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经济大趋势(2生死转型)
内容
试读章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币的升值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从现在中国汇率制度和国际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好处也有坏处,,这一节我们主要论述其坏处。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处于上升趋势,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突破了7.80:1的价位;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汇率创出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美元官方开市价首次突破7元,正式迈人“6”时代;而2011年2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更是突破6.5800,达到6.5781。

其实,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一些欧美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它们认为人民币的升值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其本国的经济发展,所以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就会满足美国等一些欧美国家的心愿,期间会产生许多对中国发展不利的因素,将极大地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

1.国家出口受到重创

中国的外贸出口产品会因为人民币升值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人民币升值,相对于外国进口商来讲是成本增加,这样就会使中国产品的出口数量有所减少,严重影响国家重要的经济利益。

而且,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企业换回成本增加。比如说,在企业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设备)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出口企业售出1美元的货物,原来1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但是现在只能兑换6.7元人民币,企业在无形之中损失1.3元人民币,这样企业的利润就会减少,如果企业要维持人民币升值前的利润,就必须提高产品的价格,但是中国的出口优势就是价格优势,如果提高价格,出口优势就将不复存在。

2.国内劳务输出减少,影响外国投资

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始于2005年7月的汇改,至2011年年初,累计升值已达23%以上。这对外派劳务来说,如果以美元计价的工资水平保持不变,按人民币计算的收入则会减少。劳务人员收入降低,不愿意再到国外工作,可供外派的劳务资源短缺,导致招工困难。

另外,中国外派劳务基本上是以中低技能人员为主,市场需求对这些劳务的供给价格反应敏感,一旦价格有所上升,需求就会转向其他供应方,就会使中国外派劳务的成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成本和收益都相对较低的劳务输出竞争力将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变中国对外劳务合作长期以来以低技能劳务输出为主、依靠低价位取胜的状况,会导致中国在劳务输出方面损失惨重。

当然,人民币的升值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外国投资。因为一旦人民币升值,同样的投资就会增加投资成本,在没有利益保障的前提下,很少会有人进行巨大的风险投资。

3.中小企业受到巨大冲击

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造成巨大的损失。人民币升值,首先就会导致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削弱,不利于出口增长。因为中国的中小出口企业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出口价格弹性低,降价空间小,生产成本高,就会使出口型中小企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其次,利润空间进一步减少。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部分地区许多中小企业的毛利已压缩至1%~3%,这时候,即使汇率有微小的波动,都会使它们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失。而且,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中国的中小企业刚刚进入金融危机后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本来就比较弱,需要不断地进行内部调整,如果此时再给这些企业带来利润上的沉重打击、带来更多的损失,那么转型升级的步伐就会变得更加沉重而缓慢,发展将会难上加难。

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就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削弱的就是员工的收入和福利。因为价格的提升是很敏感的,中国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都是在低成本、低价格、低层次上循环反复竞争,为了避免从国内国际市场上退出,在生产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没有人敢贸然提价,只能削减员工的收人和福利。这样就导致很多企业倒闭、停工、半停工,使大量工人失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就业压力。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人数为劳动力总数的75%,在社会新增就业机会中,中小企业约占80%。中国的就业压力本身就很大,而且中小企业又是就业的重要目标指向,如果大量中小企业倒闭,那么中国的就业压力就会更大。

4.外汇储备缩水

外汇储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国民财富,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维持汇率稳定的重要工具,对维护一国经济的运行稳定与安全发展至关重要。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因此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就会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那么中国的外汇储备就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不断缩水,从而导致巨大损失。

另外,人民币汇率的稳中有升将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预期汇率,所以,一定会有“国际热钱”资本潜入国内进行套利套汇活动,导致外汇储备虚增,国内资产市场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隐患。

总而言之,就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甚至会使某些良好的发展形势出现逆转趋势。但是,如果人民币升值是势在必行,那么认清这些不利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和避免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指引作用。所以,即使是面临再大的困难和压力,中国也将迎难而上,通过不断努力,终有一天会成为一大经济强国。P17-19

目录

第一篇 汇率战争,一场不得不打响的财富保卫战

第一章 美国大开印钞机,世界难道要重蹈覆辙

 美元大幅贬值的强盗逻辑

 并不遥远的惨痛回忆(一):广场协议

 并不遥远的惨痛回忆(二):苏联解体

 大趋势:中国不会步日本的后尘

第二章 人民币到底该不该升值,该怎么升

 人民币升值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坏处

 人民币升值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中国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5种措施

 “池子理论”能对付了凶猛的热钱吗

 大趋势:人民币不会大幅升值,稳健渐进是必然选择

第三章 “美元刀”老了,谁会成为终极替代者

 人民币:还需要多久才能与美元平起平坐

 欧元:缺乏凝聚力是最大硬伤

 日元:曾经有替代美元的机会,现在没有了

 大趋势:美元头顶的光环终会逐渐暗淡

第二篇 鏖战“地球村”,全球化大视野下的经济博弈

第四章 大视野,大战略:中国经济的全球布局

 破除各种贸易壁垒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推动全球化

 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有多么重要

 大趋势:中国未来如何全球布局

第五章 除了美国,我们还应该瞄准哪些市场

 非洲:中国未来最广阔的市场

 南美洲: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强强联合”

 欧盟:加强更大的互补性

 东盟:近水楼台先得月

 大趋势:中国还应该与哪些国家加强贸易关系

第三篇 大并购,外资布局中国PK中国收购世界

第六章 哪些行业成为外资的“猎物”

 农业:外资眼中的香饽饽

 畜牧业:外资已经完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洗发水市场:中国企业还有多少话语权

 饮料市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二人转

 钢铁行业:三井帝国在行动

 房地产业:国际热钱的淘金池

 零售业: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迅猛的零售巨头

 酒业:最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行业被逐渐蚕食

 “超国民待遇”终结对外资有多大影响

 大趋势:外资并购“洗牌”,本土企业如何应招

第七章 出去,中国企业收购外资的“馅饼”与“陷阱”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充满荆棘的整合之路

 吉利收购沃尔沃:蛇吞象的传奇如何延续

 中石油收购PK公司:石油能源的中亚大战略

 中铝铩羽力拓:外资给中国企业上了一课

 中海油的优尼科之伤:谁是真正的失败者

 收购启示录:只有下水才能学会游泳

 大趋势:中国企业如何才能让未来的海外收购之路顺畅

第四篇 生死转型,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凤凰涅槃”

第八章 让“困难”飞,中国经济面临什么样的考验

 通货膨胀:中国需要应对的首要问题

 房地产调控:下猛药后房产市场该何去何从

 如何破解“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困局

 不得不防的隐形炸弹——地方政府债务

 大趋势:中国如何通过“更严峻经济形势”的考验

第九章 政府手中还有多少平衡经济的牌可打

 “十二五规划”:吹响转型的号角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郎咸平的“6+1”理论是产业升级的灵丹妙药吗

 扩大内需到底有几条路可以走

 大趋势: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是中国最终的出路

第五篇 能源大战略,如何解决中国经济巨轮的动力问题

第十章 盘点中国的能源现状

 谁在散布“中国能源威胁论”

 中国能走出“三荒”的困境吗

 中俄加强能源贸易合作

 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

 能源储备制度:为未来攒点家底

 节能降耗是最根本的出路

 大趋势:石油能源的主导地位还能持续多久

第十一章 面对能源困境,低碳经济能否帮助中国突围

 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

 低碳经济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太阳能

 风能

 水电

 核能

 生物能源

 大趋势:中国能否成为绿色革命的领导者

第六篇 民以食为天,中国如何应对未来的粮食战争

第十二章 粮食危机:山雨欲来,中国粮食安全吗

 低粮价时代已经终结

 谁是粮食危机背后的推手

 不能轻信“中国粮食毫无隐忧”

 如何守住“18亿亩土地红线”

 走出去,大力开拓海外农场

 新鸦片战争:警惕转基因粮食

 大趋势:世界粮食危机会不会越演越烈

第十三章 农产品价格蠢蠢欲动,中国该如何控制

 谁在“豆你玩”:张悟本有那么大的能量吗

 从“蒜你狠”到“糖高宗?:农产品涨价何时休

 透视中国的农产品流通体制

 它山之石:美国是如何控制农产品价格的

 大趋势:中国未来农产品价格的控制之道

第七篇 中国经济未来10年大趋势的六大猜想

 猜想一:人民币真正走向世界,可以自由兑换

 猜想二:绿色经济成为了中国的支柱产业

 猜想三: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猜想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率接近60%

 猜想五:创意产业迅速崛起

 猜想六:中国进入“物联网”时代

序言

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热点,也是世界关注的热点。一年前,《中国经济大趋势》从不同角度解读、剖析了这个热点,获得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现在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根据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出现的很多新情况,我们又编写出版《中国经济大趋势2:生死转型》作为对《中国经济大趋势》的补充和延伸。因为经济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而未来的趋势更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时刻关注。

面对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经济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而是披荆斩棘,一直以顽强的姿态在世界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一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又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又有哪些新的热点将引领中国经济的发展潮流?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实现升级转型?人民币升值以及国际化道路如何走?是什么导致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中国的海外收购之路如何才能走得顺畅?开发未来新能源有哪些新的方向?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政府又有哪些重要举措……这一系列问题都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也必将在这些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人均收入都取得了大幅增长,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如今,中国经济已维持了32年的持续增长。2010年,中国GDP已经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定增长,促使中国全面打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应对经济全球化、走向世界的有力保障。但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问题,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有些甚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例如,投资率和外贸依存度严重偏高,居民消费则由于两极分化、社会福利体制不健全等因素严重萎缩,能源紧张、粮食危机、人民币升值、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等一系列问题都随之而来,这些问题使中国面临新一轮的严峻挑战。

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美欧等发达国家都竭力控制贸易赤字,处在缓慢的经济恢复阶段。更为不幸的是,2011年3月,日本的大地震和核危机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面对这种状况,中国已经不能再把外贸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过缓,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就会下降,而且一些政府还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出口。但是,金融危机对中国、印度、巴西、韩国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相对较小,财政和国际收支状况总体较好,外债负担普遍较轻,同时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和措施,这些都促成其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因此,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但要保持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还要加强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这对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联合以及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重视贸易的同时,更要重视国内问题的解决,保障民生,抑制通胀,扩大内需,促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为了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再次提出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城镇化等一系列“调结构”政策。

“十二五”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对于中国来说,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改革开放至今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就必须打好转型这场硬仗。中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努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中国在这些方面会取得较大的进展,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而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和城镇化政策的推动则面临较大困难。

中国能否把握住国内外的有利局势,审时度势,在世界经济大战中既能“明哲保身”又能突出重围,如何在危机面前化险为夷,这些都是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会遇到的困难。可以说,中国的转型升级之路,布满荆棘,坎坷重重。

然而,困难与机遇是并存的,有压力才会产生前进的动力。中国经济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对自己的承诺,要实现诺言,中国就要在升级转型的巨大考验面前,在磨难不断的重重挑战之下奋勇前行,相信风雨之后必将见到彩虹,中国必将会找到一条通往胜利的康庄大道,中国经济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也许五年、十年之后,我们就会看到全世界都在为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而喝彩。

面对充满希望而又困难重重的中国经济,我们若想准确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找到突破口,就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客观而理性地分析当前的经济局势,挖掘本质,看到真相。

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以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以读者的期待和需求为依托,为中国经济的未来趋势做了周密而详尽的论述,而且其中还有大量的案例解析、最新的数据动态以及一些有待批评和指正的建议和对策,等等,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有一个综合而全面的了解。

把握中国经济脉搏,关注中国经济热点,洞察中国经济走向,《中国经济大趋势2:生死转型》将为您奉上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经济大餐,希望本书能让您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未来趋势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内容推荐

面对充满希望而又困难重重的中国经济,我们若想准确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找到突破口,就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客观而理性地分析当前的经济局势,挖掘本质,看到真相。

《中国经济大趋势2:生死转型》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以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以读者的期待和需求为依托,为中国经济的未来趋势做了周密而详尽的论述,而且其中还有大量的案例解析、最新的数据动态以及一些有待批评和指正的建议和对策,等等,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有一个综合而全面的了解。

把握中国经济脉搏,关注中国经济热点,洞察中国经济走向,《中国经济大趋势2:生死转型》将为您奉上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经济大餐,希望本书能让您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未来趋势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本书由孙飞、赵文锴著。

编辑推荐

面对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经济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而是披荆斩棘,一直以顽强的姿态在世界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一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又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又有哪些新的热点将引领中国经济的发展潮流?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实现升级转型?人民币升值以及国际化道路如何走?是什么导致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中国的海外收购之路如何才能走得顺畅?开发未来新能源有哪些新的方向?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政府又有哪些重要举措……把握中国经济脉搏,关注中国经济热点,洞察中国经济走向,《中国经济大趋势2:生死转型》将为您奉上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经济大餐。本书由孙飞、赵文锴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经济大趋势(2生死转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飞//赵文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04260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6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3.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55:57