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语品读(绘图本)/中国传统文化品读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马世年、甄惠娟编著的《论语品读(绘图本)》是以讲故事、发议论、做评点的方式,对传统经典作品《论语》所做的诠释性解读,让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精品中对人们修养身心、塑造心性有促进作用的东西。品读《论语》的要义在于教人为人处世的思想和方法。品读《论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人生智慧的启迪,获取心灵的快乐,找到人生坐标,并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

内容推荐

马世年、甄惠娟编著的《论语品读(绘图本)》将孔子放在了一个平凡人的角度来描写,把他的喜怒哀乐与他的思想密切结合,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孔子所倡导的“仁”“礼”“忠”“信”“有教无类”,以及“伤人乎?不问马”的人文主义关怀,也能使读者站在孔子的角度为他永不放弃的理想而喝彩。

目录

壹 孔子的故事

 孔子出生

 少年孔子

 青年孔子

 洛阳见老子

 孔子适齐

 鲁国从政

 周游列国

 子畏于匡

 子见南子

 坎坷的旅途

 学琴师襄子

 前后为难的抉择

 卫国内乱

 绝境逢生

 楚国的生活

 生命的挽歌

 《论语》与“十三经”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的传本之谜

 孔门弟子(一)

 孔门弟子(二)

贰 仁德篇

 何为仁之本

 礼后于仁

 里仁为美

 颜渊问仁

 身边的仁德

 樊迟问仁

 仁者管仲

 子贡问道

 仁者爱人

 孟武伯问仁

 智者为仁

 陈文子的故事

 立己难,立人更难

 杀身成仁

叁 孝道篇

 真孝子闵子骞

 三年之丧

 父子俩的同一个问题

 什么叫一色难~

 子欲养而亲不待

 百善孝为先

 以孝治天下

 孟庄子的孝道

 百里负米的故事

肆 君子篇

 天下有德者居之

 君子必先正名

 君子的道德标准

 伯夷、叔齐的故事

 柳下惠的故事

 真正的君子

 史鱼和蘧瑗

 君子以义为上

 君子小人

 光风霁月真君子

伍 交友篇

 朋友之道

 交什么样的朋友

 司马牛之忧

 交友的艺术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以文会友

 志同道合的朋友

陆 处世篇

 傲寒独立

 胜者为王败者寇

 做一个完美的人

 识人必察

 行己有耻

 夫子言志

 不与鸟兽同群

 四子侍坐

 圣人之道

 路遇隐士

 孔子击磬

 敢说真话的子路

 孔子的为人

 尊礼为礼

 士的标准

 夫子的幽默

 韶华易逝

柒 论学篇

 六言六蔽

 孔鲤学诗

 樊迟学稼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好学生颜渊

 宰予昼寝

 崇德辨惑

 一以贯之

捌 论政篇

 叶公问政

 昏庸的卫灵公

 割鸡焉用牛刀

 孔子不做官

 尧舜禹的传说

 季康子问政

 为正义而言

 谁才是真正的霸主

 子张问政

 冉有做官

 冉有的无奈

 冉有之过

 一句话定成败

试读章节

洛阳见老子

南宫敬叔做了孔子的弟子以后,曾向鲁昭公建议派自己和孔子一块到周的京城洛阳去参观。鲁昭公答应了,便给了他们一辆车子,两匹好马,还派了一个仆人,让他们前去。

孔子听说这事以后,非常高兴。因为东周王朝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历史悠久的京城洛阳,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宝藏,特别是大思想家老子正住在那里。当时老子在洛阳担任守藏室之史,也就是管理图书的史官。

老子听说孔子来了,吩咐自己的仆人把道路打扫干净,然后套上马车,亲自到郊外去迎接。孔子见老子亲自出迎,急忙从车上跳下来。双手捧着一只大雁,送给老子。按当时的礼节,奉送大雁,是对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所表示的最崇高的敬意。

老子比孔子年龄大得多,经验阅历也丰富得多;由于职务关系,老子接触的文史典籍也比孔子广博得多。此时的孔子正在壮年,虽然学问渊博,但是不见高山,不显平地,比起老子来,还相差甚远。另外,在修养方面,孔子虽然热情、大度,但免不了有些粗率,做事急于求成,不如老子的胸襟宽大,眼光长远。

孔子见了老子,真像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学生遇见了一个好老师,什么问题都问。甚至连一些琐碎的问题,如出丧的时候碰见日食怎么办,国家有丧事的时候该不该避免战争,出征的时候是否要带已故国君的牌位,等等,他都要一一求教。

老子遇见孔子,仿佛看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他非常耐心地解答孔子提出的所有问题。已有答案的,就把答案告诉他;尚无定论的,老子也按照事实和情理给了合适的解答。

孔子在洛邑住了几天后,就回去了。临走前,他去拜别老子,老子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听说,有钱的人为人送行,要送一些钱财;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人送行,会赠上一些话。我是个没有钱财的人,当然没有钱送给你。我也谈不上有道德、有学问,不过,还是有几句话想送给你。”

“你读过的书,你所研究的学问,多半是古人的东西。可是,古人已经死了,连骨头也腐朽了,只剩下那么几句话。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觉得你把古人的话看得太死。所以,我送你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太拘泥于古人的话。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按理说是应该有一定的地位和较好的待遇的。但是,也要看他生的是不是时候,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如果生的是时候,有车坐,有好的饭菜吃,阔绰一些,当然也可以;如果生不逢时,就不要去强求,只要过得去,那就行了。一味强求,只会给自己招来烦恼。这是送给你的第二句话。我听说有句老话,会做生意的都不把货物摆在外面。有极高道德修养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愚钝。我觉得你的聪明有些外露,这点是很要不得的。它不仅阻碍你前进,同时也会给你招来是非。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句话。总之,对你来说,去掉骄傲,去掉贪恋,去掉架子,去掉妄想。会对你有好处。不然,像你现在这个样子,长此下去,不仅在家里搞不好关系,在朝廷也吃不开。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了。”(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孔子听完老子的这些话,深深地向老子拜了一拜,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了洛邑。孔子回到鲁国,向弟子赞美老子说:“鸟,我知道它会飞,能飞到蓝天之上,可它还是常常被人们射下来。鱼,我知道它会游水,能游到碧潭之底,可它也常常被人们钓上来。兽,我知道它会跑,能跑到高山之巅,但也常常被人们捕获。只有一种东西,我们不能控制它,它爱云里来就云里来,它爱风里去就风里去,它爱上天就上天,这就是传说中的龙。我没法形容老子这个人,我觉得他就像龙。他讲的道理在哪里都行得通。”(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孔子自从见过老子以后,他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做事偏于主观的做法。对人对事更能冷静地加以分析,加上他原有的勤勉和热情,人们越来越尊重他,慕名前来学习的弟子越来越多。

P10-13

序言

春秋战国之交,由于社会制度的剧烈变革,中国文化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权的更替与人的能动性在各个领域里的彰显,使殷商、西周以来的天命神权思想在社会的剧变中逐渐失去了往日崇高的地位,由史官总结历代兴亡而服务于现实政治的历史理性思想逐步显现其光芒。各诸侯国统治者为其宗国计,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外,还特别注重延揽各类人才参与治国。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诸子百家思想空前活跃,大师层出不穷,经典由此产生。他们从不同的路径、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索解决社会、政治、人生等各种现实问题的方法,又以创立私学和奔走游说的方式传播自己的学说主张。他们互相辩难,又互相吸收,在碰撞和激荡中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观——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格局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化在先秦时期的走向与格局,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之后的中国社会与中国人,塑造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最为重要的是,先秦诸子的智慧虽历经两千多年,但其内在价值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其影响的空间范围甚至超越了国界而达于四面八方。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经典历经时间的淘洗与汰选,其核心思想都具有恒久性和普世性,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赖以取资和借鉴的思想、智慧的源泉。儒家学派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诸子经典,都曾就宇宙本源、社会政治、人生命运等发表了令人警惕和发人深省的宏论,这些议论大多都能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这些正是先秦诸子成为经典的内在原因。

生活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公共性在各个领域里的泛滥,本土文化和民族传统被以技术包装过的文化霸权主义裹挟着,言不由衷地向“齐一化”迈进。如果这种趋势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心理定势,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心理上的奴性,那么文化多样性的消解一定会像生物多样性的逐步消解那样变成血淋淋的现实!因此,文化抵抗是阻止悲剧发生的唯一手段。历史经验表明,经典的传承是完成文化抵抗的最有效的途径,而文化抵抗又不仅仅是社会精英的责任,而是每一个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个体的责任。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决定着社会向何处去的文化自身,应当具备回溯性、同构性与前瞻性,这样文化才具备价值引领和道德导向的社会功能。换句话说,我们要建设有活力的社会文化,就必须向传统文化借智慧、引思想。先秦诸子正是那种汇集着我们今天可资借鉴和可资汲取的智慧与思想的经典。“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些朴素的道理都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阅读经典的重要性。

传媒时代的到来使文化的普及推广打破了传统社会中仅仅依靠政治与个体自发的文化传播格局,出版机构不仅成为联结作者、市场、读者的纽带,而且也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甘肃文化出版社依托高校,面向社会,以弘扬和普及传统文化为己任,组织编写出版“中国传统文化品读书系”,其用意不可谓不深,其视野不可谓不广。作为丛书的组织者和编写者,我们深为其勇于承担时代责任的决心而感佩于心。这一点,与其事者,有共识焉。大家本着对传统文化的一份至诚,认真谨慎地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内心感悟呈现给读者,希望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读者分享遨游书海的快乐!开卷有益,益在神交古圣先贤;读书有得,得在心悟名言至理。愿我们都牢记数典忘祖的教训,做一个真正了解传统并且活在民族文化氛围中的中国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语品读(绘图本)/中国传统文化品读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世年,甄慧娟编
译者
编者 马世年//甄惠娟
绘者 伏应科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005536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2013318991
中图分类号 B222.2-49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