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望文号脉
内容
编辑推荐

周泽雄,文学批评家、随笔家。1963年2月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著有《当代眉批》、《说文解气》、《青梅煮酒》、《耳朵的立场》、《性格卡片》、《文人三才》、《追问三国》和《齐人物论》。

本书是其一部散文作品集,收录了其优秀散文44篇,具体内容包括《望文号脉(十六则)》《修改的禁飞区》《元气型与功夫型》《尊严不是易碎品》《缺德人立功德坊》《如何寒碜作家》等。

内容推荐

“望文号脉”与“左道批评”虽各有侧重,两者构成的合力,却恰好概括了这本集子的内容及追求。本书是其一部散文作品集,收录了其优秀散文44篇,具体内容包括《望文号脉(十六则)》《修改的禁飞区》《元气型与功夫型》《尊严不是易碎品》《缺德人立功德坊》《如何寒碜作家》等。

目录

上编 文学观点/1

 望文号脉(十六则)/3

 左道批评(十二则)/43

 两大批评部落间的战争/72

 中国文学的西天/82

 文人未必相轻/91

 修改的禁飞区/94

 作家的胆量/97

 当作家学会了折腾/100

 博客时代的写作/104

 窗帘后的作家/107

 元气型与功夫型/110

 “的”之惑/113

 闲话《管锥编》(六则)/116

 尊严的布道师/130

 肉体里的理智/136

 史识照亮史实/139

下编 人文立场/143

 自由派的门槛/145

 尊严不是易碎品/158

 灾难为什么必须铭记/161

 多难与兴邦/165

 批评与权利/168

 缺德人立功德坊/171

 作协,稍安毋躁吧/174

 剽窃与体制/177

 如何寒碜作家/180

 批评的前提/183

 语文教材删改的隐忧/186

 我们如何谈论原则/189

 你可以代表我吗?/192

 “愤青”现象刍议/195

 他们的情感生态/204

 掂量一下“国家阅读节”/216

 “恶搞”善解/220

 事件淹没作品/223

 粉丝之道/226

 话说辩才/230

 技艺化的口才/237

 《读书》易帅,从常识的层面看/242

 客观道理和主观道理/245

 学术洗钱/249

 坏制度与馊点子/253

 意见超市/256

 最后的告密者/259

 读者的眼睛是黑暗的/263

试读章节

二、脱臼的崇高

批评者也有额外顾虑,不常为人提及的一个是:被批评的东西过于浅显,在学理和智性上缺乏难度,批评者就可能出于“爱惜羽毛”之故,掉头他顾。于是,个别庸劣之物,遂堂而皇之地穿过这片无人狙击的开阔地,大踏步走向放肆。

“非常事件,平常感情”,这八个字是我两年前和朋友聊天时顺嘴提到的,我将其视为文学写作的初级常识。朋友当时鼓励我写出来,我一直懒得下笔。依我小见,这点微末道理原本无需阐述,它理应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默识默会于写作者的心灵深处。现在看来,我太乐观了。

这就说上一说。前句易解,小而言之,洗脸刷牙也是个事,但只要作者无力把它与人物建立关联,生活中的琐事就不配升格成文学上的细节。托尔斯泰在《复活》开篇曾以绣花针笔法提到聂赫留朵夫公爵修剪鼻毛,该细节体现出的精致和优渥,由于和主人公日后的经历形成巨大反差,遂显出了不同寻常。总之,作家笔下的事,多少得带点稀罕,平凡也不等于清汤寡水。站在文学角度,公爵修剪鼻毛与孙悟空大闹天宫,在稀罕性上不啻旗鼓相当。再则,读者一卷在手,总是要瞧点稀罕的。这个话题就此略过。

需要讨论的是后者,即,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叙事,路径截然不同。所有的人间传奇都可能为人津津乐道,但人们不会被一种乖违常态的情感打动。情感的力量,悉拜共鸣所赐;共鸣的前提,缘于人同此心;人同此心的基础,来自人之常情。这一点,好莱坞玩得极为娴熟,在他们那里,故事尽可离奇怪诞,情感却力求平凡朴素,哪怕讲述一场发生在银河共和国的星球大战,登场人物已不复人间之相,穿插其中的情感,依旧毫无“绝地武士”的神通,片尾那滴溢出大魔头金属面罩的眼泪,仍出于寻常父子之情。《西游记》亦然,猪八戒虽说也有三十六变神通,但他的偷懒习气及对高老庄的向往,沾遍了人间烟火。说到八戒的可爱,十分中倒有八分,落脚在这些人之常情上——而不是猪之常情。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想象力的边界在哪里,主人公的手脚就拓展到哪里,一个人尽可做出不可理喻之事,却不能生出不可理喻之情。

这个道理是否过于简单了?意外的是,在吾国文苑,我们会隔三岔五地撞上“反其道而行之”的大作:事件了无奇处,情感却匪夷所思。我们盛产这号文人,他们判定自己具有情感上的特异功能,动辄就以一种不加铺垫兼超迈群英的方式,张扬自己的非凡。出现在他们作品里的情感,每每以拒绝共鸣为特色。尽管,拒绝共鸣,也就等于废除了情感的通用流通方式,纵有所得,亦不过一张百元假钞。

汶川地震后那首轰传于互联网上的《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即是在攀登变态崇高的山头时不慎闪了腰。其实,“纵做鬼,也幸福”的祈愿,与“先天下之忧而忧”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类,在生成原理上并无二致,都最大化地远离了人之常情。在作品里胡乱拔高情感,原是不少汉语作家驾轻就熟的套路,那位作协副主席先生只是中了头奖而已。比如,另一位自称“含泪”的名家,历来擅长以一骑绝尘之态标举自身情感,当大家都沉浸于地震悲恸中时,他不仅要高调展示自己更加悲恸,还要强调自己岂止是悲恸,他的泪光里除了倒映出国家荣辱和民族气节,还有九万里山河。一句话,与他相比,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寻常哀痛,迅即降格为二等品了。摩罗先生曾干脆把某种圣贤级别的“孤独和寂寞”,宣布成“为我所独有”,而在张承志先生笔下,我更看到他用最迷人的第二人称,对自己进行妖娆化讴歌,比如这一段:“必须在今天回忆五年前那个开始。那一天你在一面陡土崖上,端详凝视着沙沟寺。这是在深知其味后的近乎崇拜的凝视。于是——激动在冰一样的冷静中涌起来了,你并没有觉悟到自己的凝视正穿透黄土层,你只是用蜡笔和油画棒,胡乱画了下来。”——作者的“端详凝视”,已然具有了改变对象物理形态的功能,听上去就像道人在念念有词,喝声道:“疾!”

对我来说,一切感人之所未感,恸人之所未恸的情感,都与人间无涉。英国随笔名家赫兹里特在《谈绘画的乐趣》一文结尾时写道:“那天下午我出去散步,回家时看见金星悬在一户穷苦人家的屋顶上,那一刻我的心里产生了许多别样的思想和情感,那种感觉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也是一种崇高,在作者写出之前,我从未产生类似情感,好在,一经作者写出,我立时在心里唤起了它,好像自己本来就有。反观某些中国作家笔下的情感,从来不会唤起我什么,我总疑心那是一种脱臼的崇高,老想着替它重新安上。

2008年10月22日

P6-8

序言

本书名字,源于朋友刘刚兄的惠赐。去年十月,我与刘刚在太湖边聊天,适逢《南方周末》编辑邀我在写作版开个专栏,并嘱我提供栏目名。我虽勤于写作,却历来怯于命名,一个证据是:小文虽少有编辑改动,标题却屡因不够醒目而遭斧正。我遂征求朋友高见,刘刚略一沉吟,“望文号脉”四字即脱口而出。我想,就是它了。

当我打算把近年所写且主题相对集中的文字纂成一集时,我懒得多想,决定依旧采用这四个字。

此前,我倒想过另一个书名“左道批评”,取自我在《北京日报》开过的一个专栏。既然一书不宜两名,我只能让它出局。话说回来,“望文号脉”与“左道批评”虽各有侧重,两者构成的合力,却恰好概括了这本集子的内容及追求。

望文号脉,表明我的批评缘具体文本而来;左道批评,表明我所批评的,多是各类思维上的旁门左道。前者注重言出有据,后者强调矛头所指。

按通常分类,本书中的文字属于批评,其中可以算成“文学批评”的,为数不少。但我愿意向读者告白:文学批评并非我的职业和志向;我性喜经营一种名叫“思辨随笔”的文体,文学只是充当了批评的由头,我的真实想法,是借助思辨之力,追究吾族吾民的思维陋习。昨天阅读了诺贝尔文学奖新近得主赫塔·穆勒的名篇《黑色大轴》,我震慑之余不得不承认,以这篇作品达到的高度为参照,中国当代文学委实有点丢脸。我们没有自己的“黑色大轴”,导致我们的文学批评家没有正经事可干,整天忙着忽悠些大话糙话。回想近年来中国文学引人注目的热点——是热点,不是观点——竟然多是些愤懑之辞,仅仅围绕作协存废,就可派生出海量的批评文字。这充分揭示了中国文学的困境,如我一再嘀咕的:作品缺席,事件登场。我们多的是事件型明星文人,少的是作品型扎实作家。

在今日中国,深入文学内部似乎不无奢侈,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影响甚至及不上一个文风粗犷的域外老汉随意吼上一嗓子,比如汉学家顾彬先生不经意间说了句“中国作家都是胆小鬼”,瞬间引爆了中国的三千媒体,并催生出无数访谈和时评。这正是中国文学逗留在“丢脸”阶段的证明。

生活在一个丢脸文学时代,羞愧之余,我必须承认,自己并没有些微贡献,可以给中国文学长脸。这本集子里的文字,所指亦不出常识;常识问题高端化,恰是时代丢脸的另一个证据。大致上,出于对文字品格的捍卫,我会对自己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供一个观点。若力有不逮,至少,依照“世间道理有限,人间说法无穷”的自拟信条,我勒令自己提供一个全新说法;再不济,就提供一个有趣说法吧。

二、拒绝以情动人。力争与读者的清平理性进行诚实交流,对读者的肾上腺素不加打扰。

三、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的笔墨天职是:死心塌地地丰富汉语的表达。

在《批评的剑道》一文里,我抱怨道:“在一个民主思想的萌芽都觅不得几许、而专制传统却磐石般稳定悠久的国度里,肯定不会培育出健康美丽的批评之花,中国可以追认为批评始祖的人,竟然是具有太子和帝王身份的魏文帝曹丕,说来也有点讽刺。所以,正如大多数传统型中国文人在赏鉴式批评中都会显出相当教养一样,在注重责任而非道德、强调理性而非诗心、捍卫真理而非人情的针砭式批评中,他们大多有一种宿命的寒酸。”

我试图对抗这份寒酸,即使对抗失败,也无非反证“宿命”的强大。当然,我还必须提到,写作本身不失为人生快事,得以用自己的笔表达思维之乐,并与读者交流,足以让我叩谢天恩。我从不相信,一枝愁眉苦脸的笔,能流溢出有意思的文字。但愿小集能让您感受到我的努力,若幸而蒙您点拨几句,我将深以为荣。我的联系方式在此:zhouzexiong@gmail.com。

周泽雄 2009年10月15日于上海梅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望文号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泽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62138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8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1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