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明词学文集》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八册,荟萃杨海明的十一部专著,并收录了数十篇未结集出版过的论文。杨海明30多年来辛勤耕耘,其在唐宋词领域的丰硕成果,为新时期词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天地。其文集的出版可谓是我国词界的一件盛事。
本书为《杨海明词学文集》第一册,由“唐宋词风格论”和“张炎词研究”组成。
| 图书 | 杨海明词学文集(1)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海明词学文集》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八册,荟萃杨海明的十一部专著,并收录了数十篇未结集出版过的论文。杨海明30多年来辛勤耕耘,其在唐宋词领域的丰硕成果,为新时期词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天地。其文集的出版可谓是我国词界的一件盛事。 本书为《杨海明词学文集》第一册,由“唐宋词风格论”和“张炎词研究”组成。 目录 总序/001 【卷一 唐宋词风格论】 序言 唐圭璋/003 引言/004 上编 唐宋词的“主体风格”及其变革 第一章 抒情的“狭深性”造就了词的“总体风格”/008 第二章 晚唐五代小令词——“总体风格”的形成阶段/021 一、唐代民间词——词的真正“本色”/021 二、盛、中唐文人词——真正的“诗余”/022 三、晚唐五代文人小令词——“总体风格”的定型阶段/023 第三章 “世运升降”——“总体风格”形成的“时代”原因/027 第四章 “南国情味”——“总体风格”形成的“地域”原因/031 第五章 “曲子词”——“总体风格”形成的“文体”原因/035 第六章 “虽小却好,虽好却小”——对晚唐五代词体现的“总体风格”的历史评价/039 第七章 柳永慢词——“主体风格”的第一次变态/043 一、北宋小令派——“主体风格”的延伸和发展/043 二、柳永慢词——“主体风格”的第一次变态/045 三、柳永慢词——开出了“宋词”的新格局/050 第八章 周邦彦词——“主体风格”的第二次变态/054 一、“取短补长”——秦观词的“情韵兼胜”/054 二、“缜密典丽”——周邦彦词对“主体风格”的第二次变态/056 第九章 南宋“雅词”——“主体风格”的第三次变态/061 一、“复雅”——对于“主体风格”的某种修正/062 二、姜夔词——“雅词”的一个标本/065 三、吴文英词——“雅词”的又一“标本”/068 四、“曲终奏雅”——唐宋词“主体风格”的尾声阶段/071 第十章 “以诗为词”——对“主体风格”的变革/077 一、李煜词——“以词言志”的开始/078 二、“以诗为词”——苏轼对于“主体风格”的变革/081 三、苏轼词——开辟了宋词的新天地/090 第十一章 “以文为词”——对“主体风格”的进一步变革/093 一、“以文为词”——词体的一种“适应性调整”/093 二、“以文为词”——苏轼词风的光大与发扬/096 三、“以文为词”——对于“主体风格”的进一步变革/098 四、宋亡前后的“政治批判词”——“以文为词”的新发展/105 第十二章 不同风格之间的并存和交融/109 一、“才人伎俩,真不可测”/109 二、“摧刚为柔”和“刚柔交融”/111 下编 杂论 第十三章 雅与俗/115 一、宋人的“雅”、“俗”之辨/115 二、戏谑词——“俗词”的一种代表作品/119 三、隐逸词——“雅词”的另一类代表作品/122 第十四章 刚与柔/128 一、“诗刚词柔”/128 二、“以诗(文)为词”——词中的“刚性美”/130 三、以“硬笔”写“柔情”的姜夔词/133 第十五章 疏与密/139 一、温、韦词的疏、密比较/139 二、姜夔一吴文英一张炎:疏一密一疏/142 第十六章 自然与雕琢/148 一、李煜、李清照——“自然而工”的圣手/148 二、周邦彦——“雕琢而工”的能人/154 余论/158 参考文献/163 再版后记/167 【卷二 张炎词研究】 序言 唐圭璋/171 前言/172 第一章 张炎的家世/184 一、张炎家世考/184 二、张俊/191 三、张镃/193 四、张濡/196 五、张枢/196 六、张族其他子弟/198 第二章 张炎的生平事迹/201 一、前期生活(1248—1275)/201 二、中期生活(1276—1291)/205 三、后期生活(1291一?)/212 四、张炎的交游及其思想态度/214 第三章 张炎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趣味/216 一、南宋士大夫文人集“富贵”与“高雅”于一身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趣味/216 二、从张镃、张枢看张族子弟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趣味/220 三、风流、儒雅——张炎入元前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趣味/223 四、悲剧生涯所导致的“伤痕”心理——张炎入元后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趣味/225 第四章 张炎的词学渊源/228 一、从对遗产的继承看张炎的词学渊源/228 二、张炎词的直接词学渊源/232 第五章 张炎词创作的三阶段/237 一、前期词(1276年前)/237 二、中期词(1276—1291)/241 三、后期间(1291年后)/244 第六章 张炎的艳情词/248 一、张炎入元以前的艳情词/248 二、张炎入元以后的艳情词/250 第七章 张炎的西湖词/257 一、西湖——两宋“繁华”历史的见证/257 二、西湖——南宋故国的象征/259 三、张炎西湖词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264 第八章 张炎的北行词/270 一、宋人两种风格的“北行词”/270 二、张炎的北行词/272 第九章 张炎的咏物词和节序词/280 一、张炎的咏物词/280 二、张炎的节序词/287 第十章 张炎的隐逸词/291 一、隐逸词在南宋的蓬勃兴起/291 二、张炎的隐逸词/294 第十一章 张炎词的思想内容/297 一、“黍离之悲”——张炎词的基本主题/297 二、软弱、消沉的词人自我形象/301 第十二章 张炎词的艺术特色/304 一、深婉雅净、清丽疏朗的风格特色/304 二、琢字炼句、归于醇雅的语言特色/306 三、孤雁冷蛩、夕阳枯荫的关感特色/310 第十三章 张炎的词学理论/313、 一、张炎论词的总纲——“雅词”论/313 二、“婉丽”、“清空”的风格论/315 三、反映着时代风尚的文体论/318 四、注重“锻炼”的修辞、技巧论/320 第十四章 张炎词的影响和评价/323 附录/333 一、有关张炎家世的若干材料/333 二、有关张炎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的若干材料/335 三、对张炎词的若干评论/338 张炎年表/352 参考文献/358 再版后记/359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杨海明词学文集(1)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杨海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30185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5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40 |
| 出版时间 | 2010-10-01 |
| 首版时间 | 2010-10-01 |
| 印刷时间 | 2010-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8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39 |
| 宽 | 171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