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藏书票之爱(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藏书票一直是读书人的最爱,随着国人读书兴趣的提升以及各种收藏热的兴起,近些年来,藏书票开始在国内读书圈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藏书票的专业知识。国内藏书票发展较晚,藏书票又属于小众范畴内的事物,子安继《西方藏书票》对西方的藏书票进行系统解读之后,撰写《藏书票之爱》一书,集个人之藏品中的精品(尤其是与阅读、与文人、与书籍相关的藏书票),进行个性解读与阐释。

内容推荐

《藏书票之爱》是子安继《西方藏书票》后的又一藏书票个性解读著作。

《藏书票之爱》收录了作者藏品中200枚欧美各国自19世纪末期至现今各阶段的藏书票,在构图和主题等方面都与书有着紧密的联系。票主中有的是文学巨匠,如狄更斯、艾略特,有的是读书社团,如英国读书协会、作家俱乐部等,有的隶属于大学、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甚至私人图书馆的藏书票也占据了我收藏的一大部分,欧美知名大学和机构的名字与藏书票有着不解的缘分。

这100篇解读,是作者近些年赏玩西方藏书票的点滴记录,琐碎心得,也有某一阶段对藏书票在国内外发展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些许惆怅,情到深处时不吐不快,整编成集,与大家分享。

试读章节

美国矿业巨头

票主易文森(Howard Nicholas Eavenson,1873—1953)1895年毕业于美国费城斯瓦特摩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地质工程系,因此这枚书票右下角,有该学院的校徽徽章。书票左侧的锤子斧头纹章图案,与易文森从事的矿产事业紧密相关。他曾在匹兹堡拥有工程咨询公司,以及一个在肯塔基哈兰郡的煤矿开采公司。1931年,哈兰郡当地发生大规模罢工事件,近4000名工人参与了这次罢工。此后,劳资双方的流血冲突从未中断。直至今天,哈兰郡仍为是非之地。书票背景,有一种票主站在哈兰郡山顶俯瞰绵延群山,以及山谷中他的煤矿的感觉。书票于1931年由美国黄金时期的五大宗师之一詹姆森(JohnW. Jameson,1882—1939)设计并雕刻(见左下角画押)。1931年的大罢工对易文森的生意—定有影响,不知书票背后是否有其他含义。易文森在1942年撰写了《美国采矿业的一个多世纪》一书,这是第一本详细概括美国采矿业界近代发展全过程的重要书作。在美国采矿业历史中,易文森有一席之地。后人为鼓励更多青年向他学习,以其名设立了“易文森奖”。

“花神”票主

戴维森(Flora Neil Davidson)女士是位忠实的书迷,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担任过多年的图书管理员。从她遗留的资料中可以发现,她在读书藏书过程中,也会自得其乐地撰写诗歌、随感、日记,并且将自己关于所读书籍、文章的随笔,所读书籍清单、摘录簿都细致分类收集,装订成册。戴维森女士还是位旅行家,其旅行日记记录了她在所到之处留下的美好回忆。比如,一则日记图文并茂地记载了1929年她在新英格兰地区的旅行经历。

票面中一本敞开的书,或是戴维森旅行日记中的一册,左面的照片与右边的感言,是票主特有的细腻、浪漫情感的体现。一瓶鲜花遮掩后面的文字,暗示偷看者:此书虽翻开,但因是私人日记,请尊重他人隐私。日记左边的猫像是一个为主人看管书籍的卫士。戴维森女士的名字是拉丁语“Flora”,即是希腊神话中的“花神”,画家詹姆森深得其意,为书票主人送上了_一瓶鲜花。书女与花神配在一起再好不过!日记后面的几本书上刻有书名:艺术、旅行、苏格兰部族、自传、藏书票。这诠释了票主平日里的爱好。

考古学家安德鲁四世

此票票主是美国考古学家安德鲁四世(EdwardWyllys Andrews IV,1916—1971),他是美国乃至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玛雅文化研究家。安德鲁1933年曾就读于芝加哥大学,之后转到哈佛大学,1942年在哈佛获得了博士学位。21岁时就已经发表了五篇关于玛雅象形文字的论文。二战期间,安德鲁和许多青年一样参加了海军,战后曾被中央情报局录用,但几年后又重操旧业做起了考古研究这个老本行。安德鲁将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玛雅低地文化的研究上,在他多次的考古挖掘中,位于现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Yucatan)的遗址(Dzibilchaltun)挖掘是最有历史价值的,堪称考古史上的一次奇迹。整个挖掘过程持续了近12年的时间,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了玛雅人在这一地区长达3000年的居住历史。

P1-5

序言

一间仅有五平米的陋室就是我家中的书斋。坐在电脑前环顾四周,自己被掩埋在藏书票的海洋,书架、台面、文件柜,甚至在墙上,随处可见我心爱的“瑰宝”。工作时我常会走神,随着眼前的一枚书票而被勾向一个没有终点的目的地,满脑子浮现的是票主、技法、印量等书票常用术语。除了书票,陋室中剩下的两米见方的空间就只有我四处胡乱堆放,在网拍或书摊上淘换来的外文老版、插画孤本等旧书。不知何等思绪清楚、逻辑清晰的智者可在如此杂乱无章的环境里理清头绪,挥笔记述着自己的收藏日记。作为这间书斋和屋内所有藏书票主人的我,早已融入自己的藏品中不能自拔。

买书、读书、藏书、爱书是许多藏书票爱好者的嗜好。藏书票与书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书票离开了书好似被人丢弃、无人领养的孤儿。藏书票在欧美的几百年发展过程中,技法、风格不断衍变,但在藏书票的若干主题中,与“书”有关的创作主题是票主和作者心中一个永恒不衰的命题。藏书票是文人雅士的玩偶,文人墨客、贵族贤士无不与之有关,掌故、趣事是书票背后的私密文章,若只是单纯收藏不去解读,也会失去它息息变幻的个体魅力。

《西方藏书票》出版以后,我收到了一些读者来信也受到许多朋友的追问。很多人依然对“藏书票”的概念比较模糊,这也无可厚非,在今年参加的第13届全国小版画及藏书票展上,国内的制作者也有同样的疑惑,这个现象在中国藏书票发展的初期是一定会普遍存在的。

藏书票是凌驾于小版画上的小众收藏艺术,现代藏书票的艺术性远大于早期书票的实用性,怎样去辨别藏书票和小版画的不同呢?

首先,一枚藏书票上必须刻有“Ex libris”(属于某人之书)的拉丁字符,“Ex”与“libris”中间应有一个空格,因为它们本是拉丁语中的两个单词。有时也会看到“Ex-libris”或“Exlibris”这个形式,算是模棱两可,但不规范。一些特殊主题的书票会出现“Exmusic”或“Ex erotic”,这两种形式是根据书票的两大主题——音乐和情色演变而生的。以上是最常见的,也是国际通用的几种藏书票的标示。当然一些早期藏书上,尤其是纹章类藏书票是没有“Ex libris”的。

其次,藏书票在票面上必须要有票主的名字,无论是以全名,还是以缩写、别名、笔名等形式出现。书票是需要自己的主人的,无名的书票就失去了其从属性。

此外,作者的签名、印量、年代,及技法注释同样必不可少,20世纪70年代世界藏书票协会已经将此习惯明文规范。规范出台之前乃至早期的藏书票,是没有硬性要求作者必须将作品签名的。

画押在藏书票中就像个羞涩的孩童,作者一般会将它隐蔽地藏于画面,有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好像在与欣赏者捉迷藏。事实上,作者的画押显然不能喧宾夺主地抢了票主的名头,因此将其藏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西方藏书票可分为早期实用性为主和现代装饰性艺术两个阶段。早期书票实用性强、尺寸小、用途明确、目的唯一、注释和签名随意、创作主题与书关系密切。票主群体也局限在社会上层、皇室贵族,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

现代作品尺寸日趋增大,有向小版画方向发展的趋势。实用性的衰退,制作书票的目的也变得私密,主题更加广泛。对于书票的注释签名要求严格,规范化。创作主题与书无直接关系。虽仍属小众,但在藏书票普及的欧洲已经形成了一个供求相依的艺术收藏市场,更加商业化。票主群体扩大,任何人只需支付数额不大的资金,就可定制自己的专用藏书票。现代藏书票俨然成为一门具有收藏价值的装饰艺术。

对于观念传统保守的藏家,藏书票发展到今天可能会感到一丝失落,但任何艺术都有它在各个阶段的成长历程,与其所处的大时代是紧密相关的。在经济高速发展,全球化极端衍变的今天,书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早已不如以往。网络信息膨胀,电子书跃跃欲试,似乎有超越纸本书籍的趋势。坦白地说,我也尝试过在电脑或手机上读书,将书与高端科技结合是一件新鲜事物,一本厚厚的书被压缩在股掌间,代表了人类科技上的进步。然而,用键盘、触摸屏来翻页,在电子屏幕上像电脑那样逐行搜索,逐字阅读实在是件苦差事,没有了手捧书卷的踏实,没有了纸墨的余香,掌中屏幕上闪烁的文字冰冷袭人,恐怕人的大脑早晚要被电脑取代。我应属于书票收藏里的怀旧保守派,藏书票若脱离了“书”本身,无论技法多么精湛高超、多么游刃有余,在艺术创作上多么独具匠心,对我来说也只不过是一件与其他艺术媒介无大区别的装饰工艺品。但我不排斥任何形式的藏书票作品,不分年代、风格、主题,只是收藏的侧重不同而已。一家之言纯粹发自肺腑,也许听起来前后矛盾,也许会触动他人敏感的心境,但艺术如此反复无常、颠倒黑白,收藏家也会变得无助。

在我所收藏的外国藏书票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叶的早期文人雅士的专用藏书票是最具代表性的。本书收录了我藏品中200枚欧美各国自19世纪末期至现今各阶段的藏书票,在构图和主题等方面都与书有着紧密的联系。票主中有的是文学巨匠,如狄更斯、艾略特,有的是读书社团,如英国读书协会、作家俱乐部等,有的隶属于大学、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甚至私人图书馆的藏书票也占据了我收藏的一大部分,欧美知名大学和机构的名字与藏书票有着不解的缘分。最不应忽视的是藏书家的自用书票,多是为他们的私人图书馆量身制作的。藏书迷熟知的美国藏书家爱德华·纽顿的藏书票是这一群体的代表,与之辉映的还有大藏书家比佛利·楚的书票。在解读的100枚藏书票里,美国黄金时期五大宗师的代表作品占据了三分之一,因得天独厚的条件,我近几年淘到了一些五大宗师的作品。相关资料好找,文章是英文的,读起来顺畅,便于研究解读。书票中涉及的地名甚至是我自己在美国时曾经去过或擦肩而过的地方,时而很亲切,时而感叹造化弄人,一帧方寸书票竟能勾起我多年前的回忆。

这100篇解读,是我近些年赏玩西方藏书票的点滴记录,琐碎心得,也有某一阶段对藏书票在国内外发展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些许惆怅,情到深处时不吐不快,整编成集,与大家分享。本书的最后附上三篇文章。前两篇是关于藏书票收藏的入门参考文章,以我个人的亲身体会和几年收藏的经验,为初级藏书票收藏者或已经对藏书票开始产生兴趣的朋友,开启一扇进入藏书票神秘殿堂的大门。第三篇文章是我2010年夏天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第33届世界藏书票大会的参展随笔,为没有机会在现场亲手交换书票的朋友,以我个人的视角记述下大会三天里的人文趣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藏书票之爱(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子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9091
开本 32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4-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77
120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