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追踪雪豹/我的山野朋友
内容
编辑推荐

《追踪雪豹》讲述刘先平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作者以其亲身的经历配以大量亲手拍摄的图片,用散文的笔调,向读者讲述了在野外追踪珍稀动物雪豹的真实历程。书中,作者展现了追踪雪豹过程中所看到和所经历的事,还有对各种动植物的生动描写,知识丰富,故事栩栩如生。

内容推荐

《追踪雪豹》是“我的山野朋友”系列中的一册。书中,作者刘先平以其亲身的经历配以大量亲手拍摄的图片,用散文的笔调,向读者讲述了在野外追踪珍稀动物雪豹的真实历程。《追踪雪豹》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流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及可读性。读了这本书,会使少年儿童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提高他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

目录

引子

帕米尔高原的来信

神秘的雪山之王失踪

动物学家马鸣和雪豹小组

天外来客

神秘是挑战的号角

从学习寻踪辨迹开始

捕捉雪豹的妙招

冰河奇观

天外来客留影

红灯频亮

走进帕米尔高原

断尾狼失踪

雪鹑藏在草丛中

雪豹黑玫遭到袭击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断尾狼偷袭

神秘的探营者

等待雪豹来访

雪山之王发起决战

试读章节

帕米尔高原的来信

七月的合肥,正值盛夏时节。

一封帕米尔高原的来信,让我和李老师无比激动,整晚都在热烈讨论。

信是帕米尔高原牧民喀瓦夏写的。他是我去年在帕米尔高原结识的一位塔吉克兄弟。

历史上,放牧和狩猎是游牧民族的主要生产方式。牧民天生是半个猎人。

信的大意是:雪豹黑玫又在牧场出现了。它还是那样俏丽、青春焕发。断尾狼也来了。它的嗥叫还是那样震魂慑魄。你赶快来吧!

去年,他给我说了断尾狼偷袭雪豹黑玫孩子的故事。正当我因为没有看到这场战斗而非常懊恼时,他说,它们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生活领地,明年很可能还要来这里。

生存竞争是动物世界公平、合理的法则,更是维护动物世界兴旺发达的机制。

描写在野生动物世界探险的拙著《云海探奇》一九九六年再版时,我写了这样的卷首语:“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往往是在激烈的搏斗、残酷的掠杀中进行的。动物这时焕发出的生命光华无比耀目,灿烂辉煌,犹如雷霆万钧的生命交响曲。”

在生存竞争的搏斗中,动物的一切本领、智慧、品质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动物学家、哲学家、军事家……一切热爱大自然的人们,都渴望着亲眼目睹那样的场景。

喀瓦夏是位讲信誉的朋友。

熟悉的朋友看到我们那样忙乱,常常发出调侃:“傻包!憨包!你不是见过雪豹了吗,为啥还要这么拼命去找寻?有这样写作的吗?这样的作家不饿死才怪哩!”

对此,我只能傻笑。在钢筋水泥已切断了人与自然血脉的时代,有多少人知道或是会萌发追寻野性美的激情呢?人造的东西太多,人造肉、人造纤维……甚至还有人造鸡蛋,连“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千古难题也迎刃而解!

每当这时,我的好友猎人小张的名言就在耳边响起:“动物园里的野兽,不能叫野兽,它们只是牲畜!”

失去了野性的野兽,难道还能叫“野兽”?植物园里的植物,是否也该也换一种叫法?

野性的美,最具魅力,最具感染力,最激动人心。那是看一眼就终生难忘的美,是最具美的本质,最具生命力的美!

我们究竟应该追求哪种美呢?

神秘的雪山之王失踪

雪豹,是猫科、豹亚科动物,但它的栖息地绝不是金钱豹、云豹、猎豹、黑豹生活的森林。

它只生活在雪域高原。它将自己的王国建在巍峨的高山,直插云霄的银峰,陡峭的悬崖绝壁。

它美得惊人。灰白色的毛衣上犹如盛开着一朵朵黑玫,饰以蓬松的长尾,身材修长,健美迷人。

它矫健异常,十多米宽的山谷一跃而过,三四米高的山崖一跃而上。

人类毫不吝啬地赐予它一顶顶桂冠:雪山精灵、雪山之王、雪山隐士……

人类还赋予它很多时尚的美誉:高山旗舰物种、高山生态标志性动物……

在我看来,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独一无一的雪域高原文化。

雪豹生活在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陡峭山崖,主要猎食岩羊、北山羊、盘羊、旱獭、雪鸡、鼠、兔之类的高原动物。它的兴衰,标志着高山地区生态良好或是失衡。千百年来,雪豹与高原各民族同胞生活在同一区域。

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在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的高山上,还经常能看到雪豹出没。据资料记载,三十多年前,有个打猎队曾进入青海省祁连山南坡的一条山谷中,三个月内竟捕获了大小雪豹近二十只,猎杀了十多只。

但最近这二十多年,野生雪豹的倩影在动物学家的视线中消失了。

雪豹数量的锐减,向人类发出了警示:高原生态正在恶化,人类生存环境正在恶化!

雪豹皮毛华丽、柔软,绒毛浓密。它的骨骼可代替虎骨,治疗风湿等疾病。正如所有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动物的命运一样,雪豹的这些珍贵特性给它带来了灭顶之灾,使之遭到疯狂的猎杀。

P1-7

序言

呼唤生态道德

——我想将大漠赠给每个人作为故乡

生态道德的缺失,造成了我们今天生存环境的危机。

感谢大自然!在山野三十多年的跋涉中,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描写在大熊猫、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或是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都在努力宣扬生态道德的伟大,呼唤着生态道德在人们心问生根、发芽。

世界承受着环境危机的重压,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都在纷纷追究其原因,并积极寻找应对方略。环境危机实际上就是生态危机。

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必然呼唤生态法律的完善与生态道德的树立,进而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有了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法律、道德,却根本没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辞海》关于“道德”的释文是:“道德是一定社会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足以证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的范畴,缺失了生态道德,或者说生态道德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这是认识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只有二百来年的历史,而发现生态与人以及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在时间上则是更近的事情。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生态道德的缺失,是造成今日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根本没有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法律也严重滞后,对大自然进行了无情的掠夺。无视其它生命的权利,任意倾泻垃圾,没有预后评估与监测的科技滥用,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因此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直到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人类才不得不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和生态道德才得以突显。强调生态道德,在于强调、突出它比之于其它道德的鲜明特点: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急需建立对于自然、环境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消解环境危机,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命题。

与制定、完善生态法律相比较而言,树立生态道德,有其更为艰巨的一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而道德是公民应具有的修养、品质,带有自觉或自我约束的性质。当然,对法律的遵守,也是修养和道德的表现。法律可以明令从哪一天开始执行或终止,但同样的方法却并不适用于道德。比如某一行为并不违背法律,却违背了道德。这大约也就是媒体纷纷设立“道德法庭”的原因。生态道德在全社会的树立,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任务,需要一个启蒙和培养的过程,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和努力。对一个人来说,它甚至是终生的使命。

三十多年对大自然的考察,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使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生态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十多年前我所描写的青山绿水,现在有不少已经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退化或干涸。

记得一九八一年我第一次到西部去,云南的滇池,四川的岷江、大渡河、若尔盖湿地……美丽而壮阔的景象,使我心潮澎湃。如今,滇池早已被污染,湖水发臭。二〇〇七年十月,我再去川西,所经岷江、大渡河流域,到处在建水电站,层层筑坝蓄水。在一个山村水电站工地,村民忧心忡忡地说,大坝建成后,村前的小河将干涸,到哪去找吃的水啊!这种只顾眼前的利益,对大自然无序、愚蠢的“改造”,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已有所显现。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泥炭层最深达九米,它在雨季吸水,干季溢水,一千克干泥炭可吸蓄八到十二千克的水。若尔盖是黄河上游的天然水库,蓄水量相当于三个葛洲坝。枯水季节,黄河水的百分之三十(一说百分之四十)是由这里补给的。但在上个世纪,人们挖沟沥水,采掘泥炭。现在湿地已大面积退化为草原,沙化、鼠害严重。最发人深思的是,在这里拍摄红军战士过草地的电视剧时,竟然无法找到足够深的沼泽,只好人工制造。黄河屡屡断流,当然就不足为奇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的污染给整个生物链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影响,使人类的健康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国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代表,是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生命线。但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其中的太湖、巢湖,已是一湖臭水,根本无法饮用。其余湖泊也都面临着湖面缩小、污染等等生态问题。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水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对其它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面对大自然而道德缺失时,自然也会还之于十倍的惩罚!

我曾立志要为祖国秀丽的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但只过了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成为“历史”,成为“老照片”。

我曾冒着种种危险,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描写滇金丝猴、梅花鹿、黑叶猴或红树林、大树杜鹃,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但是总也避免不了描绘生命的悲壮——它们在人类的猎杀、压迫下苦苦挣扎。无论是每年要进行一次宏伟的生育大迁徙的藏羚羊,或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麝,或是山野中呼唤爱的黑麂……都无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

这使我无限忧伤、愤怒,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

正是大自然当前的状态,激起了我决心在每篇作品之后写下后记,为过去,为未来,立此存照。

三十多年来,大自然以无比真挚、醇朴的热情,接纳了我这个跋涉者。我和大自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山川河流,野生动、植物世界的生灵,都是我的朋友,因而这套书取名为“我的山野朋友”,以表达对它们的感谢、思念、问候和祝福。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应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我们来自自然,与自然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人类的初期对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将动物的形象作为图腾。我们的祖先,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曾有过很多充满智慧的表述,比如天人合一之说,再比如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纪之说等等,至今仍是经典。从世界教育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对于自然的认识,讲述天体气象、山川河流、森林、环境和资源等等,一直是教育最基本、最经典的内容。以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生的启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培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是生命教育的优良传统。但这种优良的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淡化或消失了。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活生生地切断了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系。现在城里的孩子不知稻、麦为何物,甚至连看到蚂蚁也会发出惊呼。缺失生态道德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失去了自然,更为可怕的是使孩子们远离了自然。

我希望用这些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接通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获得智慧,健康成长。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技术才得以不断发展,成就斐然。而即使到了今天,生命起源仍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最艰巨的命题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和不朽的精神。道德力量的伟大,犹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治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我想将大漠赠给每个人作为故乡,使我们时时眷恋着母亲——大自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追踪雪豹/我的山野朋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先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266035
开本 32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5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191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