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个世界的魂
内容
编辑推荐

徐迅雷编著的《这个世界的魂》是徐迅雷先生的杂文集子。作者以新闻人的敏锐、以评论者的犀利、以杂文家的文笔,写得好看可读。书中所写多为大人物,略带小人物,既有短平快的特点,更有深刻的思考。

内容推荐

徐迅雷编著的《这个世界的魂》是关于人物的随笔,从历史到现实,从人物到思想,作者以新闻人的敏锐、以评论者的犀利、以杂文家的文笔,写得好看可读。书中所写多为大人物,略带小人物,既有短平快的特点,更有深刻的思考。以此一点,及彼一面,不囿于一人,不拘泥一事;是人物的片段,是思维的延伸;是阅读者的思考,是思考者的结晶;感情与理性并存,文采与逻辑齐飞。书中各篇章,可概括为六个“言之有”:言之有人、言之有物、言之有识、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文。

目录

情 怀

伏尔泰/思想之外的行动启蒙

左拉/人类良心一刹那

卡斯特利奥、加尔文/思想落差以瀑布衔接

波伏瓦/为一个人的抗争

杜拉斯/遥远的社会道义与人间情怀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另一座富矿

托马斯·杰斐逊/在3月7日怀想一位大学校长

毕加索/格尔尼卡七十年

境 界

艾德雷、小布什/艾德雷的鞋底与小布什的鼻子

安德鲁·杰克逊/决斗103次的总统

埃米莉、约翰逊/公民埃米莉与总统约翰逊

叶利钦/选择长痛不如短痛

曼德拉/从奴役到自由

埃伦·瑟利夫/当非洲有了首位民选女总统

萨科齐/把身段放低

施瓦辛格/实现个人梦想的制度环境

霍华德/谁可以让一国总理半夜起来听电话

法拉兰/望天上云卷云舒

卢武铉/问一问卢武铉你这是为什么

齐奥塞斯库/那条拥有上校军衔的狗

罗森贝格/二十世纪的神话

斯大林/斯大林为什么不知道儿子是怎样死的

普京/从普京之吻到普京网聊

孙中山/最不该遗忘孙中山先生遗嘱第一句话

胡耀邦/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朱镕基/《朱镕基答记者问》与平等交流

赵小兰/白宫学者的起跑线

塞申斯/祝贺18岁高中生当选美国最年轻市长

史 记

姚文元/历史要永远当心戈培尔第二

谢列平/谢列平犯了什么战术性错误

尼克松/尼克松的那句老话

哈维尔/一位作家成为总统的一个历史节点

格瓦拉/切!格瓦拉。毕竟乌托邦。

托洛茨基/那把藏匿了65年的冰镐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的幸与不幸

博尔曼/真正可怕的不是博尔曼

伊迪斯、黄欢笑/胜利之吻与世纪情书

巴别尔、遇罗克/死生的社会能见度

瞿秋白/真话从来不多余秋白毕竟是书生

精 神

顾准/那肋骨点燃的火把

——顾准九十年祭

蔡元培/精神大格局里的人生大愤怒

张学良/苟利国家生死以千古功臣百年寿

甘地/寂寞圣雄

肖斯塔科维奇/忧郁而挺拔的肖斯塔科维奇

阿赫玛托娃/被人脑存盘的安魂曲

维森塔尔/追捕纳粹逃犯

列维、巴里/列维的皮带与巴里的病菌

周义清、屠呦呦/一株草·一颗药·一个奖

费马、怀尔斯/大定理与终结者

哈耶克/让思想冲破牢笼

保罗·克鲁格曼/金融海啸催生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比尔·盖茨/学习盖茨好榜样

陈丹青/《退步集》里可耕田

崔卫平/唯优质思想经久耐磨

——崔卫平《正义之前》阅读札记

人 文

钱学森/人的基因与人文的基因

季羡林、任继愈/那个时代培养的大师

鲁迅、胡适/鲁迅、胡适并行不悖

巴金/思痛遗产之滥觞

沈从文/坛坛罐罐里的沈从文

穆旦/穆旦穆旦,你越过几座野人山

陈寅恪/著书唯剩颂红颜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阅读札记

启功/想起启功先生的墓志铭

乔羽、郭小川/那地·那岭·那河·那歌

廖辅叔/听听那西风的话

袁崇焕/活的文化被弄死了

白先勇/像白先勇那样呵护文化宝贝

李安/色戒之外读《李安》

范长江/戴盆何以望天

J.K.罗琳/神奇创造源于自由心境

帕瓦罗蒂/那高入云端的声音为何深入人心

安德烈·波切利/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现 实

白岩松/新闻人前行的脚步

李培根/从李培根校长的演讲看大学之大

霍英东/我从来没有负过任何人

刘郁瑞/良心

李昌平/向总理说实话

洪战辉/拨动心弦,是因全心全意为一个人服务之难

江诗信/我们的愧对

高耀洁/谁在斗胆玩弄高耀洁?

牛群/群牛孕育的乌托邦之胎

李一/能忽悠一时,但不能忽悠一世

卡尔·萨根/我们需要科学说明家

阿谢丽·史密斯/上帝派来的天使

史蒂夫·欧文/人间有大美而不言

粱从诫/远去的“人间四月天”

试读章节

卡拉这下怎么也无法OK了。让·卡拉是个法国的商人老头,为人宽容厚道,1761年他64岁。卡拉有6个子女,大儿子是安东尼·卡拉,29岁,性情抑郁,搁今天会让人想起张国荣。安东尼·卡拉喜欢读《哈姆雷特》,喜欢研讨自杀。1761年10月13日晚,卡拉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席间安东尼·卡拉和二弟拌了几下嘴,随后他就离开了餐桌,可谁也没往心里去。没想到,家宴结束送客时,家人发现安东尼·卡拉已在店铺门框上自缢身亡了。按照当时的法律,自杀是被禁止的;而在图卢兹当地也有条法律规定,每一个自杀者都要被脱光衣服,倒挂在木杠上,游街示众,最后还得上绞刑架上暴尸。

悲痛中的老父亲让·卡拉不愿意看到这幅惨景,试图对外证明儿子是自然死亡。不想外界却传说是老卡拉谋杀了小卡拉,理由是儿子卡拉要改信天主教而父母不肯,所以将儿子活活勒死。这下麻烦大了,案件由图卢兹法院审理,卡拉全家身陷囹圄,老卡拉更是受尽严刑,但他并没有屈服而自诬认罪。这个荒唐的杀人案当然没什么证据,可在宗教狂热分子的压力下,当地法院于1762年3月9日判处可怜的老卡拉车裂,翌日执行酷刑。

车裂!老卡拉就这样死了。这个案件最终能载入法国史册,是因为有了伏尔泰。惨案发生后,伏尔泰一位朋友来探望他,顺便将此事告诉伏尔泰,这引起了伏尔泰极度的震惊。在了解真相之后,伏尔泰拍案而起,立刻投身为卡拉冤案平反的行动中,为这个非亲非故的死者奔走呼告。“人们往往只谴责‘暴行的残忍’而没有注意到‘暴行被实施时的轻率’。”这是当代捷克作家赫拉伯尔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过的话,而作为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当时就清晰地看到了那“暴行被实施时的轻率”,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开始“咬住了魔鬼的耳朵”。

1762年的伏尔泰,已经是68岁的老翁了。1762年,中国的乾隆皇帝在春天开始了他的第三次下江南,俄国圣彼得堡的冬宫建成;而这一年,法国的卢梭发表了他的《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见《世界文明史年表》第109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相同的时空,不同的翕动。是年68岁的伏尔泰,在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中已经成了导师与领袖,尽管他后来一直战斗到1778年84岁上逝世。从青年时代起,伏尔泰就致力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宗教对人性和社会的束缚,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价值观。当然,他自己也曾多次经历了被捕入狱的命运,巴士底狱使他对冤案感同身受。在法国的历史舞台上,伏尔泰活动时间很长,占了18世纪的四分之三,难怪法国著名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在《伏尔泰传》中这样说:“十七世纪是路易十四的世纪,十八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而眼前的卡拉案件,使得伏尔泰变得从未有过的严肃认真。他不再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文人,而是变成了一个斗士。“在这一时期里,只要我稍微笑一下,我就会责备自己犯了幸灾乐祸的罪过。”而此刻,他选择了那个著名的格言:踩死败类!与其说“踩死败类”是个口号,不如说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历史将永远铭记作为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的伏尔泰,更将铭记作为行动者的伏尔泰。

P3-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个世界的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迅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04657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