京人文地图
内容
编辑推荐

3000多年的建城史,五朝古都的风华至尊,岁月留给这座城市的是挥不散的古韵幽幽。皇宫王府、寺庙碑塔、城楼戏园、古墓名陵。本书在描摹众多的名胜古迹的同时也力图捕捞这些尘封的脚印,为读者做地理与人文的双重导游。

内容推荐

3000多年的建城史,五朝古都的风华至尊,岁月留给这座城市的是挥不散的古韵幽幽。外有万里长城雄关巍峨,内有明清紫禁城举世无双。四九城的格局,纵横交错的胡同,城门楼、四合院、会馆、寺庙,身边的建筑在以无声的方式传递古老的文化。前门大栅栏百年老字号汇集,琉璃厂仿古街翰墨飘香,恭王府内品京剧大雅,茶馆戏园听相声曲艺。无论你是逛胡同、吃烤鸭、住四合院客栈、泛舟皇家园林,还是漫步筒子河畔,你身边的风景,你做的每一件事,总是逃不开历史渊源的交替。这,是文化底蕴厚重的老北京;这,是需要你细细解读探索的老北京。

目录

一、重温老北京

 老北京,古老中国的缩影

 皇城根

 四合院

 大宅门

 胡同

 牌楼

 塔

 坟

 桥

 水系

二、古迹寻痕

 社稷坛与太庙

 景山作证

 什刹海畔万宁桥

 大前门

 王府井:中华第一街

 钟鼓楼的晨钟暮鼓

 红墙

 天坛

 地坛

 国子监

 东交民巷:北京最早的使馆区

 隆福寺

 从西四牌楼到菜市口:北京古刑场探秘

 中南海与钓鱼台

 从皇史宬到图书馆

 法源寺

 卧佛寺寻梦

 白云观

 陶然亭的前世今生

 八大胡同:烟花女子的挣扎

 昆明湖:耶律楚材与乾隆

 圆明园:旧中国的废墟

 控诉十三陵

三、斯文向往

 燕京八景:多少帝王多少诗

 铁马冰河金中都

 纳兰性德:康熙皇帝最宠爱的诗人

 阅微草堂:铁齿铜牙纪晓岚

 绍兴会馆:鲁迅的彷徨与呐喊

 周作人的苦茶庵与鲁迅故居

 老北大与清华:中国的大学梦

四、京华烟云

 遗老遗少

 与北京有关的女人

 只有一个老舍

 周作人与八道湾

 沈从文:从边城到北京城

 老北京的精神

 外省人的北京

 北京人的根

试读章节

紫禁城是皇帝住过的大四合院,现在叫故宫。至于环绕巍巍宫墙的护城河,有一个挺俚俗的名字:筒子河。弄不清这名字是咋起的。自从紫禁城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筒子河便已开掘成形了,并且构成城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景山望去,筒子河恰如一根碧玉的腰带,收束住皇气逼人的宫墙及角楼。而外侧,则是烟柳如织的街道、苍苔斑驳的民居,洋溢着市井气息。俨然两重世界。这是皇权与民生接壤的地带。

紫禁城周围,约定俗成地称作皇城根。住在皇城根,真正是住在天子脚下了。跟皇帝做邻居,怎么也算是一等公民吧。所以皇城根文化,是京味文化中最贵族化因而最骄傲的一种。

屈指算来,紫禁城里先后住过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

皇城根地带,住过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不计其数。即使今天,风流皆被雨打风吹去,你在横七竖八的胡同里穿行,稍不留神,就会撞见遗留的某某王府,或某某官邸。想当年,可都是代表着皇恩浩荡的“赐第”。皇城根的子民,怎么能剔除尽骨子里的那份优越感呢?

推而广之,整个京味文化,都隐隐约约地被这份优越感笼罩着。

这份优越感在清朝时愈演愈烈。因为北京划分为内城与外城,能够跻身内城的,是清一色的八旗子弟。而原先的汉族居民都成了拆迁户,纷纷把家搬到外城。泱泱皇城,寸土寸金。即使能在边缘地带安营扎寨的,也肯定不无来历。即使不是正宗的皇亲国戚,也算得上是皇帝的远房亲戚——没一点裙带关系,怎么可能离皇帝那么近呢?当时皇城根的居民,称得上是世袭贵族,沾了皇帝的光,由国家供养着,不愁吃不愁穿,于是提笼架鸟、唱戏捧角,甚至斗蟋蟀、养金鱼……这是一个在游戏中生活的有闲阶级,靠吃祖宗打天下的老本度日,相当于“食利户”。

当皇权被推翻之后,树倒猢狲散,他们也纷纷成了破落户。只是积习难改,仍然在懒散中保持着近乎荒诞的傲慢与偏见。

老舍的小说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物,譬如《四世同堂》里的一位:“平日他很自傲生在北京,能说全国尊为国语的话,能拿皇帝建造的御苑坛社作为公园,能看到珍本的书籍,能听到最有见解的言论……”他们怎么也忘不掉自己年久失修的老屋——毕竟也是皇城根的建筑,门前曾经车水马龙、人来客往。其实那空落落的拴马石,已是现实对历史的绝妙讽刺。老舍本人在正红旗下出生时,八旗子弟的风尚已衰落了。

解放后,皇城根改叫黄城根了,恐怕是为了荡涤这旧名称里的封建气息。黄城根,再也不是八旗子弟的皇城根了。它进入了民主的时代。

但是皇城根的文化并未烟消云散。直至今天,东黄(皇)城根一带,与南河沿大街平行还遗存有一溜儿花鸟市场,街两边的店铺颇具百科全书风格,什么都卖:从花鸟虫鱼,到古玩字画,甚至挠背的木质“不求人”也摆上了台面。别的城市的旅游商店,卖的大都是金属或塑料的工艺品,而这里才是北京最典型的旅游商品市场,能找到最有代表性的纪念品:要么是活物,要么是货真价实的古董——譬如地摊上的几枚绿锈斑驳的铜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绝对不是赝品……走在这条博物馆似的露天街道上,你能感受到八旗子弟怎么千方百计、别出心裁地游戏人生——有关玩的点子,他们似乎都已想尽了。你会长叹:他们哪来那么多时间,哪来那么多金钱,哪来那么多闲情逸致?这肯定很让现代人困惑。如今这条街走过的,大多是看客,而非真正的“玩主”。花鸟市场的生意,肯定远远不如清朝了。

西什库本是明朝储存宫廷御用物资的十个库房,至清朝则封闭了。它之出名,乃是因为西方利用十库旧址建造的教堂,义和团运动时曾遭拳民围攻。所以说起西什库,我们首先会想到那座颇有欧洲风格的带钟楼的教堂。此是一景。西什库往北,就是西皇城根,这一带最热闹的地点是厂桥。据说原属宫城范围的西什库,是挖开了一段宫墙,而与厂桥相通的——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味。老北京人把这一段叫做“厂桥豁子”。可见市井生活的诱惑力与穿透力之巨大,即使等级观念的铜墙铁壁也非坚不可摧。

东、西皇城根,遥相呼应,如同两条温柔的臂膀,拥抱着冷血的紫禁城。

皇城根富于人情味的景观,还有许多。东华门外,有著名的“小吃一条街”,尤其是夜市,灯光与炉火交相辉映,和盘托出的是老北京传统的风味小吃:灌肠、炒肝、卤煮火烧、爆肚儿、杏仁茶等等,芳香扑鼻。我估计皇帝在时,若闻见的话,也会禁不住诱惑而微服私访,迈着官步踱出宫墙j小贩是否会上前招呼:“客官,能饮一杯无?”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一墙之隔,就是民间了。P7-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北京人文地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94315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01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