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公募的视界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中,作者采访了中国最大管理规模和最有影响力的十位基金公司总裁,其中有南方基金的高良玉、易方达基金的叶俊英、博时基金的肖风、嘉实基金的赵学军、大成基金的王颢、银华基金的王立新、兴业全球基金的杨东、海富通基金的田仁灿、国泰基金的金旭、鹏华基金的邓召明。

主体文章部分,作者以对话体的方式,走近这些基金总裁,私密对话的主题都是目前基金业最为关注的核心焦点,包括对行业恶性竞争(如产品同质化)的看法、对明星基金经理“公转私”的困惑、对股权激励的盼望、对股东利益和客户利益的选择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访问每一位基金领袖的时候,都特别采访了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如何培养儿女等个性化的话题。

内容推荐

中国共同基金目前掌握了2.1万亿的市值。它们是中国理财人群最核心的理财方式。2.1万亿市值分散在60家共同基金的手中,但其中10家基金公司则掌控了大约50%的市值。这些掌控千亿重金驰骋资本沙场的基金管理人,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希望把基金业带到何方?他们的战略是什么?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他们的性格怎样?……《公募的视界》带你走近这10家基金公司及它们的CEO。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基金监管部门、基金从业人员、基金持有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QFII等机构投资者、基金托管银行、基金代销机构、第三方评价机构、上市公司、潜在基金投资者、股票投资人及所有关心中国基金业的人士。

目录

高良玉:南方基金改动作

 对话高良玉

 南方档案

 一、南方基金股权结构

 二、南方基金经理SHOW

 三、南方业绩SHOW

 印象南方

 印象高良玉

 警惕成功是失败之母

叶俊英:易方达没有标杆

 对话叶俊英

 易方达档案

 一、易方达基金股权结构

 二、易方达基金经理SHOW

 三、易方达业绩SHOW

 印象易方达

 印象叶俊英

 最佳雇主易方达

肖风:博时下一个10年的高度

 对话肖风

 博时档案

 一、博时基金股权结构

 二、博时基金经理SHOW

 三、博时业绩SHOW

 印象博时

 印象肖风

 肖风还是那个肖风吗?

王立新:我希望往前冲一冲、再冲一冲

 对话王立新

 银华档案

 一、银华基金股权结构

 二、银华基金经理SHOW

 三、银华业绩SHOW

 印象银华

 印象王立新

 耀眼的银华

田仁灿:我的最高宗旨是守住契约

 对话田仁灿

 海富通档案

 一、海富通基金股权结构

 二、海富通基金经理SHOW

 三、海富通业绩SHOW

 印象海富通

 印象田仁灿

 和海富通一同幸福投资

金旭:我们是一群40岁涅槃的鹰

 对话金旭

 国泰档案

 一、国泰基金股权结构

 二、国泰基金经理SHOW

 三、国泰基金业绩SHOW

 印象国泰

 印象金旭

 后归江时代国泰何去何从?

邓召明:我有一个战斗的团队

 对话邓召明

 鹏华档案

 一、鹏华基金股权结构

 二、鹏华基金经理SHOW

 三、鹏华业绩SHOW

 印象鹏华

 印象邓召明

 营销力日盛,期待业绩飞扬

赵学军:我是一个不看棋谱下棋的人

 对话赵学军

 嘉实档案

 一、嘉实基金股权结构

 二、嘉实基金经理SHOW

 三、嘉实业绩SHOW

 印象嘉实

 印象赵学军

 2010是嘉实关键年

王颢:我的目标是大成成为领军基金

 对话王颢

 大成档案

 一、大成基金股权结构

 二、大成基金经理SHOW

 三、大成基金业绩SHOW

 印象大成

 印象王颢

 大成不大成

杨东:先为不败,而后求胜

 对话杨东

 兴业档案

 一、兴业基金股权结构

 二、兴业基金经理SHOW

 三、兴业基金业绩SHOW

 印象兴业全球

 印象杨东

 和杨东一起买兴业基金

试读章节

人的利益

汪恭彬:现在基金业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所谓“一仆侍奉两主”的困难,即基金公司是侍奉客户还是侍奉股东?

叶俊英:在我这里基本不存在,我们曾有两三年没有给股东分红。那几年,我和股东说,现在市场机会好,钱留下来回报会非常好。确实如此。我们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的基金,分红回报相当可观,股东都非常高兴。

汪恭彬:长期以来,基金行业普适性地存在两大阵营,一种是以业绩为导向的投资文化,一种是以规模为导向的营销文化。很多公司在基金持有人和股东利益冲突时,都选择了后者。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叶俊英:易方达股东对规模没有要求。每年开董事会,股东们都会支持我们的提议。股东最关注的,是易方达是否规范、行业地位如何、回报是否满意。目前易方达股东对回报情况还都很满意。

汪恭彬:如何解释易方达2009年规模的迅猛扩张?

叶俊英:如果说有营销压力,那也是来自业务扩展的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始终有个平衡,我们更多是考虑投资者的利益。但在中国现在这个阶段,是否可以只讲回报,不讲规模呢?某种程度上有规模才有发展空间。

汪恭彬:你希望公司能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

叶俊英:保持在行业第一梯队吧。总体上,规模与业绩的平衡里面还是要多考虑投资者的利益。

汪恭彬:比如?

叶俊英:比如QDII产品,2007年时我们有条件发,但当时市场点位高,人民币升值,我说服不了自己去发QDII投资海外。但如果我们那个时候发,可能会发得比较大。包括当时做基金的拆分、大比例分红,我们也尽量控制。

汪恭彬:你每次发基金,都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吗?2009年你们猛发指数基金,但2010年指数可能不太好,现在一致性的意见是指数平衡或者下跌市,让投资者买指数似乎不是好的选择?

叶俊英:发指数和发主动型,对投资者来说影响不大。因为都是投股市,一般两三个月建完仓。当时我们发指数基金时候,点位并不高。当然谁都无法准确地预测市场。判断什么点位发什么产品,很困难,估计对五成以上就不错了。

易方达没有标杆

没有特色就是特色

汪恭彬:易方达未来5~10年有无规划?

叶俊英:1990年代在证券公司时,我们天天都在讨论定战略。讨论来讨论去结果券商都没有特色。现在是有了,有做大公司的,有做中小板的。但这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摸索,根据比较优势慢慢确定,而不是你想怎样就形成的。你看现在券商里面,有的可能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往哪个方向去走,但有的不一定有意识。

基金行业我们也一直在讨论,但我觉得现在定下来还为时过早。为什么呢?2007年易方达就讨论过,我们要专注做权益类主动投资,觉得自己有比较优势,甚至开年终决策会议时已经提出来了,后来我说整个基金行业的实践不够丰富,还要再进一步实践和观察,很多产品刚出来还不知道以后如何,如果过早确定很可能错失发展机会。你看我们去年发指数基金发得多,如果当时被框框锁住了,就会错失很多机会。

我个人觉得,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可能还要走10年,才会真正形成各个基金公司的特色。

汪恭彬:没有定之前,你是要做全能型?  叶俊英:是啊,现在什么都做。

汪恭彬:人员配备呢?

叶俊英:基本均衡,没有特色就是特色。当然,形势会逼着公司把资源重点配到某个地方。比如我们最近要引进华尔街的人才来担纲数量化投资。

汪恭彬:在世界资产管理行业里面,易方达有没有自己的标杆?

叶俊英:没有。以后会有很多变化,现在看不清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汪恭彬:约翰·博格尔认为先锋(Vanguard)崛起最核心的原因源于它伟大的品格——伦理观和道德观以及自始至终所恪守的投资准则。易方达的品格是什么?

叶俊英:没有去总结。我对团队的要求,是诚信、专业、稳定、合作。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持信、抱朴、存谐、潜修。

最近,我对中高管理层提出还要讲政治、讲大局、讲义气、讲担当。做投资,要看《求是》、《人民日报》,光看财经类报纸是不够的。《求是》、《人民日报》是大方向、大政策。我们这里很多员工基本上大学毕业就进来了,年轻锐气,很聪明很灵气,工作非常专业,但如果过于专业,面就会太窄,看问题可能会比较片面,或许还会很固执。所以我们经常讲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

我鼓励同事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师万人长、抒万般情、拓万丈胸。

人生不同阶段,侧重不一样。大家在学校里面主要解决专的问题,进入工作单位专的方面要继续加深,但专到一定程度还要能跳出来,解决广度问题,然后再专,才会有质的飞跃。

汪恭彬:如果易方达的员工都如你所说,你期望易方达和其他基金公司的区别在哪里?

叶俊英:从个体看,基金行业的年轻人都聪明锐气,只要努力按正确的方法做事,个体差异不大。但即使个体差异很小,群体差异也可能很大。

汪恭彬:说说你的管理理念吧。

叶俊英:讲到管理,我记得前年中高层开会讨论,受到德鲁克启发,我提出以人为本、自我管理的理念。基金行业是知识型企业,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不管你有没有下属,你要就你的工作单独做决定,你就是管理者。

你要给员工充分的授权。基层员工比部门经理在其相关的领域可能更专业,我的副总在他分管的领域就比我专业。他既然比我专业,就让他干好了。所以我在公司就比较轻松了。各个副总分管的业务我过问得比较少。P23-26

序言

社会经济起飞期是由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通常需时30年,然后进入内需拉动型经济,例如2008年起的中国。农业社会对资金需求不大,例如一头牛、耕田工具、车水机便可。一旦进入工业社会,资金需求大增,只依靠亲戚朋友集资很难发展成为大企业,这时便需要股票市场作为向公众人士集资投资之用?但不是人人皆懂投资股票,股市在形成、发展初期其指数必大起大落,例如1973~1974年的香港及2007~2008年的内地A股市场,人们逐渐发现需要专业人士代为投资,由此形成基金市场迅速发展,中国情况亦一样。

投资哪只基金又成为另一门学问。在内地已有60家共同基金,哪一家最适合自己?汪恭彬访问了其中最大规模和最具影响力的10家,通过访恫它们的总裁,了解他们未来的投资策略、投资风格等,有助于投资者选择哪一只共同基金最适合自己。本书是各位在投资基金之前应一读的好书,本人诚意向大家推介。

曹仁超

2010年8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公募基金业成立12年来,掌管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十大基金公司领袖在思考什么?他们的战略、他们的性格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作者文笔优美,引人入胜。我相信《公募的视界》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智慧和长远的投资决策。

曹江林——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这是中国公募业成立到今天,最近距离、最高视角、最彻底,最核心、最真实的一次私密对话。

薛荣年——平安证券总裁

《公募的视界》是我从事投资20年来读过的最佳理财读本。

裘国根——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公募的视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恭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068125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51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1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