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花子街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花子街故事》由张自强主编,收录了长歌《花子街故事》。那些因灾荒而流落街头的花子们,用他们所熟悉的民间长歌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的评判和对生活的热望,他们虽身处社会的底层,却充满情致,乐观、豁达,彰显了民间文学作品从来就与悲观绝缘的真理。

内容推荐

长歌《花子街故事》作为南通地区的三大长歌之一,可视作南通民间口头文艺中的杰作。《花子街故事》全长二千余行,它以花子街李逃与富家小姐成亲、贪婪的粮户沦为乞丐的传奇故事为叙事线索,以民歌的比兴、拈连、排比、铺陈、比喻、应答等多种修辞叙事方式为手法,使长歌琅琅上口,妙趣横生。作品的原作者——那些因灾荒而流落街头的花子们,用他们所熟悉的民间长歌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的评判和对生活的热望,他们虽身处社会的底层,却充满情致,乐观、豁达,彰显了民间文学作品从来就与悲观绝缘的真理。

长歌《花子街故事》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严金凤搜集,此后又由张自强、杨问春、严金凤于80年代整理的。那时正值我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高潮期。涌现出一大批甘于奉献、卓有成就的民间文艺家,其中在南通就有张自强、杨问春、严金凤等先生,而《花子街故事》就是他们的一项重要成果。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花子街故事》由张自强主编。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花子街故事》收录了长歌《花子街故事》。

目录

序歌

钱富抢亲

逼死王嫂

泪送奶娘

违抗父命

珍瑙出走

创业兴家

钱富讨饭

尾声

谈《花子街》思想与艺术的特点

三言两语

——为诗释写的多余话

南通方言简说

后记

试读章节

序歌

豌豆花开紫幽幽,紫幽幽,正好空闲为诸君讲则《花子街》发发科。长江万里长又宽,肚里抱着千艘巨舶万条船。鹅黄江水向东流,长工的苦楚诉不完,正月初一哭哭泣泣腊月三十夜,还有两麻袋、三大车、四足囤、五座仓、六张柜、七八五十六只煤炭箩。

长江北岸顺走二十、转弯抹角三十里,碧油油良田望不到边,昼心里晒得油花冒,日头落山就变成湿漉漉夜潮田,双脚踩踩踏踏软绵绵,舌头尖儿舔舔咂咂似蜜甜。

玉兰花开白如银,白如银,财神爷蒙住双眼难分享福、卑贱、富贵和清贫。稻子结穗金钩挂,棉花吐絮赛白云,种田哥哥吃的稗头籽,织布娘娘穿的拖拖挂挂像件破蓑衣。芦箧篷儿小船捕鱼虾,大鱼尺五、拖脚虾儿满一柞;鲜鱼鲜虾满锅煮,一条鲚鲅鱼烧十八碗汤,大人小孩围坐在破船舱里喝,作尊的也要等待主人朝碗里“桠”。

蔷薇花开乐悠悠,乐悠悠,青藤蔷薇枝枝权权荆棘多。江心帆船运百货,舶船扁舟如穿梭,船航千里总有一天要靠岸,太阳月亮轮番转,城河里砖头也有翻身日,财百万不会代代富,有朝一日乾坤转,石头缝里长出梭罗树。太阳照富也照穷,富变穷来穷变富,清亮瓦屋熬肚肠,鸽窠屋里粮囤竖。

江心翻了芝麻船,我徕种田山歌有几箩,前朝后汉且不嗨,嗨嗨清朝乾隆年间一小段,喝杯香喷喷藿香茶润润喉咙管儿才通畅,快快慢慢一字不漏才能唱得全。

钱富抢亲

栀子花开燕归来,狼山麓下、观音岩上生绿苔,四月十五落了一场似雾似露的毛毛雨,香花野草笑得脖子歪。飞步跑到花子街上看一看,花子街上铺砖块,横方竖直、整整齐齐三里远,早晚不歇做买卖。鸡篓蛋篮路边摆,时鱼鲜虾水盆里游来游去虾儿蹦跳、鲤鱼鲫鱼忙啪鳃,青菜萝卜堆成山,笋瓜冬瓜任你买,蒸蕃芋来炒花生,香味引出痰唾流成海。

花子街上真热闹,中间有座花子庙,花子庙里有对花子神,男女并排,神采奕奕无大小,男神李逃、女仙名珍瑙,造街数他两夫妇吃苦多来吃甜少。

沿着花子街朝北看,过条大河就是钱家庄里老祖屋。一排排砖墙灰嵌缝,一踏踏阶沿青石磨。一幢幢花楼朱红柱,一间间凉亭围绿荷,一泓鱼池青鲢游,一块玉石凿龙刻凤雕成一鼎焚香炉。

风吹茅草花开软酥酥,钱家庄老宅好巍峨,白果树倒有几抱粗,树桠子做满雀儿窠,榆桑桃李千万棵,赛似京城的天官府。

古老白果树年轮久,故事还得从头说。钱家庄粮户叫钱富,背后人骂他“钱财罐”,良田无数伙计多,方圆十里他收租。

硬壳乌龟往烂泥潭里钻,钱家庄里吃不完的租米挨虫子蛀,陈得太久生铜锈,老鼠撑饱如灰兔。荷花钱埋得发了绿,银元宝堆得绽臌臌,珍珠串起八里长,玛瑙翡翠上囤贮。

丹桂花开香气远,青澄澄小河湾湾儿多,乌鱼肚里不知多少乌龟王八子,狼披羊皮装外婆。煞神似的钱富装成弥陀佛,颈项挂的佛珠葡萄粗,韭菜涨气假冒葱(充),念经拜佛鬼唱歌: ’

“别看我钱富上传下承代代富,全靠财神菩萨多保佑,湖广檀香当柴烧,膝头盘儿跪成茧驮驮。做生活。的为何苦,前生前世命里注,前世敲的粪桶底,今世只好住破屋。我钱富发财不容易,敲断了木鱼槌儿几百个,撒钱施化、随缘乐助、修桥还补路。来世我钱富依然三妻、四妾、出门坐轿、前呼后拥、山珍海味、高屋亮舍、艳福享不完。”

敞口的茅池臭圩道,十个黑心粮户九个刁,方圆十里总认识钱财罐,挺实儿肚子囊膪儿腰。鼻闻桃花不结果,脚踏青山草也焦,河边洗手螺蛳、蚬子、河蚌水上氽,手摸鸡蛋也要小一套,走路一摆又三摇,手撑龙头拐杖像行孝。

槐树花开布谷旋飞闹噪噪,钱富像毒蛇出洞瞟三瞟,说话好像吃了半夏嗓音哑,又似如啃死尸的乌鸦当头叫,哪里乌鸦落了树,哪里晦气就来到。

杏花开来白沉沉,白沉沉,六月芦蜂叮人实在狠,钱富日里盘算夜头不想困,借他的阎王债驴打滚,本盘利来利剥本,等到重利盘剥三年整,债户的田地家产也就不得稳,佃户辛苦耕种归他收,自做还要赔垩本,牯牛向着牝牛哭,伢儿饿得靠门哼。堂客埋怨跟了个“八败命”,当家的气得发了昏。真好像哑子吃黄连,心上“烂苦”嘴里难做声。

杨柳花开不结果,钱富七八桌婆娘个个像雄鸡不会孵。急得钱富眼仁儿。冒绿火。卖的卖来休的休,摔杌抽桌还掼碗,好像死人开丧闹得家堂菩萨坐不住。

扁豆花开篱笆墙上爬,牛屎妖怪出在烂泥塘,二狗子跟在主人后头好像天狗盯着二郎神屁股转,舔舌捧屁专出馊主意:“东家要想传宗接代不再断香火,唯有借鸡生蛋来把众人眼睛遮。”

野蔷薇花开搭搭儿香,野婆娘有点儿嗲嗲儿腔。钱富做梦捧住小老婆生了花喜鹊,狼山顶上拜佛烧头香。买了个猪头还愿要比牛头大。磕头祈祷额头上肿起了紫疙瘩,抱起枕头误当宝宝连吻三吻好似蚱蜢啃宝塔,想不到醒来还是一场空梦睡床榻。

芍药花开蚊虫闹紧阵,狐群狗党好像串起一根绳,钱富半夜拾了锥钉子当成针(真)。赶快拉着二狗子忙进城,邀他喝茶、饮酒、添菜,盘碟撞得叮咚响,二狗子酒醉饭饱双眼如火喷,鬼鬼祟祟、附耳低语、言传身教与钱富打上耳擦子,乐得钱富点头哈腰来把拇指伸。

王家庄里有个“貌如花”,好像一株雪白蔷薇槿树上爬。不求芳名留多久,只求落叶归根在农家。青布裤子蓝布褂,绣花鞋头竹布帮,鞋底扎的罗底方,八幅头罗裙半身遮,吃边万字挑水浪。绣鞋沿口加上一条袢,小脚伸进伸出仅一柞。皆因红颜多薄命,拜堂三天丈夫一命呜呼见阎王。

金银花开黄似金来白如霜,银花苦藤结上小苦瓜,貌如花肚里有了喜,二狗子竖起耳朵细听嚼短长,悄悄朝钱富舔足肥屁眼,喜得钱富乐豁臭嘴丫,笑落下巴连把二狗子来夸:“真不亏是钱家的好管家。”

罂粟花开似砒霜,钱富手拿哭丧棒,狐皮袍子黄马褂。摇摇摆摆鹅儿吭,头颠尾掀来到王家庄,一头钻进貌如花屋里坐一坐。堆下笑脸臭屁放,张开癞宝嘴说短长。

“王大哥在世同我挺要好,想不到他寿短命不长,只怪我钱富耳朵背了气,不曾买上一对蜡烛、三尺纸箔前来吊个丧,今朝特地到灵堂。送扎纸钱来烧化。”

P1-9

序言

春天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南通地处长江之尾,黄海之滨,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文人荟萃之地。它精心培育了民间文艺这片灿烂的园地,为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增添了宝贵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中央文化部和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倡导全国文化工作者广泛收集民间故事、歌谣。当时南通地区的文化工作者积极响应,先后搜集到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到六十年代初,他们收集到三部民间长篇叙事诗,吴周翔、沈志冲的《魏二郎》、贾佩峰的《红娘子》、严金凤的《花子街故事》。但在1966年开始的“文革”中,从事民间文学的同志首先受到冲击,认为民间文学是“封资修的黑货”,许多同志挨批挨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精神指导下,党中央进一步贯彻文艺“双百”方针。南通民间文学工作者们都认为民间文学无论从艺术的和历史的角度上看,都是一宗不可忽视的文化遗产,认真地搜集和保存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创作成果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不可推诿的历史职责,于八十年代初上海、浙江、江苏民文协作区会议上,对三部民间长篇叙事诗一致肯定和赞扬。在中央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研会“民文学(84)第808号文件”精神鼓舞下,南通民协的同志们重振旗鼓,进行田野作业。南通市下辖城、郊两区和海安、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启东六县,共计有294个乡镇、街办,为做好普查、搜集工作,几年来共培训了2915名业务骨干,普查乡镇、街办286个,占总数的97.3%,普查、搜集到故事14351篇,歌谣137ll首,谚语3644l条,计1358万字。

《南通民间故事选》《南通民间歌谣选》 《南通民间谚语选》(简称三套集成)共11本书,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先后出版了南通民协主编的《新四军的传说》《南通的传说》《龙游河》《赵瘦脸儿的故事》《乡间笑话》《蓝印花布纹样》《竹趣》《红娘子》8本书。短短的几年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总共为南通出版了19本书,不收取任何费用,全是无偿服务。南通的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得到了老社长杨亮才和董森、刘蕴杰、何长江等先生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虽时过三十年之久,时至今日,南通民间文艺家们与从事民文工作的后辈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情意!

在党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并倡导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集、继承、发展创新之际。我们将收藏半个世纪的《花子街故事》稿本,进行整理、复印,送给有关领导和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老前辈人士,作为建国60周年敬献的一份礼品。以上工作得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领导、南通市文联党组羌怡芳书记和杨亮才、董森两位老先生多方面的支持帮助。陶思炎主席、马春阳老主席、高国藩教授,为此书撰写序文、评论文章。在此我代表南通民间文艺界的同仁向帮助《花子街故事》出版的领导同志、老朋友们深表谢意!

张自强

2010.3.2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花子街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自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005500
开本 32开
页数 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77.3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