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镇上店(我记忆中的江南老家)
内容
编辑推荐

人是记忆的动物,因为有了记忆,我们对这个世界便多了几分怀念与梦想、留恋与期待。而对老家的记忆,一如山间汩汩流淌的清泉,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永难枯竭的情怀。本书收录的就是作者回忆江南老家的散文,共计38篇。分三辑编排:记忆·老家,记忆·心灵和记忆·岁月。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了作者回忆江南老家的散文,新写的有20多篇,其中有回忆老师的,如《油布雨伞》、《知之为知之》;有纪念战友的,如《擦肩而过的眼神》;有写服刑人员的,如《生存之美》、《平等有时就这么简单》;有写监狱历史的,如《感受百年南京监狱》;有随笔,如《学会感动》、《从方正之士说起》等等,再从过去发表的文章中精选出10多篇,一共38篇。主题就以记忆为主。

目录

记忆·老家

小镇上店/3

老屋/6

怀念冬天/10

上城/13

好奇心/17

大哥的楼房/20

取暖/24

犯错/26

闲话萝卜/29

油布雨伞/32

半工半读/38

荷花荷花几月开/41

记忆·心灵

忘不了,那个暖融融的秋日/47

芦花,轻轻飘/49

老管/51

冰山上的雪莲/54

思念是一只放飞的风筝/56

墓地/60

擦肩而过的眼神/62

学会感动/66

从“方正之士”说起/68

总有些记忆值得珍藏/70

“倒计时”/79

生存之美/81

平等有时就这么简单/85

“知之为知之”/88

记忆·岁月

夏季的回忆/95

超越死亡/97

许多往事,宛如平常一段歌/105

万水千山总关情/111

遥远的塘格木/122

京城捕犯记/131

希望,在黑土地上升腾/135

警服/143

选择/146

与少年犯在一起的日子/148

到地球的另一半去/154

感受百年南京监狱/165

试读章节

小镇上店

离开上店的时间是越来越远了,关于小镇的信息也早已变得依稀甚而渺茫,即使回到家乡,回到在小镇一起上过学的同学中间,也无人提起。上店就像一个保姆、一个奶妈,虽然哺育了我们,但我们却早已把她忘了。

上店实在是一个极普通的江南小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把小镇一南一北一分为二。小河清澈见低,舒缓地向东流去,与常州东门外的京杭大运河相接,成为小镇与外界连接的水上通道。一座石拱桥,把一分为二的小镇又紧紧地联在了一起。桥南是一条宽不过三、五米,长不过百把米的小街。街面上有中药店、剃头店、南北杂货店、小吃铺、老茶馆、豆腐坊等等。桥北是以恽姓为主的小镇住户,加起来大概也就百多户人家。小镇人家大多沿河而居,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青瓦粉墙掩映在绿树丛中,平和而安详,一派与世无争的样子。只有清早,热闹的早市打破了小镇一夜的宁静,老茶客的问候,小商贩的吆喝,主妇们的嬉笑声、洗衣声,和着扯篷船上老梢公的桨声,一路远去……

上店离我家有3里路的光景。印象中我在很小的时候,骑在老阿爹的肩膀上常到小镇来。那时,我还没到上学的年龄,虽然家里不富裕,但因为最小,也算一个宝贝疙瘩,每天清早,老阿爹总是早早地把我喊起,“走,去吃豆腐花。”于是,我牵着老阿爹的手,踏着清晨的露水,爷孙俩晃晃悠悠,走在薄雾蒙蒙的田野上,走上一段,我就缠着爬到老阿爹的肩膀上。到了镇上,照例花两分钱,盛上一碗刚刚出锅的嫩豆腐花,撒一点虾米和蒜叶,倒一点酱油,美美地喝下。到九、十点钟,爷俩再晃晃悠悠回来。这几乎成为每天的惯例,直至我上学。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我在村里读完小学后,就到小镇上的上店中学上学去了。学校在小镇的最北面,坐南朝北。校门外是一座大操场,校门两侧各是一排半新的平房,大约有一、二十间。往里走,便是始终让我有一种神秘感的穿堂式建筑,庭院深深,回廊幽幽,特别是老师办公室旁的小天井,老藤缠墙,竹影婆娑,还有一棵婀娜摇曳的痒痒树,颇有几分沧桑。至今想来,这宅院大概是小镇上哪一家恽姓大户人家的所在了,或许就是300多年前就名播四方的恽南田老人的居所。

上店中学不大,但在那时还是小有名气的。据说在“文革”前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不错,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年就有好几名学生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是颇为了得的事。尔后的几年,几乎每年都有数十名考生从那条古老的小街走出来,走向远方,走向未来……

也许是小镇比较偏僻,也许是学校的规模较小,若干年后,学校的高中给撤了,又过了若干年,这里成了职业中学,再后来听说学校停办了。母校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

“穹庐旧事恨飘零,地老天荒酒未醒;公子翻看新乐府,他时筵席断肠听”。小镇远去了,母校远去了,一切都已远去,而我,还能回到从前吗?

P3-5

序言

几年以前,《扬子晚报》把《小镇上店》一文给登了出来,老家的同学看到后,给我来电话,很感慨地赞扬了一番,说“文字写得很真实,很亲切,看了就像回到了当年一样”云云,这让我非常感动。不经意间,我觉得做了一件颇有意义的事。其实我知道,并非我的文章本身有多感人,而是因为我还记得这个渐渐消逝在现代化洪流中的江南小镇。

此后,我又陆续写了一些关于过去、关于老家的文字,有的发表了,有的没有,没太在意。我天生乐于活在过去,年岁渐渐大了,更是常常想起老家,想起老家的往事,想起老家往事中的点点滴滴:炊烟,夕阳,鸡鸣,狗吠……虽然所有这些都不再存活在我眼前,但却鲜活地存活在我的心中。我不知道这是人之常情,还是我的秉性使然。

有部小说叫《有了快感你就喊》,这名字够快活自在的。但我想,人到底不同于动物,有时就是有了快感也不一定可以喊。我所从事的是监狱管理工作。监狱是行刑的地方,特殊而神秘,严肃而认真,有时甚至不免压抑。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有了快感轻易是喊不得的。不过“喊叫”并不是人类唯一的表达方式,我们还可以用文字表达。文字无声,可有时比喊叫更有力量。几年来,每有余暇,我的心便不由自主地回到江南老家,徜徉在似梦非梦般的往昔岁月中流连忘返,借助文字将我的快感与惬意表达出来,一来二去,手头上积聚了10多篇关于老家往事的小散文。去年底,老同学为农先生把我的文章推荐给了《武进日报》。副总编葛长青先生阅后觉得不错,很快和我联系,说武进人写武进事,一直是他们的办报宗旨,想在《武进日报》的副刊给我开一个专栏。于是,从2010年1月起,《武进日报》的“阳湖”副刊给我开了一个“记忆·老家”的专栏,把尚未发表的9篇文章刊登了出来。

开专栏后,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干脆出本集子。这几年包括回忆江南老家在内的散文,新写的有20多篇,其中有回忆老师的,如《油布雨伞》、《知之为知之》;有纪念战友的,如《擦肩而过的眼神》;有写服刑人员的,如《生存之美》、《平等有时就这么简单》;有写监狱历史的,如《感受百年南京监狱》;有随笔,如《学会感动》、《从方正之士说起》等等,再从过去发表的文章中精选出10多篇,一共38篇,基本够一本集子的容量。主题就以记忆为主。人是记忆的动物,因为有了记忆,我们对这个世界便多了几分怀念与梦想、留恋与期待。而对老家的记忆,一如山间汩汩流淌的清泉,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永难枯竭的情怀,所以书名就取《小镇上店——我记忆中的江南老家》。

收藏家兼书法家孔祥东先生是个热心人,知道我有出书的想法后很是支持,帮我联系了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社的李向晨先生、关谊编辑则为我这本小册子的出版花费了很多心血。书名、图片、装帧设计、排版等等,都考虑得十分周到,终于使这本小册子得以顺利付梓出版。书法家朱永灵先生为我题写了书名,行者赵宇欣女士给我提供了部分精彩照片。同时,还有诸多好友、同事也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镇上店(我记忆中的江南老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建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94473
开本 16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5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