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天津到牛津--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
内容
编辑推荐

用心引领让孩子出类拔萃、走进我的影子吧、让我自己都感动的规矩、把数学意识注入凸出的大脑壳、“每天一句话”的功力、我用双手托起女儿双脚、家长会归来、女儿的“静物之思”……本书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历,如实记述了一位天才儿童的成长经历。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历,如实记述了一位天才儿童的成长经历。从呱呱坠地起的喂养习惯的训练,到小学、中学、大学的求学路径的谆谆引导。衣食住行、点点滴滴,原原本本地记述了一位原本一张白纸的婴孩儿,如何牵着父母的手,一步一步地走进南开、走过伦敦,走过联合国,最终登上了世界一流学府牛津大学的讲台。

目录

序一 妈妈谈丁赛的单飞旅程

序二 丁赛谈自己的单飞旅程

序三 从天津到牛津——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

第一单元 成长从规矩开始

 1 用心引领让孩子出类拔萃

 2 走进我的影子吧

 3 让我自己都感动的规矩

 4 把数学意识注入凸出的大脑壳

 5 “每天一句话”的功力

 6 我用双手托起女儿双脚

 7 家长会归来

 8 女儿的“静物之思”

第二单元 特质在关键处养成

 1 童话领她进书海

 2 入学初的懵懂不难解

 3 不屈不饶的进取历程

 4 任性、随性、韧劲与宽容

 5 自行车驮着一份母女深情

 6 女儿的第一个知音

 7 战败赔款

 8 为什么打孩子?

第三单元 品位在雕刻中生成

 1 真正的优秀永远比名气质朴

 2 让女儿充满张力

 3 整理好装满“需要”的书包

 4 提前接种社会的“疫苗”

 5 从三个“大姨”说起

 6 让老师感动的笔记本

 7 大学窗外

 8 红地毯上的轻盈

 9 牛津的征程

后记

试读章节

没有好的教育理念,就没有好的教育环境,就没有孩子好的未来。我与老丁对孩子的人生引领有一种天然的默契:孩子既然降临到我们这个“世界”,就要精心设计女儿的成长环境,精心实施对孩子的培养过程,容不得半点忽视,更容不得我们重新来过。尽管条件不富裕,只要用心同样能让女儿出类拔萃。

家庭是女儿的港湾。港湾的地方虽然不大,但我们在努力让它拥有爸爸宽厚的情怀,妈妈慈爱的目光。这个港湾既能容纳女儿的成功与微笑,也能容纳女儿的过失与眼泪。

和所有的人之父母一样,我与老丁都希望丁赛拥有尽可能多的美德——好学、进取、健康、规矩、宽容、诚恳、勤奋、坚忍、谦和等,这些美德会让孩子最终走向成功。如何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呢?多年的执教经历让我深切地意识到,真正的美德绝非包装和粉饰而成,它应该深深地植人人的每一粒细胞,凝聚为人的血液,在血液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形成不竭的动力,进而展示在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行动坐卧。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美德的塑造是牵引孩子的灵魂!作为家长,尤其是母亲需要做的,而且惟一可以做的就是把包含这些美德的点点滴滴变为规矩,以规矩促成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规矩一习惯”这条“心灵路径”把美德植入孩子的每一粒细胞之后,孩子行动的路途越远,美德的作用就越深。

人类的一切美德只有从书本、从口头变成“规矩一行动一习惯”时才会有价值,才会动力不竭,只有习惯成自然的美德才能坚不可摧。

研究证明,一个人口常活动的90%是在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遂使潜意识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也就是不用思考,自动运作。这种自动运动的力量,即习惯的力量。

年轻时我特别景仰驰骋国际政坛多年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不仅是她仪态万方、极尽雍容、权倾西欧的“铁娘子”形象,也不仅是极力推进服务贸易把陷入“滞涨”的英国经济拉回发展轨道的主政功绩,更钦佩她在日理万机的政坛生涯中亲力亲为教育子女、坚持为全家做早餐。

记得她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物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决实际在于把90%的生活行动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足习惯。”撒切尔夫人所说的“想都不要想”,其实就是受习惯支配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年近30岁的我面对这个天使一般的小生灵紧迫感与日俱增,弗洛伊德关于“童年的环境教育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的名言给我这个初为人母者一个绝好的警示:既然希望女儿从小就具备成功者的素质,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从童年开始一丝不苟地培养孩子能受益终生的好习惯,避免因自己的疏忽大意或方法失当,放松对孩子的培养,使其沾染坏习惯。

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论”告诉我,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纠正坏习惯的关键时期。“关键期”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在这个时期树立规矩、培养习惯能收到积极成效,一日错过关键时期则可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积重难返。成功的家庭教育,成功的母亲必须从培养孩子的行为规矩开始!正如爱l大j斯坦所言“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一切,那么留下的就是习惯。”这就是说,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发挥着水久的作用。

幼儿心理学告诉我,宝宝的成长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帮助她认识事物、熟悉环境、形成习惯。一旦孩子所熟悉的环境消失、秩序大乱,就会无所适从,甚至哭闹发脾气。这不仅要求家里物品的安置、女儿用品玩具的摆放尽量具有相对的固定性,更要求她的一日活动(起床、洗脸、洗手、喂奶、吃饭、饮水、换衣服、听音乐、讲故事、做游戏等)具有秩序性,以此适应宝宝的秩序敏感期,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在尊重宝宝对秩序敏感的心理需求同时,我与老丁充分利用女儿处在敏感期的行为特点,尽力培养她的秩序感,通过这些满足她的欲望,让她的内心洋溢着快乐,为她一生的好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必要的基础。

女儿11岁读五年级,我们全家迁入大一些的住房,此前一直住在老城厢西门里弓箭胡同一问13平米的平房,所谓的厨房只是在屋外墙角处垒起的一个小窝,不足两平米。即使这样,我和老丁也积极配合,把屋里屋外整理得清清爽爽:叠好的小被褥、小枕头规规矩矩地码放在靠山墙的那个床头,孩子困了自然到那里拉出来铺好,用完叠平放回原处;女儿的水杯、手帕、玩具、画报永远放在她熟知的抽屉里,保证宝宝在狭小但有序的空间里能够迅速找到她想要的东西,在一切都处于“正常”、“祥和”的状态下开心地做自己的事情。从女儿能够听懂大人话、有了活动能力的时候起,我和老丁就利用她的秩序感,引导她练习将自己用的物品、玩具等放在固定的地方并自行保管,帮助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还坚持作息时间的规律性。比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让女儿坐在什么位置吃饭;什么时间睡觉,睡前有一套固定的程序——玩一个比较温和的游戏,看一会儿书,然后洗漱、上床、关灯,听爸爸讲睡前故事,闭眼睛睡觉……

30年了,与女儿手牵手一路走下来,由衷地体会到好习惯养成后的事半功倍效用:丁赛从小到大的学业发展基本上在“五没有”的环境下进行,即,小学三年级之后的学习完全自理,平日作业、考前准备等再没有让我们陪同过;从读书的那天起,从没有进过任何大大小小的课外辅导班;除老师布置的学习资料外从没有买过任何应试辅导书;由于从小学就开始连续获得各种名目的奖学金,求学之路基本没有花过家里钱。P2-4

序言

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货币银行”专业的一纸OFFER,再加上一份诱人的“全额奖学金”,就把刚刚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毕业的丁赛招至语言、人群、环境全然陌生的英伦。

2001年9月23日。为专业深造,也为了开阔视野、完善生存素质、谋求更为广袤的发展空间,22岁的丁赛告别了母校,告别了天津,告别了亲人和朋友,一个人从北京机场起飞,跨越8个时区120度经线后抵达伦敦的希思罗机场。9月24日起即在17世纪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的发祥地、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大学经济系正式开始了独立的留学生活——攻读国际货币银行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八年的光阴转瞬即逝。

八年里,摆脱了告别亲人时的离情别绪,淡忘了万里征程后的鞍马劳顿,经历了他乡异曲下的形单影只,熟练了生存底线上的柴米油盐,领略了背负重压的学业艰辛,品味着自我完善的苦辣酸甜,体会着艰苦攀登的丰硕成果,终于实现了学业、事业奋斗中的优秀和完美——丁赛的3 000多个日日夜夜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新的进步,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收获,直至获得“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获得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获得英国政府ORS奖学金(Oversea Research Scolarship,海外研究人员奖学金),在经历了联合国维也纳总部实习的锻炼之后于2006年秋以优秀成绩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于2006年12月走进闻名世界的牛津大学经济系任教做研究!

八年里,一封封网上来信,虽未完全蜕尽稚嫩,但是字里行间日臻大气的人生理念、求真求实的学业品格、追求完美的处事习惯和对父母亲人饱蘸深情的问候、牵肠挂肚的惦念都足以证明:丁赛已经长大成人。

2006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领导的启发和鼓励下,应读者的要求,我认真回顾了从女儿呱呱坠地以来,成长、成人、成熟、成才、成功的30个年头里,我培养她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以及其问的心路历程。一气呵成地写下来,竟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亦世俗化的时代,纷繁迭出的重要事物戏弄着人类。周而复始的焦虑在人体内飘荡,不禁使人类的精神世界丧失了完整性。正像著名作家大仲马曾经称他的儿子是他最得意的一件作品一样,作为一名教师,丁赛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得意的一个学生!作为一个母亲,我用责任、用爱心、用耐心,锲而不舍地把璞玉般的女儿雕琢成令这个时代满意的作品!

本套图书分为两册,即《从天津到牛津——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和《从天津到牛津——母子情两地书》。

谨以此书献给女儿30岁的生日和我们共同走过的30个春秋寒暑!

魏秀敏

2010年1月

后记

女儿丁赛自幼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享受奖学金,从拥有百年历史的中营小学毕业后以天津市南开区全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开中学,六年后进入南开大学,求学的一路上获得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和市级、区级、校级的荣誉无数。

然而,自从女儿离开天津走上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硕士、博士之路以后,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孤独、艰难、痛苦和无助。在孩子离家之初的几年里,我对她的指导和辅导基本上都是通过E-mail进行的。一步一步、一环一环,妈妈对女儿的牵挂日日夜夜,女儿对妈妈的求助殷殷切切。从母女之间的E-mail往来中可以看到海外留学青年的艰苦奋斗足迹,更可以看到家乡母亲对孩子每一个足迹的精心呵护和潜心引领。

我在不断地整理这些E-mail的同时,总是在遐想:能不能出版这些E-mail?如有可能,不仅对我们母女之间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思想交流是个物化的记载,也是对有留学要求青年人的心理预防性指寻,是给家有海外留学青年的家长如何鼓励指导自己的子女克服困难的一种参考。我知道这仅仅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一方面是自己和孩子的文学素养不是很好,写的东西不很细腻;另一方面是各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习惯也不尽相同。2006年春,一本集锦了我与女儿四年间E-mail的《漂泊亲情新干线》问世。其后,接到了许多家长的问询:“您对小时候的丁赛是如何培养的?”

随后,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的鼓励下,特别是在姜勇主任的悉心指导和精心帮助下,我又回忆并整理了丁赛从出生、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交友、结婚等人生30年的几个重要转折时期,我以作为母亲的爱心、耐心、细心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责任心牵引着女儿的灵魂从呱呱坠地的懵懂开始,悉心地培养她健康成长,顺利成人,不断成功,直至以博士后的身份走进国际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宝塔尖——牛津大学的每一个脚步!

2009年9月8日,是女儿丁赛的30岁生日。谨以此书纪念我们母女携手相伴30个春夏秋冬中的共同享受!

魏秀敏

2010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女儿是上天恩赐给父母的最贵重礼物,因为她们基本拥有世界上最美好的元素:善良、美丽、纯洁、天真、温柔、勤劳、坚韧、谦和……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女儿是优雅幸福的公主和端庄秀美的女神。那么,我们就须以无限的爱心、专心、细心、精心、诚心、悉心、耐心成就优雅幸福的公主和端庄秀美的女神!

——魏秀敏

八年过去,百味存心。我日益清楚地领悟到,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博士不过是个学位,而离家则是一种长大;牛津不过是一所大学,而生存则是一种历练;名目繁多的奖学金不过是一笔物质,而漂泊则是一种成熟。

——丁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天津到牛津--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秀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46220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1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