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生新闻案例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采访、编辑、评点、报道平民百姓生存、生活、生计、生命新闻的集子《民生新闻案例解读》,今天正式同读者朋友见面了。出版这本集子,旨在探索民生新闻从哪里来,怎么样,到哪里去。为我们讲述着最鲜活的“民生故事”。以“三深入”践行“三贴近”,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为民生新闻报道指明了方向、路径。为此,我们从时政、财经、社会、环保、教育、法制等12个方面,原生态地收集了近百篇来自全国媒体近年来民生报道的佳作,勾勒出民生新闻“民生内容、民众视角、民本取向、读者本位、人文情怀、民众话语”的构成和特色。本书由陈夷茁主编。

内容推荐

《民生新闻案例解读》对民生新闻的策划、采访、编辑等方面作详细讲解。包含了民生新闻的成功案例并穿插专家点评。

《民生新闻案例解读》详细解读民生新闻的写作背景,采访过程等,是一本实用性和操作性及强的工具书。本书由陈夷茁主编。

目录

Chapter 1 民生新闻 案例与点评

 时事政策类民生新闻

 社会生活类民生新闻

 法制生活类民生新闻

 突发事件类民生新闻

 财经金融类民生新闻

 教育问题类民生新闻

 百姓生活类民生新闻

 市场经营类民生新闻

 三农发展类民生新闻

 社会问题类民生新闻

 市政环保类民生新闻

 社会文化类民生新闻

Chapter 2 中央媒体新闻 实战经验集锦

 民生新闻就在身边

 抓住十个民生新闻贴近点

 《百姓纪事》入眼入耳入心

 爱心守望 风雪同行

 心中有民生 笔下写真情

 怎样让民生新闻有分量

 贴近“三农”的报道视角

 关乎民生的立法与案件报道

 如何让科技贴近民生

 一部“三贴近”的新闻“MBA教案”

——《民生新闻案例解读》 编后札记 吴昊

试读章节

谈户籍改革:给农民工的“五件衣服”

黄奇帆说,重庆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首先就要在城乡统筹上,把改革的题目做得更好。

黄奇帆表示,短片中几个小伙子说的题目其实是两个命题,一是农民工进城以后怎样真正成为城市居民;二是住房问题。

目前,重庆有750万农民工,如果长期不解决户籍问题,城市始终不是他们真正的家,总是在城市里受到某种冷落,二三十年以后,城市里的企业不聘用了,他们回到农村享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是绝对不公平的。

黄奇帆认为,“中国的户籍问题,不是一个户口本怎么写的问题,而是户籍背后城乡不同的利益如何平衡。”

城市户口的人有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五件衣服”,农民在农村同样有宅基地、林权、承包地的承包权三个保障。但如果农民放弃农村户口进城,城里边的“五件衣服”价很高,如果政府财政支出不能满足提供这“五件衣服”,农民就不愿意离开农村。

黄奇帆表示,重庆作为城乡统筹的直辖市,最关键的是要解决这件事。因此到2020年以前,将有1000万农村人进入城市,并拥有城市户籍。在最近一两年里,先解决300万过去十年积淀下来的农民工、农民的城市户籍,与城市居民有同等待遇。这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是一个工作目标。

对于首先解决的300万人,黄奇帆说,他们主要是过去十年里,已经在重庆打工十年以上的农民工和家属,以及在上世纪90年代,重庆100万被征地的农民工和库区移民。

谈住房制度改革:双轨制解决住房问题

“重庆是山城,哪有那么多地方安置他们呢?”主持人小崔再次“发难”。

黄奇帆说,我们现在的住房制度是单轨制度,以前是公房分配单轨制,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商品房改革让住房制度走上了另一个单轨制。但事实上,城市里有30%左右的人买不起房,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买不起房。这就需要实行住房制度双轨制改革,城市60%~70%的房产由市场化购买来配置,另外有30%~40%,应由政府造公房来出租,租金比商品房、私房出租要便宜40%,租给农民工、大学生和城市低收入家庭。重庆市政府将在今后十年造2000万平方米出租房,满足100万人的住房问题。

对于未来重庆城市的发展空间,黄奇帆表示,重庆比北京、上海、天津的余地要大。中央已经批准重庆主城扩张到二环,使重庆建设用地从原来的500平方公里到1000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可以从原来的500万人,扩大到1000万人。

谈开放:西部要补上开放的一课

小崔说,重庆的改革是因为城乡统筹,那么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开放又是为何?

黄奇帆说,沿海地区已经开放了30年,开放水平相当于大学生、研究生,而内陆是开放的“小学生”,跟“大学生”一起在内陆竞争,自然没有前途。同时,我国启动内需是在开放格局下启动的,开放很重要。并且,外资会带来技术、管理、市场和各种产品。因此,对原来比较闭塞的西部来说,要补开放这一课。

“金融危机的意思就是外国没钱了,怎么吸引外资?”面对小崔的疑惑,黄奇帆说,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曾任商务部部长,对国际贸易非常熟悉,他到重庆工作以后,专门召开市委全委会,作出重庆扩大开放,建立内陆开放高地的决定,这两年重庆的开放取得了良好成果。连续两年利用外资增长率全国第一,2009年利用外资总量达到40亿美元。

并且,重庆在利用外资的方式上做了调整,我国港澳台、欧洲、美国全方位地利用外资;工业、城市建设、金融和贸易服务等宽领域吸引外资;通过购并、重组、海外上市等多渠道利用外资。

谈垂直整合:转变了国际加工贸易模式

黄奇帆表示,开放的第二个题目就是进出口贸易。以前,我国1.2万亿美元的加工贸易99%都在沿海地区,这是因为加工贸易的基本模式是“两头在外”,零部件从海外运到沿海,加工完了产品又销售到全世界。重庆到沿海有2D00公里,如果照搬这个模式到重庆,物流成本抵消了内陆的政策、人力成本等优势。因此,重庆提出把世界加工贸易模式垂直整合,实施“一头在外”的模式,通过零部件80%本地化制造,再组装成整机出口,以降低物流成本。

重庆用这样的模式说服了跨国公司,吸引了美国惠普,以及台湾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企业,他们又带来了上百家零部件厂商。这个模式转变了国际加工贸易模式。

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税务、土地、房产等成本,以及油、电、煤、运输成本,都比内陆贵,因此在这个模式下,中西部会胜,比沿海会更好一点。在黄奇帆的一番分析之后,小崔笑道:“我们很少听到这样的话,一个内陆城市会公开说自己比沿海的城市优势大。”

谈困难:最难的问题是让农民增收  面对主持人提出“重庆有什么困难”的问题,黄奇帆说,改革开放中,未来最大的难题,是怎样让十年以后留在农村的农民富起来,生活得更好。因此,重庆提出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用三年时间,让300万农户每年增收1万元。那是300亿GDP,也是个很难的事。

“重庆很多人出去打工,是因为穷,在外边能赚钱。但如果10年、20年以后还是如此,那是我们无能,说明这个城市没搞好。”黄奇帆说,让农村人富起来,也能够在农村过好日子。(记者‘杨冰原载于2010年3月12日((重庆日报》)P9-11

序言

一本采访、编辑、评点、报道平民百姓生存、生活、生计、生命新闻的集子《民生新闻案例解读》,今天正式同读者朋友见面了。尽管在新闻学上,民生新闻概念的内涵、外延尚无定论,但伴随着中国新闻人“三深入”“三贴近”的脚印,伴随着我们党“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民生新闻犹如一棵春天的小芽,沐浴着和谐社会的阳光、空气、雨露,通过中国新闻人的笔头、镜头、键盘的诉说,“根”在往下伸,“芽”在向上长,“花”在向阳开。

出版这本集子,缘于2008年3月28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渝举行的“关注民生,共建和谐”新闻报道研讨会。“寻找普通人身上的光芒,让普通百姓成为我们报道的主角”。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51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近百名记者编辑的心灵感悟,“民生就是大局”、“国计与民生相辅相成”,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10多位大学教授的精彩点评,真知灼见。“鼓励新闻工作者宣传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和具体措施”。来自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李存厚的鞭策肯定,让我们萌生了出版这本集子的念头,激励着我们历时两年多的组稿、编辑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出版这本集子,旨在探索民生新闻从哪里来,怎么样,到哪里去。丰富生动的民生新闻实践告诉我们,注重民生报道同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吻合一致,我们党践行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为民生新闻报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出台了“民生十条”。为我们讲述着最鲜活的“民生故事”。人民群众企盼“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民生新闻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以“三深入”践行“三贴近”,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为民生新闻报道指明了方向、路径。为此,我们从时政、财经、社会、环保、教育、法制等12个方面,原生态地收集了近百篇来自全国媒体近年来民生报道的佳作,勾勒出民生新闻“民生内容、民众视角、民本取向、读者本位、人文情怀、民众话语”的构成和特色。

毋庸讳言,目前民生新闻还存在着“选题过于琐碎,用语不够恰当,叙事不够精炼”等问题,特别是民生新闻如何在实践中做到讲政治、讲格调、讲纪律、讲道德,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是民生新闻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邀请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的专家进行点评,深化我们对民生新闻实践的认知,以期让民生新闻在深度参与生活的同时,更好地以高度服务决策,实现民生新闻传播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我们坚信,随着民生新闻报道的深入,更多的普通百姓将成为我们的报道主角,他们身上闪烁的时代光芒将照亮更多受众的心灵,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将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进一步确立。这既是我们出版此书的目的,也是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的方向。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生新闻案例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夷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57350
开本 16开
页数 3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4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19.2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1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