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义理》为作者邓国光多年心血的结晶,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对先秦时期经传与诸子以及两汉著作中“理”义的流变、魏晋南北朝文论的经学演绎、南北朝国史所承继的经学传统、清代经学流变等问题作了重点探讨,其中探幽索隐、比堪不同文献记载,从纵向上对中国经学义理之演变作了实事求是的考察,凸显了中国经学演进的内在理路与发展脉络。同时作者成功地做到了将宏观的探讨、把握与微观上的阐发、分析二者相结合,通过对历代经学著作、以及子学、史学与文论著作中经学意蕴的阐发、梳理, 总结出各个时代经学流变的特点和精神。
图书 | 经学义理(精)/中华学术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经学义理》为作者邓国光多年心血的结晶,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对先秦时期经传与诸子以及两汉著作中“理”义的流变、魏晋南北朝文论的经学演绎、南北朝国史所承继的经学传统、清代经学流变等问题作了重点探讨,其中探幽索隐、比堪不同文献记载,从纵向上对中国经学义理之演变作了实事求是的考察,凸显了中国经学演进的内在理路与发展脉络。同时作者成功地做到了将宏观的探讨、把握与微观上的阐发、分析二者相结合,通过对历代经学著作、以及子学、史学与文论著作中经学意蕴的阐发、梳理, 总结出各个时代经学流变的特点和精神。 目录 先秦兩漢編:觀念與原理 一、“理”:核心經世觀念的源流 二、“王道”與“道術”:《尚書·洪範》的啟示 三、“聖王”與“立極”:《尚書·洪範》的經典範式 四、《春秋》與“素王” 五、“保民”:《春秋穀梁傳》義理要論 六、經學義理的營構與經學家法 中古經學編:會通與體用 七、魏晉南北朝文論的經學演繹 八、《文心雕龍·原道》與韓愈《原道》義勘議 九、聖化貴文:《文心雕龍·徵聖》詮義 十、南北朝國史《魏書》、《宋書》、《南齊書》三書《經》論勘議 十一、孔穎達《五經正義》“體用“義研究:經學義理營構的思想史考察 十二、顏師古的《論語》注解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義:唐代貞觀經學探要 十三、杜佑《通典》的經學本質 清代及民國編:詮釋與世變 十四、康熙與乾隆的“皇極”漢、宋義的抉擇及其實踐:清代帝王經學初探 十五、清代經學流變的宏觀考察 十六、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初探:兼論晚清今文《公羊》學 十七、還經以經:廖平經學的思想史意義 十八、唐文治的經學及其《洪範大義》的經世關懷:二十世紀前期朱子學視野下的經義詮釋與重構 徵引及參考書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经学义理(精)/中华学术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邓国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858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69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56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Z126 |
丛书名 | |
印张 | 2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7 |
宽 | 153 |
高 | 3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8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