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体验美国中学教育(一个高三女生的交流手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于2009~2010年度曾在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市作为交换生学习一年。她从一个赴美交换生的视角,记述了对当地风土人情以及美国社会微观缩影一角的观察和思考。书稿行文流畅,思路清晰,体现了作者较好的文学素养,生动揭示了“90后”一代的风貌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内容推荐

一个17岁的中国女学生,独自从北京来到美国小城市得梅因交流一年。在这一年中,经历了严格的基督教学校和开放的美国顶尖高中的教育,获得了不少对于美国中学教育的体验与认识。书中记录了作者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感,风格清新,语言犀利,体现了当今中国青年学生的思考风格与精神风貌。

目录

引子:17岁,我在美国这一年

AUTUMN

 关于幸福

 基督徒莎拉

 夜晚,雨中,图书馆

 关于读书

 等鹿记

 我的妹妹莎拉

 矛盾的11月26日

 幸福的其他表现形式

 这个世界上

WINTER

 寒冬夜归人

 关于孤独

 与国内的爸爸吵架之后的一封家书

 佛罗里达与圣诞节

 家

 夜晚,过桥

 Tiger

SPRING

 玛莉亚

 春节

 那个叫做X的少年

 家与痛苦

 你知道春天来了吗

 和我一起远航

 克里斯·方

 愤怒的家书

 麦克

 中国学生的问题

 肖恩

SUMMER

 Central毕业典礼

 AP课程那点事

 朋友

 Logan,走好

 独自旅行:芝加哥

 美国人的读书习惯

 为什么美国人要让孩子去打工

SOMETHING ELSE

写在季节之外

 美国:小城的呼唤

 基督教在美国的逐渐消亡(美国AP文学课论文)

 Gogo Wang(毕业典礼上PetIit女士关于作者的演讲)

 浇树者(春蕾杯一等奖作文)

后记

试读章节

关于幸福

在Rolling Hills 音乐节的时候,我再次见到了詹妮弗,一个极其漂亮的印度女孩。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学校的戏剧表演之后。她穿着一条红色铅笔裙,个头高挑,曲线优美,我看得都呆了。她有些害羞,坐在安德鲁的父母和祖父母旁边,腼腆地跟我打招呼。安德鲁用手搂住她的肩膀照相,两个人都笑得特别灿烂。据我所知他们已经约会两年了,感情特别地好。

我仔细观察了他们两个,越观察就越觉得我在缩小,最后站在他们身边时,感觉我就像是个三四岁的孩子看自己的父母一样(而这不仅仅是身高差距导致的)。他们之间那种默契、那种从心底到脸上的对对方的深深的爱,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在学校的时候,我觉得安德鲁就是一个个子超高、有点幼稚,但又和我挺谈得来的高二男孩,但是当他们两个在一起时,我觉得安德鲁一下子变成了我爸一样,反倒是我睁着幼稚的双眼仰望着这“夫妻”两个。

他们不像很多公立学校的学生因为好玩而约会,他们非常认真,非常幸福。

詹妮弗非常漂亮,但是安德鲁从来不会向别人炫耀,他在学校时根本就没特意提起过詹妮弗;他们感情非常好,但是在那么多人面前他们表现得特别成熟与自然,没有一点炫耀的成分。

安德鲁给詹妮弗拿来一杯果汁,詹妮弗笑着说“谢谢”,然后凑到安德鲁耳边小声地说了几句话。安德鲁穿着戏剧里的盔甲,“呵呵”地笑了:“你真这么觉得啊?我在台上有些紧张,都没注意到。”

詹妮弗笑笑,把手放到安德鲁的肩上摩挲着:“你表演得特好,超出我的意料呢!” 她小声地说。

安德鲁低下头来看她,他的眼里并没有那种显而易见的疼爱,而是那种深深的理解和那种对于詹妮弗的鼓励的感激。爱丽(安德鲁的妹妹)走过来:“珍(詹妮弗的昵称)!我想你——我想死你了!”

詹妮弗一把抱住她:“爱丽!你太棒了!你演得太好了!”

安德鲁看着这两个人,微微一笑,然后就走开了。

一个晚上我只看见他和詹妮弗在一起几次,但是他们那种对彼此的了解与默契真的把我吓了一调。安德鲁17岁,詹妮弗18岁,当他们在一起时,我却觉得他们已经认识了50年。那种爱不是给旁人看的,他们似乎灵犀相通,根本不用总是黏在一起像在对别人说:“我俩看上去是不是很般配?”他们不需要,因为他们彼此已经非常了解非常幸福了。

在Rolling Hills音乐节的时候,我们吃过中饭,又开始排练。詹妮弗进来得很晚,我转头看她,发现她竟然满脸是泪。

“天,你怎么回事?”我问。

“我没事。”她擦擦脸,但是眼泪还是不停地流出来。

“珍!怎么了?”旁边她的朋友都在问。

“我没事,我没事,没关系的。”她越是这么说,眼泪却越多。

“珍!”

她终于抬起头来: “我知道……我知道我不该在乎的,但是我真的特难受……”

我们都屏住呼吸。

“是丽贝卡,我……我不能再忍她了……她问艾丽莎我是不是还和安德鲁在一起,艾丽莎说,当然的啊,他们都交往两年了。丽贝卡说:‘那又怎样。’艾丽莎说:‘他们以后是要结婚的。你别瞎想了。’然后……然后…… ”

“然后怎样?”  她深吸一口气:“丽贝卡说,反正他们结婚以后一定会马上离婚,因为安德鲁会知道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天,我真不能相信她会这么说!”

詹妮弗的眼泪像掉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我知道安德鲁不会的,但是……我只是……我只是不能相信这样的话竟然会从一个人、一个人的嘴里说出来!”

“那个婊子现在在哪儿呢?”杰西卡小声说,“她在这儿吗?”

“没关系,没关系,到时候我要去找她谈话的,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人,我已经忍她很久了。”詹妮弗擦着眼泪说。

最后我们终于发现那个丽贝卡竟然就是独唱中的一个。在她之后的独唱中出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咳嗽声,每一声都像是“咳咳咳……whore(婊子)……咳咳咳……”

后来我问詹妮弗:“你们真的会结婚吗?”

她微微一笑:“如果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的话,哈哈,我们会结婚的。”

“可是你不觉得……这有些太早了吗?”

“我遇见的是安德鲁啊,”她的眼中一下子充满了光,“我想我得跟他过一辈子了。”我看着她漂亮的脸,感觉更美了。

“我大概会去爱荷华州立大学或者德雷克大学,然后当一个政治老师,”她眨眨眼,“我就喜欢那些东西,你知道的,我姐夫是你的历史老师,我就喜欢他教的东西。”

的确,萨维吉老师的确是詹妮弗的姐夫,我知道这很复杂,如果安德鲁真的和詹妮弗结婚,他就又和他的老师有了关联。天,这世界真小。

“真好。”我由衷地说,“我在想象你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

“哈哈,我知道我们的孩子会超级可爱。”她仰起头,闭上眼睛,“黝黑的皮肤,高个子,大眼睛……我希望她的鼻子像安德鲁呢。”

“你们太令我惊讶了,”我说,“我知道有很多人会不停地约会,就像胡闹一样。”

她突然定定地看着我:“如果不是安德鲁,我是绝对不会跟别的任何人约会的。我觉得,如果约会只是为了好玩而最终不会结婚的话,那纯粹是浪费时间。”

“可是你不约会也不会发现安德鲁就是你的真爱啊?”

“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我们两个就像是被命运安排的一样。我们两个就是注定要在一起的。”她轻轻地说,仿佛是在对命运说话。

P10-12

序言

收到逅逅的书稿,我有些惊讶,在美国做交流生,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个重大挑战,不想她竟在应对挑战之时,还有如此收获。作为她的校长,我自然高兴,也当然自豪。

我原本以为,她会在她的书稿里向我们讲述自己在美国学校里丰富多彩而又紧张有趣的生活,可看完书稿才发现,她写的东西与我预设的不大一样。事实上,她把切入的角度放在了有着独特个性的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她的思想,青涩中透着些许锐气,既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又富有大多数同龄人少有的理智。书中不仅分享了北美学校独有的人文内涵和人情风貌,而且真实地记录了她在异地产生的内心疏离感以及思想的波动,甚至是与美国家人互动时出现的生活上的小差异和价值观上的种种分歧。书中涉及的人物并不多,但内容很丰富,一幕幕场景蒙太奇般地组接起来,其中随想占了大部分篇幅。

从她的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逅逅是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学生。她在美国的一年游学生活中,大多数时候都能坚持与外国的同学、与自己美国家庭的姐妹平等对话,能够尊重别人,与人为善,又可以换位思考,单是这一点就非常难能可贵。因为在我看来,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卓越学生,必须学会尊重别人的想法,就像伏尔泰说的一样:“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尤其面对今天我们校园里的学生,强调这一点显得特别重要。因为90后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特别强,比较容易忽略别人乃至整个团队的感受和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逅逅在美国的思想成长经历,也给了许多打算让孩子出国求学的家长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再扯远一点,我们学校致力于让相当比例的高中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涯里有一年的国际教育背景,但如何使学生完成与不同合作学校的课程对接,使学生快速适应不同学校的学习生活,接受高效的教育等问题,在读了逅逅的书后,我意识到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逅逅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她把自己在异国的内心世界用文字表达出来,并愿意拿出来跟同龄人分享,出版成书,可见其想法不一般。我非常支持这样能独立思考、志存高远的学生,因为,有些事情现在年轻的时候不做,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去做了。

我愿用台湾作家林清玄给青年学生的忠告与王逅逅及所有与她同龄的人共勉之:

“人生是一座富矿,其中不乏昂贵的金子和钻石,但也有不少普通的煤和铁。而这一切,都埋藏于坚硬的地表之下。开采它,需要时间,需要经历。现在你们正逢年轻,这正是你们的优势!”

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 李希贵

后记

离我写这些东西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日子里,我又遇见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比起几个月前或者是一年前的我又长大了一些。再回头看自己写的这些东西,发现有不少想法已经变化:以前的自己好像距离现在的自己很遥远了……

成长真是件奇怪的事情:今天是这样,在这个地方;明天又是另一个样子,在另一个地方了。但是从前的那个自己总是很鲜活地从以前的文字里头蹦出来,对着现在的自己指手画脚。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所说的,“于是我们奋力搏击,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冲退,回到了过去。”

我原本没有意愿写一本书,当初我也没有想过这些东西会变成一本书,我只是把我看到的想到的东西写下来罢了。

在这里我必须感谢我的接待家庭:大妹妹莎拉,小妹妹克里斯汀,美爸和美妈,Cinder和Tiger。是我的父母妹妹们在我敲字的时候悄然走开,在我很晚还在写文章时轻轻敲门提醒别太晚,也是他们帮我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书中对于他们的宗教的看法可能有些偏激,但那是作为一个无神论者真实的看法,与他们本身的看法无关。莎拉刚开始跟我闹矛盾也都是真的,但是在我回国后,我在Facebook上看见她把她的头像设成了和我在一起的照片——她永远是我需要疼爱、需要理解的妹妹。克里斯汀还是一如既往的乐天,而我的美妈美爸就像我的亲生父母一样,即使现在分离两地,也总是在关心着我;关于我心爱的小狗Tiger呢,据克里斯汀说,Tiger在我走后的那一周里,每天晚上都在我空着的房间里睡觉……

这本书能够出版,真的需要感谢许多许多人。首先是中国妇女出版社的老师们,晶晶阿姨,魏可编辑……你们为这本书费了很大的力气;其次就是珠珠姐,小高姐姐,小徐哥哥,加香姐姐……

再有,要感谢为本书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写序的李希贵校长和提过宝贵意见的孟邻老师。我初中就读的北京市卫国中学和高中就读的北京市十一学校都是栽培我的地方,也为我提供了许多的灵感。谢谢学校,谢谢亲爱的老师们!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虽然我们经常吵架,我也经常不按你们说的去做,但最后我们都能和解。这就是家庭的意义嘛——虽然早上还在拌嘴,中午却可以吃上香喷喷的肉丝面。

还要谢谢在美国这一年中遇见的朋友们。我书中的这些主人公们:Cora,Carissa,Seirra,Nancy,Michael,Kristina一家还有亲爱的Elle。如果没有她们,我在美国的生活会乏味很多,也就不会这么丰富多彩。

在我回国之后,我在北京通过Elle认识了一些PIB(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学习项目)和以前在师大二附中SYA项目的朋友们,他们让我看见了什么是真正的杰出:杰出并不只是知道许多东西,而是能够与不同的人交流,并且对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那么感兴趣。金发美女Elle,可爱的Nick,“美丽”又有脑子的Sam,高智商的Max,格斗游戏天神Warren……你们都是我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朋友。

我在美国的时候,有时很痛苦,就会给国内的同学写邮件、打电话。让我最感动的是秋阳写来的长达3000多字的信,这可是她在高三最紧张的时候写的啊!在美国,感觉到孤独的时候就会想到在国内的朋友们,心中就会漾起丝丝暖意——毕竟,还有这么多人在我的身后支持我!Js,赵妞,乃文,陈谦,钰茜和妈妈,薇薇和刘芬阿姨:谢谢你们。

感谢我的“四人帮”:Lizzie,羊驼王昊宇和Cheese。虽然你们表面上总是嘲笑我“污蔑”我,但我知道我们的感情有多深。

最后,我想再次提到一个永远也看不见这本书的人——Logan。Logan并不算我非常亲近的朋友,但是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再变成非常亲近的朋友了。他也不会有机会看到这一本书和写他的文章了……  我希望我写下的这些东西能够带给所有的读者一些真正的、持久的关于生命和生活的思考。总有一天,我们回忆起生命中曾经有过的一年,就像它被刻录在了一张没有去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去听的唱片当中。这张唱片实实在在存在着,可是我们平时却不会想起。但是,有朝一日当我们被生活击败的时候,这张唱片里的旋律就会缓缓地从昔日的尘埃里飘出来,异常清晰地展现曾经的那个自己……

我书中所写的这些东西只代表了17岁的我,而这个我,不管是绚烂还是丑恶,都已经留在了过去。下一个街角会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旋律肯定会跳出来,也许是现在,也许是未来……

于是我对自己说:出去走走吧,趁自己腿脚还利索;多思考问题吧,趁自己头脑还灵活;与人为善吧,趁自己还有这个能力;听从自己的内心吧,趁自己还活着!

书评(媒体评论)

她把切入的角度放在了有着独特个性的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她的思想,青涩中透着些许锐气,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又富有大多数同龄人少有的理智。

——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全国著名教育家)

Gogo身上还有一点特质令我钦佩,那就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的特质。

——Ms.Pettit(作者的美国文学课教授)

更令人惊异的是她成熟不羁的思想,真是后生可畏啊!

——一位最先读过书稿的老师

你这个看似叛逆的家伙,现在我要对你刮目相看了!

——作者的一位同学

我希望我写下的这些东西能够带给读者一些真正的、持久的关于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本书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体验美国中学教育(一个高三女生的交流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逅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701045
开本 16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9.712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