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宝山卷)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宝山卷》由彭林主编。收录了《甘罗的故事》、《华佗出诊》、《华佗之死》、《隋炀帝和扬州琼花》、《令公无福》、《苏东坡和方丈》、《包公审田鸡》、《刘伯温劝阻马娘娘缠脚》、《李闯王造反》、《袁海官三失规》、《胡太爷》、《胡仁济舍己筑石塘》、《袁世凯做皇帝》、《朱元璋传说》等故事。

内容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宝山卷》由彭林主编。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宝山卷》是宝山地区传统民间口头文学的集成,全书30余万字,汇编了流传于宝山地区的神话、传说、故事、笑话323篇。这些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勾画出宝山历史的发展轨迹,反映出宝山民间的风土人情,凝聚着宝山人民的智慧创造,体现了宝山文化的深厚底蕴。

目录

前言

神话

谷种与稗草

女娲与一日三餐

挑灯草星与挑石头星

盘古和他的妻子

传说

人物传说

甘罗的故事

华佗出诊

华佗之死

隋炀帝和扬州琼花

令公无福

苏东坡和方丈

包公审田鸡

刘伯温劝阻马娘娘缠脚

李闯王造反

袁海官三失规

胡太爷

胡仁济舍己筑石塘

袁世凯做皇帝

朱元璋传说

 飞鸭天

 田黄牛叫要发大水

 烂泥人割稻

 韦陀与四大金刚

 明太祖的传说

钱三树传说

 捉野马

 五脚宝马

 东王庙石狮子

 灶头神画像

 飞瓦法

武林传说

 严家五虎将

 黄兰秀

 闻赵

 杨森林的故事

 赵阿和捉强盗

 甘凤池

 鲍家拳头

名医传说

 苏州名医叶天士

 肖天一与王天一

 真假张聋聱

仙道佛传说

 庄子试妻

 活罗汉

 狗咬吕洞宾

 无尾螺蛳的来历

 二郎神与何仙姑

 鱼贩子和铁拐李

周九龄九岁开铁店

岳红与七仙女

张四姐与崔文瑞

木鱼的来历

王小二做好事

汆来囡

杨皇老爷的传说

西寺龙泉井的传说

月亮里的人影

 四大传说

梁祝传说

孟姜女出世

孟姜女与面丈鱼

法海和白娘娘

法海与白娘娘结仇

白娘娘考许仙

史事传说

三官堂庙哭英灵

陈化成誓死抗敌寇

地母庵英烈

邱将军

地方传说

长江口传说

“三夹水”的由来

长兴岛的来历

狮子石和狮子林

 名桥传说

摸奶桥

玉蟹桥

南京卖糕桥

一桥三名称

聚源桥

落河桥

名镇传说

朱仙镇坍塌记

葛隆镇名的来历

寺庙传说

杨王庙

天打庙的来历

肖泾寺的来历

马良独建金山寺

地名传说

宝山

老鹰树头李家宅

顾村的来历

大小宅头村

山海门

思训堂,

青龙港

曹娥江

七十二个望娘湾

大场的龙潭

龙王与田爿村

碗沙街

马膝墩头

土特产传说

 南湖菱为什么没有角

 膏药“一贴灵”

 大场骆家鸡

动植物传说

河豚鱼的传说

水仙花的传说

无心菜的由来

雄鸡为啥天亮啼

疙掸头上红点的来历

虎皮上的条纹

江猪的来历

长江“孝娘鱼”

宝山“孝娘竹”

猴子屁股为什么又红又平

泥鳅头颈上的白印

黄鳝的来历

蜗牛的传说

风俗传说

 药渣为啥要倒在路上

 端午挂菖蒲的来由

“肚兜”的来历

 乞丐的来历

故事

动物故事

不歌

老狼用计

城隍庙的大百脚

“漏”的故事

老鼠争首位

金蛤蟆

乌龟报恩仇

蚂蚁报恩救农妇

兄弟俩和小燕子

烧饭师傅与蛤蟆

神羊

幻想故事

秦翰林考状元

黑羊告状

八哥斗瘟官

穷老头开当铺

雷公显灵

丈二韭菜和倚屋檐豆芽

不靠爹娘靠自己

青蛙骑士

棉花树

兄弟分家

贩夏布的生意人和他的朋友

分水犀牛角

猫姑娘

水淹江阴

无尸案

两只牛与两瓶油

荒岛奇遇

石秀习武奇遇

害人之心不可有

鬼狐精怪故事

 白无常帽

 僵尸冒充男人

 朱一郎

 陆阿唐

 徐生与狐仙

 螺蛳精

 陆家菩萨

 老谭和落水鬼

 卖面罩人的奇遇

 吊死鬼借尸还魂

 阴阳人

 僵尸精

 烈女死后惩恶少

 判官不吃白食

 田螺姑娘

生活故事

地主与长工故事

背尸告状

三兄弟学本领

穷先生回家

婚姻家庭故事

欢喜冤家

恩爱夫妻

结发夫妻情义重

郭三娘割股

孝心刨

孙三巧遇结奇缘

鸭郎中

三个傻儿子

李生与秀怜

棺材里的姑娘

少妇与壮汉

王晓松测字

断香火

两个老妇叹苦经

“百晓得”女人

 两亲家

巧女傻婿故事

 三句半

 老地主挑女婿

 戆大女婿

处世道德故事

 善与恶

 老头计训胖阿福

 瓜子功

 小老婆的亲生子

 忤逆精变孝子

 背娘舅

 瓦棱里的骰子

 分梨

 芦席葬父

 天灾之年

 金凳子

 薄皮棺材里的猪腿

 测字先生和药店老板

 贤惠妻卖身救夫

 孝子

 张郎休妻

 有福之人

 捡来的毛驴

“百忍堂”的故事

 骗子

 偷吃的黑狗

 恶贼和新媳妇

 想发财

 强盗和石人

“董园美”天火烧

诗与对故事

 选才

 介学诗写对联

 华太师辞馆

 联对奇遇

 船过清河桥

 万事不求人

 员外招婿

 叫花子做工招亲

 情诗

 两县报荒

官吏故事

 黄洋伞

 吃“白食”的穷秀才

 巧断争亲案

 清官智断凶杀案 

 赖县令断赖账案

 好姑娘误杀未婚夫

趣味生活故事

 懒汉之死

 王阿三打兔

 弄巧成拙

 吃马粪粥

 吃醋

 笨儿学说话

 看门

 习惯成自然

 关常庙

 除九要付铜钿

 两个大胆打赌

 三改招牌

 画扇面

 吃肉先生

 两个裁缝

 丢馒头

 南方人学北方话

 做贼心虚

 小偷

 小偷与他的师傅

 沈老爷的独子

 福星黄-运台

 惩治“地头蛇”

 张拐子

机智生活故事

梁智聪买马

秀才与老板娘

吝啬鬼留客

考智慧

白食佬碰着顶头货

智胜王大

传猎枪

贼偷贼

会拉银子的毛驴

机智人物故事

徐文长故事

数苹果

引入发笑

捉弄先生

猫尿芝麻糊

巧整瞎子

杨瑟岩故事

扳倒赖知县

撞坏凉亭有新船

俗语故事

 马杀魔来吃人了

 黑皮阿银与金元宝

 瑞雪兆丰年

 虎毒不食子

 人心不足蛇吞相

 拣东拣西,拣着驼背瞎子

 桑树条要从小管

 江西人识宝

 地财不来天财来

笑话

马屁精

四兄弟

要钱不要命

做诗不离本行

癞痢头、拖鼻涕和癞疥疮

记性不好的人

“聪明”的县官

说大话

想金子

附录

后记

总后记

试读章节

钱三树传说

捉野马

三百多年以前,宝山县境内出现过一匹野马。这匹野马与一般的马大不一样,它一声长鸣,方圆十里之外的人都能听到。它的两只眼睛犹如两盏一千支光的灯泡,在漆黑的夜间,五里之外的人都能看到它的绿光。它的两只耳朵高高地竖着,能听到三十里之外发出的声音。特别出奇的是,它比一般的马多出一只脚,这第五只脚生在肚皮的后部。平时用四只脚奔跑已经如飞一般,若第五只脚一使劲,那就是一闪而过,即刻消失。

自从这匹野马出现以后,宝山境内的老百姓就再也过不到太平日子了,每天都有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到知县的耳朵里:

“昨夜月浦被野马咬死了十三人。”

“昨夜罗店的几千亩快要收割的麦子被野马踩得精光,许许多多老百姓坐在田头哭,哭声震天。”

“盛桥昨夜一百零九只牛被野马咬伤。”

“……”

每天都有许多人拥向县衙,要求县令为民除害。知县发出告示:“凡能逮住这匹野马者,奖赏黄金百两、白银千两、良田万亩。”

话说宝山县城西北有个西钱村,村上有个小伙子叫钱三树。他自幼练就一身高强武艺。半年前,当野马第一次踩死西钱村上的十一个人以后,钱三树就下定决心要捉这匹野马了。他知道这是匹非同寻常的神马、宝马,一旦征服它,一定能为民造福。见了县令的告示,钱三树就开始寻找那匹野马,可是找来找去,却不见野马的踪影。

有个地主听说钱三树要捉野马,就对钱三树说:“这是一匹天上放下来的天马,万万捉不得。你若是碰它一根毫毛,老百姓要遭更大的殃!”

许许多多的人拥向庙里烧香磕头,祈求天神把这匹野马收上天去,更多的贫民百姓却希望钱三树早日捉住野马,为民除害。当然也有人在背后讥笑钱三树:“真是想发财想昏了头!要想捉住这匹野马,等于自己送上去找死!”

钱三树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下定决心要捉住这匹野马,一直想着捉野马的计策。

一天,钱三树在锯树时树屑飘进他眼里,他揉着眼睛,忽然想出一个捉野马的好办法。他赶快回到屋里,把锯木细屑和柴草灰拌在一起,装了满满一麻袋。傍晚时,他爬到了靠近村口的一棵十人抱不住的千年银杏树上,点起几支蜡烛,坐在枝杈上,一边喝酒吃着烤肉,一边竖起耳朵,瞪圆眼睛,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动向。

这时,正在月浦狮子林蹈足达的野马,忽然看到西北方向有一闪一闪的火花,好生奇怪,便五蹄生风,一眨眼工夫来到大银杏树下。它见树杈上有人,便使劲用马背摩擦银杏树,想把树上的人摇下来。但是大银杏岿然不动。野马抬起头来,瞪着一双铜铃似的眼睛,直盯着钱三树。

钱三树见机会来了,赶紧把一麻袋木屑草灰朝野马的双眼倒去。野马还未弄明白怎么回事,只觉得双眼发痒,泪水直流,连连打了几个喷嚏。说时迟那时快,钱三树从树上飞跃下来,叉开双腿,不偏不倚,骑到野马背上,双腿紧紧夹住马肚,双手紧紧抓住野马头上一尺多长的毛不放。野马发觉有人骑到了它的背上大发脾气,漫无边际地乱蹦乱跳起来。钱三树紧抓住不放,稳坐马背。野马飞奔乱跳了六天七夜,渐渐没了力气,只好乖乖认输。钱三树终于把野马征服了。

钱三树征服野马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知县耳里。知县亲自来到钱三树家拜访,钱三树正在给野马喂鲜嫩的草。他把如何征服野马的经过向知县一说,知县大加赞赏,跷起大拇指连连说:“了不起!了不起!真是宝山县的英雄好汉!”知县要奖给钱三树黄金百两、白银千两、良田万亩,钱三树一一谢绝了。他说:“老爷,你把这些金银、财宝、田地都赐给穷苦的老百姓吧!”

第二年,日本天皇密派数十名间谍从盛桥石洞口登陆刺探情报。野马抬头嗅出了外国人的气味,长啸一声,钱三树急忙骑上野马朝间谍冲去。只片刻工夫,数十名间谍就被野马踩得稀巴烂。

日本天皇闻讯大怒,派出几艘战舰,企图在盛桥、月浦、宝山沿海登陆。野马连声长鸣,钱三树一面向知县报告,一面骑上野马向海中正在驶来的日本战舰飞去。说也怪,野马一跳进东海,海水就哗哗地向两旁汹涌分开。日本战舰先是颠簸不堪,无法炮轰钱三树和野马,继而竟被数十丈高的汹涌海水掀翻在东海里。

觊觎中国的英、美、法等外寇,都不敢轻易从宝山登陆了。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把钱三树征服的这匹野马叫做野马了,人们都说:“钱三树征服的那匹马是匹‘宝马’、‘神马’、‘分水驹’。”

几十年以后钱三树谢世了,那匹神马也不知去向。知县把钱三树的赫赫功绩上报朝廷。朝廷降旨为钱三树修筑了七十二座大坟,每个大坟上种三棵银杏树。钱三树的尸体究竟葬于何处,谁也无法知道,只有县令心里清楚。与此同时,钱三树的家乡西钱村也给钱三树建了一个很气派的祠堂,让其功绩彪炳后世。

解放后,人们还能在西钱、月浦、嘉定等处,见到钱三树的大坟和坟上高大的银杏树,在西钱村还能看到钱三树祠堂。可惜,这些极其宝贵的文物,在十年浩劫中被烧毁、砍光了。

讲述:陈秋生 95岁 初小 农民

记录:陈国良 46岁 大学 教师

采录时间地点:1987年6月采录于月浦镇

P37-39

序言

春天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宝山卷》在上海市和宝山区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参与本卷编纂工作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整理和编选,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值此出版之际,谨向关心、支持和帮助本卷编纂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宝山卷》编卷的指导思想是,以宝山区城乡全面深入的民间文学普查为基础,体现卷本的吴淞口文化特色和现代化滨江新区的文化特色。我们遵照《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总编辑方案》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分卷编纂工作提要中规定的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原则,根据1987年12月统计结果,全区20多个街道、乡、镇编印的民间文学集资料本共选收民间故事300多篇。宝山全区民间文学普查的丰硕成果为《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宝山卷》的编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在原有故事篇目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钱三树传说”等具有宝山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宝山卷》编纂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宝山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宝山区档案馆、宝山区文化馆以及宝山摄影家协会的大力支持。特别要提到的是,为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宝山卷》的顺利出版,上海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阮可章老师对本卷目录的分类和整理给予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在此,我们谨向所有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宝山卷》编纂出版过程中给予关心和帮助的领导、专家、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山民间故事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希望这部充分展现上海宝山人民智慧的民间口头文学卷本,能成为留给后人的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和历史遗产。但是由于编者的水平所限,编选工作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予以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祝愿宝山群众文化工作,在传承本土优秀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先进文化!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宝山卷》编辑委员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宝山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004848
开本 32开
页数 4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5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77.3
丛书名
印张 14.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