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会说话的脖子/我的山野朋友
内容
编辑推荐

“我的山野朋友”为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第一个系列,均为获过国家级奖的作品。该系列是作家刘先平的中篇探险纪实故事,每本书都是关于中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故事,融小说的情节、散文的哲理和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于一体,呼吁建立生态道德,呼吁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大自然文学。

本书为“我的山野朋友”之《会说话的脖子》。以丰富的大自然探险经历,将西部雄伟、东部秀丽的山河,东西部异彩纷呈的野生动植物世界交相辉映,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作家希望将中国最美的山川,最美的野生动植物世界的故事传播给读者。

内容推荐

八月的香港,湿热难耐,每个人似乎都浸在汗水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让城市更显沉闷。我们的心灵却在狂舞,喜悦与渴望,相激相拥。我们即将乘机飞往南非,去拜访那片神奇的土地。让我们心驰神往的,并非因为她是钻石、黄金的王国,而是因为她所拥有的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那里有陆地最高的动物长颈鹿和体型最大的大象。别看长颈鹿是动物界著名的哑巴,可它会用长脖子说话。别看大象的四肢粗壮如柱,可它有着神奇的长鼻子。

那里有兽中之王狮子,那里有斑马、独角犀牛、奔走如飞的鸵鸟,那里有成千上万只集群迁徙的角马,那里有老虎、狮子都退避三舍的野牛,那里有冷面杀手鳄鱼、肥胖的河马,那里奔跑着千姿百态的羚羊,那里有会织布的小鸟,那里有沙漠、森林和一望无际的干旱稀树草原……

《会说话的脖子》是“我的山野朋友”丛书之一。作者刘先平是我国现代意义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作品丰富,获得国家奖八项,很多作品已成传世名著。三十多年来或参加科学考察队,或独自在山野跋涉,足迹遍及我国的崇山峻岭、大漠戈壁,多次穿行于横断山脉。

在《会说话的脖子》中,作者秉承了固有的风格,以文学性将趣味性、知识性熔为一炉,向你揭开一个个关于动物的神奇奥秘,让你倾听到人和大自然的对话。

目录

引子

花的王冠

好望角寻找蓝鲸

青铜像——呼唤生态道德

跳舞的孩子救了我们

追寻麒麟

鸵鸟政策是计谋

长长的脖子

大象蹭痒

秘密武器

大象学校招生

骑鸵鸟的孩子

淘气的黑犀牛

狮王与斑马

长颈鹿的跆拳道

羚羊的臀部装了两扇门

凶猛的大河马

会说话的脖子

试读章节

好望角寻找蓝鲸

从开普敦去好望角,车程将近两小时。

途中,看见一片松林,树干挺拔,形态奇特,多在二三十米高的地方才发枝,生出树冠。树冠不大,且平顶,犹如整齐的片片绿云,与我在国内看到的马尾松、云南松、红松、马尾松不同,有着另一种风韵。

车驶过一片原野,左前方现出山坡、草地以及渐渐拔高的山头。

“狒狒,流氓狒狒!”有人又惊又喜地喊道。司机立即放慢了车速。

几只毛色黑褐的狒狒从草地上的羊群里冲出来,往游人这边跑。

我们索性下了车。

司机立即警告我们:“背好自己的包!最好别对着它的眼睛看!”

对着猕猴的眼睛看,它会攻击你。狒狒也是如此。它们属于灵长类家族。

李老师直往我身边靠,大概是在广西龙虎山遭到猕猴围攻后,心有余悸。

这些家伙的胆子也太大了。你看,车上的人还没下来,它们已跳到了车顶上。有只淘气包竟然往下车的人群中尿尿,淋了一位西服革履的人一头一脸。

他一边躲闪,一边大喊:“OK!OK!”

一只狒狒坐在车盖上,透过挡风玻璃往车里窥视,随手玩着刮雨器。大概还嫌不过瘾,竟然又摇又拔,吓得车主大声吆喝起来。它玩得更欢了。直到有人扔去一块面包,它才放过了刮雨器,但那神情似乎在说:早给吃的不就完了嘛!

是够流氓的!

笑声四起。游客们一边躲避,一边欣赏着只有在非洲才能见到的这些调皮可爱的动物。

好望角的山头是一座冲向大洋的巨崖。它那地势和我国最美的海岸之一,山东威海成山头非常相似。

乘轨道缆车到山顶,坡度渐渐陡峭。下车后,我们徒步登顶。

啊!大洋,无边无际的大洋,碧蓝碧蓝的大洋!

山头面积不大,惊涛骇浪从脚下涌起,白浪堆雪,显得山头兀立、险峻。

右为浩翰的大西洋。

左为茫茫的印度洋。

两大洋就这样平平和和地相拥,两大洋的灵魂铸就了它无比壮阔的气魄!

后来,我们登临帕米尔高原时,面对着巍峨群山,脑海里时时浮现两大洋携手相拥的景象!

“杀人浪!”

顺着惊呼者手指的方向看去,大西洋约一百多米处,一排巨浪如万丈峭壁,奔腾而来。突然,脚下水花进射,好一会才传来巨浪与礁石相击的轰然巨响!

我和李老师都不禁浑身一震!

这种杀人浪我从未见识过。是的,我是在巢湖边长大的,那些湖水中的游戏,我最喜爱的是跳浪。风暴来临时,湖中会涌起一排排高浪,浪峰向前卷起,以至于浪体成了一个优美的弧形,形成一个半穹窿的水中隧道。最为奇特的是它打到沙滩时,往回的抽力很强,被称为“卷浪”。

孩子们纷纷以跳浪表现自己的勇敢。所谓跳浪,就是当排浪来时往上一跳,躲过波峰,然后再稳稳落下。落地的瞬间,需要稳稳站住。若是站立不稳,就会被回浪抽走,卷到深水处。有一次,我被回浪抽走,差点淹死。

我在英国海边的大西洋海滩也游过泳,观看过它的激浪,但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高的浪。

这样的浪,使我想到了沙漠、戈壁中的沙尘暴。一点儿不错,大漠中突然矗立起连天接地的黑墙,黑墙中白的、黄的翻涌飞旋,天昏地暗……

大西洋以西风急流著称,疾风巨浪令人望而生畏。

好望角是连接东方与西方的航海必经之地。当年的哥伦布就是绕过好望角,经由印度洋、太平洋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我国明代的郑和到达非洲时,不知是否也经过了这里。想想,那需要何等的勇气,才能战胜脚下的惊涛骇浪!而当他们看到好望角时,会是是何等的欣喜若狂!所以,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

又一波杀人浪在大西洋中腾起。

朋友说,杀人浪可耸起二十米高的浪头。古代帆船遇到它,真是险象环生,九死一生。在冬季,更有南极刮来的极地风引起的可怕的旋转浪。若是两者同时出现,说大洋如火山沸腾,一点儿也不为过。

大自然,显示了它的力量。

回程时,我们去印度洋寻觅蓝鲸的身影。

天蓝蓝的,阳光在印度洋洋面上闪耀。不时有白云飘来,在洋面上留下一片片暗色的水域,为蓝天大洋一色的风景,平添了别样的风采。

“打赌吧,看看谁能先发现蓝鲸!”李老师说。

在这方面,我一向不如她眼尖。她好像有特异功能。在野外,经常是她首先发现目标。

“要是最后谁都没看到呢?”我问。

“算你赢。”李老师说。

“彩头呢?”我问。

“我要是赢了,下一站到野生动物园时,我有权否决你一次行动计划,不准讨价还价!”李老师说。

“中!”我答道。

两个老顽童击掌为信。她这招很厉害,是为了制约我在野外的胆大妄为。南非的野生动物世界里,生活着大型的食肉动物,狮子、老虎、花豹、猎豹、鳄鱼全都有。临行前,她已多次警告我,到了南非,切不可得意忘形。一旦遭到野兽攻击,出了事,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们从印度洋这边下山,边走边注视着洋面上的变化。海岬这边的印度洋,比大西洋要平静得多,近处有波有浪,稍远处只看到银光闪。闪。

忽然,我发现远处有个黑色的影子。真是时来运转啊!

我连忙指给她看:“像不像蓝鲸的脊背?”

她看了半天:“一动不动的,它在那干吗?晒太阳?”

我心里也起了疑惑。再看看洋面,风平浪静,它在远处沉沉浮浮。

“你怎么知道它没动?远着哩,最少在两千米之外。你看那水波。”我强词夺理。

“你是在考我?没法看清楚,找个参照物吧。我觉得它不像。”李老师不急不躁。

“大洋水面平畴千里,你找个参照物给我看看!故意出难题。”我说。

“蓝鲸是鲸类中最大的吧?距离是不近,可也不能总是露出那一小块脊背吧?”李老师问。

是的,蓝鲸是现今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身长三十多米,仅舌头就重达两千多千克,体重一百五六十吨,相当于三十多只大象,一百五六十只野牛。它刚生下的孩子,身长就达到八米,体重六吨!

只有大洋,才能容纳它庞大的身躯;也只有大洋,才有资格成为它生活的家园!

想想看吧,若是陆地上一百五六十头的野牛群,那是多大的目标!

这时,她拍拍我的后背,闪着狡黠的眼神,乐滋滋地说:“快看快看,蓝鲸呼吸喷水了!”

谁说她不幽默哩!

蓝鲸的“脊背”上溅起了水花,银亮银亮的,有点像是烟花燃放哩!可惜它太小了,高度太低了。

是的,那浪花证明,它是一块礁石,不是什么蓝鲸!

“快看,快看,看那边!”她高兴得跳了起来。

在礁石左后方,一个巨大的身影在游动。

啊,它身后不远处还有一条!那脊背像是山岗,连带起来的水纹都清晰可见!

“蓝鲸!真的是蓝鲸!”

它像是听到了我欣喜若狂的呼唤,巨大的头颅浮出了水面。一股喷泉冲向蓝天,银亮的水柱,足足有十多米高!

它身后的那只蓝鲸也喷出了水柱。它俩似乎是在比赛,看谁的肺活量更大!

在我们的狂呼高叫声中,游人们纷纷拥来,各种语言叽里哇啦欣喜响起。

有人喊:“哥们,再来一个!”

可蓝鲸一低头,巨尾一摆,已潜人大洋。

人们久久不愿离去。大伙瞪大了双眼,紧紧盯着洋面,渴望两位深居大洋的朋友能再次浮出水面。

P14-26

序言

呼唤生态道德——我想将大漠赠给每个人作为故乡

生态道德的缺失,造成了我们今天生存环境的危机。

感谢大自然!在山野三十多年的跋涉中,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描写在大熊猫、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或是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都在努力宣扬生态道德的伟大,呼唤着生态道德在人们心间生根、发芽。

世界承受着环境危机的重压,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都在纷纷追究其原因,并积极寻找应对方略。环境危机实际上就是生态危机。

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必然呼唤生态法律的完善与生态道德的树立,进而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有了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法律、道德,却根本没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辞海》关于“道德”的释文是:“道德是一定社会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足以证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的范畴,缺失了生态道德,或者说生态道德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这是认识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只有二百来年的历史,而发现生态与人以及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在时间上则是更近的事情。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生态道德的缺失,是造成今日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根本没有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法律也严重滞后,对大自然进行了无情的掠夺。无视其它生命的权利,任意倾泻垃圾,没有预后评估与监测的科技滥用,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因此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直到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人类才不得不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和生态道德才得以突显。强调生态道德,在于强调、突出它比之于其它道德的鲜明特点: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急需建立对于自然、环境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消解环境危机,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命题。

与制定、完善生态法律相比较而言,树立生态道德,有其更为艰巨的一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而道德是公民应具有的修养、品质,带有自觉或自我约束的性质。当然,对法律的遵守,也是修养和道德的表现。法律可以明令从哪一天开始执行或终止,但同样的方法却并不适用于道德。比如某一行为并不违背法律,却违背了道德。这大约也就是媒体纷纷设立“道德法庭”的原因。生态道德在全社会的树立,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任务,需要一个启蒙和培养的过程,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和努力。对一个人来说,它甚至是终生的使命。

三十多年对大自然的考察,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使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生态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十多年前我所描写的青山绿水,现在有不少已经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退化或干涸。

记得一九八一年我第一次到西部去,云南的滇池,四川的岷江、大渡河、若尔盖湿地……美丽而壮阔的景象,使我心潮澎湃。如今,滇池早已被污染,湖水发臭。二○○七年十月,我再去川西,所经岷江、大渡河流域,到处在建水电站,层层筑坝蓄水。在一个山村水电站工地,村民忧心忡忡地说,大坝建成后,村前的小河将干涸,到哪去找吃的水啊!这种只顾眼前的利益,对大自然无序、愚蠢的“改造”,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已有所显现。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泥炭层最深达九米,它在雨季吸水,干季溢水,一千克干泥炭可吸蓄八到十二千克的水。若尔盖是黄河上游的天然水库,蓄水量相当于三个葛洲坝。枯水季节,黄河水的百分之三十(一说百分之四十)是由这里补给的。但在上个世纪,人们挖沟沥水,采掘泥炭。现在湿地已大面积退化为草原,沙化、鼠害严重。最发人深思的是,在这里拍摄红军战士过草地的电视剧时,竟然无法找到足够深的沼泽,只好人工制造。黄河屡屡断流,当然就不足为奇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的污染给整个生物链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影响,使人类的健康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国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代表,是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生命线。但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其中的太湖、巢湖,已是一湖臭水,根本无法饮用。其余湖泊也都面临着湖面缩小、污染等等生态问题。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水污染更是触目I凉心。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对其它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面对大自然而道德缺失时,自然也会还之于十倍的惩罚!

我曾立志要为祖国秀丽的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但只过了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成为“历史”,成为“老照片”。  我曾冒着种种危险,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描写滇金丝猴、梅花鹿、黑叶猴或红树林、大树杜鹃,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但是总也避免不了描绘生命的悲壮——它们在人类的猎杀、压迫下苦苦挣扎。无论是每年要进行一次宏伟的生育大迁徙的藏羚羊,或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麝,或是山野中呼唤爱的黑麂……都无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

这使我无限忧伤、愤怒,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

正是大自然当前的状态,激起了我决心在每篇作品之后写下后记,为过去,为未来,立此存照。

三十多年来,大自然以无比真挚、醇朴的热情,接纳了我这个跋涉者。我和大自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山川河流,野生动、植物世界的生灵,都是我的朋友,因而这套书取名为“我的山野朋友”,以表达对它们的感谢、思念、问候和祝福。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应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我们来自自然,与自然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人类的初期对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将动物的形象作为图腾。我们的祖先,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曾有过很多充满智慧的表述,比如天人合一之说,再比如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纪之说等等,至今仍是经典。从世界教育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对于自然的认识,讲述天体气象、山川河流、森林、环境和资源等等,一直是教育最基本、最经典的内容。以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生的启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培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是生命教育的优良传统。但这种优良的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淡化或消失了。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活生生地切断了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系。现在城里的孩子不知稻、麦为何物,甚至连看到蚂蚁也会发出惊呼。缺失生态道德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失去了自然,更为可怕的是使孩子们远离了自然。

我希望用这些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接通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获得智慧,健康成长。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技术才得以不断发展,成就斐然。而即使到了今天,生命起源仍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最艰巨的命题。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和不朽的精神。道德力量的伟大,犹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治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我想将大漠赠给每个人作为故乡,使我们时时眷恋着母亲——大自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会说话的脖子/我的山野朋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先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266127
开本 32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190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2: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