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角落里的天堂/时尚新阅读
内容
编辑推荐

上海,是中国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混血儿,她漂亮、优雅,时髦到近乎媚俗,却又目光游离,像是无根的孩子。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了解她,好像总能在她身上发现新的亮点。她是为人耳熟能详的上海,又是不为人知的陌生的上海,每个人都能在她身上,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隐秘天堂……

内容推荐

上海,这个靠近大海、以海为名的城市,在20世纪前期的黄金岁月里,是地球上除纽约之外最为开放的大都市。曾吸引来自英、法、德、日、俄等五十多个国家的无数冒险家到此淘金、寻梦。他们在这里留下各式各样充满异域风情的老屋,诸如希腊式、洛可可式、日式、俄式、阿拉伯式等等,寄托着他们对母国文化的思念。久而久之,这些隐藏在摩天大楼缝隙中的老房子,成为这个城市最珍贵的一笔遗产。它们静静守候在某条老街的某个转角,等待着和有缘人悄然相遇。

目录

童话般的老屋

寻找上海最美的教堂

你喜欢创意园吗

美食,以及彼时那些美好的回忆

风月常德路

奢侈的阅读

住店狂想曲

恋人B计划

七宝的小吃与传说

晃晃悠悠老城厢

探访上海“猪笼寨”——隆昌公寓

路过名人一条街

不喝酒青年的酒吧游

我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欢迎来到“下河迷仓”!

不断覆灭,不断重生

有关世博的那些事儿

轻松看世博

[后记]重要的不是走到哪儿,而是同行的人

试读章节

上海,这个靠近大海、以海为名的城市,在20世纪前期的黄金岁月里,是地球上除纽约之外最为开放的大都市。曾吸引来自英、法、德、日、俄等五十多个国家的无数冒险家到此淘金、寻梦。他们在这里留下各式各样充满异域风情的老屋,诸如希腊式、洛可可式、日式、俄式、阿拉伯式等等,寄托着他们对母国文化的思念。久而久之,这些隐藏在摩天大楼缝隙中的老房子,成为这个城市最珍贵的一笔遗产。它们静静守候在某条老街的某个转角,等待着和有缘人悄然相遇。

北京没有什么华丽恢弘的西式住宅,只有华丽恢弘的四合院。因此初到上海时,我们真是看到什么老房子都会噼里啪啦地狂拍一通。估计一旁的路人都在那里偷笑吧,笑我们没见过世面,没见过上海真正漂亮的西式老宅。

那些最漂亮的老宅如今大多变身高级宾馆或是顶级餐厅,还有一些尚是私宅,大门紧闭,养在深闺人未识,对公众开放的非常少,普通人想要一睹真容实属不易。

好在我们还有“记者”这重身份。这才得以进人马勒公主的城堡一窥究竟。

所谓马勒公主的城堡,其实是指位于上海静安区的马勒故居,也就是现在的衡山马勒别墅饭店。这是一所挪威风格的城堡式别墅。远远望去,那高尖陡直的屋顶、棕红色的砖墙和半透明的彩色玻璃,和童话故事中描绘的一模一样,仿佛一进门就能遇到冰雪皇后或是豌豆公主一样。

别墅的主人赛赐·马勒是一位英籍犹太人,在上海创办了赛赐洋行,代理航运业务,后来又自己购置船只开展运输。传说有一天晚上,马勒先生的小女儿梦见自己拥有了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第二天还用画笔将这座城堡画了下来。马勒先生看到这幅画觉得很有意思,便真的雇用设计师按图建造,用了7年才算完工。

在伯内特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小公主》里面,女主人公萨拉总是说:“每个女孩都是公主。”但恐怕不是每位公主都能让如此奢侈的美梦成真。

马勒公主真是幸运的。

进入马勒别墅,只见内部装修非常考究,过道、走廊等处都装有护墙板,雕刻着精美图案。别墅中房间多达106个,结构紧凑,处处相通,仿佛迷宫一般。据说初来的人从底层上到三楼,再想下来就不容易了。这边一个楼梯,那边一个楼梯,有时看似上了一层楼,实际还在同一层。要想不迷路,就得掌握同一楼层楼梯宽度相等,越往上楼梯越窄的规律才行。

因为马勒先生是靠航运发家,所以在别墅设计上也加入了很多航海的元素。比如通道上的圆窗,就像游轮上的船舷,地板上有海草、海带的图案,木雕画上尽是船舵、船锚、海浪、灯塔、海上日出的画面。又因为马勒是在中国开创家业,所以我们还能在大门口看到中国传统造型的石狮子,在围墙顶端发现绿色琉璃瓦,在楼道里遭遇佛龛。

马勒先生似乎对赚钱这件事特别执著。造个别墅,不但要纪念让他发家致富的航运业,纪念他的福地中国,还要纪念他的幸运赛马。和许多西方冒险家一样,赛赐·马勒刚来上海的时候是两手空空,仅凭一匹赛马打进跑马总会。他在跑马厅赛马中屡屡获胜,同时赛狗的运气也不错,由此财源滚滚,成为跑马总会的大班,这才能开始创业。为纪念给他带来财富的那匹赛马,他特意造了一匹青铜马,竖立在花园的一角。

马勒别墅虽然漂亮,但并不容易拍好。这主要怪上海的房屋密度太大,不好取景。如果不用鱼眼镜头或是旁轴相机,站在别墅门口拍照(这是最不科学的“业余级”拍摄角度),估计就只能拍到大门,别的什么也挤不进去。如果在别墅北面的过街天桥上拍(这是很多人采用的“大众级”拍摄角度),就只能拍到尖尖的屋顶,下面的细节都被围墙挡住了。  好不容易遇到这么漂亮的房子,拍不出来岂不懊恼?

好在我还携带了一位专业摄影师——老冯,他带我在马勒别墅的“专家级”取景地点拍下了最美的留影。这个地点就是马勒别墅的后院草坪。

那天我们特意等到傍晚时分,去后院草坪拍别墅的夜景。

因为前一天已经和饭店经理联系过了,所以一进门我们就直奔后院。门口值班的工作人员赶忙追上来,问我们是干吗的。

我们说是来采访的记者,和他们经理已经联系过了。

工作人员问,是哪位经理啊?

我们支吾了半天,居然谁也想不起来经理姓什么了。没办法,只好在那儿和工作人员反复解释,终于得到他的准许,天已经完全暗下来,也已经没有了我们最初想要的风景。

在草坪上支好三脚架,设定减三档曝光,然后开启自拍,并用衣服挡在相机的两边,防止晚风引起相机的轻微晃动。

拍出来一看,那死黑的背景和别墅窗口透射出的橘色灯光,简直组成了一幅绝妙的鬼屋照片。这样的话,只能用闪光灯补光了。但工作人员禁止我们使用闪光灯。说是当天有领导正在宴会厅用餐,怕有干扰。我们保证只要几秒钟就好,但仍旧说不通,只好作罢。

这里果然是高贵的城堡。

上海不知还有多少美丽的老房子已经成为普通人难以接近的高级酒店和私人会馆。

有位上海朋友说,前年上海市特别开设了文化遗产日,在那天有很多很多的老房子对公众免费开放,一时门庭若市,几乎被踩破门槛。可见即使是上海本地人,也很想亲近那些传说中的老屋。

这些满载着历史、传奇的老屋,应该是整个城市的宝贵遗产。它们应该被众人围绕、赞美、爱恋,而不是变成深闺中的公主,高级社交场所的名媛。

寂寞中的公主,如果不能用众多崇拜者的爱来浇灌,她的美丽也许是会凋谢的。P5-10

后记

旅行是件美好的事情,但如果缺少了有趣的旅伴,愉快的心情便会大打折扣。这两年往返于北京、上海之间,还好每次都有好玩的人和我同行。当我坐在这里,挖空心思地回忆旅途中遭遇的美丽风景,总会有他们的身影在脑海不停闪现,那些好玩的事儿也一股脑儿地从记忆中欢笑着跑出来,让我一边写着悲情的风月故事,一边偷偷地乐。

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就让我来讲讲这些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吧。

他们是旅途中不可替代的最美的风景。

小杨

小杨是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的摄影记者,白族少年,资深初级(职称),水平飘忽不定,拍high了比谁都不差,没心思拍的时候怎么说都不行。由于其状态难以把握,因此他光荣地和我一起被列入本单位“三大不靠谱”之列。

我们两大“不靠谱”一起出差,可谓本单位的一项盛事。领导虽甚为担忧,但仍然下决心放我们出去锻炼锻炼。

到上海之后的前三天,一切正常。只不过我们的采访自然地分成了早晚场,我一般习惯9点出门,4点多回酒店,而他的工作时间是下午到深夜,过了两三天我们的作息时间才逐步同调。没想到,第四天我就赶上了女生的“大日子”,十分难受,于是和小杨商量让他自己先去拍片子。他拍拍胸脯说:“没问题,你休息吧!”一副顶天立地男子汉的模样,让人觉得很值得信赖。

下午,他拍片回来,还特意到我房间来看看我咋样了。我说:“没关系的,明天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他又问:“你吃晚饭了没有?我去帮你买饭吧。你要扬州炒饭、黑椒牛柳盖饭还是别的什么?”

我一时深受感动,觉得心头荡漾着暖意。谁说小杨不靠谱?明明是个很体贴、很可靠的男生嘛。

我说:“那我要扬州炒饭。拜托了。”

“行,那你等会儿吧。”

我坐在床上看着电视,等着我的炒饭。心想和男生一起出来就是好啊,不但有人帮忙搬行李,还会请吃饭。虽然只是简单的扬州炒饭,但是那热腾腾的米饭里包含着对女生浓浓的关爱啊。做女生真好啊。

正想着,外面传来敲门声。我一开门,就看见一脸严肃的饭店服务员托着个盘子站在门口说:“您点的扬州炒饭,一共是四十元。”

呃……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啊……

不过还是谢谢啦。

原媛

有一次,我随一个记者采访团去上海采访世博筹备情况。在整个团里,除了我和原媛之外,其他人都是总编啦、主任啦之类的领导骨干,只有我们俩是纯粹的小兵,所以活动的时候总是在一起。

原媛喜欢穿一件墨绿色的A字形外套,加上一条棕色的宽大裤子,这身行头和她瘦小的身材显然很不般配,但她就是能穿出很“潮”的效果。此外更“潮”的是她那两根标志性的小辫子,长度不超过三厘米,一左一右支棱着,放在别人头上肯定显得很傻,但就她而言看起来就很个性。

原媛说话十分有喜感,跟着她可以编一本《新笑林广记》了。

有天我偶然提到3月14日是白色情人节。

她问:“啥是白色情人节?”

我说:“2月14日不是对爱人告白的日子么?3月14日就是被告白的人给回话的日子。”

“哦。”过了一会儿,她忽然说:“那4月14日是被拒绝之后自残的日子?”

“死,要死。哈哈,没错,有道理。”

“嗯……我听说5月14日好像是残疾人救助日。”

我差点笑翻了。

原媛不但讲笑话,而且自己特别爱笑。只是笑点和一般人不太一样。我们吃饭的时候,谁说了个什么笑话,大家哈哈一笑,这时她没有反应,反而一本正经地吃东西。然后过半分钟,她开始乐,而且特别富于感染力,常常能惹得大家掀起第二轮“笑浪”。最初我们还笑她反应迟钝,后来才发现她笑的和我们笑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于是,我们特意为她创造了一个词——“自high型人才”。无需挑逗,自得其乐。

某一天在去吃饭的路上,她又开始莫名其妙地乐不可支。

我问:“你这又是乐啥呢?”

她说:“我发现,咱俩真是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走在最前面;每次去采访、干活的时候,总是走在最后面。”

确实是!

呵呵,当小兵的好处,就是可以不关心大局,只关心吃饭就好了。

自得其乐。

小芳

小芳是我在人大的同学,毕业后去了上海工作。远在千里之外的她,不能经常参加我们的同学聚会。为了表达对我们的思念之情,每逢有同学(仅限女生)去上海出差,她都会去酒店陪住,据说这几年已经横扫上海的3星级酒店。有时,我俩走在路上,她还会指给我看:“这个我住过,房间很开阔……那个我也住过,不如刚才那个。”

有一次,我出差住在南京路的东亚饭店,走之前两天小芳又过来陪住。周五晚上,只见她背着一个巨大的帆布包就来了。我惊讶地问:“这都什么东西啊?”

小芳把包里的东西一件一件掏出来给我看。好么,不但有牙刷、杯子、毛巾,睡衣等洗漱用具,还有一堆课本。她说:“亲爱的,我今天一早就背着这堆东西去上课了,然后直接来你这里,省得中间还得回趟家。”

周日晚上,我要去火车站了。小芳说:“我也去坐地铁。”

于是,她背上她的大帆布包,还帮我拖着箱子,从南京路一直走到人民广场地铁站。因为下地铁的通道没有安装自动滚梯,我们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箱子和器材运到地铁入口。这时,小芳问我:“你自己走行不行啊?”

我有些没底地回答:“差不多吧,嗯……应该没问题。”

“哎,那我送你吧。”

就这样,她又拖着我的箱子,和我一起到了上海火车站。因为离开车的时间还早,我们又在拥挤的味千拉面店里一起吃了晚餐。出来的时候,她问我:“你自己去坐车没问题吧?”

这回我不敢迟疑,坚决地回答:“没问题,没问题。”

“那好吧,我就先回去了,我得一路坐回浦东去呢。”

“嗯,好,拜拜。”

“拜拜。”

谁知告别不到10秒钟,她又追了上来,一脸严肃地说:“我还是把你送到候车室吧,忒不放心。”等真的到了候车室,她又改变主意,一直把我送上车,放好行李,等车快开了才走,差点就和我一起回北京了。

相送十八里啊。看着这个个头比我还矮的女生,背着巨大的帆布包,在晚上9点半踏上返回浦东的夜路,忽然觉得她好强悍。我暗暗下定决心,等她去北京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招待她,舍命陪君子。

几个月后,我和老冯再次去到上海。  小芳照常过来陪住。

临走的时候,她开心地说:“亲爱的,太好了,这回我就不去送你了。希望你每次都带个保镖来哈。”

我晕。啥保镖啊,那是领导……

老冯

老冯是个摄影家。精力旺盛,快人快语,好像一刻都停不下来,总是处于“忙忙叨叨”的状态。对于查资料、选定地点、联系采访这样的杂事,他基本是不管的,只管每天早饭的时候问我:“今天去哪儿?今天干吗?”很有领导范儿。

和老冯一起出差的那段时间,我正在学摄影。他给我不少指导和建议,很有帮助,但有时候也很气人。

话说我们单位有三位摄影大师,特点各不相同。老冯拍片子的速度最快,擅长抓拍;老鲁是学美术出身,最讲究构图和感觉;老刘对器材最为熟悉,讲求精确的曝光和镜头使用。

说到这儿,想插个笑话。在我们这些文字记者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和老冯出去采访,提问一定要快,因为很可能你还没问明白呢,他就什么都拍完了。相反,和老鲁出去一定要带一些干粮,因为他一旦拍上瘾,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下一顿饭了。

还好,我一直是和最靠谱的老刘学习摄影的。

第一次和老冯去上海的时候,我遵照刘老师的教诲,不但带了我的尼康相机,还特意扛了一个三脚架,用于室内拍摄。

老冯嘲笑道:“你背个三脚架累不累啊,那架子比你都高吧?根本用不着!”

我不服气地说:“当然用得着,不然在室内拍根本端不住相机啊。”

“咱这采访没有那么暗的地方,你听我的别拿了。”

“不。”我执意带上三脚架,

到了马勒别墅,我们各自开始拍照。我要先把相机装在架子上,然后摆好位置,光圈调至11,用自拍模式曝光。这方法确实不会拍虚,但也足够麻烦。我拎着三脚架,累得气喘吁吁,没拍几个场景,就见老冯已经得意洋洋地结束工作了。

他笑道:“你这方法不行吧?”

我忍不住反唇相讥:“您倒是快,从头到尾就用一个14mm的头,那还背个巨型相机包干啥,压秤砣吗?”

他无语了。

当天晚上,我们又来到马勒别墅拍夜景。这次轮到老冯主动说:“高原,借你那架子给我使使。”

“您老也有今天啊,哈哈。”

我顿时感到扬眉吐气,报了一箭之仇。

不过那以后我再也不带三脚架出去拍照了。

坪井君

为合作出版日文版的世博专刊,坪井君从日本飞抵上海,与我们合作进行采访、编辑工作。在和他的相处中,我充分感受到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行为方式、工作方式方面的不同。

比如,每天出去采访的时候,我基本上只拎一个小包,带着钱包、手机、地图、笔记簿即可。但坪井君每天都要背着他那厚厚的一沓材料出门,其中包括他打印的上海各景点介绍、世博各场馆介绍、分区地图、专刊版式设计图、图片打样、工作计划表等等,等等。每当说到什么相关的问题,他都会掏出他的巨型文件夹,翻,翻,翻,着急地翻,然后扒出一张纸来引经据典地跟我掰扯,说得我几乎理屈词穷。

我就怕坪井君拿出他那巨型文件夹和我说事。  对我来说,他的工作作风实在是太周密、太细致了。每次讨论之后,他都会发给我们一份详细的版面安排、采访计划表。然后再讨论,再调整,再打印发表。次数多了,我都已经搞不清哪个是最新版本了,索性每次都直接问他。估计他心里也直犯嘀咕:怎么中国人干事都这么没谱呢?

最有趣的是我们的联合采访。

坪井君从日本来上海采访之前,会先发给我们一份详细的日程表,告诉我们专刊上要用哪些内容,然后每天几点到几点采访什么内容,都计划得清清楚楚,之后让我们帮忙联系。

这让我觉得很崩溃。

在我们看来,采访这种事是需要随机应变的。在开始联系之前,你根本不知道哪些采访能联系成,哪些不成。而且,采了的也不一定就能用。所以,我们一般是先画个大致范围,边采边联系,采访都完成了,再计划怎么写。但坪井君不能接受这种无组织、无计划的工作风格。他一定要先作计划,然后不断调整计划。

这种分歧导致结果经常是这样的:坪井君发来详细计划,然后几乎被我们全部否决。我们继续按我们的步调走,于是坪井君也崩溃了,只好跟在我们后面不断地调整、调整、调整计划。

哎,想来他也真是挺不容易的。

好在最后专刊终于顺利出版,也算有了个大团圆的结局。

跑新闻的姑娘们

在上海采访期间,我先后和四位世博美女记者同房而居。在外面采访的时候,她们表现得落落大方、积极进取、巾帼不让须眉。然而,在那光鲜亮丽的形象背后,她们真实的姿态又是怎样的呢?

美女A。有幸参加了世博会的开幕式和烟火表演。烟火表演在10点左右就结束了,她被记者大巴拉到人民广场,再自行打车回酒店。谁知路上挤满了打车的人,她一直等到12点多才灰头土脸地回到酒店。

那时,我已经睡下了,迷迷糊糊之中看见她换了睡衣,然后打开电脑,端坐在电脑前开始写稿。我想,她今天可能要干到很晚了,然后便沉沉睡去。第二天早上7点半,闹钟响了,我起来一看,我的天,美女A居然还保持着前一天晚上的姿势,还在敲电脑!

我问:“你不会写了一夜吧?”

她说:“是的。大稿子,还是英文的。”

我不敢打扰她,洗漱之后,自己下去吃饭。回来一看,她还是那个姿势,还在写稿!

我说:“天啊,你简直像雕塑一样!快去吃饭吧。”

她狼狈地说了句“好”,然后又开始打字。

等到下午我从外面回来,终于没有再看见美女A端坐在桌前。据说她已经又出去采访了。

美女B。她们杂志社只派驻她一个人在上海。无奈之下,只得采访、拍照、写稿、画图一肩挑。在上海半个多月的时间,她被迫换了4次房间。待的时间越长,行李就越多,换房间的工作就变得越来越麻烦。不但要拖着箱子,而且恨不得像章鱼一样生出八只手,每手拎两个袋子。

于是,每次换房间她都会高喊:“这堆东西可叫我怎么运回北京!”

每周交稿日前夜,她又会高喊:“这稿子写得我死的心都有了!”而后仰天长啸:“我归心似箭!归心似箭!”

美女C。被领导安排去采访世博游客的感想。她说:“这根本没法采,游客们都在抱怨人多、排队要排很久,这感想根本没法写啊。”

我说:“那你咋办啊?”

她说:“我在这儿十天写了七篇稿了,这个我不采了。”

“那你回去怎么交差啊?”  “回去交不出来,领导认为我工作能力不行,下次就不会派我来了,啊哈哈。”

美女D。居然在一天之内跑了六七个热门场馆,效率超高。

我问:“你怎么能去那么多热门场馆?”

美女D:“有记者证可以走VIP通道啊。”

我:“我们也去试了,他们不让进啊,让提前预约。”

美女D得意地说:“去法国馆的时候,我说我预约了,但是一时没注意,预约的时间已经过了,你们就让我进去吧,我拍几张照片就走。他们就放我进去了。去挪威馆的时候,我说我没有预约,但是我明天就要回北京了,就想最后看看挪威馆。然后也进去了。去丹麦馆的时候,我说我没有预约,但是法国馆、挪威馆都让我进去了……”

真是厉害。从第二天开始,我们群起效仿。

私底下的美女记者们,真是很囧、很烦、很狡猾、很可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角落里的天堂/时尚新阅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7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95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