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昆虫记(第9卷圆网蛛的电线报全译插图珍藏本)(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唯一全译插图本《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跨越文学与科学领域的不朽经典,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它是“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法布尔以高超的文学造诣将—个个小生命描绘得惟妙惟肖,揭示了它们的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等方面的知识。在探究昆虫的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万物的热爱。本书是《昆虫记》卷九(圆网蛛的电线报),法布尔向我们展示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内容推荐

《昆虫记》是一部涵跨文学与科学领域的经典巨著,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本套全译插图珍藏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特别插入了近1800幅细致的手绘图以及精准的图说,力求将一部完整美妙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相信这一切精心的编辑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

《昆虫记》卷九中,法布尔向我们展示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目录

《昆虫记》总序:享受生命的细节之美

第一章 纳博讷狼蛛的洞穴

第二章 纳博讷狼蛛的家

第三章 纳博讷狼蛛攀高的本领

第四章 蜘蛛的迁移

第五章 满蟹蛛

第六章 圆网蛛织网

第七章 我的邻居圆网蛛

第八章 圆网蛛的黏胶捕虫网

第九章 圆网蛛的电线报

第十章 蛛网的几何学

第十一章 圆网蛛的交配和捕猎

第十二章 圓网蛛的产业

第十三章 数学忆事:牛顿二项式

第十四章 数学忆事:我的小桌

第十五章 迷宫漏斗蛛

第十六章 克罗多蛛

第十七章 朗格多克蝎子的栖息所

第十八章 朗格多克蝎子的食物

第十九章 朗格多克蝎子的毒液

第二十章 朗格多克蝎子与蛴螬的免疫力

第二十一章 朗格多克蝎子的婚恋

第二十二章 朗格多克蝎子的交配

第二十三章 朗格多克蝎子的家庭

第二十四章 蜡衣虫

第二十五章 圣栎胭脂虫

试读章节

米什莱给我们讲述了他在地窖里学印刷的时候,如何与蜘蛛结下友谊的故事。地窖里有一扇简陋的天窗,一线阳光透过来,照在排铅用的方框上。这个时候,长着八条腿的蜘蛛就会从网上下来,爬到方框上享受阳光的温暖。这里的孩子不会惊扰它,让它好好地待在那儿,这只蜘蛛也很信赖他们。对它来说,这就是无聊的生活中仅有的乐趣。当我们缺少人际交往的时候,我们可以躲进动物世界寻找乐趣,在那里我们会感到满足。

我不能忍受地窖里的愁闷,难以想象,我怎么也会有孤独的时候呢?在明媚的阳光下和绿色的田野里,有时我会很幸运地参加田间的盛会,欣赏一下乌鸦管弦乐队的演奏,听一听蟋蟀的交响乐。然而,与年轻的排字工相比,我比他还虔诚,我把它带进舒适的实验室,把它放在我的书中间,然后在有阳光的窗台上把它安顿好,最后还非常高兴地到狼蛛乡下的家中去观察它。我和它交往可不是为了排遣生活中的烦恼,逃避自己所受的同别人相同的苦难,甚至是更大的痛苦,而是计划把我想知道的问题,让狼蛛帮我解决掉,可是对于我的问题,好像不值得它回答似的。

上帝啊,同它经常交往所产生的问题是多么有趣啊!为了把这些问题精确地描述出来,我使用小印刷工能得到的那种神奇的排笔恐怕是不算太过分吧!当然,假设还能用到米什莱曾经用过的那种鹅毛笔也是不为过的,可惜的是我只有一支削得不好看的硬铅笔。试一试吧,不管怎么样,有了美丽的内心,即使外表再丑陋也同样是美的。

下面,我将接着研究蜘蛛的本能。在上一卷中曾经描述的一些试验,它们并不很完善,我自从进行了初步的试验观察之后,已经很大地扩大了研究范围,掌握了一些比较新的事实,并且记录到我的记录本上,充实了我的记录。现在,我应该根据这些材料写一部更加详尽的传记。

我确实必须注意条理清楚地对待一些反复提到的内容。当我们想要列一张总表的时候,不得不需要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细节材料,这些材料常常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得到的,它们之间也没有关系。观察者不能主宰时间,不能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抓住机遇。某一个问题从开始提出到得出结论往往要经过许多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某些问题的解决会随之扩大思路,从而解决一些问题。在这样的一种时断时续的工作中,需要一些反复的试验证明,这对于连续的研究工作是有必要的,我将尽我的最大能力做到简洁。

蜘蛛目的主要代表是狼蛛和圆网蜘蛛,我再一次把它们当做我实验的对象。我这次选了纳博讷狼蛛也就是黑腹蜘蛛,它把定居点选择在咖里哥宇常绿矮灌木丛中。那里有荒芜的土地,有很多卵石,很适合百里香在那里生长。狼蛛的住所与其说是瑞士山区的小木屋别墅,还不如说是堡垒。它的住所是一个差不多一柞深的洞穴,直径和瓶颈一样宽。它在这种土质上挖掘的时候,只要没有遇到障碍,它的洞穴就是垂直的。狼蛛如果遇到小砾石的时候,它就把它取出来,然后扔到洞外边;可是,假如它遇到的是一块搬不动的大卵石,它就会使洞道拐弯;如果遇到多处阻碍,那最后就成了带石拱门的洞穴了,里面弯弯曲曲的,一段宽一段窄的,就好像我们见到的大街连着小巷的情景。

洞主凭借长期养成的习惯,知道哪里有拐弯,而且也知道有多少层,即使不规则也觉不出有什么不方便。假如上面有什么动静,或者有引起它注意的声音,狼蛛就会从弯曲的洞里爬上来,速度就像是爬直井一样。这个时候它有可能发现猎物,假如发现的是具有自卫能力的猎物,它需要把它引进危险场所杀掉,在这个时候,这个弯曲的洞就会显示它强大的优越性。

一般情况下,洞的底部很阔大,好像是一个厢房。它是蜘蛛长久沉思的地方,也是它吃饱喝足之后的休息场所。

狼蛛的洞壁涂抹了一层丝浆,这层丝浆能起到凝固作用,而且能使凹凸不平的地方变平滑,涂抹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风化的泥土落下来。狼蛛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蜘蛛,它的丝浆主要涂抹在与出口相邻的洞顶,这是因为它不像纺织娘那样盛产丝。在白天,假如四围的环境很安静,狼蛛就会停留在洞口,在此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为了晒太阳,其二是为了窥伺路过的猎物。假如有必要的话,它会在这里一动不动地待上几个小时,陶醉在温暖的阳光里,因为这是它最大的幸福;有的时候它会突然跳起,一把抓住路过的猎物,在洞壁上纵横交错地分布着的防护丝网,让它的小爪子在任何方向都有依托。洞口的四围有一圈垒起的忽高忽低的护栏,它的材料是细石子、碎木块儿和附近的禾本科植物的干草叶纤维,将这些材料混在一起,然后用丝固定住。人们从来不会忽略这个具有乡村建筑风格的作品,即使缩减成一个普通的防风圈也不会错过的。P20-22

序言

1915年9月,91岁高龄的法布尔在家人的扶持下,坐在轮椅上最后一次巡视了他毕生钟爱的“荒石园”,在这块“矢车菊与昆虫”钟爱的土地上,法布尔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十卷横,跨科学与文学领域、史无前例的伟大经典——《昆虫记》。

法布尔全名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一户农家,好奇心重的法布尔从小就表现出对自然异乎寻常的热爱和出众的观察力。15岁时,他以公费生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亚威农师范学校。毕业后,18岁的法布尔在卡本特拉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所教授的课程便是自然科学史。在随后的几年内他继续努力自修,陆续获得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学士学位,并在1855年拿到科学博士学位。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就决定终生致力于昆虫学的研究。

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法布尔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其间,他曾写作出版了各种科普书籍,将科学新知与各类自然科学知识介绍给大众。执教期间,法布尔的授课方式灵活、自由,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保守派与教会人士却因他在公开场合向妇女讲述花的生殖功能而抨击他,甚至中止了他的课程。各种流言蜚语的中伤,使法布尔心灰意冷,他辞去了学校的教职,也不得不放弃了到大学任教的愿望,举家迁往奥朗日定居,一住就是10余年。在这10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昆虫记》第一卷的写作。也是在这段期间里,他遭遇了丧子之痛,《昆虫记》第一卷末就有他怀念爱子的文句。

《昆虫记》法文原名为Souvenirs entomologiques,意为“关于昆虫学的回忆”。法布尔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昆虫解剖和分类,而是直接在野地里进行实地观察,或将昆虫带回自己家中进行培养研究,生动详尽地记录了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习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细致的观察、形象的描绘,正是《昆虫记》的最大特色。《昆虫记》十卷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段落,比如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述:

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

正是如此细致入微的描写才会让每一个读到《昆虫记》的人都感到无比的震撼,那一个个小虫子,清晰地在我们眼前活跃着,那充满活力的自然和生命之美几乎触手可及。为了更好地对昆虫进行实地观察和研究,在第一卷《昆虫记》出版后,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乡下的一栋房屋和一公顷的荒地,并将这块荒地命名为“荒石园”,从此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对昆虫的观察与实验中去,直至逝世。就是在这里,他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后九卷的写作。

《昆虫记》被人们称为“昆虫的荷马史诗”,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起被认为是人们必读的科普经典。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书籍或百科全书,《昆虫记》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是一种如孩子般天真的入文品格。《昆虫记》中没有种属科目的严格分类,而是由那些或美丽或丑陋的昆虫自己出场,展示出一幅幅生动旖旎的昆虫生活风俗画。书中充满了像孩子一样对未知的渴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也充满了法布尔本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状态。他会,为发现昆虫天赋本能的不同,而高兴、为圣甲虫成功推起粪球而激动,在他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描述下隐藏着睿智的思考,让我们这些现代人又亲切地找回了丧失已久的内心的纯净与静谧,唤起了我们对自然万物的热爱。自始至终,法布尔的《昆虫记》都是谦逊的、平和的,没有对生命的随意摆布、没有可笑的妄自尊大,他孜孜不倦地在“荒石园”中观察、记录了30多年,平和地向我们传达着那些关于昆虫们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知识,也让我们在这种平和、温暖的心态下,重新思考生命的含义与价值。

《昆虫记》传入中国,始于上世纪20年代,首倡者就是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和周作人二兄弟。周作人在1923年发表短文《法布耳昆虫记》中说道:

法布耳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作(普通的昆虫学里已经说的够了),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纪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我们看了小说戏剧中所描写的同类的运命,受得深切的铭感,现在见了昆虫界的这些悲喜剧,仿佛是听说远亲——的确是很远的远亲——的消息,正是一样迫切的动心,令人想起种种事情来。他的叙述,又特别有文艺的趣味,更使他不愧有昆虫的史诗之称。戏剧家罗斯丹批评他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者一般的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实在可以说是最确切的评语。默忒林克称他为“昆虫的荷马”,也是极简明的一个别号。

周作人还曾感慨地说:“羡慕有这样好书看的别国少年,也希望中国人来做这翻译编纂的事业,即使在现在的混乱秽恶之中”。鲁迅自1924年起就在收集《昆虫记》的日本译文,多次在他的文章中强调《昆虫记》的重要意义,并对《昆虫记》的翻译寄予厚望。正是周氏兄弟的这般推崇、介绍,国人开始知道并翻译法布尔的《昆虫记》。

从世界范围内讲,《昆虫记》的翻译都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最早开始翻译《昆虫记》的英、美两国都没有出版过严格意义上的全译本。而追踪欧美文化最快最多的日本倒是从一开始就尽量求全,第一套全日文译本的《昆虫记》由大杉荣在上世纪20年代翻译完成。自上世纪30年代到现在,在我国面世的《昆虫记》译本越来越多,但大多以选译或节译本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全译本寥寥可数。而各版本由于编译初衷不同,虽然各有特点但也留下了不少遗憾,或为单册内容完成而删改原文、或为其文学阅读性而忽略科学严谨性、或为其全而文字不宜阅读,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了这套十卷全译插图版的《昆虫记》。

本套书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阅读性,是一套真正适合阅读的全译本《昆虫记》。本书根据法文版十卷本原著为底本进行分卷、翻译,同时参照对比了美国入的分专题多卷选译本、日本大杉荣版《昆虫记》的内容,力求全尽,将一个完整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同时,我们的翻译工作在坚持“反映原著原貌”的原则上,特别强调了译文文字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希望通过我们的翻译,能够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原著中朴实清新、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充满了盎然生机的情趣和诗意。对于原著中穿插的大量希腊神话、历史事件、《圣经》典故、拉丁文诗歌我们也加入大量针对性的注释,帮助读者更加方便流畅地阅读。

《昆虫记》一书中提及了上千种昆虫,并提及了很多动物、植物等,内容繁多,为了让读者对书中所涉及昆虫和动植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们在编辑过程中特别加入了大量精确、细致的手绘插图,全十卷共计约1800幅。这些图片有近200幅来自于《昆虫记》法文原著中的原始配图,其余近1600幅则是我们根据文中法布尔的记述,参考实际昆虫形态设计并重新绘制的。书中的全部插图均由手工绘制,既精美又准确地描绘出昆虫的真实形状。同时,每幅图片均配有简洁、专业的图说,与法布尔的文字意境可谓相得益彰。希望这些通过我们精心编辑的插图和图说能够帮助读者亲身融入19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中去,轻松地感受自然与生命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感动。

《昆虫记》全套共十卷,文字逾200万字,编辑工程繁复、浩大,本套书最终能够顺利出版离不开各位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在此,特别感谢陈一青先生及其团队高质量的翻译,将这部跨越文学与科学的不朽经典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感谢插画师郭警、陈勤对全套书接近2000余幅插图进行的精心绘制和修补,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昆虫世界;最后,在这套书的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国内众多昆虫学家的帮助和指导,在此对所有为本书辛勤付出的同仁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编者谨识

2010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法布尔是一位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达尔文

《昆虫记》不愧为“昆虫的史诗”,法布尔则不愧为“昆虫的荷马”。

——(法)雨果

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周作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昆虫记(第9卷圆网蛛的电线报全译插图珍藏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法布尔
译者 陈一青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038667
开本 16开
页数 35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6-49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8
18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