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七大部分,共26章。本书的第一部分为电子政务导论,由第1章至第4章组成;第二部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由第5章至第6章组成;第三部分,电子政务的规划,由第7章至第10章组成;第四部分,电子政务的实施,由第11章至第13章组成;第五部分,电子政务的运行与服务,由第14章至第18章组成;第六部分,电子政务中用到的主要支撑技术,由第19章至第23章组成;第七部分,电子政务的管理,由第24章至第26章组成。全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国外先进经验和我国国情相结合,抓住电子政务的核心——政务,重点介绍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政务随之发生的变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本书从MPA学员和政府公务员实际需求出发,对电子政务的主要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全书分七大部分,共26章,分别阐述了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电子政务的规划,电子政务的实施,电子政务的运行与服务,电子政务中用到的主要技术,电子政务的管理等。全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国外先进经验和我国国情相结合,抓住电子政务的核心——政务,重点介绍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政务随之发生的变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本书是为MPA学员、公共管理专业学员编写的教材,也适于做政府公务员以及从事电子政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用书。
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电子政务导论
第1章 电子政务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1 电子政务的定义
1.2 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特征
1.3 电子政务的产生背景
1.4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第2章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
2.1 电子政务与“阳光政府”
2.2 电子政务与政府客户管理
2.3 电子政务与政府知识管理
第3章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及其内容和形式
3.1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3.2 电子政务服务的对象、内容和形式
第4章 国外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4.1 美国电子政务
4.2 加拿大电子政务
4.3 英国电子政务
4.4 新加坡电子政务
第二部分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5章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
5.1 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历程
5.2 中国电子政务中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情况
5.3 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开始发挥作用
5.4 政府上网工程已具规模
5.5 电子政务取得的成效
第6章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1 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
6.2 电子政务系统“条块分割”形成信息孤岛
6.3 信息化发展失衡
6.4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较为薄弱
6.5 安全保障缺乏整体统筹和资金
6.6 缺乏总体规划和相关标准
6.7 缺乏全面的评价、监督体系
6.8 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欠缺,普及和培训仍待加强
6.9 资金瓶颈
6.10 多头管理和管理职能缺位
第三部分 电子政务的规划
第7章 从政府模型到电子政务模型
7.1 政府的定义、范式和职能
7.2 政府模型
7.3 电子政务总体模型
7.4 电子政务中的子模型
第8章 政府信息资源规划和共享模式
8.1 GIRP的概念和作用
8.2 GIRP的基本工作步骤
8.3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路径和模式
第9章 政府业务流程再造
9.1 政府的目标、职能、流程和业务活动
9.2 GPR的概念和目标
9.3 GPR的起源
9.4 GPR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9.5 GPR中的流程识别
9.6 GPR的步骤
9.7 GPR的优化
9.8 实施GPR的风险和对策
9.9 GPR案例
第10章 电子政务技术平台规划和一站式服务规划
10.1 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规划
10.2 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规划
第四部分 电子政务的实施
第11章 电子政务项目的外包
11.1 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的模式
11.2 外包项目的招标
11.3 外包项目的合同
11.4 政府在外包项目中的主要任务
第12章 电子政务项目的项目管理
12.1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12.2 电子政务项目的特性
12.3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4 组织管理
12.5 计划管理
12.6 范围管理
12.7 进度管理
12.8 成本管理
12.9 质量管理
第13章 电子政务项目的监理与审计
13.1 电子政务工程监理
13.2 电子政务工程监理的基本框架
13.3 监理的阶段实施
13.4 信息系统审计
13.5 电子政务审计
13.6 电子政务审计的方法
第五部分 电子政务的运行与服务
第14章 政务门户网站的运行
14.1 政务门户网站概述
14.2 政务门户网站的运行管理
14.3 政务门户网站的维护
14.4 政务门户网站的安全管理
第15章 政府对内部雇员服务的电子政务
15.1 G2E电子政务的内容
15.2 G2E电子政务的业务类型
15.3 电子公文流转
15.4 网上办公
15.5 电子培训
15.6 绩效评估
15.7 知识管理
15.8 决策支持
第16章 政府对市民服务的电子政务
16.1 G2C电子政务定义
16.2 电子化社会保障服务
16.3 电子化个性服务
16.4 电子化社会服务
第17章 政府对企业服务的电子政务
17.1 G2B电子政务定义
17.2 电子采购与招标
17.3 电子税务
17.4 电子证照办理
17.5 综合信息服务
17.6 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第18章 政府及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
18.1 G2G电子政务定义
18.2 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18.3 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18.4 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18.5 城市网络管理系统
18.6 办公自动化系统
第六部分 电子政务的主要支撑技术
第19章 web及相关技术
19.1 Web 2.0技术
19.2 SOA/Web service/XML
19.3 Portal
19.4 其他web技术
第20章 数据库技术
20.1 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管理
20.2 数据库环境下的数据组织
20.3 数据模型
20.4 关系模式规范化
20.5 数据视图概念
20.6 虚拟存储技术
20.7 政府数据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21章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21.1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发展的背景
21.2 数据仓库
21.3 联机分析处理
21.4 数据挖掘
21.5 电子政务与商务智能的融合
第22章 计算机网络
22.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2.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2.3 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互联设备
22.4 TCP/IP协议
22.5 Internet、Intranet与Extranet
22.6 网络通信结构模式
22.7 中国电子政务网络模型
22.8 电子政务网络新技术
第23章 工作流技术
23.1 工作流技术概述
23.2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
23.3 常用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第七部分 电子政务的管理
第24章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
24.1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意义
24.2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原则
24.3 绩效评价的过程
24.4 典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方法
24.5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24.6 电子政务的内部绩效评价
第25章 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
25.1 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体系
25.2 安全技术体系
25.3 安全组织体系
25.4 安全制度体系
25.5 电子政务安全的风险管理
25.6 社会化安全服务
第26章 电子政务的人才培养与CIO
26.1 电子政务给政府工作人员带来的变化
26.2 电子政务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要求
26.3 政府工作人员的电子学习与培训
26.4 美国政府CIO制度简介
26.5 CIO的职责
26.6 对政府CIO要求
26.7 我国电子政务中的CIO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