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凯恩斯方案(通向全球经济复苏与繁荣之路)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是如何深陷危机之中的?怎样利用凯恩斯经济学基本原理避免这种混乱局面?

保罗·戴维森阐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并给出了适用于这场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案——有关支出、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监管以及工资等的建议和详细计划。本书将给予读者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

内容推荐

今天的金融危机已导致对自由放任式经济政策信心的广泛缺失。在本书这本书中,作者保罗·戴维森(Paul Davidson)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世界是如何深陷危机之中,但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怎样利用凯恩斯经济学基本原理避免这种混乱局面。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致力于促使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但是我们的现行制度已呈现出一种令人沮丧的局面。凯恩斯主张通过政府干预与鼓励私人投资相结合,以减缓衰退-萧条-繁荣这一经济周期的不利影响。他的经济政策曾帮助世界摆脱了大萧条,而且他也是罗斯福新政背后所蕴含思想的重要影响者。

在本书中,凯恩斯理论专家戴维森(Davidson)提出了有关支出、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监管以及工资等的建议和详细计划。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扭转我们过去政策的不利影响。凯恩斯影响的复兴案例在本书中随处可见,比如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n)制定的一揽子刺激计划。与此同时,本书阐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以及适用于今天危急情况的解决方案。

目录

推荐序一(朱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特别顾问)

推荐序二(王福重中央财经大学政府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推荐序三(华民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推荐序四(刘骏民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译者序

中文版序言

第1章 理念影响决策

第2章 引发21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理念和政策

第3章 品茶“预知”未来: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古典理论

第4章 钱在用于消费时才算钱有所值

第5章 关于国债和通货膨胀

第6章 经济复苏之后论改革

第7章 改革国际贸易

第8章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第9章 迈向凯恩斯为之骄傲的文明经济社会

第10章 凯恩斯生平

附录 美国的大学为什么从未教授过凯恩斯理论

注释

试读章节

在那个秋季,随着局势的一天天恶化,人们渐渐地明白了,政府的救援资金仍然不能满足恢复经济繁荣的需要。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开始认识到,有必要支付巨额财政资金来帮助经济复苏,或至少阻止失业的进一步增加,防止已濒临破产的企业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这类由政府支付资金救助经济复苏的计划,通常被称之为“凯恩斯经济刺激计划”,它是以20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命名的。

在2008年10月23日出版的一期美国《时代》周刊杂志上刊登的《凯恩斯回归》一文中,引用了罗伯特□卢卡斯的话,他这样说道:“我猜想,现在人人都成了藏在散兵坑中的凯恩斯主义的拥护者。”文章的作者罗伯特□卢卡斯因首次提出理性预期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形成如下理念:自由市场会提供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任何经济问题的所有答案。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输出国组织制造的石油价格高涨,曾一度导致一轮极高的通货膨胀。当时曾被错误地认为针对通货膨胀问题的“凯恩斯主义”解决方法似乎未能发挥作用,相反,它似乎引发了一段经济滞胀时期。所谓经济滞胀时期是指,同时存在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的经济萧条时期。当时凯恩斯主义治理通胀政策的失败,以及公众对越南战争的反战情绪等,加深了公众对美国政府政策的不信任。对大政府政策的厌恶情绪迎合了公众的想象力,并为那些鼓吹将大政府赶下台理论的人打开了方便之门。

与此相呼应的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和政府中的政策制定者已经埋葬了凯恩斯的经济学观念和理论,他们几乎将其完全忘记了。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及其同事的领导下,经济学专业的理论又重新回到了以自由市场、放任自由经营的意识形态所主导。公众和政府政策的制定者接受的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教育,这种理论认为,只需做如下两件事便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第一,终止大政府时代,将税收减少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政府便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奢侈的”工程项目;第二,废除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的新政所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将市场回归自由。这种实施所谓的小政府和自由市场的愿望受到政客的欢迎,这些政客们也包括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和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

在主张终止各种形式的政府调控,保证金融市场自由的倡导者中,最积极、最坚定者当属艾伦□格林斯潘,此人1987~2006年期间曾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在艾伦□格林斯潘领导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那段时间里,公众和政客都把他视为从不会犯错误的圣人。在过去的这些年,每次向美国国会专业委员会证明提案时,格林斯潘总是闪烁其词,他惯于使用令人费解的语言,向国会阐释在不受政府管控的、成熟的金融体系之下带来经济繁荣的必然性。在他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时,美国经济的确经历了一段长期的低通胀和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时期。但从事后对这一发展阶段的分析来看,人们承认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因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以及紧随其后的21世纪初的房地产泡沫。目前,许多“专家”又因此开始转而怪罪于格林斯潘,他们认为,造成以上泡沫的原因正是因为在格林斯潘的任期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实行了放松银根,以及低利率的货币政策。

尽管如此,在其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期间,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执政,格林斯潘极佳的说服力能够令每一届总统领导下的政府都认可他的理念:一整套自由市场可以有效运作的理念。事实上,比尔□克林顿总统在其1996年的《国情咨文》中就已经宣布“大政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尽管存在着对大经济和小政府理论的乐观情绪,以及格林斯潘积极倡导的这种理论,但现在看来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由于连续几十年推行市场自由化政策,以及缩小的政府支出计划(军事及国防开支除外),美国和全世界的经济都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2008年10月23日,在向美国众议院监管和政府改革委员会作证时认错的著名道歉证词中,格林斯潘承认,他过高地估计了金融市场自由化的自我调控能力;他完全忘记了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可能产生如此强大的对经济的破坏力。格林斯潘在为研讨本次金融危机事先准备的证词中如是说:

这次经济危机已经证明,它比我所能够想象得到的要广泛得多……我们当中那些曾经指望金融贷款机构会出于自身利益去保护股东利益的人,特别是我个人,此时都无不为之感到震惊,更难以置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已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巨大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价格评估系统,它综合运用数学家和金融专家的才智,并且得到现代化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的支持。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发现自由市场价格模型的重大创新者,这一重大创新全方位地支持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并使其取得进展。这种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模式曾处于统治地位长达几十年之久。而到如今,这座知识大厦整个都坍塌了。P2-5

序言

写作本书的初衷是打算写一本经济学的“科普读本”而不是“学术著作”。学术著作一般是为经济学专业人士而著,书中充满专业术语,而一般非经济学专业人士如果想通过读这类书籍了解我们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则会不知所云。但与此不同的是,一部通俗的经济学书籍,能够对经济中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给出简单明确的解释,这种通俗读物不用只有经济学专家才能懂的专业性语言,把经济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都隐藏在晦涩难懂的阐述之中。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思想家。早在1936年他出版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他就已经对如何解决困扰发达国家自身的经济顽疾,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思路。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大部分成员都采纳了凯恩斯提出的减少失业的方案,但是仍有许多大学教授始终不能够理解或不教授凯恩斯的经济分析框架。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请参见本书附录中的相关内容。这些部分详细地介绍了人们是如何忽略凯恩斯的分析框架的。即使到了今天,那些电视屏幕及平面媒体上的经济专家所喋喋不休的凯恩斯主义理论,也绝大部分与凯恩斯创立的经济制度格格不入。凯恩斯所阐述的经济制度全面地诠释了如何使用货币,如何以市场为导向。

因此,我的这本通俗“科普读本”主要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向读者提供一本凯恩斯主义的入门指南。我是想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凯恩斯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以及理解这些分析框架与当今应用的货币政策,与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本书还不仅针对美国和欧洲读者,它对世界各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来说,也相当于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入门指南和重要评介。我这里所指的政府,是那些旨在提高本国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政府。不论是什么样的国家,只要政府真正愿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有必要读懂凯恩斯。

我上次访问中国是在1989年。那次来中国时,我发现中国的经济学教授们对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弗雷德里克·哈耶克这两位教授所主张的保守派市场有效理论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但却对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及《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力却知之甚少。所以,我希望能够通过本书把凯恩斯介绍给中国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教授、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不同专业的知识界人士。

读者也许会认为,本书是以解决北美和西欧等具有高度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问题为着眼点的,而且还忽略了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及其存在的问题。这里,我希望能够通过这篇序言,纠正读者以上的错误看法,因为这种看法是对本书及其书中所述观点的误解。本书中有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告诉中国的读者,本书的观点能够使中国的经济朝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它还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中现存的问题。除此之外,本书还阐述了何种经济制度能够使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能够对其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迄今为止,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制度并没有发展到十全十美的地步。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认可了市场经济制度,其中的工商企业可以由企业管理者自己管理、依据市场条件决策经济事务等好的做法,加快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中国也因此备受赞誉。

在过去1/4的世纪里,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还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劳动力队伍。然而,以人均收入计算,中国的排名却位于110个国家之后,它甚至落后于格林纳达、塞尔维亚、库克群岛和厄瓜多尔等国家。由此看来,中国除了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经济总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人均收入水平。这才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真正最重要的经济发展目标。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论证了,当消费者都非常富有,并且都有正式工作,而不是面临收入停滞甚至下降时,工商企业以及国家的日子才会好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已经从全球最大的债权国沦落为最大的债务国。与此同时,中国却成为美国的最大债主。为了有助于美国对中国的债务问题的解决,美国国会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压力,迫使奥巴马政府要求中国政府采取灵活的汇率政策,以敦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0%-40%。如果能够照此比率提高人民币汇率,中国的产品与美国的产品相比就不再有过高的竞争力,这样做带来的结果还会降低美国工人的失业率,提高其工资收入,这是因为跨国界的工资套利会因此而变得不那么有利可图。

当然,这样一来就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将减少,中国在出口行业的失业问题将更加严重。为解决出口型工业企业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问题,中国应该鼓励进一步扩大内需,以增加对工业产品的国内需求。但是,难就难在这里!

说到底,如果中国希望以一个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制度来强化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培育出一支庞大的、有着高收入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力量,以此来确保中国的内需能够受消费拉动而长期增长。正如我们所注意到的,尽管中国经济在目前的出口导向型带动下能够高速增长,但是,限于中国人均收入的落后,中国几乎不大可能建立起有着高收入的庞大中产阶级队伍,也难以制造出巨大的永久性消费需求。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中国发生了一些事件,例如有些在中国经营的外资企业,如日本的本田汽车公司等,因工人的低工资问题发生了劳工纠纷。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这些企业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有些公司甚至将工人工资提高了几乎一倍。但是,如果这些企业仍想保持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企业为工人增加工资的部分则必须由该企业其他生产环节上的降低成本来予以弥补。

然而,如果增加工人工资的事情仅仅局限于少数企业,那么,这种做法只能改善在这些企业中工作的工人的收入,而他们只是中国整个劳动力就业人口中的一小部分。但是,一旦这种翻倍地提高工人工资的做法迅速扩展到全中国的每一个企业,那么,中国企业为国人消费所生产的产品将推高通货膨胀水平。

但是,如果不能大幅度地提高中国工人的收入水平,就不能培育出中国庞大的中产阶级,而培养中产阶级队伍是中国经济发展计划中所希望做到的。没有这样一个阶级的产生,中国的内需就不能够成为国内消费的基础。这里所说的提高国内消费水平的目的是,以中国国内对本国工业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去替代中国目前这种主要依靠出口带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整个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国家的工资收入占其国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大约可达60%-67%,他们的国内消费往往能够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3左右。也就是说,西方国家是以工资收入支撑起国内绝大部分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中国应该从这些最简单的数字中认识到,只有当中国的劳动力生产成本大约接近中国GDP总值的60%时,中国才能有足够的工资收入来支撑中国对其消费本国产品的需求水平,并由此推动中国的工商企业实现全面就业。

如果中国愿意成为21世纪版“凯恩斯计划”的成员国之一,即成为我命名为国际货币清算联盟的成员国之一(有关国际货币清算联盟,请参见本书中的第7、8章),那么,中国就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国内工资水平,以培育一个庞大稳定的、供本国工人消费的国内市场,同时又能够维持出口工业的良好就业状况——国际货币清算联盟的货币单位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变化是,中国在提高工人工资水平可能造成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只允许外国人持有的清算联盟货币的购买力不丧失其原有的购买力水平。如果外国人所持有的货币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购买力是稳定的,那么,可以预期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也是稳定的。

本书的宗旨是,只要每个国家都不再谋求自己在国际上保持更强的竞争力,那么这个世界就仍有可能实现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因为,如果应用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作为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像凯恩斯先生所提出的那样(详见凯恩斯所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版,第382-383页)。首先,假使各国既能够用国内政策提供充分就业,又能够在人口趋势方面维持均衡,各国间就不至于有重大的经济力量使相互发生利害冲突。在这种情形之下,就会有更正当的国际分工以及国际间借贷之余地,但却没有迫切动机,以竭力向国外推销本国商品,或拒绝接受外国商品,而当前这种行为的目的,倒不是因为必须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而是在故意使国际收支不平衡,从而形成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国际贸易顺差。其次,国际贸易之性质也将因此而有所不同:国际贸易不再是一种竞相的铤而走险,因为要维持国内一定的就业水平,就不能不限制进口,并竭力向国外推销本国商品。这种办法即使成功,也不过是把失业问题转嫁给邻邦,使得邻国之经济情形恶化罢了。

如果各国都能够按照凯恩斯的解决方案行事,国际贸易将不再是现在这样,它将是在互利条件之下,各国均心甘情愿,不加阻挠地把商品与劳务进行相互间的交换。

书评(媒体评论)

一本关于凯恩斯学说的新书,阅之,所得颇多。眺望窗外,浮云片片,层峦叠嶂,展向无尽的天际,恰似这本即将问世的新著。章章节节,处处有精彩,也展向无限的思想空间。

——朱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特别顾问

《凯恩斯方案》是一本好书,看起来通俗易懂,又不乏深邃的思考和睿智的评论,其丰富的想象力有开启读者的心智之效。

——刘骏民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现在,金融危机尚未过去,各国依据凯恩斯主义制定的刺激计划,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尽管最后的结果未知。不过,这是为凯恩斯辩护的极好时机,无疑,戴维森抓住了这个机会。

——王福重

著名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政府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作者

时逢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欣然获得《凯恩斯方案》先睹为快的机会,一气读完,感受颇多……2008年危机发生后,戴维森认为有必要把凯恩斯主义重新介绍给世界各国的政府和普通读者,以便能够让世界早日走出这场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由于戴维森采用了科普读物的写作方法。并得益于译者孙时联女士驾驭两种文字和经济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此书读来确实既津津有味。又通俗易懂。

——华民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保罗·戴维森一贯抨击传统经济学,批评它们忽视了凯恩斯对不确定性的强调,抨击应用货币作为价值储存导致了经济危机。保罗·戴维森在他的这部新著中,明晰地揭露了导致目前这场世界性经济萧条在理性认识上的错误,揭示了凯恩斯思想将如何帮助这个世界实现一个“文明的经济社会”。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凯恩斯传(1883—1946)》一书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凯恩斯方案(通向全球经济复苏与繁荣之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保罗·戴维森
译者 孙时联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318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91.348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