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哲学十讲/隐藏的大家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十讲》是李石岑先生据其1932年在福建省教育厅暑期讲学会讲演稿整理而成。此书在叙述和评析中国哲学的过程中,处处贯穿了中西哲学的比较,在学术上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比如,他把中外哲学按照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柏拉图、荀子与亚里斯多德、墨子与巴门尼德、惠施公孙龙与芝诺、道家与西方主变派、儒佛混合与二希混合、朱熹王阳明与托马斯·阿奎那和邓斯·司各特、顾炎武戴震与孔德斯宾塞等进行对比分析,读后使人浑然如数千年的中西哲学亮点之“鱼”,在书中惬意地遨游着,几至于“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地步!

内容推荐

《中国哲学十讲》是李石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在“中西比较”的框架下梳理中国哲学发展脉络的最早著作之一。《中国哲学十讲》根据作者1932年在福建省教育厅暑期讲学会上的讲稿整理而成,共分为十讲。第一讲首先从整体上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各个相同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作了详细对比,列举出双方的诸多共通之处。接下来的九讲,作者则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九个最重要的哲学派别分别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同时将西方哲学的相似观点贯串其中。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对各派观点进行了评论,体现出与同时期哲学史著作迥然不同的特点。

目录

第一讲 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的比较研究

第二讲 儒家的伦理观

第三讲 墨家的尚同说及其实践精神

第四讲 道家的宇宙观

第五讲 名家之观念论的辩证法与形式论理

第六讲 《中庸》的哲理

第七讲 禅家的哲理

第八讲 什么是理学

第九讲 体用一源论

第十讲 生的哲学

试读章节

第三期 “发展期”的比较

中国哲学发展期,是指从清代到现在。这时期封建形态一样地存在,所不同的,便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这时期所受的是两重的剥削,即国内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国外资本主义的剥削。但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所以国内农村经济一天天地破产,而城市商工业倒一天天地发展起来,(不过商工业资本的发展,在国际资本主义的约束之下,也有一定的制限)外形上似有回到战国末年的情势。因此反映到哲学思想上便是解放运动,也可说是一种文艺复兴。哲学思想的发展,在这时期便异常地迅速。

西洋哲学发展期,也开始于十七世纪。不过就社会背景说,西洋的封建社会,已随着产业革命而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反映到哲学思想上,便有各种硬性派和软性派之不同。不过在这期之初,也同样地作过一种解放运动而已。

在这期的比较研究上,却颇困难。我们不能举出许多相当的代表,我们不能在这期中国哲学上,举出培根(Bacon)和笛卡儿(Descartes),更不能举出康德(Kant)和黑格尔(Hegel),尤其不能举出马克思(Marx)、恩格斯(Engels)和伊奇(Iljitsch)。我们只能在大体上描写几种相同的轮廓而已。

第一,回到先秦和回到希腊

上面所提到的解放运动,实际上是一种复古运动。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清代学术概论》上说:“综观二百余年之学史,其影响及于全思想界者,一言蔽之,日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夫既已复先秦之古,则非至对于孔、孟而得解放焉不止矣。”这段话描写清代学术发展的情形实很正确。清初顾炎武倡“经学即理学”之说,已开复古之端,乾隆以后,惠栋、戴震诸人更进一步,专为经学而治经学;嘉庆、道光以后,治经者再进一步,由经古文学而至经今文学;其复古的情绪更炽。迨至光绪末年,康有为张大“托古改制”之说,于是所谓复古,遂全集中于先秦,回到周、秦之际学术研究的盛况。这是发展期一个特征。

西洋的学术界,在十七世纪的前后,正复如此。这时正是所谓“文艺复兴”时期,也是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罗马之古,对于古代罗马的著作,争相研讨,即所谓“新拉丁之复兴”。第二步,复希腊之古,不过这时还只注意亚里斯多德以后的希腊哲学,如里普士(JoestLips)代表斯多亚学派,加桑狄(Gassendi)代表伊璧鸠鲁学派皆是。第三步,复希腊观念派哲学之古,这时研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学派很发达,努力于观念派哲学的注释与阐明。第四步,复希腊主义之古,特别着重现世生活,爱美,重自由,重个性。总之,他们的复古,不单在古典的复兴,而实在希望主义的复兴。这样看来,和中国清代复古的运动,正有相同的意义。

不过所谓复古,当然不是一切和周、秦古代一样,或和希腊古代一样,而是含有进一步发展的意义的,便是由于怀疑精神和实证精神的发达。

第二,怀疑和实证

宋儒已开疑古之端,至清代学术界则此风益炽。胡渭的《易图明辨》,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都是疑古的著作中最有影响之作。尤其今文学者,对古籍几乎无所不疑,对《诗》则疑《毛传》,对《书》则疑《古文尚书》,对《礼》则疑《周官》,对《易》则疑费氏,对《春秋》则疑《左传》。清儒有姚际恒者著有《古今伪书考》,更充满着疑古的精神。他们一面辨伪,更一面求真。而求真的方法,便是凭依证据。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上记正统派的学风,首列四条:“一、凡立一义,必凭证据;无证据而以臆度者,在所必摈。二、选择证据以古为尚;以汉、唐证据难宋、明,不以宋、明证据难汉、唐;据汉、魏可以难唐,据汉可以难魏、晋,据先秦、西汉可以难东汉。以经证经,可以难一切传记。三、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四、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德。”我们从他这段话,可以想见清代学者一种实证的精神。清代学者如顾炎武、阎若璩、戴震、钱大昕、段玉裁、孔广森、崔述等人,便是最富于这种精神者。

西洋经院哲学正盛时,即有唯名论发生,唯名论便满含着怀疑的要素。其后经过布鲁诺(Bruno)、孟特涅(Montaigne)诸人,更进于积极的怀疑论。在他们的影响之下,遂产生两个怀疑派的巨子,便是培根和笛卡儿。笛卡儿即以“我疑故我在”为哲学的出发点,其怀疑的精神之炽烈,可以想见。再后又达于休谟(HLline)而至孔德(Comte)。至论到实证的精神,则自哥白尼(CopernicLis)以后,而葛利略(Galilei)、而牛顿(Newton),大有一发而不可遏之势。至孔德时,则有实证哲学,蔚为一种哲学上的主潮。密尔(Mill)、达尔文(Darwin)、赫胥黎(Huxley)、斯宾塞(Spencer)诸人,都成为实证哲学的柱石。十九世纪下半期的哲学,完全为实证哲学所独占。

怀疑和实证是互为因果的,所以这两种精神都表现于发展期中。不过中国清代学者的怀疑与实证,是由宋学到汉学,由汉学到诸子学,西洋近世哲学的怀疑与实证,是由神学到玄学,由玄学到科学。研究的对象,虽不一致,但研究的精神,是约略相同的。

第三,理和欲

宋、明儒严天理和人欲之界,谓吾人当存天理去人欲,这种理欲二元的看法,到清代便发生一个绝大的变化。清代学者大部分是站在理欲一元的立场的。王船山、颜习斋、戴东原(即上面所说的戴震)三人,是显然的代表。王船山很显明地说:“欲即是理”,“天下之公欲,即理也”。“食色以滋生,天地之化也”。戴东原更把理欲一元的思想组成一种系统的主张。他的《原善》和《孟子字义疏证》各书,正表现着很丰富的理欲一元的思想。这在近代的哲学史中,是很可注意的一个转向。

西洋近代哲学,也集中于理欲一元的主张。康德的哲学,便将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并举。康德以后,如叔本华(Sclaopenhauer),如尼采(Nietzsehe),都是站在理欲一元的立场。尼采更倡大理性和小理性之说,谓“理智是由肉体所创造的小理性,肉体和它的本能乃是大理性”。并且这样说道:“在你的肉体中有更大的理性,强过你的最聪明的智慧。”总之,近代哲学,大抵偏重理附于欲,决不承认一个超绝的理。也可说是西洋近代哲学上一个转向。

以上关于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之形式的比较,大体讲完了。从形式上看,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确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可是谈到实质,便有许多不同了。现在我们再讲第二段。

P14-16

序言

这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福建教育厅暑期讲学会的讲演稿,承林声甫、黄君扬两君为我当场速记,后又经过一番整理,邮寄上海,这样的盛情,是使我心中感觉得很不安的。二十二年(1933年)秋,担任暨南大学哲学讲座,仍取此稿参杂讲述,内容略有更易,又承暨大学友多人为我分别笔记;如夏炎德、吴仲林、杨荣春、邱焕斌、伍啸田诸君,均分出许多精力,为我搜集、整理、编制、誊抄,这都是应该十二分地铭谢的。尤其是大夏大学旧学友车铭深君,所出助力更大。本书第八、第九、第十各讲,几全成于车君之手。谨在此深致不忘之意。余尚当编著《中国哲学史》一书,本讲中不无粗疏之处,当于哲学史中分别补正。

民国二十三年六月(1934年6月),石岑记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哲学十讲/隐藏的大家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石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67674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1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